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医学免疫学题库(163题)


第61题 Ig分成K、λ两个型,其依据是


A.VL

B.CL

C.VH

D.CH

E.铰链区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选B。
H链(重链)和L链(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它是Ig分类和分型的依据,也是制备第二抗体的抗原基础。不同类IgH链CH长度不一。
轻链:IgL链的分子量约为25KD,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型:根据L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及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κ型和λ型,相应的Ig分别被命名为κ型和λ型。五类Ig中每类Ig都可以有κ型和λ型。根据λ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的差异,λ链可分为λ1-λ4四种亚型。

重链:IgH链的分子量约为50~75KD,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类:根据H链恒定区氨基酸序列及抗原性不同,H链可分为γ、α、μ、δ和ε五类,相应的Ig分别被命名为IgG、IgA、IgM、IgD和IgE。
亚类:同一类Ig根据其铰链区氨基酸组成、H链二硫键的数目和位置的差别,又可分为不同的亚类。IgG可分为IgG1-4四个亚类,IgA可分为IgA1-2二个亚类。


第62题 决定免疫球蛋白类别的是


A.轻链可变区

B.轻链恒定区

C.重链恒定区

D.铰链区

E.重链可变区


参考答案:C


解析:

免疫球蛋白的分“ 类” 依据是Ig重链恒定区(C 区) 所含抗原表位的不同。


第63题 新生儿早期患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原因是


A.补体成分缺陷

B.先天免疫缺陷

C.皮肤粘膜天然屏障差

D.SIgA功能尚未成熟

E.呼吸道发育不良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选D。婴幼儿的SIgA、IgA、IgG、IgC亚类含量均低,而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第64题 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以


A.诱导免疫耐受

B.抑制变态反应

C.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

D.启动抗体的类别转换

E.裂解细菌


参考答案:E


解析: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①膜攻击复合物介导的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补体激活后产生攻膜复合物,形成穿膜的亲水性通道,破坏局部磷脂双层,最终导致细胞崩解。②调理作用:调理外来细胞、细菌、病毒、真菌等,可促进吞噬作用。③调节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因此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以裂解细菌。


第65题 以下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


A.C5a

B.C5b

C.C3a

D.C3b

E.C4a


参考答案:D


解析:

C3b/C4b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或IC结合,再与表面具有补体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产生促进吞噬作用。


第66题 在经典、替代两个途径中均起作用的补体成分是


A.C1δ

B.C1γ

C.C2

D.C3

E.C4


参考答案:D


解析:

经典途径的激活可产生触发系列酶,涉及C1,C4,C2和C3而替代途径的激活则可触发C3和B、D、P因子的酶系列。


第67题 补体系统是


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

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

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而血清含量升高

D.由30多种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

E.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


参考答案:D


解析:

补体(complement,C)系统是一组存在于血清、体液及细胞表面、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系统。多种微生物成分、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可循三条既独立又交叉的途径,启动丝氨酸蛋白酶级联酶解反应而激活补体,发挥调理吞噬、溶解细胞、介导炎症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功能。补体参与机体固有免疫防御,也是抗体发挥溶菌效应的介质,并可调节免疫系统。


第68题 关于补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一组不耐热糖蛋白

B.具有酶活性

C.其性质不稳

D.其作用是非特异的

E.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参考答案:E


解析:

很明显答案E是错误的说法。受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是免疫抗体。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血清、体液及细胞表面、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系统;发挥调理吞噬、溶解细胞、介导炎症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功能。补体参与机体固有免疫防御,也是抗体发挥溶菌效应的介质,并可调节免疫系统;补体的作用是非特异的。
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血清、体液及细胞表面、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系统,是机体本身存在的,只是在接受血浆及体液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刺激后激活。所以E选项的说法“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是错误的,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是抗体。


第69题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Cl

B.C2

C.C3

D.C4

E.C5


参考答案:C


解析:

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


第70题 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参考答案:D


解析:

经典途径激活物:IgM>IgG3>IgG1>IgG2,IgG4无激活经典途径的能力。


第71题 补体经典途径反应的次序是


A.C1→C2→C3…→C9

B.C1→C3→C2→C4……→C9

C.C1→C2→C3→C5……→C9

D.C1→C4→C2→C3→C5……→C9

E.C3→C5→C6……→C9


参考答案:D


解析: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P):又称补体激活传统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C1q结合后,按C1、C4、C2、C3~C9顺序激活补体的途径。激活经典途径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是由抗体IgG1、IgG2、IgG3和IgM与相应抗原结合组成,之后暴露出补体C1q结合位点,顺序激活补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


第72题 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C1q

B.C2

C.C4

D.C1r

E.C1s


参考答案:A


解析:

IgG和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使Fc段的补体C1q结合点暴露。C1q与2个以上Fc段结合发生构型改变,使与C1q结合的C1r活化,再激活C1s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


第73题 干扰素γ主要功能不正确的叙述是


A.激活巨噬细胞

B.抗病毒

C.促进MHC分子表达

D.诱导Thl细胞分化

E.诱导Th2细胞分化


参考答案:E


解析:

激活巨噬细胞,抗病毒,促进MHC分子表达和抗原提呈,诱导Thl细胞分化,抑制Th2细胞分化。


第74题 只有T细胞才具有的表面标记为


A.抗原识别受体

B.C3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CD3分子

E.有丝分裂原受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CD3分子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


第75题 攻击肿瘤细胞最有效的活性物质是


A.补体

B.乙型溶素

C.细胞因子

D.IgG

E.溶菌酶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选C。
为了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防止肿瘤发生,机体的许多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许多种微量的多肽类因子。它们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调节细胞的生理过程,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异常情况下也有可能引起发烧、炎症、休克等病理过程。这样一大类因子已发现的有上百种,统称为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都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特异结合后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这些效应包括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杀肿瘤细胞效应。


第76题 干扰素α属于


A.I型干扰素

B.Ⅱ型干扰素

C.Ⅲ型干扰素

D.Ⅳ型干扰素

E.Ⅴ型干扰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干扰素α、β属于I型干扰素,干扰素γ属于Ⅱ型干扰素。


第77题 细胞因子的种类包括


A.白细胞介素

B.干扰素

C.肿瘤坏死因子

D.集落刺激因子

E.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细胞因子的种类:
(一)白细胞介素 
(二)干扰素
(三)肿瘤坏死因子 
(四)集落刺激因子 
(五)趋化因子


第78题 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不包括


A.IL–1

B.IL–2

C.IL–3

D.IL–4

E.IL–6


参考答案:A


解析:

细胞因子是多种细胞所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小分子多肽的统称。免疫球蛋白、补体不包括在细胞因子之列。
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
1.淋巴因子(lymphokine)于60年代开始命名,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IL-2、IL-3、IL-4、IL-5、IL-6、IL-9、IL-10、IL-12、IL-13、IL-14、IFN-γ、TNF-β、GM-CSF和神经白细胞素等。
2.单核因子(monokine)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IL-1、IL-6、IL-8、TNF-α、G-CSF和M-CSF等。
3.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EPO、IL-7、IL-11、SCF、内皮细胞源性IL-8和IFN-β等。


第79题 属于细胞因子的物质是


A.植物血凝素

B.干扰素

C.调理素

D.乙型溶素

E.胸腺素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选B。
细胞因子,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单核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各种生长因子等。许多细胞因子是根据它们的功能命名的,如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是一种有丝分裂原,主要用于激活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不仅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
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调理素是指可恢复体内平衡与运作的食物补给品或配方,因此可以让身体更容易应付外来的压力或疾病。
胸腺组织中提取出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命名为胸腺素,可使由骨髓产生的干细胞转变为T淋巴细胞,因而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甚微。


第80题 下列属于黏附分子的是


A.整合素

B.黏蛋白样血管地址素

C.选择素

D.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E.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黏附分子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整合素、选择素、黏蛋白样血管地址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及钙黏蛋白等5个家族或五类。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