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题 猴子能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说明其心理发展到了( )阶段。
A.知觉
B.思维萌芽
C.思维
D.自由意志
参考答案:B
解析:
灵长类动物,像猩猩、猴子,大脑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它们不仅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而且还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例如大猩猩,为了够到大厅天花板上悬挂的香蕉,它可以把箱子摞起来,爬到箱子上够到香蕉。没有经过训练的狗、猫等哺乳类动物却做不到。这说明大猩猩已经有了简单的思维能力。但是, 实验证明,灵长类动物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心理发展还不能说到了思维的阶段,只能说到了思维萌芽的阶段。
第3题 在下列感觉中,信号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的是(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参考答案:C
解析:
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有气味物质的分子随着呼吸进入鼻腔,刺激了嗅细胞, 嗅细胞将嗅觉刺激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嗅觉的神经冲动沿嗅神经传至中央后回, 产生嗅觉。
A.30%
B.50%
C.40%
D.60%
参考答案:C
解析:
大脑灰质的总重量约为60克,占全脑重量约1400克的40%,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
第5题 外部感觉不包括( )。
A.嗅觉
B.压觉
C.味觉
D.静觉
参考答案:D
解析: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第7题 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被称为( )。
A.前摄抑制
B.前干扰
C.倒摄抑制
D.倒干扰
参考答案:A
解析: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A.语言记忆
B.意义记忆
C.语义记忆
D.内隐记忆
参考答案:C
解析:
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即对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第9题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即( )。
A.思维
B.概念
C.记忆
D.言语
参考答案:A
解析:
人们把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经历加以比较,由表及里、去粗取精,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进入理性认识的阶段,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第10题 颞上回受到损伤的人可能出现( )。
A.接受性失语症
B.失读症
C.表达性失语症
D.失写症
参考答案:A
解析:
威尔尼克中枢(大脑颞上回的后部称为威尔尼克区)受到损伤的患者,他的听觉器官还是正常的,所以仍能听到声音,但却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这种言语缺陷叫接受性失语症。
第13题 个体根据任务的要求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指向并集中到另一个对象上,这是注意( )。
A.分散
B.分配
C.动摇
D.转移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第14题 关于错觉,正确的说法是错觉( )。
A.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克服
B.是客观存在的
C.与情绪有关
D.没有规律
参考答案:B
解析: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带有固定倾向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第16题 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 )。
A.引不起内脏感觉
B.引起不太强的内脏感觉
C.引起节律性的内脏感觉
D.引起忽强忽弱的内脏感觉
参考答案:A
解析:
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而且内脏活动有一定的节律,变化比较少,所以,内脏器官向大脑输送的信息比较少,也比较弱。只有某 个内脏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的内脏感觉。
第17题 生物节律给人提供了判断时间的信息,这种节律可叫( )。
A.作息律
B.生活节律
C.生物钟
D.生物反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机体生理变化是有节律的,这种节律往往会引起人的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这种节律叫生物节律。这种节律像一座钟,它给人提供着判断时间的信息,这叫生物钟。
A.意志
B.需要
C.能力
D.想象
参考答案:B
解析:
人有喜怒哀乐,这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当外界事物正好 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引起愉快的体验,否则就会引起消极的体验。所以情绪和情感 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第20题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个体其他的心理活动有协调和促进作用,这表明其具有( )。
A.动机功能
B.信号功能
C.适应功能
D.组织功能
参考答案:D
解析:
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