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历史真题(1800题)


第461题 16PF中的恃强性得分为2分,表明受测者可能属于( )的人格特性。


A.认真、负责、尽职

B.严肃、冷静、寡言

C.谦逊、顺从、通融

D.好强、独立、积极


参考答案:C


解析: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独立、积极,术语称“支配性”;低分者谦逊、顺从、通融、恭顺,术语称“顺从性”。2分属于低分,这样的受测者可能属于谦逊、顺从、通融的性格类型。


第462题

某受测者SDS标准分为60分,表明其出现(   )。


A.轻度焦虑

B.中度焦虑

C.轻度抑郁

D.中度抑郁


参考答案:C


解析: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60分属于轻度抑郁。


第463题 在实施566题MMPI测验时,如果受测者Q量表原始分数超过( )分,则答卷无效。


A.22

B.16

C.30

D.10


参考答案:C


解析:如果566题版本原始分数超过30分,答卷无效。


第464题 在卡特尔16种根源特质中,有的起源于体质因素,这称之为( )。


A.素质特质,

B.动力特质

C.能力特质

D.气质特质


参考答案:A


解析:在16种根源特质中,有的起源于体质因素,他称之为“素质特质”。


第465题 对会谈法的正确理解是( )。


A.及时地给予评价可以增加求助者的信任感

B.只有在取得信息时,才可中断求助者的谈话

C.即使听不懂谈话的内容,也要表现出很感兴趣

D.只有持非评判性态度,才能使求助者无所顾忌


参考答案:D


解析: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其他选项均表达不准确。


第466题 以下各项中,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是( ) 。


A.相关分析

B.补充提问

C.分析迹象

D.内容反应


参考答案:B


解析: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办法:第一,使用补充提问验证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资料是否可靠。比如:“这个人是怎样被你发觉的?”“你怎样发觉别人对你有这种印象?”第二,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第三,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各种来源如果都给出类似的印象,那么这一资料的可靠性就较高。


第467题 “应对方式问卷”(CSQ)的计分主要采用( )。


A.总分

B.积极应对分

C.因子分

D.消极应对分


参考答案:C


解析:“应对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主要是计算各分量表的因子分。


第468题 下列工具中,评定生活事件及其影响的是( )。


A.SDS

B.SAS

C.SCL-90

D.LES


参考答案:D


解析:LES主要是强调根据受测者的主观感受对生活事件作定性和定量评定,评定生活事件及其影响。


第469题 按照中国常模,SAS标准分的分界值是( )分。


A.40

B.50

C.60

D.70


参考答案:B


解析: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第470题 心理咨询师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方法不包括( )。


A.解释

B.引导

C.中断

D.情感反射


参考答案:A


解析: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常用的方法有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


第471题 选择会谈的内容时,应该使之适合( )。


A.咨询师的职业兴趣

B.咨询师的理论水平

C.求助者的心理强度

D.求助者的接受能力


参考答案:D


解析: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有以下几条:

(1)求助者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第472题 以如何选择职业为主题的会谈是( )。


A.治疗性会谈

B.咨询性会谈

C.危机性会谈

D.鉴别性会谈


参考答案:B


解析: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而进行的会谈。


第473题 与求助者会谈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该是( )。


A.积极的

B.非评判性的

C.顺从的

D.有指导性的


参考答案:B


解析:表达“理解”,是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态度。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第474题 会谈中使用情感反射时应该注意尽量( )。


A.不要体现咨询师情绪

B.不要刺激求助者情绪

C.不在初次会谈中使用

D.不在后续治疗中使用


参考答案:C


解析: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 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容易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中也是需要慎用的。


第475题 对摄入性会谈正确的理解是( )。


A.不涉及咨询师初步观察到的疑点

B.不能加入评价

C.不涉及上级心理咨询师下达的目标

D.不能加入提问


参考答案:B


解析:摄入性会谈: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等;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不加入评价。


第476题 结束咨询关系时,咨询师不恰当的做法是( )。


A.认真觉察自己对咨询关系的情感体验和需要

B.与求助者讨论咨询关系的结束问题

C.对求助者已经取得的变化给予支持性的鼓励

D.互留联系方式以备求助者出现反复和倒退


参考答案:D


解析:尽管咨询已经结束了,咨询师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关心并没有随着咨询关系的结束而终止,让求助者知道咨询师对他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依然关心。不合适留下联系方式。


第477题 以下各项中,求助者必须具备的特征不包括( )。


A.动机正确

B.信任度高

C.人格异常

D.智力正常


参考答案:C


解析: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八个方面的条件:动机正确、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人格异常不属于求助者具备的特征。


第478题 心理咨询的效果可以视为咨询师、求助者和( )三者的函数。


A.咨询方法

B.咨询态度

C.咨询理念

D.咨询目标


参考答案:A


解析:心理咨询的效果可视为咨询师、求助者与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咨询效果。


第479题 如果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客观研究,错误的做法是( )。


A.设对照组

B.主观评分

C.随机安排

D.进行随访


参考答案:B


解析:如果要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客观研究,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设对照组。第二,随机安排。第三,客观评分。第四,进行随访。主观评分为错误做法。


第480题 “少言寡语”属于( )。


A.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B.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C.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D.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参考答案:A


解析:求助者的阻抗可以表现在讲话程度上,其形式为:沉默、寡语和赘言,其中尤以沉默最为突出。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