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历史真题(1329题)


第1201题

关于药物经皮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的主要途径是汗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

B.吸收的速率与分子量成正比

C.分子量药物增多,不利于药物的经皮吸收

D.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

E.药物与基质的亲和力越大,释放越快


参考答案:D


解析:

ABE二项明显错误,C选项见教材基质的pH:能使药物分子型增多的pH ,有利于药物的经皮吸收。


第1202题

不属于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是


A.磁性靶向制剂

B.栓塞靶向制剂

C.热敏靶向制剂

D.免疫靶向制剂

E.pH敏感靶向制剂


参考答案:D


解析: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包括磁性、栓塞、热敏及pH敏感靶向制剂,不包括免疫靶向制剂。


第1203题

有肝脏首过效应吸收途径是


A.胃黏膜吸收

B.肺粘膜吸收

C.鼻粘膜吸收

D.口腔黏膜吸收

E.阴道黏膜吸收


参考答案:A


解析:

由胃、小肠和大肠吸收的药物都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产生”首过作用”。


第1204题

某药的稳态血药浓度为3mg/L,表观分布溶剂为20L/kg,若患者体重为60K,静脉滴注该药到达稳态时,体内的稳态药量是


A.30mg

B.60mg

C.120mg

D.180mg

E.360mg


参考答案:E


解析:

Xss=Css×V=3.0x2.0x60=360mg


第1205题

关于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口服吸收好

B.副作用少

C.稳定性好

D.作用时间长

E.药理活性低


参考答案:B


解析:

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生物大分子内源性物质,即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副作用少,很少有过敏反应。但这类药物稳定性差,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分子量大,时常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很难透过胃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层,故吸收很少,不能口服给药,一般只有注射给药一种途径,这对于长期给药的病人而言,是很不方便的;另外很多此类药物的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因此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1206题

关于眼膏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眼用的无菌制剂

B.用于眼部手术的眼膏剂不得加入抑菌剂

C.常用1:1:8的黄凡士林,液体石蜡和羊毛脂的混合物作为基质

D.难溶性药物制备眼膏剂时,应先研成极细粉末并通过九号筛

E.眼膏剂的缺点是有油腻感并使视力模糊


参考答案:C


解析:

眼膏剂基质黄凡士林、液状石蜡和羊毛脂比例为8:1:1.


第1207题

在胶囊剂的空胶囊壳中可加入量的二氧化钛作为


A.抗氧剂

B.防腐剂

C.遮光剂

D.增塑剂

E.保湿剂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光敏感药物,可加遮光剂二氧化钛(2-3%)。


第1208题

适合制备难溶性药物灰黄霉素滴丸的基质是


A.MCC

B.EC

C.HPMCP

D.CAP

E.PEG


参考答案:E


解析:

例1:①灰黄霉素极微溶于水,对热稳定:m.p.为218-224℃;PEG6000的 m.p.为60℃,以1:9比例混合后,在135℃时可以成为两者的固态溶液。因此,在135℃下保温、滴制、骤冷,可形成简单的低共熔混合物,使95%灰黄霉素均为粒径2微米以下的微晶分散,因而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其剂量仅为微粉的1/2 ②灰黄霉素系口服抗真菌药,对头癣疗效明显,但不良反应较多,制成滴丸,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降低剂量,从而减弱其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第1209题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平均重量在1.0~3.0g的栓剂,其重量差异限度为


A.±5.0%

B.±7.5%

C.±10%

D.±12.5%

E.±15%


参考答案:B


解析:

栓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每个均应符合标示量(标5-2.《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检查法为:取栓剂10粒,精密称出总重量,求得平均粒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粒的重量。取每粒重量与平均粒。重相比较(凡标示粒重的栓剂,每粒重与标示粒重比较),超出限度的药粒不得多出一粒,并不得超出限度一倍。


第1210题

为了防止片剂的崩解迟缓,制备时宜用的润滑剂为


A.A辅料(接触角=36度)

B.B辅料(接触角=91度)

C.C辅料(接触角=98度)

D.D辅料(接触角=104度)

E.E辅料(接触角=121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当接触角θ大于90度时,cosθ为负值,水分不能透入到片剂的孔隙中,即片剂不能被水所湿润,所以难以崩解!只有选项A接触角36度符合要求。


第1211题

不适合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是


A.微粉硅胶

B.可压性淀粉

C.微晶纤维素

D.蔗糖

E.乳糖


参考答案:D


解析:

国外已有许多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药用辅料,如各种型号的微晶纤维素、喷雾干燥乳糖、磷酸氢钙二水合物、可压性淀粉、微粉硅胶(优良的助流剂)等。无蔗糖!选不适合:蔗糖。


第1212题

某片剂主药含量应为0.33g,如果测得颗粒中主要含量为66%,那么偏重应为


A.0.1g

B.0.2g

C.0.3g

D.0.4g

E.0.5g


参考答案:E


解析:

片重=每片含主药量(标示量)/颗粒中主药的百分含量(实测值),0.33÷66%=0.5。


第1213题

基于升华原理的干燥方法是


A.红外干燥

B.流化床干燥

C.冷冻干燥

D.喷雾干燥

E.微波干燥


参考答案:C


解析:

冷冻干燥:是利用固体冰升华去除水分的干燥方法


第1214题

 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相互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是


A.复凝聚法

B.喷雾冻凝法

C.单凝聚法

D.液中干燥法

E.多孔离心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单凝酶法单凝聚法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方法,它是在一种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囊材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复凝聚法系使用两种在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符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两种囊材相互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液中干燥法从乳浊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亦称乳化-溶剂挥发法。

多孔离心法利用离心力使囊心物高速穿过囊材的液态膜,再进入固化液固化微囊的制备方法。


第1215题

 在高分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而凝聚成囊的方法是


A.复凝聚法

B.喷雾冻凝法

C.单凝聚法

D.液中干燥法

E.多孔离心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单凝酶法单凝聚法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方法,它是在一种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囊材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复凝聚法系使用两种在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符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两种囊材相互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液中干燥法从乳浊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亦称乳化-溶剂挥发法。

多孔离心法利用离心力使囊心物高速穿过囊材的液态膜,再进入固化液固化微囊的制备方法。


第1216题

 从乳浊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是


A.复凝聚法

B.喷雾冻凝法

C.单凝聚法

D.液中干燥法

E.多孔离心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单凝酶法单凝聚法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方法,它是在一种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囊材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复凝聚法系使用两种在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符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两种囊材相互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液中干燥法从乳浊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亦称乳化-溶剂挥发法。

多孔离心法利用离心力使囊心物高速穿过囊材的液态膜,再进入固化液固化微囊的制备方法。


第1217题

 使囊心物告诉穿过囊材的液态膜进入固化浴固化成囊的方法是


A.复凝聚法

B.喷雾冻凝法

C.单凝聚法

D.液中干燥法

E.多孔离心法


参考答案:E


解析:

单凝酶法单凝聚法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方法,它是在一种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囊材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复凝聚法系使用两种在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符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两种囊材相互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液中干燥法从乳浊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亦称乳化-溶剂挥发法。

多孔离心法利用离心力使囊心物高速穿过囊材的液态膜,再进入固化液固化微囊的制备方法。


第1218题

 某些药物促进自身或者其他合用药物代谢的现象属于


A.酶诱导作用

B.膜动转运

C.血脑屏障

D.肠肝循环

E.蓄积效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酶抑制和酶诱导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许多药物能对药物代谢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其他药物代谢减慢,导致药理活性及不良反应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酶抑制作用。还有些药物重复应用或在体内停留较长时间后,可促进酶的合成、抑制酶的降解,使酶活性或量增加,促进自身或其他合用药物的代谢,这种现象称为酶诱导作用。

膜动转运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膜动转运是细胞膜摄取物质的一种形式,与生物膜流动性特征有关。膜动转运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作用。膜动转运对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非常重要,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但对一般药物的吸收不是十分重要。


第1219题

 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部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


A.酶诱导作用

B.膜动转运

C.血脑屏障

D.肠肝循环

E.蓄积效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酶抑制和酶诱导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许多药物能对药物代谢酶产生抑制作用,从而使其他药物代谢减慢,导致药理活性及不良反应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酶抑制作用。还有些药物重复应用或在体内停留较长时间后,可促进酶的合成、抑制酶的降解,使酶活性或量增加,促进自身或其他合用药物的代谢,这种现象称为酶诱导作用。

膜动转运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膜动转运是细胞膜摄取物质的一种形式,与生物膜流动性特征有关。膜动转运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作用。膜动转运对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非常重要,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但对一般药物的吸收不是十分重要。


第1220题

 表示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的方程是


A.

B.

C.

D.

E.


参考答案:A


解析:没记住公式时候的解题技巧:双室找+号选A;相对生物利用度找"参比"选D , 再根A和D推理得知C是浓度公式,E是生物利用度公式,排除法只剩下B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