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81题
是否延误工期?说明理由。调整进度计划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延误工期
供电干线施工按原计划7.20完成,现在7.31完成,推迟了11天;其紧后工作开关插座必然推迟11天,从而导致关键工作照明系统送电调试拖延11天开始,影响工期。
调整计划内容有工程量、工作起始时间、工作结束时间、持续时间、作业面衔接关系等
第482题
调整后7月下旬施工人数。施工人员配置优化有哪些依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调整后:干线施工30人、室内配电施工40人、照明灯具安装30人、开关插座安装20人,因此施工人员共计30+40+30+20=120人
劳动力配置依据:项目所需劳动力种类、数量,项目施工进度计划,项目劳动力资源供应环境
第483题
母线槽的合理进场时间?针对事件一说明母线槽安装技术要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母线槽的合理时间, 6月10日或者6月11日进场 ,插接式母线槽安装技术要求每节母线槽绝缘电阻不小于20兆欧,做耐压试验;母线槽水平安装不少于2个支架,转弯处增设支架,穿过楼板时装套管;安装时注意相位及接地是否良好
第484题
针对事件二配电箱施工技术要求,照明配电箱怎么整改,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照明配电箱技术要求:电流不大于16A,灯具不超过25个;大型建筑组 合灯具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 ,光源数量不宜超过60个 (2)如何整改:将32A开关换成16A开关,将40条回路按规定接在相应的N5 N6 出线上
第485题
下图是某机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双代号网络图,该工程的关键线路是( )。
A.①→③→④→⑥→⑦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⑤→⑥→⑦
参考答案:A
解析:
【内容考查】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示方法
【选项分析】网络图施工进度计划(双代号)能够明确表达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找出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也可以明确各项工作的机动时间;在确定各项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协调关系时,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优先安排工程量大的工艺生产主线,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安排履带吊车在工程开工后第24天进入现场。
因为工作E最早开始时间为工程开工后第26天,考虑履带吊车到达现场的组装时间,应在此基础上提前2天。
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应进行安装验收,保持性能、状态完好,做到资料齐全、准确。属于特种设备范畴的应履行报检程序。
2.工作E与工作G的吊装作业不能连续进行,工作G最早开始时间为工程开工后第41天,工作E结束时间是第35天(下班时间),中间有5天时间差,故履带吊车闲置台班是5个。
吊车闲置违背了:施工机械设备应强化现场平衡、调动,合理组织机械设备使用,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项目的机械使用成本。
3.应安排履带吊车在工程开工后第29天(比原网络计划推迟5天)进入现场。可以利用工作E的40天总时差,调整其最早开始时间而不影响工程总的进度。推迟5天利用了原工作E、G中间的5天时间差,使工作E与工作G吊装连续作业,履带吊车无闲置。
4.工作B推迟10天后,若工作B与E仍按原顺序作业,工作E还未完成则工作G已开始,不符合E、G两工序不能同时或交叉进行施工的要求。因此,仍然利用工作E的总时差(40天),先进行工作G,紧接着进行工作E较为合理,此时履带吊车可以在工程开工后第39天进入现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施工单位按原计划安排塔式起重机在工程开工后最早投入使用的时间是第几天?按原计划设备钢架吊装与工艺设备吊装工作能否连续作业?说明理由。
按原计划塔式起重机在工程开工后第37天投入使用;吊装作业不能连续作业,因为设备钢架吊装完成后,工艺设备基础施工尚未完成,还需闲置7天。
2.说明施工单位调整方案后能保证原计划工期不变的理由。
施工单位调整方案后能保证原计划工期不变的理由:虽然设备钢架制作耽误10天,但有7天总时差,采取压缩关键工作(工艺设备调整)3天后,虽然改变了关键线路,仍可保证总工期不变。
3.塔式起重机性能试验有哪些项目?
塔式起重机性能试验的项目有额定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动载荷试验。
4.施工单位提出的3项费用补偿要求是否合理?计算建设单位应补偿施工单位的总费用。
施工单位提出的3项费用补偿要求:
(1)工艺设备调整工作压缩3天,增加赶工费20000元;要求合理。
(2)塔式起重机闲置10天损失费:3000元/天(含运行费300元/天)×10天=30000元;要求不合理。
(3)设备钢架制作工作停工10天造成其他有关机械闲置、人员窝工等综合损失费40000元;要求合理。
建设单位应补偿施工单位的总费用:20000+(3000-300)×3+40000=68100元。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安装公司编制的制药厂生产设备施工进度计划(双代号网络)如下
2.影响工期的关键工作是:设备订货,主机安装,调试,试运行。总工期为180天。
3.基础验收工作增加到40天,比计划时间多了10天,不会影响总工期,因为基础验收在非关键线路上,10天的偏差小于总时差20天。
4.主机设备晚到10天,要影响总工期,因为该工作在关键线路上。控制设备晚到10天,不会影响总工期,因为该工作在非关键线路上,有时差55天。
5.安装公司使工期按合同约定完成,应在主机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工作上赶工10天。
第489题
能够明确的表达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是( )。
A.横道图
B.网络图
C.流水作业图
D.线形图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示方法
【选项分析】网络图施工进度计划(双代号)能够明确表达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找出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也可以明确各项工作的机动时间;网络计划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优化和调整。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系统工程公司在编制泛光照明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中应考虑的因素有: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优先安排工程量大的工程施工。满足连续均衡施工要求,使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在安排施工时,留出一些后备工程,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作为平衡调剂使用。全面考虑各种不利施工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为缓解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施工做准备。
2.施工过程中出现台风、暴雨天气不能施工,会影响工程的进度。
3.系统工程公司要与泛光照明改造工程有关的政府部门、大楼业主、泛光照明设计单位、IED灯具及控制模块供应单位、供电部门等单位协调。协调各相关单位的配合,才能满足施工进度。而对于那些无法进行协调的,在进度计划的安排中应留有足够的机动时间。
4.在施工中涉及设计图纸的修改,设计修改的图纸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提供,或由承包商提供设计图纸,但必须由设计单位审查并签字确认,除设计单位,任何项目参与者提供的图纸均为无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该工程进行到第2个月时:
费用偏差=已完工程累计预算费用-已完工程累计实际费用=140-200=-60万元
进度偏差=已完工程累计预算费用-计划工程累计预算费用=140-190=-50万元
结果说明合同执行到第2个月时,费用超支60万元,进度拖后50万元。
2.工程进行到第5个月时:
费用偏差=已完工程累计预算费用-已完工程累计实际费用=570-610=-40万元
进度偏差=已完工程累计预算费用-计划工程累计预算费用=570-550=20万元
结果说明合同执行到第5个月时,费用超支40万元,进度提前20万元。
3.该工程进行到第2个月时:
费用执行效果指数:CIP=已完工程预算成本/已完工程实际成本
该工程进行到第2个月时:CIP=140/200=70%。表示第2个月的费用效益较差、效率较低。
该工程进行到第5个月时:CIP=570/610=93.4%
表示5月份的费用效益比2月份有了较大提高,但效率还是偏低。
4.空调系统施工在技术管理上可对洁净空调系统、BA系统施工方案优化,做技术经济分析后加以选择,对BA系统智能化产品分析后加以选择。
A.-18000
B.18000
C.-30000
D.30000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容考查】赢得值法
【选项分析】费用偏差:BCWP-ACWP= 90000-120000=-30000元,表明分包单位已经超支。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 除厂房钢结构安装外,至少有哪项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实施前应由哪些人审核签字?
答: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范围,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脚手架工程;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季节性施工及现场防护措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所以除厂房钢结构安装外,至少还有钢结构屋架起重吊装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实施前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2. 通过计算吊装载荷,说明钢结构屋架起重吊装方案为什么不可行?
答:起重吊装计算时不计吊索具重量的讲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计算载荷公式中的Q一定要包括索吊具。即使不包括索吊具重量,最小计算载荷Qj=K1K2Q=1.1×1.1×28=33.88(t),而两台汽车吊的最大吊装能力分别是15.7t和14.8t.。而根据最小计算载荷分摊,则每台吊机应为33.88÷2=16.94,都超过了两台汽车吊的的最大吊装能力,所以本题钢结构屋架吊装起重方案不可行。
3. 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供应H型钢放宽验收要求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施工单位对这批H型钢还应做出哪些检验工作?
答:不正确,这批H型钢不能直接使用。因为进场材料均要按照材料检验程序和内容进行检查,业主所购采购材料也不能例外或放宽要求直接进行使用,也必须按规定进行管理。
进场材料要求:在材料进场时必须根据进料计划、送料凭证、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进行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验收,验收工作按质量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规定进行;验收内容包括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证件等;验收要作好记录、办理验收手续;要求复检的材料应有取样送检证明报告;对不符合计划要求或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拒绝接。
4. 针对事件三所述的材料管理失控现象,项目部材料管理上应做那些改进?
答:针对事件三所述的材料管理失控现象,项目部材料管理上应做的改进要求有:
(1)领发要求。凡有定额的工程用料,凭限额领料领发材料;施工设施用料也实行定额发料制度,以设施用料计划进行总控制;超限额的用料,在用料前应办理手续,填制限额领料单,注明超额原因,经签发批准后实施;建立领发料台账,记录领发和节超状况。
(2)使用监督要求。现场材料管理责任者应对现场材料的使用进行分工监督。包括:是否按规定进行用料交底和工序交接,是否按材料规格合理用料,是否认真执行领发料手续等内容。杜绝错用、多用、使用不合格材料的现象。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经图1计算结果可以确定计划工期为48天。
A工序TF=0;B工序TF=3;C工序TF=4;D工序TF一6;E工序TF一10;F工序TF=0;H工序TF=0。
关键线路为:M一A—F—H—I;
总工期为48天。
2.事件1:工期和费用索赔成立的条件
工作A可以提出工期补偿和费用补偿要求,因为施工场地提供的时间延长属于甲方应承担的责任,且工作A位于关键线路上;
工作B处于非关键线路上,未超过其总时差,应进行费用补偿,可以费用补偿要求。
事件2:设备租赁责任决定索赔成立的条件。
不能提出补偿要求,因为租赁设备迟进场属于乙方应承担的风险。
事件3:合同变更的责任确定/工期和费用索赔
可以提出费用补偿要求,但不能提出工期补偿要求。
因为设计变更的责任在甲方,由此增加的费用应由甲方承担;而由此增加的作业时间(2天)没有超过该项工作的总时差(10天)。
事件4:工期和费用索赔
由于甲方供应材料质量问题造成返工事件应当索赔,给予工期补偿和费用补偿。
3.在考虑甲方责任的情况下,由于A工作延误2天(关键工序),B工作延误2天未超过其总时差3天,E工作延误2天,未超过其总时差10天,H工作拖延1天(关键工序),故包含甲方责任的工期为51天。
同理,在考虑甲、乙双方责任的情况下,除考虑甲方责任因素的情况以外,事件2中D工序作业时间增加1天未超过其总时差6天,所以实际工期仍为51天。
所以该工程应补偿工期为:51—48=3(天)
该工程的工期奖罚天数为:51-51=0(天)
4.在该工程中,乙方可得到的合理的经济补偿有:
(1)由事件1引起的经济补偿额:(6+8)×18=252 (元)
(2)由事件3引起的经济补偿额:14×30+15000=15420(元)
(3)由事件4引起的经济补偿额:30×6+1000+18×4=1252 (元)
乙方可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额为:252+15420+l252=16924(元)
A.-18000
B.18000
C.-30000
D.30000
参考答案:A
解析:
【内容考查】蠃得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
【选项分析】进度偏差:BCWP-BCWS= 90000-108000=-18000元,表明分包单位施工进度已经拖延。表示项目进度落后。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材料检验、管道焊接和管道试验为关键工序。
2.“三检制”就是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的质量检查制度。
在管道焊接工序,焊工应首先进行自检,要检查坡口质量、组对质量、焊条烘干质量、焊机是否完好、焊接环境以及焊接过程中的自检等;互检就是焊工或焊接组长之间的相互检查,尤其在自己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一定要互检,防止自检判断的错误或者是漏检;
专检就是专职检查员对焊口焊接质量的抽查,尤其在焊接一开始或新手焊工或在不利环境下的焊接,要多点抽查,确保焊接质量;对焊口质量的无损检测也属于专检,应及时跟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焊接气孔超标原因分析排列图(见下图)
4.管道焊缝气孔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焊工操作原因、焊条未烘干和焊接环境影响。前两项加起来已经达到75%,为A类,是影响气孔质量的主要因素;而第三项占了15%,虽为B类因素,但影响也不可忽视。
5.针对焊工操作问题(A类),项目部要进行培训,使焊工掌握相应的焊接技术,把经过培训还不能掌握相应技术的人员淘汰掉;
针对焊条未烘干问题(A类),要加强焊条烘干管理,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措施,使没有经过烘干的焊条到不了焊工手中;
针对环境问题,(B类)主要是潮湿,应采取防潮、防雨措施,同时要将焊口处烘干再焊,并将焊条储存在保温桶里,不使焊条受潮;针对其他几个问题,也要采取相应措施给予改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制定时应注意的要求是: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企业自身能力,因地制宜地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施工方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方法是实现工程施工的重要手段,无论施工方法的选择、操作工艺的制定,还是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等,都必须以加快进度、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2)该项工程是室外架空管线施工,又在梅雨季节,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时,应重点注意防雨、防风、焊条不受潮和焊接接头坡口处理等方面要求,确保焊接质量;在吊装工艺允许情况下,尽量加大地面组装的范围,同时应减少吊装变形等方面要求,保证一次就位。
(3)该项工程实施时,应严格按制定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执行;切实使工序活动的操作者、材料、施工机具、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五大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加强工序质量检验工作,对已完成的工序及时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提出预防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针对雨期施工特点,应在焊接和吊装这两个关键工序设主控制点,强化管理。
(4)该项目的质量预控措施应从焊接和吊装这两个关键工序提出相应对策(如焊接中怎样保证作业面防雨、防风;怎样保证焊条不受潮、管道坡口处理方法和焊后及时检验;怎样预防吊装变形等),采取质量预控措施。
(5)质量预控方案一般包括:工序名称、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质量预控措施等三部分内容。该工程的焊接质量预控方案:
1)工序名称:室外焊接。
2)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由于梅雨季节,室外焊接处于风雨中施焊,尤其在雨中焊接,除安全问题外,焊条受潮、焊缝坡囗会有水,必然会出现焊接质量问题。
3)质量预控措施:在室外搭建小屋,将焊缝处于室内并营造比较干燥的小环境(如局部加热等);使用手提防潮保温桶装焊条,从而在施焊时保证焊缝质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 (本小题5分)
对于没有焊接类似材质的管道,应首先进行焊接工艺评定(2分)。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再由应用部门焊接专业工程师依据焊接工艺评定主持进行《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编制(2分);《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应在工程施焊前或焊工培训考试前发给焊工(1分)。
(2) (本小题5分)
质量预控方案一般包括工序名称、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质量预控措施等三部分内容(2分)。“壁板吊装预控方案”主要内容是:工序名称,壁板吊装(1分);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由于组对卡具少,壁板在吊装过程中产生的变形过大(1分);质量预控措施:采用合适的吊具和加固措施,避免壁板在吊装过程中产生变形(1分)。
(3) (本小题10分)
本工程的危险源及防护措施是:
1)火灾、轻质油爆炸、油品泄漏(1分);预防措施:用不燃材料或水幕设置隔离墙,管线连接采用法兰连接或设置焊接防火罩;实行动火证制度;在施工现场设置防火器材;设置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防火工作等(1分)。
2)施工人员高温下作业中暑(1分);预防措施:避开高温时间工作;给现场人员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备足防暑降温药品,管内作业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等(1分)。
3)气顶法施工可能出现的塌落、倾斜等事故(1分);预防措施:鼓风道安装逆止风阀;采用限位措施;气顶密封装置的密封性能要牢固可靠;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熟练掌握气顶法施工要点(1分)。
4)x射线敷设伤害(1分);预防措施:时间与施工错开;划出射线危险区并标识;采取防护射线措施等(1分)。
5)大型筒板及构件吊装伤害(1分);预防措施: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吊装方案并经过批准后执行;吊装设备要完好,尤其是其安全保护装置要完好;吊车司机和起重工、架子工,电焊工等必须持证上岗;施工现场要有完善的安全组织,安全员,随时对吊装作业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保证安全施工(1分)。
(4) (本小题10分)
本工程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措施:
1)组装储油罐锤击发出的噪声(1分);如果距离居民区远,可以不采取措施;如果扰民,锤击作业应避开居民休息时间作业(1分)。
2)电焊弧光产生的光污染和烟尘污染(1分);作业人员采取防护措施(1分)。
3)清洗用轻质废油排放产生的污染(1分);轻质废油不得向地面或下水道排放,应该回收再利用(1分)。
4)X射线污染(1分);防止措施见(2)的内容(1分)。
5)施工废料、废水(1分):废料应及时回收,堆放整齐;废水要达标排放(1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材料检验、管道焊接和管道试验为关键工序。
(2) “三检制”就是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的质量检查制度。
在管道焊接工序,焊工应首先进行自检,要检查坡口质量、组对质量、焊条烘干质量、焊机是否完好、焊接环境以及焊接过程中的自检等;互检就是焊工或焊接组长之间的相互检查,尤其在自己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一定要互检,防止自检判断的错误或者是漏检;专检就是专职检查员对焊口焊接质量的抽查,尤其在焊接一开始或新手焊工或在不利环境下的焊接,要多点抽查,确保焊接质量;对焊口质量的无损检测也属于专检,应及时跟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焊接气孔超标原因分析排列图(见下图)
(4) 管道焊缝气孔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焊工操作原因、焊条未烘干和焊接环境影响。前两项加起来已经达到75%,为A类,是影响气孔质量的主要因;而第三项占了15%,虽为B类因素,但影响也不可忽视。
(5) 针对焊工操作问题,项目部要进行培训,使焊工掌握相应的焊接技术,把经过培训还不能掌握相应技术的人员淘汰掉;针对焊条未烘干问题,要加强焊条烘干管理,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措施,使没有经过烘干的焊条到不了焊工手中;针对环境问题,主要是潮湿,应采取防潮、防雨措施,同时要将焊口处烘干再焊,并将焊条储存在保温桶里,不使焊条受潮;针对其他几个问题,也要采取相应措施给予改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 签订合同签订,A施工单位应审核B专业公司哪些证明文件?工程实施过程中,还需审核分包单位哪些施工资料?
答:本题中的B专业公司属于业主指定的分包商,而分包工程的内容涉及的是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工程,B公司应具有相应的企业资质等级。
承担储气井施工是属于石油化工企业内容,涉及到压力管道施工,其应该具有相应技术资格。如不具有相应的企业资质、技术资格和施工能力则不能分包。施工过程中本题还需审核分包单位的资料是: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施工进度计划、隐蔽工程验收报告、竣工交验报告等。
2. 根据流程图,工艺管道试压宜采用什么介质?应采取哪些主要技术措施?
答:整个系统中间有脱硫塔、干燥器、压缩机等设备,所以不可以使用液体进行压力试验该工艺管道试压宜采用干燥、洁净的空气作介质进行压力试验。
(1)承受内压钢管及有色金属管道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15倍,真空管道的试验压力应为0.2MPa。
(2)试验时应装有压力泄放装置,其设定压力不得高于试验压力的1.1倍。
(3)试验前,应用压缩空气进行预试验,试验压力宜为0.2MPa.
(4)试验时,应缓慢升压,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50%时,如未发现异常或泄漏,继续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每级稳压3min ,直至试验压力。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0min ,再将压力降至设计压力,采用发泡剂检验无泄漏为合格。
3. 埋地管道D325x8施工中,有哪些关键工序?
答:长输管道施工关键工序:线路交桩、现场用地准备、布管及清理管口、管段组装焊接及质量检查、管线补口补伤、管道的通球扫线、试压、地貌恢复。
(注:本题内容为埋地长输管道施工,并不适用所谓的一般工业管道施工关键工序,即:管道安装前检验;管道焊接,管道系统试验;管道系统调试及试运行,管道隐蔽。埋地敷设的管道,试验前不得埋土,以便试压时进行检查。)
4. 分析检测单位提出不合格项整改要求的原因,接地电阻测量可采用哪些方法?
答:柜体接地电阻12欧姆超过规范允许值。因为按照相关规定,共用接地系统以满足最小值要求为准,一般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本案例中柜体与槽钢的接地连接接触不良。
(注:背景资料中很清楚写明了基础槽钢接地电阻值只有0.4欧姆,完全符合共用接地系统电阻值要求,而柜体与基础槽钢之间的接地电阻值过大而超标,如果柜体真的未进行接地,则接地电阻值肯定远远大于12欧姆)
接地电阻的测量:接地电阻一般可用电压表、电流表法或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
(注:如果写成有三种方法测量,即所谓的电压表法、电流表法、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