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题
( )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
A.快速路
B.主干路
C.次干路
D.支路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城镇道路分级。
对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概念应注意区分。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
第2题
城镇道路的划分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快速路主要为交通功能服务
B.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C.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具有服务功能
D.支路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
E.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参考答案: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城镇道路分级。
快速路,又称城市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结合主干路组成干路网。支路为次干路与居住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
1.施工组织设计应经项目经理签批后,必须经企业(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后方可实施,有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程序。搬移拆迁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树木、电杆要找园林、电力部门,对民房要找居民充分协商,按政策办事,切不可强行施工,引发矛盾。
2.不完善。应补充:(1)掌握天气预报和施工主动权;(2)工期安排紧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3)做好排水系统,防排结合。
3.有计划的集中力量,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切忌全面开挖和战线过长。挖方段要留好横坡,做好截水沟。坚持当天挖完、填完、压完,不留后患。
4.不全面。改性沥青混合料正常生产温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高10-20℃。改性沥青混合料要随拌随用,需要储存时不宜超过24h,储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运输中一定要覆盖,施工中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摊铺。摊铺后紧跟碾压,充分利用料温压实。可采用高频低振幅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接缝:纵向缝采用热接缝,横向缝采用平接缝或斜接缝。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以及道路雨期施工相关技术要点。道路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是考试重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必须全部掌握。
第5题
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 )。
A.素混凝土板
B.钢筋混凝土板
C.连续配筋混凝土板
D.预应力混凝土板
E.重力混凝土板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板等。
A.道路交通等级
B.路基抗冲刷能力
C.地基承载力
D.路基的断面形式
E.压实机具
参考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
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第7题
关于水泥混凝土面层原材料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干路可采用32.5级的硅酸盐水泥
B.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
C.碎砾石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6.5mm
D.宜采用细度模数2.0以下的砂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1)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及以上的道路硅酸 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 不宜低于32.5级。
(2)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技术指标 应符合规范要求,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碎砾石不得大于26.5mm, 碎石不得大于 31.5mm, 砾石不宜大于19.0mm;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9.0mm。
(3)宜采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技 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使用机制砂时,还应检验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 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海
砂应符合《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2010 的规定。
A.检查井附近
B.纵向施工缝
C.小半径平曲线
D.板厚改变
E.邻近桥梁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
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置胀缝。
A.路面宽度
B.施工铺筑宽度
C.路面宽度及施工铺筑宽度
D.单幅可变宽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
第10题
滑坡、潜蚀、冻胀、翻浆等不良地质现象共同的影响因素是( )。
A.风
B.水
C.温度
D.湿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下水控制。
水与土体相互作用,可以使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导致路基或地下构筑物周同土体软化,并可能产生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等危害。
第11题
从工程地质的角度,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 )、承压水。
A.毛细水
B.重力水
C.潜水
D.吸着水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下水控制。
地下水是埋藏在地面以下土颗粒之间的孔隙、岩石和裂隙中的水。土中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从工程地质的角度,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第12题
存在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一定水头高度的水,称为( )。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毛细水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承压水存在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一定的水头高度,一般需注意其向上的排泄,即对潜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或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
第13题
水与土体相互作用,可以导致道路路基或地下构筑物周围土体软化,并可能产生( )等事故。
A.沉陷
B.冻胀
C.管涌
D.开裂
E.滑坡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水与土体相互作用,可以使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导致路基或地下构筑物周围土体软化,并可能产生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等危害。因此市政公用工程,特别是城镇道路的安全运行必须考虑沿线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活动规律.以便采取措施保证工程安全。
第14题
道路路基的各种病害或变形的产生,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 )和冲刷等破坏作用有关。
A.浸湿
B.流失
C.蒸发
D.冻结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下水控制。
路基的各种病害或变形的产生.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湿和冲刷等破坏作用有关。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基抗变形能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或隔水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水对路基稳定的危害。
第15题
土的塑限是指( )。
A.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B.土由流动性状态转为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C.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D.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塑限: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
第16题
土的孔隙率指的是( )。
A.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B.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体积(三相)之比
C.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D.土中水的体积与土的体积(三相)之比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对孔隙率、孔隙比的含义要注意区分。土的孔隙率: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体积(三相)之比。孔隙比: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A.坚硬
B.硬塑
C.软塑
D.流塑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液性指数IL: 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IL= (ω-ωp)/lp,IL可用以判别土的软硬程度; IL<0为坚硬、半坚硬状态,0≤IL<0.5为硬塑状态, 0.5≤IL< 1.0为软塑状态,IL≥1.0流塑状态。
第18题
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表征土的塑性大小,称为( )。
A.塑限
B.液限
C.塑性指数
D.液性指数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塑性指数是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即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表征土的塑性大小。
第19题
土的路用工程基本指标有( )等。
A.天然密度
B.孔隙率
C.细度模数
D.液性指数
E.塑限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路用工程(土)主要性能参数:含水量、天然密度、孔隙比、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孔隙率、土的压缩性指标。
第20题
土的强度性质通常是指土体的( )。
A.压实度
B.天然密度
C.抗剪强度
D.抗压强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土的强度性质通常是指土体的抗剪强度,即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