“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2题 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的药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抗病毒治疗:发病3日内可给予利巴韦林,每日1g,静脉滴注,疗程3~5日,可抑制病毒,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
流感:奥司他韦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发病初期使用,能特异性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从而抑制病毒的释放。
第128题 慢性肝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慢性肝炎指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慢性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慢性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第131题 乙肝病毒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简称乙肝病毒,属嗜肝DNA病毒(hepadnaviruses)。完整的乙肝病毒又称为Dane颗粒。
第133题 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病前1周
B.病后第1周
C.病后第2~4周
D.病后第5周
E.病后第6周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患者自潜伏期开始即从粪便中排菌,发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
第134题 伤寒患者皮疹开始出现的时间是
A.热退以后
B.病程的第1天
C.病程的第3天
D.病程的第6天
E.日期不定
参考答案:D
解析:
伤寒部分患者于病程第6~12日皮肤出现暗红色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散在分布于前胸和上腹部。
第135题 暴发型流脑脑膜脑炎型对症治疗不正确的是
A.退热、止惊
B.补液
C.有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兴奋剂
D.吸氧
E.使用糖皮质激素
参考答案:B
解析:
补液为普通型流脑的一般治疗,或暴发性流脑休克型抗休克的治疗,暴发性流脑脑膜炎型的治疗包括:1.针对病原的治疗;2.针对脑水肿的治疗:重症患者可用高渗葡萄糖与甘露醇交替应用,直至颅内高压症状好转为止。亦可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3.针对呼吸衰竭的治疗:及时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呼吸兴奋剂;4.针对高热惊厥的治疗。
第136题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长期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B.长期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期弛张热,肝脾不大,外周血自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阳性
D.长期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肥达反应阳性
E.长期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贫血,肥达反应阳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伤寒极期:病程第2~3周,持续性高热达39℃~40℃,多为稽留热型。大多数患者于起病1周左右可有脾大,质软或有轻压痛。部分患者肝脏亦大,重者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提示有中毒性肝炎存在。伤寒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肥达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现阳性,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的演变而递增,第4~5周达高峰,至恢复期应有4倍以上升高。
第137题 伤寒第一次菌血症相当于临床上的哪一期
A.潜伏期
B.初期
C.极期
D.缓解期
E.恢复期
参考答案:A
解析:
伤寒杆菌由口入胃,进入小肠,经肠粘膜侵入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再经门静脉或胸导管进入血流,形成初期菌血症。如机体免疫力弱,则细菌扩散至骨髓、肝、脾及淋巴结等组织大量繁殖,至潜伏期末再次大量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而开始出现发热、皮疹及肝脾肿大等伤寒表现。
第138题 伤寒溃疡多发生于
A.病程的第1周
B.病程的第2周
C.病程的第3周
D.病程的第4周
E.恢复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病程第一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突起,第二周淋巴组织坏死,第三周坏死组织开始脱落,形成溃疡,第四周以后溃疡组织逐渐愈合,一般不留瘢痕。
第139题 伤寒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是
A.血液
B.肝脏
C.肾脏
D.胆囊
E.胰腺
参考答案:D
解析:
伤寒慢性带菌者多为胆囊带菌,胆囊造影可发现胆石或胆囊功能障碍,有时可发展为急性胆囊炎。
第140题 有关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皮肤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
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C.口唇发绀、低血压
D.精神萎靡、意识障碍
E.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参考答案:E
解析:
暴发型流脑休克型: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血培养多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