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参考答案:↓
解析:
(1)施工单位没有违约行为,停工损失可以向建设单位索赔。
(2)施工单位可以要求按照原报表的工程量支付。因为监理应在收到报表后 3d 内审核签认,逾期则可视为已被监理确认。
(3)建设单位的要求不合理。履约保证金的期限应以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为截止日期。3% 的质保金才是 1 年保修期的责任担保金。
参考答案:↓
解析:
(1)水下炮孔堵塞应确保药柱不浮出钻孔外,还应满足:
1)选用沙或粒径小于 50px 卵石、碎石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 0.5m。
2)对水击波防护要求较高水域施工采取沙石混合堵塞。
3)流速较大水域炮孔堵塞长度不小于 0.8m。
(2)水下礁石有覆盖层时,应采取护孔管隔离措施,覆盖层超过 1m 时,先清除覆盖层, 再进行钻孔作业。
(3)抓斗船水下清渣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清渣施工顺序宜采用从深水到浅水、分条、分段顺水流开挖,在流速较缓水域、潮汐 河段清渣时也可采用逆流施工。
2)水下清渣开挖分条宽度不应大于挖泥船宽度和抓斗作业半径,条与条之间开挖搭接宽 度宜为 2~3m;分段开挖长度应根据挖泥船布设锚缆位置确定。
3)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挖斗大小和岩层厚度分层开挖,分层厚度宜为抓斗高度的 1/4~1/3。
4)宜采用顺序排斗,抓出堑口后依次向前挖。
5)在流速较大的水域施工时,应注意抓斗漂移对下斗位置和挖深的影响,可根据抓斗漂 移情况确定斗绳上的标注挖深值。
6)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测量定位,设施工导标时,导标夜间灯光应与航标灯光有所区别。
参考答案:↓
解析:
(1)生态袋填充与垒放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生态袋填充料的配比应满足设计要求,充填时应保证充填的饱满度和平整度,袋口扎口后袋体外形宜为矩形立方体,其宽度、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值。
2)生态袋垒放时,应当按坡度设置样架分层挂线施工,上下层袋体应错缝排列、压实,标准扣骑缝放置,互锁结构稳定。
(2)钢丝石笼生态护岸种植土覆盖和植被栽种应符合下列规定:
1)石笼面层覆盖的土质、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宜选择耕植土,并除去杂草杂物。
2)种植土应分层铺设,底层覆土厚度宜为 70~100mm,应在部分土粒落入卵石缝隙后 撒种草籽、覆盖面层土。
3)草籽播种宜选择早春温度上升时进行,植物应有足够的发芽温度和生长期,应考虑洪 水影响。
4)草籽发芽后,应及时浇水灌溉、追加肥料,洒水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20d。遇低温天气 宜采取薄膜覆盖等保温措施。
(3)木排桩生态护岸施工前、沉桩时和沉桩后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对桩轴线进行放样,桩轴线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2)沉桩时,应保证木桩入土时的垂直度和沿岸线方向的平直度,木桩入土深度和间距应 满足设计要求。
3)沉桩后,应对桩位和桩顶高程进行复核。
4)沉桩后,排桩绑扎、桩后回填土方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答案:↓
解析:
(1)采用陆上端进法抛筑坝芯石时,坝根的浅水区可一次抛到设计高程,坝身和坝头可根据水深、地基承载力、水流和波浪情况一次或多次分层抛填至设计高程。
(2)浆砌石坝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浆砌块石坝面宜在坝体稳定后进行施工。
2)石料的规格、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材质坚实,无风化剥落层或裂纹,石材表面无污垢、杂质。
3)砌筑前,应将砌体外石料表面的泥垢冲净,砌筑时应保持砌体表面湿润。
4)砌筑时块石宜坐浆卧砌,应平整、稳定、错缝、内外搭接。
5)石块间不得直接接触;不得有空缝。
6)浆砌坝面块石的长边应垂直于坡面,块石长边尺寸不宜小于护面层的厚度。
参考答案:↓
解析:
(1)航道整治建筑物按形式可划分为丁坝、顺坝、锁坝、平顺护岸、导堤及鱼嘴等。
(2)沙质浅滩的整治方法:
①整治过渡段浅滩,应固定和加高边滩,调整航道流速,集中水流冲刷航槽。
②整治弯道浅滩,应规顺岸线,调整过小的弯曲半径。
③整治汊道浅滩,应在慎重选汊的前提下,采取工程措施稳定或调整汊道间的分流比,改善通航汊道的通航条件。
④整治散乱浅滩,应采取固滩、筑坝和护岸等措施改善滩槽形态,集中水流,稳定中枯水流路。
⑤整治支流河口浅滩,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汇流角,改善汇流条件,增大浅区冲刷能力。
(3)石质浅滩的整治方法:
①整治石质浅滩应根据有无泥沙冲淤变化情况,采取开槽或筑坝措施。
②石质浅滩开挖后,当水面降落造成不利影响时,宜在浅滩下游筑丁坝或潜坝壅水。
参考答案:↓
解析:
(1)三维钢丝网垫坡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维钢丝网垫一般采用人力铺设的方式,应按平整坡面、放样、铺网和回填土等工序依次完成。
①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坡面杂物进行清除,对局部凹凸不平的坡面进行整平。
②应对每卷三维钢丝网垫的位置进行放样,并打设放样桩。
③三维钢丝网垫铺设时,应使其与坡面贴附、防止悬空,且保持平整、不产生褶皱。两块三维钢丝网垫之间的搭接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上游三维钢丝网垫应铺设在下游三维钢丝网垫之上,三维钢丝网垫及其搭接部位应使用不小于f 8mm的钢筋做成“U”型钉进行锚钉。施工过程中严禁人员在三维钢丝网垫上踩踏和行驶车辆或机械等。
④回填的覆土宜选用肥沃表土,应分层多次回填、且洒水浸润。
(2)铰链排护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排体铺设应根据施工区域的水深、流速大小以及排体幅宽选择合适的专用沉排船机设备。
②排体铺设宜按自下游往上游、从河岸往河心的先后顺序逐段铺设。
③排体铺设时应对入水轨迹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船位。
参考答案:↓
解析:
(1)土工织物软体排系结混凝土压载块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混凝土压载块系结前应进行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更换;其绑系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系结牢靠,不得松脱。
② 系结混凝土压载块之间填塞碎石前应调整混凝土块的位置。同一检验区域内块体摆放应缝隙均匀、横平竖直。
③ 缺角、断裂等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压载块禁止使用,对已经破损的混凝土压载块应及时更换。废弃的混凝土压载块及其他施工弃料应及时清理,不得在护滩工程区及周边50m 范围内弃料。
(2)不符合检验程序,因为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应在分项工程完工后或下道工序覆盖上道工序前,由施工单位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自检,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进行检验与确认。”
(3)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应在单位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组织自检,填写“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工程竣工报告。
参考答案:↓
解析:
(1)主要包括滩面整平、排垫铺设、混凝土压载块绑系、混凝土压载块位置调整以及填缝处理等工序。
(2)排垫铺设方向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其铺设方向宜垂直护滩带轴线,自下游向上游铺设,搭接处上游侧的排体应压住下游侧的排体。
(3)透水框架陆上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工程区域的滩面宜进行平整,不得出现局部深坑、陡坎及明显凸起。
2)透水框架可叠加摆放,叠加层级不宜超过 3 层。
3)透水框架应按设计要求的行距依序摆放,相邻两排透水框架宜错位摆放,顺水流方向不得形成连续的过流通道。
参考答案:↓
解析:
(1)砂枕缝制、充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枕缝制前应进行检测,其材料的质量、抗拉强度、孔径、透水性和保土性能等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2)砂枕缝制后应检查砂枕尺寸、拼接缝形式和缝合强度,其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3)土工织物充灌口数量宜根据袋体尺寸、填料粒径和充填能力确定。充填完成后,充灌口应封闭。
4)砂枕充填宜采用泥浆泵充填,充填物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砂枕充填饱满度不应大于80%,充填后应排水密实。
(2)抛枕施工船舶选用应考虑的因素有:砂枕规格、水深、流速、风浪等。
(3)抛枕施工应遵循的顺序是:宜自下游向上游、先深水后浅水的顺序进行。
参考答案:↓
解析:
(1)凿岩锤应根据吊机或抓斗机提升能力、岩石等级确定。本工程凿岩锤宜选用楔状凿岩锤或梅花锤。
(2)凿岩锤落锤高度宜为2~3m
凿击点间距宜为1.5~2.0m、接近设计底高时落点距宜加密为1m
凿岩与清渣施工循环作业深度宜为0.2~0.8m。凿击点布置宜为等边三角形。
(3)凿岩锤施工时应控制垂直自由下落高度,避免发生凿岩锤落底前钢缆突然受力导致钢丝绳互绞。
参考答案:↓
解析:
(1)根据泥舱装载土方量计算公式求得装舱量为:
Q1 =G-rwQ/rs-rw=7500-1.025×5000/1.85-1.025 = 2879m3
(2)影响挖泥船时间利用率应考虑下列主要客观因素:
1)强风及其风向情况,风的影响主要限于高速风引起的水面状况造成操作上的困难。
2)当波高超过挖泥船安全作业的波高时,应停止施工作业。
3)浓雾,当能见度低,看不清施工导标或对航行安全不利时,应停止施工。
4)水流,特别是横流流速较大时,对挖泥船施工会造成影响。
5)冰凌,当冰层达到一定厚度值时,挖泥船就不宜施工。
6)潮汐,在高潮位时,挖泥船可能因其挖深不够需候潮。而当低潮位时有可能使疏浚设备搁浅也需候潮。
7)施工干扰,如避让航行船舶等。
参考答案:↓
解析:
(1)疏浚砂性土类应按工程特性分为松散(6级)、中密(7级)、密实(8级)共3级,级别划分应以标准贯入击数和天然重度为判别指标,以相对密度为辅助指标,本工程的密实中粗砂属于密实(8级)土。
(2)①分层挖泥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和挖泥船绞刀的性能确定。
②密实中粗砂宜取绞刀直径的1.0~2.0倍。强风化岩宜取绞刀直径的0.3~0.75倍。
参考答案:↓
解析:
(1)本工程①流动性淤泥宜选用冲刷型耙头、②软黏土宜选用挖掘型耙头、③密实砂宜选用主动挖掘型耙头。
(2)本工程①流动性淤泥应选用挖泥对地航速为 2.0~2.5kn、②软黏土应选用挖泥对地航速为3.0~4.0kn、③密实砂应选用挖泥对地航速为 3.0~4.0kn。
(3)本工程自航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流程为:空载航行至挖泥区,减速后定位上线下耙挖泥,通过离心式泥泵将耙头搅松的泥土吸入泥舱内,满舱后起耙,航行至抛泥区后,开启泥舱底部的泥门抛泥,然后空载航行至挖泥区,进行下一循环的挖泥施工。
参考答案:↓
解析:
(1)吹填容积量可以采用断面面积法、平均水深法、不规则三角法或网格法等方法计算。
(2)吹填区排泥管线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泥泵功率、吹填土的特性、吹填土的流程和坡度等因素确定。
(3)工程完工后吹填平均高程允许有正负偏差,高程平均允许偏差值为±0.15m。
参考答案:↓
解析:
(1)接力泵站设置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力泵吸入口压力较低且不得小于 0.1MPa。
2)地基稳定性好,承载力足够。
3)满足泵站设备运输要求,水、电满足需求。
4)减少施工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2)接力泵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力泵前端应设空气释放阀、真空压力表和放气阀,排出端应设压力表。
2)各接力泵站和被接力船舶系统内部应建立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并同时具备两种及以上的通信手段,其中至少有一种为非公用自备系统。
3)各接力泵与被接力船舶系统内部组成的系统中各设备的启动和工作参数调整等应统一协调。
4)系统停止工作前应从最后一级接力泵开始逐级、逐时向前降低泥泵转速;系统停泵应从最后一级接力泵开始,每停一泵稍作停顿待系统工作稳定后再逐级向前停泵。
参考答案:↓
解析:
1)计算抓斗挖泥船小时生产率需要考虑的参数包括:每小时抓取斗数、抓斗容积、土的搅松系数和抓斗充泥系数。
(2)施工分层厚度确定的原则为:分层的厚度要根据土质、抓斗高度、斗重、张斗的宽度等因素确定。因本工程选用8m³ 抓斗挖泥船施工,因此,分层厚度宜取 1.5~2.0m。
(3)抓斗挖泥船的抓斗分为轻型平口抓斗、中型抓斗、重型全齿抓斗和超重型抓斗四种。轻型平口抓斗适用于淤泥土类、软塑黏土和松散砂;中型抓斗适用于可塑黏土和中等密实砂;重型全齿抓斗适用于硬塑黏土、密实砂和中等密实碎石;超重型抓斗适用于风化岩和密实碎石。
参考答案:↓
解析:
(3)耙吸式挖泥船的主要技术性能有:
耙吸式挖泥船技术性能参数有舱容、挖深、航速、装机功率等,其在挖泥作业中的最大特点是各道工序都由挖泥船本身单独完成,不需要其他辅助船舶和设备来配合施工,它有很多优越性,具体如下:
1)具有良好的航海性能,在比较恶劣的海况下,仍然可以继续进行施工作业。
2)具有自航、自挖、自载和自卸的性能,调遣十分方便,自身能迅速转移至其他施工作业区。
3)在挖泥作业中船舶处于航行状态,不需要占用大量水域或封锁航道,施工中对在航道中的其他船舶航行影响很少。耙吸式挖泥船的自航自载性能使其特别适合于水域开阔的海港和河口港较长距离的航道施工。
耙吸式挖泥船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挖泥作业中,由于船舶是在航行和漂浮状态下作业,所以挖掘后的土层平整度要差一些,超挖土方往往比其他类型的挖泥船要多一些。耙吸式挖泥船一般以其泥舱的容量来衡量挖泥船的大小,按舱容来进行标定工程规格,小型耙吸式挖泥船的舱容仅有几百立方米,而大型挖泥船舱容达到几千立方米至几万立方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耙吸式挖泥船舱容已达33000m³,最大挖深已超过100m。
参考答案:↓
解析:
1)名称:
A:坡顶明沟(或浆砌石坡顶明沟);B:脚槽(或脚槽砌石);C:枯水平台。
施工流程图如下:
(3)1 + 700 断面排体撕裂处补排纵向搭接长度最小应为 15m。
理由如下:因撕排处原始地形高程16.5m,补排当日,根据 10 月份施工区实测水位过程线,20 日水位高程约为 28.2m,水深 28.2-16.5 = 11.7m。根据《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规范》JTS 224—2016,沉排过程中出现排体应从撕排处起算,水深在 10m ≤ h < 15m 时,补排最小纵向搭接长度15m。
(4)本工程沉排施工排头固定宜采用:
1)直接埋入枯水平台内侧的脚槽内。
2)在稳定的岸坡打入木桩,并采用绳索固定。
3)1 + 700 断面处补排施工时,因远离岸坡,补排排头宜采用系排梁固定。
(5)
1)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分类:专项督查;综合督查。
2)抽检指标项有:软体排缝制偏差;压载物厚度或数量。
参考答案:↓
解析:
(1)驻船水域水深满足挖泥船满载吃水要求,水域宽度不低于 2 倍船长。
(2)艏喷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进点时控制航速并提前抛艏锚,有条件时抛艉锚辅助定位。
2)先打开引水阀门吹水,再打开抽泥舱内疏浚土门抽取砂。
3)泥门按顺序启闭,开启的泥门处泥砂接近抽尽时开启下一组泥门,随后关闭原开启的泥门,双列泥门左右对称成对启闭。
4)施工过程中根据流量和浓度调节引水阀门,保持引水阀门与泥门启闭的协调,避免舱内泥砂经引水通道流出船外。
5)施工过程中,根据真空、流量、浓度和压力等变化情况,对泥泵转速、泥门开启数量和引水阀开度进行调节。
6)根据水流、潮流、风向、水深及挖泥船操纵要求选择就位点。
7)根据施工工况选取合理的喷嘴尺度、喷射角度和泥泵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