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试题(797题)


第581题 混合痔是指


A.痔与瘘同时存在

B.两个以上内痔

C.直肠上下静脉丛彼此相通所形成的痔

D.内痔与外痔分别在不同位置存在

E.内痔多发,遍置一周


参考答案:C


解析:

混合痔是指处在同一部位的直肠齿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张、扩大、充血,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齿线上方的痔核表面为直肠粘膜,齿线下方的痔表面为肛管皮肤覆盖,也即俗称的内痔部分与外痔部分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则称为混合痔。


第582题 关于痔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A.单纯内痔可用注射疗法

B.二期内痔可用单纯结扎法治疗

C.嵌顿内痔可先做湿敷再复位

D.环状内痔可行环形切除术

E.外痔可用枯痔钉疗法


参考答案:E


解析:

痔的治疗原则就是能不手术就不手术,能保守治疗就保守治疗。这个需要记住。枯痔钉疗法适用于内痔,所以E不对。


第583题 内痔的常见症状是


A.肛门疼痛

B.大便时滴血

C.痔核脱出

D.粘液血便

E.肛门周围红肿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痔初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往往不会被发现,内痔常见的症状有:便血、痔核脱出。


第584题 男性,60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经常便秘,近来大便带血,便后觉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可以还纳,考虑为


A.内痔脱出

B.直肠部分脱出

C.直肠完全脱出

D.直肠息肉脱出

E.环痔


参考答案:A


解析:

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长期咳嗽会导致腹压增高,会导致痔疮的发生。
痔疮的发生部位与分类:根据发生部位进一步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1.发生在肛管齿状线以上的为内痔,内痔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严重时会喷血、痔核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还有大便困难、便后擦不干净、有坠胀感等。
2.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以疼痛、肿块为主要症状,肛门周围长有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皮赘。根据其病理特点不同,又可分静脉曲张性、结缔组织性、血栓性及炎性四种。其中以炎性外痔最多见,主要表现为肛缘皮肤皱襞突起,红肿热痛、水肿、充血明显,有压痛,排便时疼痛加重,并有少量分泌物,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适和发热。
3.混合痔兼有内外痔双重特征,临床以直肠粘膜及皮肤脱出、坠胀、疼痛、反复感染为主要症状。


第585题 肛瘘多由肛门部位哪种手术引起


A.内痔注射疗法

B.肛裂切除术

C.血栓性外痔切开取栓术

D.肛周脓肿切开(或穿破)

E.内痔环切术


参考答案:D


解析:

肛瘘常有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的病史,此后伤口经久不愈,成为肛瘘外口。主要症状是反复自外口流出少量脓液;有时脓液刺激肛周皮肤,有瘙痒感。


第586题 肛瘘手术治疗中.最重要的是


A.麻醉充分

B.肛管括约肌松弛

C.找出外口

D.明确瘘管与括约肌关系

E.手术后呈“V”型创面


参考答案:D


解析:

肛瘘手术时,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管括约肌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瘘的复发。肛管直肠环是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浅部、深部及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纤维共组成的肌环,是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手术中不慎完全切断将引起肛门失禁。直肠肛管肌受自主神经支配,无括约肛门功能,切断后不引起排便失禁。


第587题 肛瘘的类型颇多,其中常见者为


A.全外瘘

B.单口外瘘

C.复杂性内外瘘

D.单纯性内外瘘

E.单口内瘘


参考答案:D


解析:

肛瘘按内外口分类

1.单口内瘘:又称为内盲瘘,只有内口与瘘管相通连,无外口。

2.内外瘘:瘘管有内外口,外口在体表,内口在肛窦,下有瘘管相通连。此种肛瘘最为多见。

3.单口外瘘:又称为外盲瘘,只存外口下连瘘管,无内口。此种肛瘘临床上较少见。

4.全外瘘:瘘管有两个以上外口相互有管道通连,而无内口,此种肛瘘临床上较少见。


第588题 肛瘘手术中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步骤在于


A.要广泛切除瘘管周围瘢痕组织

B.切除瘘管后应一期缝合

C.正确找出内口,据与括约肌关系选择术式

D.必须用探针穿入肛管造成内口再切开

E.麻醉选择


参考答案:C


解析:

肛瘘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


第589题 关于肛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慢性溃疡

B.肛裂是肛管皮肤浅层裂开

C.肛裂可继发于肛窦炎

D.肛裂主要因粪便干燥,用力过猛

E.肛管括约肌痉挛致溃疡不易愈合


参考答案:B


解析: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而肛管表面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


第590题 肛瘘治疗的最佳方法是


A.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

B.挂线疗法

C.局部换药治疗

D.瘘道搔刮

E.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答案:B


解析:

挂线疗法是一种瘘管缓慢切开法。系利用橡皮筋或药线的机械作用(药线尚有药物腐蚀作用),使结扎处组织发生血运障碍,逐渐压迫;同时结扎线可作为瘘管引流物,使瘘道内渗液排出,防止急性感染发生。在表面组织切割的过程中,基底创面同时开始逐渐愈合。此种逐渐切割瘘道的方法最大优点是肛管括约肌虽被切断,但不致因括约肌收缩过多而改变位置,一般不会造成肛门失禁。本法适用于距离肛门3~125px以内,有内外口低位或高位单纯性直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或切除的辅助方法。肛瘘难以自愈,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进愈合。手术方法很多,常用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操作简单、出血少、换药方便)、肛瘘切除术。瘘道搔刮:教材中对此也没有相关的描述,考虑是指瘘道的清创。


第591题 男性,25岁,近3个月经常排便后滴鲜血,量不多。肛门指检无异常发现,肛镜检截石位见3、7点各有一突出肛管内暗红色圆形软结节,诊断为


A.直肠息肉

B.肛裂

C.内痔

D.肛管癌

E.慢性痢疾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痔是柔软的静脉团,不易触及,因此肛门指检有可能正常。
内痔的临床表现:
1.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
2.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
3.一般无疼痛感觉,中、后期可有肛门坠胀、瘙痒。如痔核脱出嵌顿,可致肿痛,糜烂、坏死,甚至化脓,继发肛瘘等症。
4.一般无全身症状。后期有的可继发贫血、大便困难、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状。
5.本病需与下列肛门病相鉴别。
直肠息肉:为直肠下端所生之息肉,质薄嫩,根蒂细,色鲜红。一般单发,偶有一连串二、三十个之多,状如葡萄。大便时可能脱出肛门外,多见于儿童。
肛裂:好发于截石位6、12点处,肛门有裂口,出少量鲜血,大便时疼痛,有时便后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脱肛:①直肠脱垂性脱肛:脱出物色淡红,形如螺旋而有层次,其质较硬。多见于体弱的小儿与老年人。②直肠粘膜脱垂性脱肛:有环状或部分粘膜脱垂,其色鲜红,质柔软,无痔的高突,微有渗血。多见于老年人,偶见于内痔手术后的患者。


第592题 肛裂常发生在肛管的


A.前正中位

B.后正中位

C.左侧

D.右前位

E.右后位


参考答案:B


解析: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的小溃疡,经久不愈。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肛裂常发于肛门后、前正中,以肛门后部居多,两侧的较少。解剖学因素: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从尾骨起,向前至肛门后方。分为两束,沿肛管两侧向前围绕,至肛门前方,又相互联合。因此,在肛门前后都留有间隙。并且肛提肌的大部分均附着于肛管两侧,前后较少。可见,肛门前、后方不如两侧牢固,容易受损伤。并且向下、向后与直肠形成一近90度的角。因此,肛门后部受粪便压迫较重,又因肛管后部血液循环不足,弹性较差,肛门腺分布又较多,这些都是发生肛裂的因素。感染学说:主要是肛门后部的肛隐窝感染,炎症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脓肿破溃而成肛裂。


第593题 患儿,便后有出血症状,系鲜血,不与便相混,大便次数及性质尚属正常,首先考虑哪种检查


A.X线钡剂灌肠

B.肛镜检查

C.直肠指诊

D.乙状结肠镜检查

E.便常规检查


参考答案:C


解析:

直肠指检是最简便而重要的肛门直肠检查方法。对早期发现直肠、肛管疾患意义重大。可以发现的常见病变有血栓外痔、肛瘘、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盆腔脓肿、前列腺病变等,但内痔很柔软,可压缩,不易被摸出发现。


第594题 男,38岁。肛周皮下有一深部脓肿,一端向体表穿破,另一端向直肠穿孔,不断有脓、粪液流出,此管道应称为


A.空洞

B.溃疡

C.蜂窝织炎

D.窦道

E.瘘管


参考答案:E


解析:

肛瘘是与肛周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经久不愈;
窦道:是指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窦道是一个开口。


第595题 大便时和便后肛门剧痛并带少量鲜血的病有


A.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B.直肠息肉

C.肛裂

D.混合痔

E.血栓性外痔


参考答案:C


解析:

肛裂通常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溃疡者称肛裂。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肛裂的部位一般在肛门前后正中位,尤以后位多见,位于前正中线的肛裂多见于女性。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要特点。而痔通常无症状,但可引起出血,脱出和疼痛。直肠出血只有在排除其他更为严重的病变后才能归咎于痔。痔出血的特点是发生在排便之后,常在卫生纸上发现,偶可导致贫血或严重出血。外痔或内痔都会脱出,然后自行缩回,或靠手法推回。痔仅在溃烂或血栓形成时才有疼痛。血栓形成性痔表现为肛周突出,其疼痛症状差异甚大,可以无痛,也可呈严重疼痛。溃烂,水肿或绞窄性痔(痔急性发作)可产生剧痛。内痔较少见的症状是粘液溢出和排便不尽的感觉,而外痔则为肛门不易擦拭干净。肛门瘙痒并非痔的症状。


第596题 肛裂病人肛门疼痛的特点正确的是


A.疼痛为隐痛

B.排便前出现括约肌挛缩痛

C.排便后出现肛门隐痛可延续到数小时

D.排便时与排便后疼痛之间有间歇期

E.疼痛无规律


参考答案:D


解析:

肛裂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和出血。肛裂常发于肛门后、前正中,以肛门后部居多,两侧的较少。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裂口呈线形或棱形,如将肛门张开,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圆形。其痛很有特点,即先于排便时突发刀割样疼痛(由于粪便划破肛管皮肤所致),然后短暂缓解,继而出现长时间肛痛(由于肛门括约肌受刺激后产生痉挛所致)。临床常见患者因怕痛畏惧排便,出现“怕痛----忍便----便干----更痛”的恶性循环现象。肛裂引起的出血也因撕裂血管的程度或多或少,常见因肛裂长期或大量出血而至贫血的病例。
典型症状是疼痛、便秘、出血。排便时干硬粪便直接挤擦溃疡面和撑开裂口,造成剧烈疼痛,粪便排出后疼痛短暂缓解,经数分钟后由于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引起较长时间的强烈疼痛,有的需用止痛剂方可缓解。因此肛裂患者恐惧排便,使便秘更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创面裂开可有少量出血,在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检查时用双手拇指轻轻分开肛门口,即见溃疡面,新发生的肛裂边缘整齐、软、溃疡底浅,无疤痕组织,色红、易出血。慢性肛裂深而硬,灰白色,不易出血。裂口下方为“前哨痔”。肛指和肛镜检查会引起病人剧烈疼痛,不宜进行。


第597题 肛裂“三联征”是指


A.内痔,外痔,肛裂

B.肛裂,内痔,前哨痔

C.内痔,外痔,前哨痔

D.肛裂,前哨痔,齿状线上乳头肥大

E.肛裂,前哨痔,外痔


参考答案:D


解析:

肛裂三联症:一般是指肛裂日久所导致的肛乳头瘤或肛乳头炎、哨兵痔、陈旧性肛裂或者是其导致的皮下瘘管三者,此三者在肛裂中,应属Ⅲ期肛裂范畴。因此,肛裂三联症是Ⅲ期肛裂。


第598题 女性,39岁,半年前因肛旁脓肿切开引流,之后局部皮肤反复红肿,破溃,局部痒,应考虑为


A.肛旁疖肿

B.肛瘘

C.混合痔

D.血栓性外痔

E.肛旁慢性肉芽肿


参考答案:B


解析:

肛瘘:流脓是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多少有关,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以后封闭的瘘口破溃,症状方始消失。由于引流不畅,脓肿反复发作,也可溃破出现多个外口。较大较高位的肛瘘,常有粪便或气体从外口排出。检查时外口常为一乳头状突起或是肉芽组织的隆起,挤压有少量脓液排出,多为单一外口,在肛门附近。也有多个外口,外口之间皮下瘘管相通,皮肤发硬并萎缩。也有多个外口位于两侧,瘘管成“马蹄形”,直肠指诊在病变区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有触痛,随索状物向上探索,有时可扪及内口。结合描述,考虑为肛瘘的可能性最大。


第599题 女,30岁。便秘2年,近半月来大便时肛门疼痛,粪便表面及便纸上附有鲜血,其诊断最可能是


A.内痔

B.外痔

C.直肠癌

D.肛瘘

E.肛裂


参考答案:E


解析:

据疼痛、便秘和出血可诊断肛裂。


第600题 应诊断为


A.外痔

B.内痔

C.混合痔

D.直肠癌

E.直肠息肉


参考答案:B


解析:

肛诊齿状线上粘膜呈较大的串珠形隆起,视诊发现这样的表现,是血管曲张的表现,考虑为B。
内痔的诊断,主要靠肛管直肠检查。
首先做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度内痔外,其他三度内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
其次做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摸出,但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对直肠癌及息肉的诊断。
最后做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