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1题 确定AVM治疗方法及大小、部位,最有用的检查方法是
A.腰穿为血性脑脊液
B.CT扫描示高密度畸形血管团
C.MRI示TI,他加权像均呈黑影
D.全脑血管造影显示
E.γ刀
参考答案:D
解析:
确定脑动静脉畸形(AVM)治疗方法及大小、部位,最有用方法是全脑血管造影显示。
第102题 60岁男性,活动中突感眩晕,枕部疼痛、呕吐、步行不稳,20分钟后昏迷,呼吸节律不整,诊断脑出血,其部位是
A.脑颞叶
B.基底节
C.脑室
D.脑桥
E.小脑
参考答案:E
解析:
基底节主要由大脑 核团组成,包括杏仁核、纹状体和屏状核。纹状体又分为:尾状核和豆状核,豆状核又可分为:壳核和苍白球。位于大脑半球(笼盖在间脑、中脑和小脑的上面)的髓质内(位于大脑皮质深方,充盈于皮质、基底节、侧脑室之间),位置靠近脑底。
脑干位于后颅窝,居于枕骨大孔前方的斜坡上,由中脑、脑桥、延髓三部分组成。后方为小脑,上前方为间脑。
小脑出血:起病突然,数分钟内出现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无肢体瘫痪。病初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轻症表现为病变侧肢体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大量出血可在12~24小时内陷入昏迷,并出现脑干受压征象。晚期可因枕大孔疝死亡。
第103题 诊断颅内动脉瘤,主要依靠
A.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B.CT增强扫描
C.全脑血管造影
D.克氏征(+),腰穿血性脑脊液
E.单侧动眼神经麻痹
参考答案:C
解析:
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须的检查方法,对判明动脉瘤的准确位置、形态、内径、数目、血管痉挛和确定手术方案都十分重要。DSA更为清晰,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可避免遗漏多发动脉瘤。病情在三级以下,脑血管造影应及早进行,三级和三级以上病人可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造影检查。及早造影明确诊断,尽快手术夹闭动脉瘤,可以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首次造影阴性,可能因脑血管痉挛而动脉瘤未显影,高度怀疑动脉瘤者,应在3个月后重复造影。
第104题 54岁女性,劳动中突感头晕.相继左半身失灵,右眼闭合不全,双眼向左侧凝视,10余分钟后昏迷,双瞳孔小、四肢软瘫、高热,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小脑出血
B.脑桥出血
C.基底节脑出血
D.中脑出血
E.脑叶出血
参考答案:B
解析: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 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 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 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
(3)脑室出血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
(4)小脑出血 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第105题 80岁男性,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不清,血压27/16kPa,右侧瞳孔大,左侧偏瘫。此时,最重要的治疗是
A.外科手术
B.降压治疗
C.应用激素
D.应用脱水剂
E.应用止血剂
参考答案:D
解析: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严重状况,必须作紧急处理。除必要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外,应立即降颅内压治疗以暂时缓解病情。然后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根据具体情况作手术。所以,本题选D。
第106题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哪项处置是错误的
A.绝对卧床休息
B.给镇静药物
C.给予止血药物
D.尽早病因治疗
E.便秘者给予肥皂水灌肠
参考答案:E
解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治疗与预防
1.一般治疗 出血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应用止血剂。头痛剧烈者可给止痛、镇静剂,并应保持大便通畅。伴颅内压增高时,应用甘露醇溶液脱水治疗。
2.尽早病因治疗,如开颅动脉瘤夹闭,动静脉畸形或脑肿瘤切除等
不可用肥皂水灌肠,因为肥皂水为碱性,会增加肠道氨的吸收,诱发脑病!
第107题 下列哪项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无帮助
A.头颅CT
B.ECT
C.MRI
D.核磁血管成像
E.全恼血管造影
参考答案:B
解析:
EC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检查方法。ECT成像的基本原理: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经代谢后在脏器内外或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浓度差异,将探测到这些差异,通过计算机处理再成像。ECT成像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和分子显像,除显示结构外,着重提供脏器与端正变组织的功能信息。ECT的显像方式十分灵活,能进行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除此之外,它还能提供脏器的多种功能参数,如时间-放射性曲线等,为肿瘤的诊治提供多方位信息。主要用于甲状腺癌、骨骼等部位肿瘤的检查,尤其常用于骨转移性肿瘤的检测,比普通X线拍片可提前3-6个月发现病变。
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ECT)临床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探测骨转移癌 作核素全身骨扫描探测癌瘤早期骨转移灶,确定骨转移的范围,有其特殊的优越性,目前尚封锁其他方法可与之比拟。其适应证如下:
(1)好发生骨转移的乳腺癌、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的"II III"期的病人,均应作常规核素骨扫描检查;
(2)X线片已经发现骨转移者,为了确定全身有无多发转移灶;
(3)观察疗效;
(4)定期复查监测。
第108题 女,55岁,晨起大便时突发头、颈项部剧烈疼痛伴大汗和畏光等症状。发病3小时后出现右眼上睑下垂,频繁呕吐,意识朦胧,急诊来院。首先考虑诊断为
A.脑内血肿
B.脑膜炎
C.脑脓肿
D.脑肿瘤
E.蛛网膜下腔出血
参考答案:E
解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潴留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常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发病突然,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精神症状明显,如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脑神经损害亦以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多见。故选E。
第109题 女,18岁,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查体: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CT示侧裂池、环池内高密度影,诊断首先考虑
A.脑炎
B.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肿瘤
E.脑脓肿
参考答案:C
解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1.头痛与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2.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出现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3.脑膜刺激征:青壮年患者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4.其他临床症状:如低热、腰背腿疼痛等;5.头颅CT扫描,表现为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密度增高。故选C。
第110题 诊断是
A.脑出血
B.脑梗死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脑供血不全
E.脑膜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该患突然头痛呕吐四肢肌张力肌力改变不明显,项强(+),应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头CT左侧裂池有高密度影像提示脑脊液血性。
第111题 最多的出血来源是
A.脑动脉硬化
B.脑血管畸形
C.颅内动脉瘤
D.烟雾病
E.肿瘤中
参考答案:C
解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不含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脑底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硬化。少见的病因有脑基底异常血管网膜病,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血液病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60岁之间。脑脊液检查、CT以及脑血管造影等可以明确诊断。一般的临床症状是头疼,脑膜刺激征,出血一般是脑表面的浅表出血而流入蛛网膜下腔。
第112题 最根本治疗方案是
A.冬眠物理降温
B.脱水治疗
C.止血治疗
D.绝对卧床休息
E.动脉瘤夹闭术
参考答案:E
解析:
由于出血来源常见因素为动脉瘤所致,故出血不易自行停止,治疗上常选用动脉瘤夹闭术来针对性的起到止血目的。
第113题 该患受累的颅神经是
A.右侧滑车神经
B.右侧三叉神经
C.右侧动眼神经
D.右侧外展神经
E.右侧面神经
参考答案:C
解析:
动眼神经受损表现为:上睑下垂,有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亦受到很大限制。
第114题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干出血
B.脑室出血
C.内囊出血
D.小脑出血
E.蛛网膜下腔出血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例是突然性的剧烈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同时CT诊断显示脑沟、脑池密度增高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1)内囊出血 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 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
(3)脑室出血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
(4)小脑出血 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第115题 对进一步治疗及预防。最重要的检查是
A.腰穿
B.脑电图
C.听觉诱发电位
D.全脑血管造影
E.颅脑X线甲片
参考答案:D
解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是动脉瘤,所以脑血管造影查找病因同时给予纠正。
第116题 30岁男性,劳动中突感剧烈头痛、呕吐,一度意识不清,醒后颈枕部痛,右侧眼睑下垂,右瞳孔大、颈强,克氏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脑膜炎
B.脑出血、脑疝
C.小脑出血
D.脑于出血
E.蛛网膜下腔出血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问的是“最可能的诊断”,因为患者年轻、而且“在劳动中”发病,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性大。而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 因此,最佳答案是E。
小脑出血: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无脑膜刺激征。
脑干出血:可立刻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数小时内死亡,无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脑疝:多数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大多在活动时起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多有意识障碍,发病时血压较高, 神经系统局灶症候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关。脑疝有多种类型主要表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症状,瞳孔改变,但脑出血及脑疝一般均无脑膜刺 激征。
蛛网膜下腔出血:(一)头痛、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二)意识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三)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四)其他表现,如低热、腰背腿痛等。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此题主要鉴别要点:脑膜刺激征
第117题 54岁女性,脑动脉硬化症病史3年,突感眩晕、呕吐、言语不清。查体: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言语含混,左眼裂小、瞳孔小、水平眼震、左面部右半身痛觉减退,左侧指鼻试验不准,诊断
A.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B.右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C.左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D.右侧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E.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选E。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取决于侧支循环状况。颈内动脉卒中可无症状,症状性闭塞出现单眼一过性黑蒙,偶见永久性失明或Horner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有体象障碍。颈动脉搏动减弱或血管杂音,也可出现晕厥发作或痴呆。
(2)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或象限盲;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主侧半球受累可见体象障碍。
(3)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下肢瘫可伴感觉障碍;尿潴留或尿急;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始动障碍和缄默,常有强握与吸允反射;主侧半球病变可出现失语和上肢失用。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对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主侧半球病变可有失读症,命名性失语。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a主干闭塞: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痪,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高热。b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意识障碍,对侧偏盲或皮质盲,严重记忆障碍。
(6)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综合征:眩晕,呕吐,眼球震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Horner征(眼裂减小,瞳孔缩小,患侧面部无汗),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7)小脑梗死: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和肌张力降低。
第118题 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不出现以下哪个症状
A.眩晕
B.眼球运动障碍
C.吞咽困难
D.失语
E.交叉性瘫痪
参考答案:D
解析:
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1)小脑后下动脉(Wallenberg)综合征:引起延髓背外侧部梗塞,出现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及Hroner征,病灶侧面部对侧躯体、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2)旁正中央动脉:甚罕见,病灶侧舌肌麻痹对侧偏瘫。
(3)小脑前下动脉:眩晕、眼球震颤,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病灶侧耳鸣、耳聋,Horner征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灶侧面部和对侧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4)基底动脉:高热、昏迷、针尖样瞳孔、四肢软瘫及延髓麻痹。急性完全性闭塞时可迅速危及病人生命,个别病人表现为闭锁综合征。
(5)大脑后动脉:表现为枕顶叶综合征,以偏盲和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朦等多见,此外还可有体象障碍、失认、失用等。如侵及深穿支可伴有丘脑综合征,有偏身感觉障碍及感觉异常以及锥体外系等症状。
(6)基底动脉供应桥脑分支:可出现下列综合征:①桥脑旁正中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病灶侧外展不能,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偏瘫。②桥脑腹外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及外直肌麻痹,伴病灶对侧偏瘫,可有两眼向病灶侧凝视不能。③桥脑被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病灶侧有不自主运动及小脑体征,对侧肢体及轻瘫及感觉障碍,眼球向病灶侧凝视不能。
第119题 52岁脑梗死患者,病后第3天,意识不清,血压19/14kPa,左侧偏瘫。颅内压2.74kPa(280mmH20),宜首先选用
A.降血压治疗
B.扩血管治疗
C.尿激酶静脉点滴
D.20%甘露醇静脉点滴
E.肝素静脉点滴
参考答案:D
解析:
患者目前颅内压2.74kPa(280mmH20)增高,首先的治疗是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附:正常成人的颅内压为0.7-2.0kPa
第120题 64岁男性,高血压病史6年,某日晨起出现复视,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查体:血压15/12kPa,左眼脸下垂,左眼外斜位,左眼球向上下内活动受限,右侧偏瘫,住院2天,无明显好转,初诊最大可能是
A.脑出血(基底节区)
B.短暂脑缺血发作
C.脑栓塞
D.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E.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参考答案:D
解析: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后半个大脑,其中有视觉中枢,所以会出现视觉异常。
颈内动脉系统应该前半个大脑和中间的大脑,缺血会有意识、精神障碍。
本题选D。解释见下。
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1)小脑后下动脉(Wallenberg)综合征:引起延髓背外侧部梗塞,出现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及Hroner征,病灶侧面部对侧躯体、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2)旁正中央动脉:甚罕见,病灶侧舌肌麻痹对侧偏瘫。
(3)小脑前下动脉:眩晕、眼球震颤,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病灶侧耳鸣、耳聋,Horner征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灶侧面部和对侧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4)基底动脉:高热、昏迷、针尖样瞳孔、四肢软瘫及延髓麻痹。急性完全性闭塞时可迅速危及病人生命,个别病人表现为闭锁综合征。
(5)大脑后动脉:表现为枕顶叶综合征,以偏盲和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朦等多见,此外还可有体象障碍、失认、失用等。如侵及深穿支可伴有丘脑综合征,有偏身感觉障碍及感觉异常以及锥体外系等症状。
(6)基底动脉供应桥脑分支:可出现下列综合征:①桥脑旁正中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病灶侧外展不能,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偏瘫。②桥脑腹外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及外直肌麻痹,伴病灶对侧偏瘫,可有两眼向病灶侧凝视不能。③桥脑被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病灶侧有不自主运动及小脑体征,对侧肢体及轻瘫及感觉障碍,眼球向病灶侧凝视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