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22题 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
B.合并肝硬化
C.I型变态反应
D.Ⅲ型变态反应
E.中毒性肝炎
参考答案:A
解析:
伤寒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镜下见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
第223题 发热患者肥达反应结果为“O”1:80、“H”1:160,正确解释是
A.注射伤寒菌苗的反应
B.健康人群的基础效价
C.其他沙门菌属的交叉免疫反应
D.对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
E.无任何意义
参考答案:D
解析:
正常人血清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肥达反应“0”效价≥1:80,“H”效价≥1:160,对伤寒有辅助诊断意义。仅有“H”抗体效价增高,而“0”抗体效价不高,可能是患过伤寒,或接种过伤寒、副伤寒菌苗的回忆反应。
第224题 疑为伤寒曾使用过氯霉素的患者,细菌培养应用
A.大便培养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尿培养
E.胆汁培养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可达90%。阳性率受病程及应用抗菌药的影响小,已开始抗菌治疗者仍可获阳性结果。
第227题 对伤寒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是
A.血白细胞计数
B.肥达反应
C.嗜酸粒细胞计数
D.体温的高低及热型
E.肝脾肿大的程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计数减少或消失,此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血小板也可减少。故答案选择B。
第228题 伤寒发病第1周,下列哪项检查阳性率最高
A.大便培养
B.尿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补体结合试验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以后阳性率逐渐下降,至第4周常转为阴性,复发或再燃时可又呈阳性。
第230题 属终末消毒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预防性消毒指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和人体进行的消毒措施。如日常卫生消毒、饮水消毒、餐具消毒、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饭前便后的洗手、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等。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缺陷患者(如骨髓移植患者)层流病房属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能控制或减少未被发现或未被管理的传染源污染所引起的传染病传播。
患者的终末消毒:患者转科或出院前应进行沐浴,更换清洁衣服,个人用品须消毒后方能带离隔离区。
第231题 长期发热的患者,诊断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
A.玫瑰疹
B.脾肿大
C.肥达反应阳性
D.血嗜酸粒细胞减少
E.血培养阳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包括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和尿培养。
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以后阳性率逐渐下降,至第4周常转为阴性,复发或再燃时可又呈阳性。
第232题 突起高热,面色青灰,出冷汗及脉细数,尿少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成人偶有发生。起病急骤、发展快、病势凶险。突起畏寒、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可有烦躁或嗜睡、昏迷及抽搐等,数小时内可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
第234题 曾用过抗菌药物,疑为伤寒的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参考答案:B
解析:
伤寒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可达90%。阳性率受病程及应用抗菌药的影响小,已开始抗菌治疗者仍可获阳性结果。
第236题 患者中度发热,全身毒血症状较轻,2周左右痊愈,可以诊断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轻型伤寒:症状较轻,体温多在38℃左右,病程短,1~2周即可痊愈。多见于儿童,或早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已接受过伤寒菌苗注射者。目前临床上较多见,易漏诊或误诊。
第237题 霍乱大流行最重要的传播形式是
A.食物污染
B.苍蝇传播
C.接触患者
D.水源污染
E.接触带菌者
参考答案:D
解析:
患者吐泻物和带菌者粪便污染水源及食物,特别是水源被污染后易引起局部暴发。
第238题 慢性迁延性菌痢大便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时轻时重,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常有黏液及脓血。长期腹泻可致营养不良、贫血等。
第239题 霍乱大便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霍乱肠毒素还能促使肠黏膜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增加,使腹泻的水样便中含有大量黏液。腹泻导致的失水使胆汁分泌减少,所以吐泻物呈“米泔水”样。
第240题 不属于霍乱的临床类型的是
A.无症状型
B.轻型
C.中型
D.重型
E.暴发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脱水程度,临床上可分为轻、中、重3型。另外,还有一型称为暴发型,亦称中毒型或干性霍乱,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