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41题 可以作为人际关系密切程度敏感“探测器”的是( )。
A.自我暴露程度
B.相互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默契程度
参考答案:A
解析: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第1242题 【单选】一般来说,个体与他人在( )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身体运动
B.身体接触
C.目光接触
D.身体欠安
参考答案:B
解析: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个体与他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的情感体验最为深刻。在日常生活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
第1244题 在吃“大锅饭”的单位,最容易产生的现象是( )。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平衡
D.社会懈怠
参考答案:D
解析:社会懈怠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的“磨洋工”,就是一种社会懈怠现象。一般来说,个体在群体活动中,付出的努力水平都会下降,而且群体规模越大,个人的努力水平越低。
第1245题 关于暗示,错误的说法是( )。
A.被暗示者处于困难情境且缺乏社会支持时容易接受暗示
B.年龄越小的个体越容易接受暗示
C.有人格魅力的暗示者暗示效果较好
D.总体来说,男性和女性在易受暗示性方面没有差异
参考答案:D
解析: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
第1246题 硏究表明,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 ),反而会增加其魅力。
A.大错误
B.品行错误
C.小错误
D.罕见错误
参考答案:C
解析:研究表明,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小错误”,反而会增加他们的魅力。
第1247题 人格理论研究的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 )的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
A.我是谁
B.自我价值
C.安全感
D.自我成长
参考答案:A
解析:每个流派都是由众多值得尊敬的心理学家发展和推进的。虽然他们并非在每个问题上都正确,但是,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我是谁”这一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
第1248题 奥尔波特把个人特质分成( )类。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B
解析:属于个人的特质,因其在生活中表现的范围不同,奥尔波特又将其分为三类,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第1249题 【单选】根据霍尼的理论,在( )的控制下,个体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A.真实自我
B.理想自我
C.现实自我
D.期望自我
参考答案:B
解析:理想自我是指完美的自我意象,由于童年时期遭受父母的忽略和贬低,形成了轻视的自我,个体会感到焦虑和无助,因为形成一种防御方式,将自己缺少什么转化为自己应当成为的样子。在理想自我的控制下,个体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第1250题 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唯一正向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合理化
B.升华
C.反向作用
D.投射
参考答案:B
解析:升华是指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各种活动,尤其是艺术活动,都是本我冲动的表现,本我冲动被改变为社会所接受的满足方式。弗洛伊德认为,升华是唯一正向积极的防御机制。
第1251题 霍尼关于自我的分类,不含( )。
A.现实自我
B.理想自我
C.真实自我
D.物质自我
参考答案:D
解析:霍尼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她将自我分为现实自我、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第1252题 【单选】16PF人格因素问卷的编制者是( )。
A.艾森克
B.瑞文
C.卡特尔
D.科斯塔
参考答案:C
解析:经过多年研究,卡特尔找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这一人格因素调查表现在比较盛行,在进行人格调查时经常采用。卡特尔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16种人格特质,只是表现的程度有所差异。用这个调查表所确定的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反应。
第1253题 个人建构论认为,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于( )。
A.个体解释世界的方式
B.个体的知觉风格
C.个体识别世界的方式
D.个体的表征方式
参考答案:A
解析:个人建构论认为,人格结构是由一组独特结合的建构群所组成的复杂建构系统,个体差异就表现在个体建构的性质、数量、质量和组合方式的不同上。总的来说,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解释世界的不同方式。
第1254题 根据卡特尔的理论,在根源特质中,( )是由遗传决定的特性,决定个体对情境做出反应的速度、能量、脾气等。
A.能力特质
B.气质特质
C.成就特质
D.动力特质
参考答案:B
解析:气质特质是由遗传决定的特性,决定个体对情境做出反应的速度、能量、脾气等。
第1255题 在荣格的意识三层次理论中,处于最深层的是( )。
A.本我
B.个体潜意识
C.自我
D.集体潜意识
参考答案:D
解析:荣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在意识的三层次理论中,荣格认为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了人的整个精神世界。意识处于最外层,以自我为中心,主要功能是适应环境,中间层是个人潜意识,最深层是集体潜意识。
第1256题 从众是一种( )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A.主动
B.积极
C.被动
D.消极
参考答案:C
解析:从众毕竟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如果凡事从众,缺乏独立思考,那么也会使自己失去主动性和缺乏个性。正确的做法是从众但不盲从,考虑社会规范,但也要发展自己的个性。
第1257题 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这是塔尔德“模仿律”中的( )。
A.上升律
B.下降律
C.几何级数律
D.先内后外律
参考答案:B
解析: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第1258题 在一项试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结果发现,一张照片呈现次数越多,被试越喜欢照片上的人,这说明人际吸引受( )的影响。
A.熟悉
B.相似
C.临近
D.外貌
参考答案:A
解析: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此外如果其他条件大体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熟悉和邻近两者均与人们之间的交往频率有关。处于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们,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常常见面也利于彼此了解,使得相互喜欢。
第1259题 研究发现,人际交往频率与彼此的喜欢程度大致呈( )的关系。
A.U型
B.M型
C.倒U型
D.W型
参考答案:C
解析: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过低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的程度提高,中等的频率交往,人们彼此喜欢程度较高。
第1260题 “测谎仪”是一种( )仪器。
A.暗示程度测量
B.生物反馈治疗
C.行为反应测量
D.焦虑程度测量
参考答案:C
解析: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它的理论依据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生理体征和外在行为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的身体距离、生理指标等来推测他的内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