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急性菌痢患者下列哪项表现是不典型的
A.里急后重
B.发热
C.呕吐
D.腹痛
E.黏液便
参考答案:C
解析:
急性典型菌痢:起病急,有发热(体温可达39℃或更高)、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或脓血便,并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第183题 流脑的发病高峰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菌痢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高发,一般从5月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流脑全年散发,但以冬春季高发,一般发病集中在11月至来年5月,3、4月份为高峰。
第184题 中毒型菌痢应用山莨菪碱的目的是
A.兴奋呼吸循环中枢
B.减少腹泻次数
C.升高血压
D.改善微循环障碍
E.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止腹痛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毒性菌痢的休克属低排高阻型休克,可予抗胆碱类药物改善微循环障碍,如山莨菪碱。
第185题 疑为伤寒曾使用过氯霉素的患者,细菌培养应用
A.大便培养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尿培养
E.胆汁培养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可达90%。阳性率受病程及应用抗菌药的影响小,已开始抗菌治疗者仍可获阳性结果。
第186题 对伤寒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是
A.血白细胞计数
B.肥达反应
C.嗜酸粒细胞计数
D.体温的高低及热型
E.肝脾肿大的程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或消失,此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血小板也可减少。故答案选择C。
第187题 治疗霍乱常用抗菌药物为
A.复方磺胺甲唑
B.庆大霉素
C.青霉素
D.黄连素
E.氟哌酸
参考答案:E
解析:
霍乱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缩短腹泻和排菌时间,减少腹泻次数及排泄量,降低病后带菌率等,但不能代替补液。目前常用药物为氟喹诺酮类。
第188题 曾用过抗菌药物,疑为伤寒的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参考答案:B
解析:
伤寒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可达90%。阳性率受病程及应用抗菌药的影响小,已开始抗菌治疗者仍可获阳性结果。
第189题 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志是
A.体温下降至正常
B.血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
C.临床症状消失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D.临床症状消失后2周
E.自发病之日起已隔离满2周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患者给予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周1次、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第190题 治疗伤寒慢性带菌者,首选
A.氯霉素
B.磺胺嘧啶
C.四环素
D.氨苄西林
E.红霉素
参考答案:D
解析:
伤寒带菌者的治疗:成人带菌者可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治疗,疗程4~6周。
第192题 关于伤寒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血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B.肥达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
C.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有助于诊断
D.“Vi”抗体的检测常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
E.伤寒杆菌的外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E
解析:
伤寒杆菌内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激活了伤寒病灶内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并释放致热源所致,内毒素还可诱发DIC。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吞噬作用增加及内毒素等的作用可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或贫血等。
第195题 持续高热2周患者,怀疑伤寒,有关伤寒细菌培养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病程第1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高
C.粪便培养阳性者可确诊
D.早期可以使用尿培养
E.用过抗菌药物者会影响培养结果
参考答案:D
解析:
尿培养早期常为阴性,病程3~4周阳性率约25%。
第196题 目前诊断伤寒,血象检查最有价值的是
A.血白细胞计数
B.血小板计数
C.红细胞计数
D.嗜酸粒细胞计数
E.嗜碱粒细胞计数
参考答案:D
解析:
伤寒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或消失,此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血小板也可减少。
第197题 高热3天,体温38.5℃,血培养伤寒杆菌(+),肥达反应“O”、“H”均(-),诊断是
A.伤寒慢性带菌者
B.伤寒逍遥型
C.伤寒轻型
D.伤寒迁延型
E.伤寒暴发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轻型: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
第198题 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
B.合并肝硬化
C.I型变态反应
D.Ⅲ型变态反应
E.中毒性肝炎
参考答案:A
解析:
伤寒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镜下见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第199题 关于伤寒杆菌的病原学描述下列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有荚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外毒素对伤寒发病起较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组,革兰染色阴性,不产生芽孢和荚膜。含有菌体O、鞭毛H、表面Vi抗原。O抗原和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临床可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Vi抗原的抗原性较弱,随伤寒杆菌的清除其抗体也随之消失,可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及疗效评价。伤寒杆菌可产生内毒素,对伤寒的发病起着较重要作用。伤寒杆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更好。
第200题 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典型患者
B.顿挫型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恢复期患者
E.潜伏期患者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开始即从粪便中排菌,发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病后可成为长期带菌者,持续带菌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带菌者。慢性带菌者由于不宜引起注意,故为主要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