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心血管系统试题(551题)


第241题 患者男性,47岁。阵发性胸痛4个月余,近1周于夜间睡眠时发作,持续约20分钟自行缓解,发作时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抬高。查体:心界不大,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

B.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

C.急性心包炎

D.变异型心绞痛

E.急性心肌梗死


参考答案:D


解析:

夜间发作,发作时伴有ST段抬高,可以自行缓解,属于变异性心绞痛。


第242题 患者男性,50岁。1年前日常活动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每日2~3次,近2个月发作次数增多,每日5~6次,轻微活动也能诱发,发作的心电图ST段呈一过性水平压低,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不稳定性心绞痛

B.变异型心绞痛

C.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D.稳定性心绞痛

E.中间综合征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病例属劳力恶化型心绞痛,为不稳定型心绞痛。E选项中间综合征:多发生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后24~96小时及复能药用量不足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睑下垂、眼外展障碍、面瘫和呼吸肌麻痹,引起通气障碍、呼吸困难或衰竭,可导致死亡。


第243题 患者女性,45岁。发作性胸痛1个月,每次发作含硝酸甘油后缓解,考虑冠心病心绞痛。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是


A.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B.心脏X线摄片

C.超声心动图

D.放射性核素检查

E.动态心电图


参考答案:A


解析:

通过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为诊断提供依据。


第244题 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分级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详细的危险分层根据患者的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绞痛严重程度和发作时间、心电图、心脏损伤标志物和有无功能改变等因素作出

B.Ⅰ级严重的初发型心绞痛或恶化型心绞痛,无静息疼痛

C.Ⅱ级亚急性静息型心绞痛(一个月内发生过,但48小时内无发作)

D.Ⅲ级急性静息型心绞痛(在48小时内有发作)

E.Ⅲ级急性静息型心绞痛(在24小时内有发作)


参考答案:E


解析:

详细的危险分层根据患者的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绞痛严重程度和发作时间、心电图、心脏损伤标志物和有无功能改变等因素作出。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Ⅰ级严重的初发型心绞痛或恶化型心绞痛,无静息疼痛;Ⅱ级亚急性静息型心绞痛(一个月内发生过,但48小时内无发作);Ⅲ级急性静息型心绞痛(在48小时内有发作)。


第245题 患者女,68岁,在家中休息突然发生胸骨后疼痛,疼痛难忍,家属立马送其入医院,入院后服用阿司匹林,症状好转,以下疾病中最可能的是


A.稳定型心绞痛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心肌梗死

D.扩张型心肌病

E.病毒型心肌病


参考答案:B


解析: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其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第246题 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宜溶栓治疗的情况是指同时伴有


A.萎缩性胃炎1年

B.6个月前腔隙性脑梗塞

C.血压160/100mmHg

D.主动脉夹层

E.2周前曾行桡动脉穿刺


参考答案:D


解析:

主动脉夹层患者,当近端夹层的内膜破裂下垂物遮盖冠状窦口可致急性心梗,多见于右冠窦,常引起下壁心肌梗死。此种情况下,严禁溶栓和抗凝治疗,否则会引发灾难性大出血,死亡率高达70%。


第247题 男性,60岁,因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住院第二天心尖部出现2/6~3/6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间断伴喀啦音,经抗缺血治疗后,心脏杂音消失。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心脏乳头肌功能失调

B.心脏二尖瓣穿孔

C.心脏游离壁破裂

D.心脏乳头肌断裂

E.心室壁瘤


参考答案:A


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包括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发病率可达50%,表现为心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根据题干,该患者经抗缺血治疗后杂音消失,故D错误,A正确;心脏游离壁破裂,可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收缩期杂音伴震颤,故不选C;心脏二尖瓣穿孔可引起关闭不全,无题干中体征出现,故不选B;心室壁瘤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广,可有收缩期杂音,故不选E。


第248题

男,41岁,急性心肌梗死第3周出现发热和心包摩擦音,血沉30mm/h,血白细胞6.1x109/L,中性粒细胞55%,可能是


A.急性心肌梗死的反应性心包炎

B.室壁瘤

C.急性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D.伴发病毒性心包炎

E.心脏破裂


参考答案:C


解析:

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包括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窄壁瘤和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其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与题目相符,故选C。


第249题 不能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成功的临床指标为


A.CKMB峰值出现在发病后24小时内

B.心电图示ST段下降

C.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

D.胸痛缓解

E.CK-MB峰值前移


参考答案:A


解析:

溶栓治疗成功的判断标准是:①2小时内胸痛程度减轻一半以上;②2小时内ST段抬高的幅度降低一半以上;③心肌损伤标志物高峰提前出现(CKMB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6小时内、cTnI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4小时内);④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上4项中符合2项以上(排除①+④组合)提示溶栓成功,如果用药后90分钟内进行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则证实溶栓成功。溶栓治疗不成功且尚未超过介入治疗时间窗者,应进行补救性PCI,鼓励溶栓幵始后3-24小时内进行介入评价,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


第250题 男性,67岁。糖尿病15年,既往无心悸、胸痛史,今日早餐后1小时,突然胸闷明显,面色苍白,烦躁,出汗,恐惧感,2小时未缓解,无呼吸深长、无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体检:心率98次/分,血压86/70mmHg,最可能诊断为


A.低血糖

B.不典型心绞痛

C.糖尿病酸中毒

D.变异型心绞痛

E.急性心肌梗死


参考答案:E


解析:

题干中的信息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根据患者“无呼吸深长、无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可排除糖尿病酸中毒。根据患者“突然胸闷明显,出汗,恐惧感,2小时未缓解”,可排除低血糖、不典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


第251题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下列哪项不正确


A.多见于起病1周以内

B.可累及右心室

C.心内膜下心梗不易发生

D.心动过缓

E.多为室间隔破裂穿孔


参考答案:E


解析:

破裂部位多见于心室游离壁,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少见。


第252题 有关心肌梗死后最早出现心电图改变描述正确的是


A.相应导联的T波变高、尖,继之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的ST段与高尖T波的升支融合呈“单项曲线”

B.相应导联的u波变高、尖,继之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的ST段与高尖T波的升支融合呈“单项曲线”

C.相应导联的T波变宽,继之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的ST段与高尖T波的升支融合呈“单项曲线”

D.相应导联的T波变高、尖,继之ST段弓背向下

E.相应导联的P波消失


参考答案:A


解析:

心肌梗死后最早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相应导联的T波变高、尖,继之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的ST段与高尖T波的升支融合呈“单项曲线”。


第253题

男性,59岁。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检查BP90/65mmHg,心率41次/分,律齐。最可能的心律,常是


A.心房纤颤

B.房性期前收缩

C.室性心动过速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参考答案:D


解析:

下壁心肌梗死常累及心传导系统,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第254题 最具特征性的实验室化验改变是


A.血清肌红蛋白下降

B.血清GPT(ALT)水平增高

C.血清GOT(AST)水平增高

D.血清LDH水平增高

E.血清CK-MB水平增高


参考答案:E


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GOT和LDH诊断特异性差,目前已很少应用。
3.检测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
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速诊断试剂,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其他
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第255题 起病4周后,患者反复低热,左肺底部有湿性啰音,心前区闻及心包摩擦音,此时应考虑出现了哪种并发症


A.急性心包炎

B.肺栓塞

C.感染性心内膜炎

D.肺部感染

E.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参考答案:E


解析: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该患者即出现了心包炎、肺炎,故选E。


第256题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性表现是


A.ST段水平型下降

B.病理性Q波

C.T波低平

D.冠状T波

E.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参考答案:B


解析: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的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故选B。


第257题 此时最具特征性的实验室改变是


A.血清LDH上升

B.血清GOT上升

C.血清GPT上升

D.血清CK-MB上升

E.血清肌红蛋白下降


参考答案:D


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GOT和LDH诊断特异性差,目前已很少应用。
3.检测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
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速诊断试剂,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其他
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第258题 住院第2日患者出现胸闷、大汗、面色苍白,体检心率126次/分。律齐。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压90/50mmHg,考虑合并心源性休克。此时不宜使用


A.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B.静注呋塞米(速尿)

C.静滴多巴胺

D.静滴多巴酚丁胺

E.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参考答案:B


解析:

患者有心源性休克,再用速尿,则更加减少血容量,加重休克。


第259题 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为


A.宽而深的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

B.宽而深的Q波,ST段降低,T波抬高

C.宽而深的Q波,ST段降低,T波倒置

D.浅而宽的Q波,ST段降低,T波抬高

E.浅而宽的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


参考答案:A


解析:

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①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②宽而深的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③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故选A。其他选项均不符。


第260题 溶栓禁忌证较多,但是下列不是其禁忌证的是


A.1个月内胃肠道出血史

B.6个月缺血性卒中史

C.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肿瘤或房室畸形

D.3周内严重创伤/大手术/头部外伤史

E.有高血压,但是能控制的


参考答案:E


解析:

溶栓治疗的决对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或性质不明的卒中史、6个月缺血性卒中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肿瘤或房室畸形、3周内严重创伤/大手术/头部外伤史、1个月内胃肠道出血史、明确的出血性疾病、主动脉夹层、24小时内做过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穿刺,相对禁忌证包括:6个月内TIA发作史、口服抗凝药、妊娠或产后未超过1周、未能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肝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长时间或创伤性胸外按压。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