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341题 饮留胸胁,可见
A.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B.胸闷、咳喘、不能平卧
C.胃脘痞满,恶心呕吐
D.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痛重
E.咽中梗阻,吞之不下
参考答案:A
解析:
A
饮留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饮溢肌肤,则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痛重;痰停与胃,胃失和降,可见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痰与气凝结咽喉,可见咽中梗阻,吞之不下
第1342题 “百病多由痰作祟”是指痰
A.致病广泛
B.病势缠绵
C.阻滞气机
D.阻碍气血
E.扰动神明
参考答案:A
解析:
A
痰饮所致病证,临床较为多见,故又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根据痰饮所在部位和性质不同,痰饮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样。临床常见的痰饮病证有寒痰、热痰、燥痰、风痰、湿痰、痰饮、溢饮、支饮、悬饮等。
第1343题 痰留经络筋骨,可见
A.肢体麻木
B.阴疽流注
C.咽中梗阻
D.瘰疬痰核
E.癫狂痴呆
参考答案:ABD
解析:
A,B,D
若痰滞在肺,则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血行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可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留经络筋骨,可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瞀;若痰与气凝结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症。
第1344题 大实有羸状,病机属于
A.真虚假实
B.真实假虚
C.虚中夹实
D.实中夹虚
E.上虚下实
参考答案:B
解析:
B
因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可导致真实假虚证,称为“大实有羸状”;
第1345题 瘀血引起出血的特点
A.出血量多
B.出血颜色鲜明
C.出血量少
D.出血伴有血块
E.出血色淡质清稀
参考答案:D
解析:
D
瘀血的致病特点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黯成块,或见崩漏;瘀阻于肢体末端,则可形成脱骨疽;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则可见局部肿痛青紫等。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如下。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2.肿块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3.出血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另外,临床望诊,往往还可见到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等表现。切诊则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脉象。
第1346题 瘀血形成之后可致疼痛,其特点为
A.胀摘
B.掣痛
C.隐痛
D.灼痛
E.刺痛
参考答案:E
解析:
E
瘀血的致病特点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黯成块,或见崩漏;瘀阻于肢体末端,则可形成脱骨疽;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则可见局部肿痛青紫等。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如下。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2.肿块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3.出血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另外,临床望诊,往往还可见到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等表现。切诊则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脉象。
第1348题 在亡阴、亡阳时,关键耗损的物质是
A.血
B.液
C.津
D.精
E.气
参考答案:E
解析:
E
阴阳亡失是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阴精和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的对立统一体,当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时,不仅消耗阴精而使之亏竭,而且亦可劫夺阳气而使之衰脱。故阴阳亡失,实际上即是这两大类生命物质互根关系的解体。阴精亏竭,可迅速导致阳脱,而阳气脱失,亦可立即导致阴竭。
第1349题 引起津液不足的原因有
A.发热
B.多汗
C.吐泻
D.失血
E.多尿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A,B,C,D,E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在数量上的亏少,进而导致内则脏腑,外而孔窍、皮毛,失其濡润滋养作用,因之产生一系列干燥失润的病理状态。多由燥热之邪或五志之火,或发热、多汗、吐泻、多尿、失血,或过用误用辛燥之剂等引起津液耗伤所致。
第1350题 以下不属于阳偏盛的病理变化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虚则阳亢
C.阳胜则热
D.阳胜则阴病
E.阳盛格阴
参考答案:B
解析:
B
阳偏盛聽聽即是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阳邪偏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因此B选项不正确。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邪,但从阳化热;也可因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由于阳是以热、动、燥为其特点,阳偏胜,即出现热象,所以说“阳胜则热”。如壮热、面红、目赤等,即是阳偏胜的具体表现。“阳胜则阴病”,即阳盛则阴虚。但从病机上必须区分阴的虚损程度。邪客于阳而致阳盛,此时由于阴的相对不足,从而出现实热证。如果由于阳盛而耗伤机体的阴液,此时阴由相对的不足转而成为绝对的虚亏,这就从实热证转化为虚热证或实热兼阴亏证。阳盛格阴是指邪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布达于肢体,从而形成阴阳格拒、排斥,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临床除见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症状外,又突然出现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脉象沉伏(但沉数有力)等假寒之象,应属真热假寒之证。
第1351题 “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
A.阳热偏盛,阴寒内生
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
C.阳热亢盛,热极生寒
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
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
参考答案:B
解析:
B
“阳胜则阴病”,即阳盛则阴虚。但从病机上必须区分阴的虚损程度。邪客于阳而致阳盛,此时由于阴的相对不足,从而出现实热证。如果由于阳盛而耗伤机体的阴液,此时阴由相对的不足转而成为绝对的虚亏,这就从实热证转化为虚热证或实热兼阴亏证。
第1352题 属于“邪气盛则实”的是
A.阴盛则寒
B.阳虚则寒
C.阳盛则热
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
参考答案:AC
解析:
A,C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病邪侵入人体,必从其类。即阳邪侵入人体,可形成阳偏盛,阴邪侵入人体,可形成阴偏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明确地指出了阳偏胜和阴偏胜病机的临床表现特点。
第1353题 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病机属于
A.真虚假实
B.真实假虚
C.虚中夹实
D.实中夹虚
E.上虚下实
参考答案:D
解析:
D
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热炽盛,消灼津液而形成的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病证,出现以高热、烦渴欲饮、尿少便干等主要表现,就属于实中夹虚的病机变化。
第1355题 常用的康复疗法不包括
A.药物康复和康复器械辅助疗法
B.针灸推拿气功康复法
C.体育娱乐康复法
D.自然康复法
E.调整气血阴阳
参考答案:E
解析:
E
E选项调整气血阴阳属于康复的原则,常用的康复疗法包括药1、物康复和康复器械辅助疗法聽2、针灸推拿气功聽3、康复法体育娱乐康复法聽4、聽自然康复法
第1356题 康复的原则有
A.形神共养
B.调养气血
C.调养阴阳
D.调养脏腑
E.疏通经络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A,B,C,D,E
康复的原则1.形神共养2.调养气血阴阳(1)调养气血(2)调整阴阳聽(3)协调脏腑(4)疏通经络聽聽
第1357题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遵循养生基本原则中的
A.延缓衰老
B.顺应自然
C.预防疾病
D.形神兼养
E.动静结合
参考答案:B
解析:
B
遵循顺应自然四时变化规律的根本,倡导衣着饮食调配,起居有常,动静合宜等,以协调阴阳之气的变化,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1358题 下列不属于调养正气的方法是
A.加强锻炼
B.外避病邪
C.起居有常
D.调摄精神
E.饮食有节
参考答案:B
解析:
B
增强体质,是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调摄精神,修身养性;顺应自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积精全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有节,顾护脾胃;针灸保健等措施,是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主要方法。
第1359题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C.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
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
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参考答案:E
解析:
E
整体观念的内容(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五脏一体观:聽 聽 聽2)形神一体观:聽 聽 聽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在结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聽以及养生康复等方面。(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聽:季节气候聽昼夜晨昏聽地域环境(3)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第1360题 中医学中“证”的确切含义是
A.疾病的症状
B.疾病的病机
C.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理概括
D.疾病的病名
E.疾病的体征
参考答案:C
解析:
C
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风寒表实证。它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关系。反映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