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传染病学题库(306题)


第181题 伤寒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是


A.血液

B.肝脏

C.肾脏

D.胆囊

E.胰腺


参考答案:D


解析:

伤寒慢性带菌者多为胆囊带菌,胆囊造影可发现胆石或胆囊功能障碍,有时可发展为急性胆囊炎。


第182题 伤寒患者皮疹开始出现的时间是


A.热退以后

B.病程的第1天

C.病程的第3天

D.病程的第6天

E.日期不定


参考答案:D


解析:

伤寒部分患者于病程第6~12日皮肤出现暗红色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散在分布于前胸和上腹部。


第183题 伤寒病原治疗首选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氟喹诺酮类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如氧氟沙星等。


第184题 伤寒并发中毒性心肌炎,必要时可给予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伤寒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输液量和速度,营养心肌治疗。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


第185题 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病前1周

B.病后第1周

C.病后第2~4周

D.病后第5周

E.病后第6周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患者自潜伏期开始即从粪便中排菌,发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


第186题 高热3天,体温38.5℃,血培养伤寒杆菌(+),肥达反应“O”、“H”均(-),诊断是


A.伤寒慢性带菌者

B.伤寒逍遥型

C.伤寒轻型

D.伤寒迁延型

E.伤寒暴发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轻型: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伤寒轻型: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若肥达反应阴性,不能排除伤寒。有少数伤寒患者肥达反应始终呈阴性。


第187题 伤寒菌体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第188题 伤寒鞭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菌体抗原为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的共同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IgM,出现早,但维持时间短。鞭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为IgG,出现晚,但维持时间长。


第189题 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典型患者

B.顿挫型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恢复期患者

E.潜伏期患者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开始即从粪便中排菌,发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病后可成为长期带菌者,持续带菌超过3个月者称为慢性带菌者。慢性带菌者由于不宜引起注意,故为主要传染源。


第190题 关于伤寒杆菌的病原学描述下列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E群

B.革兰染色阴性,有荚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外毒素对伤寒发病起较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C组,革兰染色阴性,不产生芽孢和荚膜。含有菌体O、鞭毛H、表面Vi抗原。O抗原和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临床可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Vi抗原的抗原性较弱,随伤寒杆菌的清除其抗体也随之消失,可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及疗效评价。伤寒杆菌可产生内毒素,对伤寒的发病起着较重要作用。伤寒杆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更好。


第191题 关于治疗霍乱补液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轻、中型患者可予以口服补液

B.中型患者24小时补液量为4000~8000ml

C.静脉补液以5:4:1溶液

D.重型患者治疗应早期快速静脉补液

E.重型患者应积极补钾


参考答案:E


解析:

霍乱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第192题

发病第5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最可能是


A.药物疹

B.流脑

C.斑疹伤寒

D.上感

E.猩红热


参考答案:C


解析:

斑疹伤寒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


第193题 有关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皮肤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

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C.口唇发绀、低血压

D.精神萎靡、意识障碍

E.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参考答案:E


解析:

暴发型流脑休克型:脑膜刺激征大多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血培养多为阳性。


第194题 菌痢治疗首选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治疗菌痢,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但儿童、孕妇及哺乳期患者应慎用。常用的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不能口服者也可静脉滴注。


第195题 伤寒病原治疗首选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氟喹诺酮类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能抑制细菌CNE旋转酶,阻碍CNE复制,口服吸收完全,体内分布广,胆囊浓度高,副作用少,不易产生耐药。


第196题

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是


A.长期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B.长期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期弛张热,肝脾不大,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阳性

D.长期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肥达反应阳性

E.长期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贫血,肥达反应阳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伤寒极期:病程第2~3周,持续性高热达39℃~40℃,多为稽留热型。大多数患者于起病1周左右可有脾大,质软或有轻压痛。部分患者肝脏亦大,重者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提示有中毒性肝炎存在。伤寒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肥达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现阳性,第3~4周阳性率可达90%,其效价随病程的演变而递增,第4~5周达高峰,至恢复期应有4倍以上升高。


第197题 暴发型流脑脑膜脑炎型对症治疗不正确的是


A.退热、止惊

B.补液

C.有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兴奋剂

D.吸氧

E.使用糖皮质激素


参考答案:B


解析:

补液为普通型流脑的一般治疗,或暴发性流脑休克型抗休克的治疗,暴发性流脑脑膜炎型的治疗包括:1.针对病原的治疗;2.针对脑水肿的治疗:重症患者可用高渗葡萄糖与甘露醇交替应用,直至颅内高压症状好转为止。亦可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3.针对呼吸衰竭的治疗:及时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呼吸兴奋剂;4.针对高热惊厥的治疗。


第198题 怀疑流脑时为明确诊断应做


A.血常规检查

B.头颅X光片

C.头颅BT

D.脑脊液检查

E.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答案:D


解析:

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明显增高,蛋白质增高,而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


第199题 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


A.侵入的细菌数量

B.细胞毒素

C.神经毒素

D.内毒素及外毒素

E.肠毒素


参考答案:D


解析:

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内毒素吸收入血后,不但可以引起发热和毒血症,还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系统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感染性休克、CIB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临床上表现为中毒型菌痢。
志贺菌的外毒素具有细胞毒性,可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神经毒性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肠毒素类似霍乱肠毒素,可导致水样泻,甚至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第200题 血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常高于7%,多见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外周血WAB增多,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7%)。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