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历史真题(815题)


第541题

锅炉蒸发表面(水面)汽水共同升起,产生大重泡沬并上下波动翻腾的现象叫汽水共腾。汽水共腾会使蒸汽带水,降低蒸汽品质,造成过热器结垢,损坏过热器或影响用汽设备的安全运行。下列处理锅炉汽水共腾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大燃烧力度

B.开大主汽阀

C.加强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

D.全开连续排污阀,关闭定期排污阀


参考答案:C


解析:

发现汽水共腾时,应减弱燃烧,降低负荷,关小主汽阀;加强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全开连续排污阀,并打开定期排污阀放水,同时上水,以改善锅水品质;待水质改善、水位清晰时,可逐渐恢复正常运行。


第542题

绝缘是预防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措施之一,必须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并测量绝缘电阻,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除必须符合专业标准外,还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低于(  )。


A.每伏工作电压100Ω

B.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C.每伏工作电压10KΩ

D.每伏工作电压1MΩ


参考答案:B


解析:

绝缘电阻随线路和设备的不同,其指标要求也不一样。就一般而盲,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室外设备较室内设备要求高,移动设备较固定设备要求高等。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l000Ω,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第543题 爆炸性粉尘环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危险环境分为( )。


A.00区、01区、02区

B.10区、11区、12区

C.20区、21区、22区

D.30区、31区、32区


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20区、21区和22区。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危险场所分区,分为:0区、1区、2区。火灾危险环境按下列规定分为21区、22区和23区。


第544题

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下列关于保护接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护接地的安全原理是通过高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B.保护接地的防护措施可以消除电气设备漏电状态

C.保护接地不适用于所有不接地配电网

D.保护接地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技术措施


参考答案:D


解析:

A项正确的说法是: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其安全原理是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Ω。C项正确的说法是: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第545题

电气装置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或控制信息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当高压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上述危险状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爆炸

B.异常带电

C.异常停电

D.安全相关系统失效


参考答案:B


解析:

异常带电是指:电气系统中,原本不带电的部分因电路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例如电气设备因绝缘不良产生漏电,使其金属外壳带电;高压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


第546题

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和静电场能量引起的。下列关于生产过程所产生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千伏以上,能量巨大,破坏力强

B.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

C.静电可直接使人致命

D.静电不会导致电子设备损坏,但会妨碍生产,导致产品质重不良


参考答案:B


解析:

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第547题

雷电放电,特别是积云对地面设施等物件的放电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人身伤亡、设施毁坏、系统停电等严重事故。下列关于雷电危险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雷电电压极高、能量极大,每次放电持续时间也很长

B.闪电感应(雷电感应、感应雷)能引起爆炸

C.球形雷(球雷)能引起火灾

D.在装有电视天线的独立住宅内看电视也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


参考答案:A


解析: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的特点。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闪电感应又称作雷电感应。闪电发生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巨大的雷电流、球雷侵入可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秘备的绝缘等可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


第548题

因视觉环境的特点,使作业人员的瞳孔短时间缩小,从而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导致视觉模糊,视物不清楚。这种现象称为(  )。


A.视错觉

B.眩光效应

C.明适应

D.暗适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1)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2)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n,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3)眩光。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这些都将影响操作者的正常作业。(4)视错觉。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视错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类型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及物体运动错觉等。其中常见的形状错觉有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及透视错觉等。色彩错觉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温度错觉、距离错觉及疲劳错觉等。


第549题

机械本质安全是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的方法。下列关于机械本质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识危险的能力

B.使运动部件处于封闭状态

C.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D.对机器使用警示标志


参考答案:B


解析:

机械设计本质安全包括在设计中排除危险部件,减少或避免在危险区处理工作需求,提供自动反馈设备并使运动的部件处于密封状态之中等。


第550题

人机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并依赖于人机之间相互作用而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按照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的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为(  )。


A.信息反馈、技术经济性、自动保险裝置

B.冗余设计、整体防护装置、技术经济性

C.信息信号、整体防护装置、故障安全裝置

D.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


参考答案:D


解析:

高可靠性方式原则是指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等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1)系统“自动保险”装置。自动保险,就是即使是外行不懂业务的人或不熟练的人进行操作,也能保证安全,不受伤害或不出故障。这是机器设备设计和装置设计的根本性指导思想,是本质安全化追求的目标。要通过不断完善结构,尽可能地接近这个目标。(2)系统“故障安全”结构。故障安全,就是即使个别零部件发生故障或失效,系统性能不变,仍能可靠工作。系统安全常常是以正常的准确的完成规定功能为前提。可是,由于组成零件产生故障而引起误动作,常常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为达到功能准确性,采用保险结构方法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从系统控制的功能方面来看,故障安全结构有以下几种:①消极被动式。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变为停止状态。②积极主动式。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一面报警,一面还能短时运转。③运行操作式。即使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机器也能运行到下次的定期检查。通常在产业系统中,大多为消极被动式结构。


第551题

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采用智能设计手段,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保证误操作时机器和人身均安全。上述概念较完整地反应了现代机械安全原理关于机械安全特性中的(  )。


A.系统性

B.防护性

C.友善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现代机械安全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1)系统性现代机械的安全应建立在心理、信息、控制、可靠性、失效分析、环境学、劳动卫生、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基础上,并综合与系统地运用这些科学技术。(2)防护性通过对机械危险的智能化设计,应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操作时,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使人对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提高得到不断改善。(3)友善性机械安全设计涉及到人和人所控制的机器,它在人与机器之间建立起一套满足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充分发挥人的功能的、提高人机系统效率的安全系统,在设计中通过减少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来提高安全性,并以此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其可靠性。(4)整体性现代机械的安全设计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导致危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整体寻求降低风险的最优设计方案。


第552题

疲劳分为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消除精神疲劳的是( )


A.播放音乐克服作业的单调乏味

B.不断提示工作的危险性

C.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

D.科学地安排作业场所布局


参考答案:B


解析:

疲劳分为肌肉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或称脑力疲劳)两种。肌肉疲劳是指过度紧张的肌肉局部出现酸痛现象,一般只涉及大脑皮层的局部区域。而精神疲劳则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它是一种弥散的、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和懒惰的感觉,意味着肌体迫切需要休息。消除疲劳的途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①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②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③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④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第553题

锻造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错误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能导致伤害。下列伤害类型中,锻造过程不易发生的是(  )


A.送料过程中造成的砸伤

B.辅助工具打飞击伤

C.造型机轧伤

D.锤杆断裂击伤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锻造生产中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按其原因可分为3种:(1)机械伤害。锻造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导致机械伤害。如锻锤锤头击伤;打飞锻件伤人;辅助工具打飞击伤;模具、冲头打崩、损坏伤人;原料、锻件等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砸伤;操作杆打伤、锤杆断裂击伤等。(2)火灾爆炸。红热的坯料、锻件及飞溅氧化皮等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3)灼烫。锻造加工坯料常加热至800~1 200℃,操作者一旦接触到红热的坯料、锻件及飞溅氧化皮等,必定被烫伤。


第554题 铸造是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压入或吸入铸模的空腔中使之成型的加工方法。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下列各组危险有害因素中,全部存在于铸造作业中的是( )


A.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B.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C.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苯中毒、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D.粉尘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A


解析: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火灾及爆炸、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等。没有电离辐射、苯中毒、粉尘爆炸等。


第555题

木工平刨刀具主轴转速高,手工送料、木料质地不均匀等给木工平刨操作带来安全风险,为预防事故应采取全面的安全措施。下列关于木工平刨的安全技术措施中,错误的是(  )。


A.采用安全送料装置替代徒手送料

B.必要位置装设防护套或防护罩、防护挡板

C.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超过刀轴外缘3mm

D.刀具主轴为圆截面轴


参考答案:C


解析:

手压平刨刀轴的设计与安装须符合下列要求:(1)必须使用圆柱形刀轴,绝对禁止使用方刀轴。(2)压刀片的外缘应与刀轴外圆相合,当手触及刀轴时,只会碰伤手指皮,不会被切断。(3)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能超过刀轴外径1.1mm。(4)刨口开口量应符合规定。


第556题

冲压作业有多种安全技术措施。其中,机械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存在某些不足,如对作业影响较大,应用有一定局限性等。下列装置中,不属于机械防护类型的是(  ) 。


A.推手式保护装置

B.摆杆护手装置

C.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

D.拉手安全装置


参考答案:C


解析:

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等。机械式防护装置主要有3种类型:推手式保护装置、摆杆护手装置、拉手安全装置。  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是一种用电气开关控制的保护装置。起动滑块时,强制将人手限制在模外,实现隔离保护。只有操作者的双手同时按下2个按钮时,中间继电器才有电,电磁铁动作,滑块起动。凸轮中开关在下死点前处于开路状态,若中途放开任何1个开关时,电磁铁都会失电,使滑块停止运动;直到滑块到达下死点后,凸轮开关才闭合,这时放开按钮,滑块仍能自动回程。


第557题

冲压事故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不同危险部位,且以发生在冲头下行过程中伤害操作工人手部的事故最多。下列危险因素中,与冲手事故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应用刚性离合器

B.模具设计不合理

C.机械零件受到强烈振动而损坏

D.电源开关失灵


参考答案:C


解析:

冲压作业中的危险主要有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动作失控、开关失灵、模具的危险。C 选项不是产生冲压事故的直接原因。


第558题

机床运转过程中,转速、温度、声音等应保持正常。异常声音,特别是撞击声的出现往往表明机床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不安全状态。下列情况中,能发出撞击声的是(  )。


A.零部件松动脱落

B.润滑油变质

C.零部件磨损

D.负载太大


参考答案:A


解析:

机床运转异常状态主要有:(1)温升异常。常见于各种机床所使用的电动机及轴承齿轮箱。温升超过允许值时,说明机床超负荷或零件出现故障,严重时能闻到润滑油的恶臭和看到白烟。(2)转速异常。机床运转速度突然超过或低于正常转速,可能是由于负荷突然变化或机床出现机械故障。(3)振动和噪声过大。机床由于振动而产生的故障率占故障总数的60%~7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机床设计不良、机床制造缺陷、安装缺陷、零部件运转不平街、零部件磨损、缺乏润滑、机床中进入异物。(4)出现撞击声。零部件松动脱落、进入异物、转子不平衡均可能产生撞击声。(5)输入输出参数异常。表现为:加工精度变化;机床效率变化(如泵效率);机床消耗的功率异常;加工产品的质量异常如球磨机粉碎物的粒度变化;加料量突然降低,说明生产系统有泄漏或堵塞;机床带病运转(输出会改变)。(6)机床内部缺陷。包括组成机床的零件出现裂纹;电器设备设施绝缘质量下降;由于腐蚀而引起的缺陷。


第559题 为了保证厂区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消防灭火和救灾,以及安全运送材料等需要,企业的厂区和车间都必须设置完好的通道,车间内人行通道宽度至少应大于( )。


A.0.5m

B.0.8m

C.1.0m

D.1.2m


参考答案:C


解析: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 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 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牌、指示牌和警示牌。车间安全通道要求:通行汽车,宽度>3 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1.8 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1.5 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l m。通道的一般要求:通道标记应醒目,画出边沿标记。转弯处不能形成直角。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


第560题

图为氢和氧混合物(2:1)爆炸区间示意图。其中a点和b点的压力分别是混合物在500℃时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随着温度的增加,爆炸极限的变化趋势是(  )。


A.会变宽

B.会变窄

C.先变宽后变窄

D.先变窄后变宽


参考答案:A


解析:

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