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历史真题(815题)


第461题 下列哪种视觉现象会减弱被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


A.明适应

B.暗适应

C.眩光

D.视错觉


参考答案:C


解析: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 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 30min 才能完全适应。明适 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 1min, 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反射 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破坏暗适应,产生视 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被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 等视错觉。人在观察物体时,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 激,会在横截面上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故本题应选择 C 选项。


第462题 安全通道又称为生命通道,所以厂区的安全通道的设计必须符合安全要求,车间行驶 电瓶车的安全通道要求大于()m。


A.1.5

B.1.6

C.1.7

D.1.8


参考答案:D


解析:车间安全通道的要求。通行汽车的宽度大于 3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大于 1.8m, 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大于 1.5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大于 1m。故本题应选择 D 选项。


第463题 砂轮机的砂轮是磨损比较厉害的构件,砂轮机的砂轮磨损到直径比法兰盘的直径大()mm的时候应更换新砂轮。


A.8

B.10

C.12

D.9


参考答案:B


解析: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 1/3,且规定砂轮磨损到直径比法兰盘直径大 10mm 时应更换新砂轮。此外,在砂轮与法兰盘之间还应加装直径大于卡盘直径2mm、厚度为 1~2mm 的软垫。故本题应选择 B 选项。


第464题

下列关于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步骤正确的是()。


A.信号检测——状态识别——特征提取——诊断决策

B.状态识别——信号检测——特征提取——诊断决策

C.信号检测——特征提取——状态识别——诊断决策

D.信号检测——特征提取——诊断决策——状态识别


参考答案:C


解析:

诊断实施过程是故障诊断的中心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信号检测;(2)特征 提取(信号处理);(3)状态识别;(4)诊断决策。


第465题

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在使用装油鹤管对汽车罐车充装油料的过程中,当油料的电导率 低于 50 s/m 时,初始流速不应大于()。


A.0.5m/s

B.1m/s

C.1.5m/s

D.2m/s


参考答案:B


解析:

为了限制产生危险的静电,汽车罐车采用顶部装油时,装油鹤管应深入到槽罐底部200mm。油罐装油时,注油管出口应尽可能接近油罐底部,对于电导率低于 50s/m 的液 体石油产品,初始流速不应大于 1m/s,当注人口浸没 200mm 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 最大流速不应超过 7m/s。


第466题

当可燃气体泄露混入空气中形成可燃性混合物时,遇到火源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此时可以向混合气体中充入惰性气体来降低氧气的含量,当氧气的含量不超过()时, 即可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A.0.08

B.0.12

C.0.15

D.0.2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防火防爆的过程中,可以向可燃性混合物中充填氮、二氧化碳或其他不活泼的气体,减少爆炸性气体、蒸汽或爆炸性粉尘中氧的含量,以消除燃烧条件。混合物中氧含量不 超过 8%时即不会引起燃烧。


第467题 室颤电流为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资料表明,室颤电流与电流持 续时间关系密切,当电流持续时问超过心脏周期时,引起人心脏室颤的电流为()mA 左右。


A.50

B.30

C.100

D.1000


参考答案:A


解析:室颤电流是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动物实验和事故统计资料 表明,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当电流持续时间 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 50mA 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 百 mA。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 0.1s 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mA 以上乃至数A 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前述电流均指流过人体的电流,而当电流直接流过心脏时,数十微安的电流即可导致心室颤动发生。故本题应选择 A 选项。


第468题 疲劳分为肌肉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心理疲劳与中枢神经活动有关,是一种弥散的、 不愿意再作任何活动的懒惰感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理疲劳的诱因的是()。


A.劳动内容单调

B.劳动环境缺少安全感

C.劳动者本人的思维迟钝

D.劳动技能不熟练


参考答案:C


解析:造成心理疲劳的诱因主要有: (1)劳动效果不佳。在相当长时期内没有取得满意的成果,会引发心理疲劳。 (2)劳动内容单调。作业动作单一、乏味,不能引起作业者的兴趣。如流水线上分工过细的 专门操作,显示器前的监视工作等。 (3)劳动环境缺少安全感。涉及技术方面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职业的稳定性,以及不适的督导 和过分的暗示,造成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 (4)劳动技能不熟练。当工作任务的繁复程度远远超过了劳动者能力水平。困难大、负担重、 压力大、力不能负时,也易产生心理疲劳。 (5)劳动者本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导致的精神状态欠佳、人际关系不好、上下级关系紧 张,以及家庭生活的不顺等都可能引起心理疲劳。故本题应选择 C 选项。


第469题 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 6 类,其中不属于B 类火灾的是()。


A.汽油火灾

B.沥青火灾

C.石蜡火灾

D.动植物油脂火灾


参考答案:D


解析:《火灾分类》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 6 类: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 沥青、石蜡火灾等;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E 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F 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故本题应选择 D 选项。


第470题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 4 种形式,该 4 种燃烧形式不包括()。


A.聚合燃烧

B.扩散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 4 种形式: (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炔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汽等)从管道、容器的裂缝流 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的可燃 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 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称为混合燃 烧。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失去控制的混合燃烧 往往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汽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 称为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再与氧进行的燃烧,称为分解燃烧。故本题应选择 A 选项。


第471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燃烧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A.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B.在各相可燃物中,可燃液体最容易燃烧

C.硫、磷等简单物质的燃烧是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

D.焦炭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参考答案:B


解析: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 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 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解后达到 自燃点而燃烧。在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 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 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 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故本题应选择 B 选项。


第472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起重设备需要进行全面检查的条件是()。


A.停用 1 年以上

B.发生重大设备事故

C.遇 3 级以上地震

D.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械经受 9 级以上的风力


参考答案:C


解析:

每年对所有在用的起重机械至少进行 1 次全面检查。停用 1 年以上、遇 4 级以上 地震或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械经受 9 级以上的风力后的起重机,使用前 都应做全面检查


第473题 某建筑工地有一台在用的门式起重机,2017 年 6 月,有关部门对该门式起重机进行检 验,并且检验合格,下列关于该门式起重机下一个检验时间点,正确的是()。


A.2018 年 5 月 7 日

B.2019 年 5 月 9 日

C.2020 年 4 月 30 日

D.2021 年 5 月 7 日


参考答案:B


解析: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缆索起重机、桅杆起重 机、铁路起重机、旋臂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检验周期为每 2 年 1 次,其中吊运熔融 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每年 1 次。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按期向所在地具有资格的检验机 构申请在用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起重设备应在检验有效期满前 3 个月内进行检验。 故本题应选择 B 选项。


第474题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逐台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安全技术档 案,该安全技术档案中不包括()。


A.设备出厂技术文件

B.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

C.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

D.设备外观设计文件副本


参考答案:D


解析: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设备及人身事故记录; 设备的问题分析及评价记录。


第475题 下列关于超声波、超声波检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超声波是一种超出人听觉范围的高频率机械振动波

B.超声波检测是利用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方向不变,遇到不同种介质时会发生 反射、折射或绕射的原理

C.超声波检测对面积性缺陷的检出率较高,对体积性缺陷检出率较低

D.超声波检测适宜检验厚度较小的工件


参考答案:D


解析:(1)超声波检测原理。超声波是一种超出人听觉范围的高频率机械振动波。超声波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变,传播方向也不变,如果传播过程中遇到另一种介质,就 会发生反射、折射或绕射的现象。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的钢材可视为均匀介质,如果内部存在 缺陷,则缺陷会使超声波产生反射现象,根据反射波幅的大小、方位,就能判断和测定缺陷的存在。(2)超声波检测特点。超声波检测对面积性缺陷的检出率较高,而体积性缺陷检出率较低; 适宜检验厚度较大的工件;适用于各种试件,包括对接焊缝、角焊缝、板材、管材、棒材、 锻件以及复合材料等;检验成本低、速度快,检测仪器体积小、质量轻,现场使用方便;检 测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对位于工件厚度方向上的缺陷定位较准确;材质、晶粒度对检测有 影响。故本题应选择 D 选项。


第476题 工厂布局是工厂内部组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问题,下列关于工厂各区的布置错误的 是()。


A.装置区位于厂区内且与罐区保持安全距离

B.共用设施区只需远离罐区即可

C.运输装卸区应位于工厂的下风区或边缘低区

D.维修车间和研究室应远离工艺装置区和罐区

E.废水处理区应位于工厂的上风程区域


参考答案:ABE


解析:工艺装置区:离开工厂一定距离,集中分布,装置区与罐区保持安全距离。 罐区:罐与罐之间的间距,罐与其他装置的间距,设置拦液堤所需要的面积。 共用设施区:远离工艺装置区、罐区和其他危险的区域,保证紧急情况的水电气供应。 运输装卸区:设置在工厂的下风区或边缘地区。 辅助生产区:维修车间要远离工艺装置区和罐区;废水处理装置应置于工厂的下风程区域; 高温煅烧作为火源应置于工厂的侧风区。管理区:工厂的边缘区域,远离危险区。 故本题应选择 ABE 选项。 综合安全技术:


第477题 火灾是工业中常见的事故,化学品发生火灾时,灭火剂的选择很重要,选择不当往往会酿成大错,下列关于化学品火灾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气体类火灾,要第一时间扑灭

B.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切忌用沙土盖压

C.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不能用水,但可以选择泡沫湿性灭火剂

D.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时,最好调试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E.镁粉粉尘的火灾,切忌喷射有压力的灭火剂,以免引起粉尘爆炸


参考答案:AC


解析:(1)扑救气体类火灾时,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 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造成严 重后果。 (2)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另外扑救爆炸 物品堆垛火灾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 炸。 (3)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一般可使用 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扑救,但钾、钠、铝、镁等物品用二氧化碳、卤代烷无效。固体遇 湿易燃物品应使用水泥、干砂、干粉、硅藻土等覆盖。对镁粉、铝粉等粉尘,切忌喷射有压 力的灭火剂,以防止将粉尘吹扬起来,引起粉尘爆炸。 (4)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 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泡沫扑救;水溶性液体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 (5)扑救毒害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 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6)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一般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但有少数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扑救方法比较特殊。如 2,4—二硝基苯甲醚、二硝基萘、萘等是易升华的易燃固体,受热放出易燃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尤其是在室内, 易发生爆炸。在扑救过程中应不时向燃烧区域上空及周围喷射雾状水,并消除周围一切点火 源。故本题应选择 AC 选项。


第478题 任何化学产品出厂的时候都必须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说明书的作用 是()。


A.化学品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的指导性文件

B.应急作业人员进行应急作业时的技术指南

C.为危害控制和预防措施的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D.满足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查要求

E.是企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ABCE


解析:作为最基础的技术文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主要用途是传递安全信息,其主 要作用体现在:(1)是化学品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的指导性文件;(2)是应急作业人员进行应急作业时的技术指南; (3)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处置、储存和使用各环节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技术信息; (4)为危害控制和预防措施的设计提供技术依据;(5)是企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故本题应选择 ABCE 选项。


第479题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汽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下列变化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大的是()。


A.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升高

B.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降低

C.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压力升高

D.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压力降低

E.混合爆炸气体中充入一定浓度的惰性气体


参考答案:AC


解析:温度的影响。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越低、 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压力的影响。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 0.1~2.0MPa 的压力下, 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压力大于 2.0MPa 时,爆炸下限变小,爆 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一般而言,初始压力增大,气体爆炸极限也变大,爆炸危险性 增加。 惰性介质的影响。在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氦等),随着 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故本题应选择 AC 选项。


第480题

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物理或化学的能量的释放或转化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爆炸往 往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下列选项中属于爆炸特点的是()。


A.爆炸过程进行缓慢

B.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并伴有温度升高

C.爆炸的威力与助燃剂的多少无关

D.发出或大或小的声响

E.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参考答案:DE


解析:

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1)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5)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