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21题 “失魂落魄”的状态,意味着个体处在“灾难征候群”的()。
A.恢复期
B.惊吓期
C.搏斗期
D.衰竭期
参考答案:B
解析:
强大的自然灾害一灾难征候群。三阶段①惊吓期(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往往对事件不能回忆,就是通常说的“失魂落魄”)②恢复期(受害者出现焦虑、失眠、注意力下降等,通常说的"后怕”,常常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③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第522题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的标志包括( )。
A.适应环境
B.有幸福感
C.追求第一
D.受到赞扬
参考答案:AB
解析: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第523题
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
A.总是感到不安
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一贯猜疑偏执
D.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
参考答案:ABD
解析:
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表演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过分感情用事或用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的注意。
第524题
以下有关巴甫洛夫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研究及论述,正确的包括( )。
A.通过动物实验直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B.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
C.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
D.癔病是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
参考答案:BC
解析:
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正常人则是交替进行,没有冲突。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神经活动经常兴奋就容易疲劳,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
第525题
神经症的主要特点包括( )。
A.精神痛苦
B.社会功能受损
C.无自知力
D.持续时间短
参考答案:AB
解析:
神经症具有五个如下特点:(1)意识的心理冲突;(2)精神痛苦;(3)持久性;(4)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选AB
第526题
功能性幻觉的特点包括()。
A.脱离感觉通道
B.与正常知觉同时存在
C.脱离客观现实
D.与正常知觉互不融合
参考答案:BD
解析:
按照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其中,功能性幻觉是指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它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因此应该选BD。
第527题
思维奔逸的临床表现包括()。
A.联想增快
B.细节过多
C.随境转移
D.音联意联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思维奔逸是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的加快。患者变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这一症状严重时,患者在谈话的内容中夹杂着很多音韵的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即患者按音韵相同的词汇或意义相近的句子的联想而转换主题。另外,患者的谈话内容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变化所吸引而转换谈话的主题(随境转移),因此应该选ACD。
第528题
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异常的原因包括()。
A.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道德焦虑
C.兴奋与抑制的矛盾
D.基本焦虑
参考答案:AD
解析: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又称基本焦虑),即“存在”与“责任”的冲突。因此应该选AD。
第529题
妄想的种类包括( )。
A.过程性
B.原发性
C.状态性
D.继发性
参考答案:BD
解析: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的,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继发性妄想是以错觉、幻觉、情绪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
第530题
思维内容障碍包括()。
A.强制性思维
B.思维鸣响
C.强迫性思维
D.超价观念
参考答案:CD
解析:
思维内容障碍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二是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又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苦恼。三是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只是由于患者的这种观念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而患者才坚持这种观念不能自拨,并且明显地影响到患者的行为。
第531题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包括( )。
A.对自身价值的态度变化
B.注意力集中在自身体验上
C.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不变
D.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ABD
解析: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一)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二)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三)情绪低落,(四)时间感觉发生变化,(五)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第532题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的种类包括( )。
A.纯社会性问题
B.人际适应问题
C.自然条件改变
D.物理属性改变
参考答案:AB
解析: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又可分为如下两类:第一类是纯社会性的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第二类是由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第533题
一般适应征候群包括( )。
A.恢复阶段
B.衰竭阶段
C.搏斗阶段
D.康复阶段
参考答案:BC
解析:
(一)警觉阶段,(二)搏斗阶段,(三)衰竭阶段,在适应(或应对)压力时所经历的上述三个阶段,统称“一般适应征候群”,这是应对压力的必经之路和应对压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534题
破坏性压力可以造成( )。
A.利他行为
B.灾难征候群
C.兴奋行为
D.创伤后应激障碍
参考答案:BD
解析:
破坏性压力又称极端压力,其中包括战争、地震、空难、遭受攻击、被绑架、被强暴等。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学家就发现了所谓“战场疲劳症”,患有这类疲劳症的人,出现“心理麻痹”,对外界反应减少,情绪沮丧或过度敏感,失眠、焦虑,等等。越南战争之后,人们将这类“战场疲劳症”纳入所谓“创伤后应激障碍”,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PTSD,这类情况被Lifton( 1968)和Erikson (1976)称为“灾难征候群”(Disaster Syndrome)。
第535题
关于精神分裂症,正确的说法包括( )。
A.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
B.多起病于中老年
C.病程迁延
D.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参考答案:ACD
解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病症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发病期间自知力基本丧失,而且病程可迁延。
第536题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A.是灾难性的
B.可以提高和改善个体适应能力
C.是高强度的
D.是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经历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对于承受人来说,其后效不完全是负面的。在适应这类压力的过程中,虽然付出了许多生理和心理的资源,但是只要在衰退阶段没有崩溃,并没有再发生任何事情,那么,承受人在经历过一次压力之后,会提高和改善自身的适应能力。
第537题
强迫观念包括( )。
A.强迫性回忆
B.强迫性计数
C.强迫性怀疑
D.强迫性穷思竭虑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 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是,事实上 常常是违背患者的意愿,想摆脱,又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而苦恼。
强迫观念可以表现为反复回忆某些事情经过(强迫性回忆)、反复思索某些毫无意 义的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对高层建筑物的层数进行计数(强迫性计数)、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强迫性怀疑)、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强迫性对 立观念)。强迫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
第538题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他认为( )。
A.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
B.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可以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C.神经衰弱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
D.神经衰弱和癔病有相同的神经机制
参考答案:AC
解析: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试验神经症”的模型来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是因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造成的。
第540题 经历强烈地震的个体有可能出现()。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灾难征候群
D.分裂样人格障碍
参考答案:ABC
解析:
强烈地震后,个体容易出现:①急性应激障碍(短期急性发作,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病程数小时到数天),②创伤后应激瞳碍(延时发作,数周到数月后发作(潜伏期),病程呈波动性,多数可恢复,少数慢性发展),③“灾难征候群”(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而人格障碍是在长期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故而不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