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试题(797题)


第541题

急性坏死性肠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夏秋季多发,多见于儿童、青年,腥臭血便,全身中毒明显往往有休克:急性坏死性肠炎。


第542题

肠结核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发生于20岁左右,病史长,腹痛,腹泻无脓血,有低热,贫血,可出现肠梗阻:肠结核。


第543题

肠伤寒穿孔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持续性发热2、3周,突然右下腹部疼痛,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肠伤寒穿孔。


第544题 女性,29岁,腹胀,便秘9个月,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近5个月加重。查体:右下腹触及4cm×6cm肿块,质中等。边不清,轻触痛,最可能的疾病是


A.阿米巴肉芽肿

B.增生性肠结核

C.右半结肠癌

D.阑尾周围脓肿

E.右卵巢囊肿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目问的是最可能的疾病是,患者为年轻患者,不首先考虑恶性疾病,结肠癌中老年多见,而乏力,食欲不振,消瘦也可以见于结核,不能因为没有发热,就排除结核。


第545题 女性,26岁,低热,腹泻3个月,大便为糊样,无脓血。近1周阵发性脐周痛。查体:右下腹触及4㎝×5cm包块,质中等,轻触痛,肠鸣音亢进。血沉67mm/h,PPD皮试强阳性,最可能的疾病是


A.肠结核

B.盲肠癌

C.右侧卵巢囊肿

D.阑尾炎

E.阑尾周围脓肿


参考答案:A


解析:

肠结核一般都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及乙状结肠等处,偶有位于直肠者。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典型临床表现归纳如下:
1.腹痛:因病变常累及回盲部,故疼痛最常见于右下腹,触诊时可发现局限性压痛点。疼痛亦可位于脐周,系回盲部病变牵引所致,疼痛一般较轻,呈隐痛或钝痛
2.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症状之一
3.PPD皮试一般阳性时,代表曾有过结核感染或接种过卡介苗
4.腹部肿块:主要见于增生型肠结核,肠壁局部增厚形成肿块
5.全身症状:溃疡型肠结核常有结核毒血症,如午后低热、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伴有盗汗,可有乏力、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状和体征
6.胃肠X线检查回盲部有激惹、钡剂充盈缺损或狭窄征象者。


第546题 直肠息肉中癌变倾向最大的是


A.管状腺瘤

B.绒毛状腺瘤

C.增生性息肉

D.炎性息肉

E.幼年性息肉


参考答案:B


解析:

绒毛状腺瘤:改变又称乳头状腺瘤、绒毛息肉、绒毛乳头腺瘤、柱状或粘液腺瘤,因其恶性变率可达30%,又称恶性腺瘤。所以其恶变率较高。


第547题 肠息肉最多见于


A.空肠

B.回肠

C.盲肠

D.乙状结肠和直肠

E.升、降结肠


参考答案:D


解析: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


第548题 结肠息肉最多见的病理类型为


A.腺瘤性

B.绒毛性

C.儿童型

D.增生性

E.炎症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生物性息肉:就是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为结肠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第549题 6岁儿童。大便时常有鲜血染于粪便表面,便后无不适感。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内痔

B.肛裂

C.慢性肠套叠

D.肛窦炎

E.直肠息肉


参考答案:E


解析:

患者6岁,发生痔,很少见。直肠息肉引起的出血还相对多见一些。
直肠息肉临床表现:1.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2.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3.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4.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5.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


第550题 男,39岁。经查为直肠癌收入院。癌肿距离肛缘5cm,大小为2cm×1cm。拟行手术治疗,患者强烈要求保留肛门。该患者保肛的病理依据是癌肿


A.组织学分类

B.浸润肠壁的深度

C.是否侵及泌尿系统

D.周围淋巴结状况

E.向下的纵向浸润范围


参考答案:E


解析:

能不能保留肛门首先与直肠癌的位置有关。直肠一般分上、中、下3段,距肛缘5~175px为下段,距肛缘7~275px为中段,275px以上为上段。目前直肠中、上段癌大多作保肛手术,直肠下段距肛缘125px以内癌肿一般不能保留肛门。


第551题 患儿5岁,便血,新鲜,量不多,位于大便外面,考虑哪种疾病可能性最大


A.痢疾

B.痔

C.直肠癌

D.直肠息肉

E.肛周脓肿


参考答案:D


解析:

患者没有痔疮的其他症状,只有便血,而且儿童便血以息肉最多见,因此不支持痔疮。


第552题

男性,60岁,2天前上腹持续性胀痛,12小时后右下腹痛,阵发加剧,腹胀。近4年来常有饭前上腹灼痛,常在冬春季发作。查体:38℃,脉搏120次/分,血压150/90mmHg。腹稍胀,满腹有压痛,但右下腹更明显,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肝浊音界存在,肠鸣音未听到。白细胞13×109/L,中性88%。右下腹穿刺抽得黄色混浊液2ml,镜检:脓细胞(++)/高倍镜。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B.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

C.急性胰腺炎

D.绞窄性肠梗阻

E.伤寒肠穿孔


参考答案:B


解析:

阑尾炎急性发病:腹痛多起于上腹或脐周,开始痛不重,位置不固定,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持续性加重。部分患者病起即出现右下腹痛。阑尾炎穿孔后由于肠液流入腹腔,不会导致腹痛减轻,应该是加重。


第553题 诊断慢性阑尾炎,下列哪一项最重要


A.慢性右下腹隐痛史

B.有过典型的急性发作病史

C.右下腹有轻度压痛

D.X线钡餐检查阑尾未显影

E.排除阑尾以外疾病的可能


参考答案:D


解析:

慢性阑尾炎:主要体征是阑尾部位的局限性压痛,这种压痛经常存在,位置也较固定,X线钡剂灌肠透视检查,可见阑尾不充盈或充盈不完全,阑尾腔不规则,72小时后透视复查阑尾腔内仍有钡剂残留,可诊断慢性阑尾炎。


第554题

转移性右下腹痛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急性阑尾炎:
(一)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典型者腹痛多自中上腹部或脐周围开始,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为持续性疼痛,有阵发性加剧。
(二)右下腹阑尾点有局限性不同程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后位阑尾可有腰大肌刺激征,人使病人左侧卧位,右大腿强度后伸,出现右下腹疼痛加剧。
(三)有时可出现发烧,伴有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血中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四)若体温升高、腹痛加剧、压痛增重及局部体征明显,可能发生阑尾坏疽或穿孔。如可触到压痛包块,则可能阑尾穿孔后,周围形成脓包。


第555题

上腹部束带状疼痛,多呈持续性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急性胰腺炎腹痛:疼痛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坏死型胰腺炎,腹部疼痛持续较长。


第556题

右腰部阵发性绞痛向会阴部扩散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急性胆囊炎: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疼痛特点:突发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迅速波及全腹。
输尿管结石:腰部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放射至同侧腹股沟。


第557题

女性,45岁,脐周痛12小时伴恶心,呕吐,吐物为胃内容,量少,2小时前扩散至全腹痛,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以右下腹为著,结肠充气试验(+)。白细胞数26×109/L,应考虑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囊炎

C.右输尿管结石

D.右输卵管妊娠破裂

E.急性阑尾炎穿孔


参考答案:E


解析: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首先引起患者上腹痛,常使人误认为是胃炎,在几小时后疼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等表现。压迫右下腹可有压痛、同时有局部肌肉紧张感。
因该患者脐周痛12小时伴恶心,呕吐,吐物为胃内容,量少,2小时前扩散至全腹痛,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以右下腹为著,所以考虑为急性阑尾炎,另,结肠充气试验(+),白细胞数26×109/L,所以应该考虑急性阑尾炎穿孔。
结肠充气实验又称Rovsing征,Rovsing’ssign检查者先用一手压降结肠,再以另一手压近侧结肠,并逐步向近侧结肠移动,将结肠内气体赶向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该试验为急性阑尾炎体征,但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第558题 医生查体时,让患者仰卧,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医生向内旋其下肢,引起患者右下腹疼痛,提示其阑尾位置


A.位于右上腹部

B.在右下腹麦氏点深面

C.靠近闭孔内肌

D.位于腰大肌前方

E.靠近脐部


参考答案:C


解析:

患者仰卧,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医生向内旋其下肢,提示靠近闭孔内肌。


第559题 入院后肩痛加重,伴有寒战,T40℃,巩膜轻度黄染,剑突下压痛,右下腹肌紧张,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阑尾穿孔

B.阑尾炎合并胃穿孔

C.腹膜炎引起溶血性黄疸

D.门静脉炎

E.阑尾与结肠形成内瘘


参考答案:D


解析:

阑尾炎穿孔或细菌可由门静脉传播形成门静脉炎并出现黄疸。


第560题 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3天切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10天后再次缝合而愈合,切口愈合类型应记为


A.Ⅱ/乙

B.Ⅱ/丙

C.Ⅲ/甲

D.Ⅲ/乙

E.Ⅲ/丙


参考答案:E


解析:

切口分三类:
1、无菌切口,用“Ⅰ”代表,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疝修补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愈合的分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