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历史真题(900题)


第421题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格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化品,那么,下列关于危化品运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电瓶车运输装有可燃性气体的物品

B.用小木船运输遇水燃烧物品

C.用铁底板车运输液化石油气物品

D.用铁路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物品


参考答案:D


解析:装运爆炸、剧毒、放射性、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等物品,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 运输工具。(1)禁止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故 A 选项错误。 (2)遇水燃烧物品及有毒物品,禁止用小型机帆船、小木船和水泥船承运。故 B 选项错误。 (3)运输强氧化剂、爆炸品及用铁桶包装的一级易燃液体时,没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时, 不得用铁底板车及汽车挂车。故 C 选项错误。 (4)液化石油气运输以铁路槽车(也称列车槽车)为运输工具。铁路槽车通常是将圆筒形卧式储 气罐安装在列车底盘上,罐体上设有人孔、安全阀、液相管、气相管、液位计和压力表等附 件,车上还设有操作平台、罐内外直梯、防冻蒸汽夹套等。大型铁路槽车的罐容为 25~55t, 小型铁路槽车的罐容为 15~25t。在运量不大、运距较近、接铁路支线方便的地方,常采用 这种运输方式。故本题应选择 D 选项。


第422题

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包括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 保持卫生等。下列关于危化品事故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中,属于变更工艺的是()。


A.在油漆工艺中,使用甲苯替代喷漆和涂漆中的苯

B.在制乙醛工艺中,使用乙烯为原料,改变以往用乙炔制乙醛,采用汞作催化剂

C.全面通风,使工作场所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低于规定浓度

D.用脂肪烃替代胶水或黏合剂中的芳烃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制乙醛工艺中,使用乙烯为原料,改变以往用乙炔制乙醛,采用汞作催化剂为变更工艺,全面通风,使工作场所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低于规定浓度为通风措施


第423题

爆炸性物品往往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同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要对爆炸性 物品进行销毁。下列关于爆炸性物品的销毁措施中,错误的是()。


A.爆炸法

B.烧毁法

C.化学分解法

D.化学固化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爆炸性物品的销毁一般可以采用以下 4 种方法:爆炸法、烧毁法、溶解法、化学 分解法。


第424题 2017 年 6 月,某石化公司装卸区的一辆运输石油液化气(闪点-80℃~-60℃,爆炸下限1.5%左右)的罐车,在卸车作业过程中发生液化气泄露爆炸起火事故,造成现场2人被 烧伤。液化气致人伤害,体现了危险化学品的()。


A.爆炸性、燃烧性

B.燃烧性、腐蚀性

C.燃烧性、放射性

D.爆炸性、腐蚀性


参考答案:A


解析:1.危险化学品概念及类别划分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 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2.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 (1)燃烧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 物品、有机过氧化物等,在条件具备时均可能发生燃烧。(2)爆炸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 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化学品均可能由于其化学活性或易燃性引发爆炸事故。(3)毒害性 许多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当其在人体累积到一定量时, 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4)腐蚀性 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 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坏死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5)放射性放射性危险化学品通过放出的射线可阻碍和伤害人体细胞活动机能并导致细胞死亡。本题中 天然气的主要危险特性有燃烧性和爆炸性,故本题应选择 A 选项。


第425题 压力容器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由于腐蚀作用的原因,容易造成压力容器失效。下列关 于压力容器消除产生腐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钢容器的碱脆需要具备温度、拉伸应力和较高的碱液浓度等条件

B.介质中含有稀碱液的容器,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使稀液浓缩的条件

C.储存一氧化碳的压力容器只需采取干燥措施

D.盛装氧气的容器,最好使氧气经过干燥,或在使用中经常排放容器中的积水


参考答案:C


解析: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一氧化碳气体只有在含有水分的情况下才可能对钢制容器产 生应力腐蚀,应尽量采取干燥、过滤等措施;故 C 选项正确。 碳钢容器的碱脆需要具备温度、拉伸应力和较高的碱液浓度等条件,介质中含有稀碱液的容器,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使稀液浓缩的条件,如接缝渗漏、器壁粗糙或存在铁锈等多孔性物质等。 盛装氧气的容器,常因底部积水造成水和氧气交界面的严重腐蚀,要防止这种腐蚀,最好使 氧气经过干燥,或在使用中经常排放容器中的积水。故本题应选择 C 选项。


第426题 锅炉操作中有一项停炉操作,在停炉中应注意防止降温过快造成锅炉部件因降温收缩 不均匀而产生过大的热应力。下列关于停炉操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停止供应燃料,随之停止送风,减少引风

B.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减少锅炉上水

C.对燃气、燃油锅炉等,当炉膛挺火后,引风机随之停止引风

D.在锅水温度降至 70℃以下时,方可全部放水


参考答案:C


解析:对燃气、燃油锅炉、炉膛停火后,引风机至少要继续引风 5min 以上。故 C 选项 正确。 停炉操作应按规程规定的次序进行。锅炉正常停炉的次序应该是先停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 风,减少引风;与此同时,逐渐降低锅炉负荷,相应地减少锅炉上水,但应维持锅炉水位稍 高于正常水位。对于燃气、燃油锅炉,炉膛停火后,引风机至少要继续引风 5min 以上。锅 炉停止供汽后,应隔断与蒸汽母管的连接,排气降压。停炉 18~24h,在锅水温度降至 70℃ 以下时,方可全部放水。故本题应选择 C 选项。


第427题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和()。


A.建筑机械

B.起重机械

C.原油储罐

D.化工机械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 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


第428题

省煤器管子破裂或省煤器其他零件损坏会造成省煤器损坏,从而引起锅炉事故发生。 下列关于省煤器损坏原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烟速过高或烟气含灰量过大,飞灰磨损严重

B.给水品质不符合要求,特别是未进行除氧,管子水侧被严重腐蚀

C.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低于其酸露点,在省煤器出口段烟气侧产生酸性腐蚀

D.吹灰不当,损坏管壁


参考答案:D


解析:

省煤器损坏原因有:(1)烟速过高或烟气含灰量过大,飞灰磨损严重;(2)给水品质不符合要求,特别是未进行除氧,管子水侧被严重腐蚀;(3)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低于其酸露点,在省煤器出口段烟气侧产生酸性腐蚀; (4)材质缺陷或制造安装时的缺陷导致破裂; (5)水击或炉膛、烟道爆炸剧烈振动省煤器并使之损坏等。损坏管壁是过热器损坏的原因。


第429题 某单位锅炉工由于监测不到位,班长巡检时发现水位表内看不到水位,同时,高水位报警器动作并发出警报,班长初步判断锅炉满水,紧急进行满水处理,下列方法中,正确的 是()。


A.打开水位表的放水旋塞冲洗汽连管及水连管,关闭水位表的汽连接管旋塞,关闭放水旋 塞

B.打开水位表的汽连接管旋塞,关闭水位表的放水旋塞冲洗汽连管及水连管,关闭放水旋 塞

C.立即关闭给水阀停止向锅炉上水,启用省煤器再循环管路,减弱燃烧,开启排污阀及过 热器、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

D.立即关闭给水阀停止向锅炉上水,启用省煤器再循环管路,增加燃烧,关闭排污阀及过热器、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


参考答案:C


解析:缺水事故处理措施:发现锅炉缺水时,应首先判断是轻微缺水还是严重缺水,然后 酌情予以不同的处理。通常判断缺水程度的方法是“叫水”。“叫水”的操作方法是:打开 水位表的放水旋塞冲洗汽连管及水连管,关闭水位表的汽连接管旋塞,关闭放水旋塞。如果 此时水位表中有水位出现,则为轻微缺水。如果通过“叫水”水位表内仍无水位出现,说明 水位已降到水连管以下甚至更严重,属于严重缺水。 满水事故处理措施:发现锅炉满水后,应冲洗水位表,检查水位表有无故障;一旦确认满水, 应立即关闭给水阀停止向锅炉上水,启用省煤器再循环管路,减弱燃烧,开启排污阀及过热 器、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待水位恢复正常后,关闭排污阀及各疏水阀;查清事故原因并予 以消除,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满水时出现水击,则在恢复正常水位后,还须检查蒸汽管道、 附件、支架等,确定无异常情况,才可恢复正常运行。故本题应选择 C 选项。


第430题 锅炉是一种密闭的压力容器,在高温和高压下工作,一旦发生爆炸,将摧毁设备和建筑物,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关于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当发生锅炉重大事故时,下列处理方 法中,错误的是()。


A.发生锅炉重大事故时,要停止供给燃料和送风

B.向炉膛浇水灭火

C.发生严重缺水事故时,切勿向锅炉内进水

D.用黄砂或湿煤灰将红火压灭


参考答案:B


解析:发生锅炉重大事故时,要停止供给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熄灭和清除炉膛内的燃 料(指火床燃烧锅炉),注意不能用向炉膛浇水的方法灭火,而用黄砂或湿煤灰将红火压灭; 打开炉门、灰门、烟风道闸门等,以冷却炉子;切断锅炉同蒸汽总管的联系,打开锅筒上放 空排放或安全阀以及过热器出口集箱和疏水阀;向锅炉内进水,放水,以加速锅炉的冷却; 但是发生严重缺水事故时,切勿向锅炉内进水。故本题应选择 B 选项。


第431题 电击的分类方式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两种。下列触电事故中,属于间接接触电击的是()。


A.某电工在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时,未断开电焊机电源,导致触电

B.某操作工将潜水泵电源线不经漏电开关直接接到电源上,导致触电

C.电缆线绑扎在输送机钢架上,电缆线线芯裸露,工人移动输送机时导致触电

D.农网改造,拆除变压器时,误碰变压器高压带电线,导致触电


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 触电击两类: (1)直接接触电击指在电气设备或线路正常运行条件下,人体直接触及了设备或线路的带电 部分所形成的电击。 (2)间接接触电击指在设备或线路故障状态下,原本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 分或设备以外的可导电部分变成了带电状态,人体与上述故障状态下带电的可导电部分触及 而形成的电击。A、B、D 选项都是属于直接接触带电电线触电,C 选项是工人在移动带电的输送机时触电,属于间接触电点击,故本题应选择 C 选项。


第432题

电气线路或设备长时间过载也会导致温度异常上升,形成引燃源。过载的原因不包括()。


A.电气设备或线路使用不合理

B.三相电动机单相运行

C.电气回路谐波能使线路电流增大

D.电气设备安装和检修中的接线和操作错误


参考答案:D


解析:

过载:电气线路或设备长时间过载也会导致温度异常上升,形成引燃源。过载的原 因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电气线路或设备设计选型不合理,或没有考虑足够的裕量,以致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出现过热。 (2)电气设备或线路使用不合理,负载超过额定值或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超过线路或设备的 设计能力,由此造成过热。 (3)设备故障运行造成设备和线路过负载,如三相电动机单相运行或三相变压器不对称运行 均可能造成过负载。(4)电气回路谐波能使线路电流增大而过载。如三相四线制电路三次及其奇数倍谐波电流会 引起中性线过载危险。由于各相三次谐波电流在中性线上相位相同而互相叠加。如果三相负 载不平衡,中性线再叠加上不平衡电流后发热将更为严重。在非线性负载日益增多,能产生 大量三次谐波的气体放电灯等非线性负载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中性线的严重过载将带来火灾 的隐患。电气设备安装和检修中的接线和操作错误,可能 引起短路。在流过设备的瞬间产生很大的电动力,造成电气设备损坏。


第433题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烧伤可分为电 流灼伤和电弧烧伤。下列关于电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体受到电流灼伤时,皮肤受到比体内严重得多的灼伤

B.电流愈大、通电时间愈长、电流途径上的电阻愈大,则电流灼伤愈严重

C.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其间距小于放电距离时,不会产生电弧烧伤

D.电弧烧伤既可以发生在高压系统,也可以发生在低压系统


参考答案:C


解析:(1)电流灼伤。指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时,因电能转换成的热能引起 的伤害。由于人体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一般都不大,且皮肤电阻又比较高,因而产生在皮肤 与带电体接触部位的热量就较多。因此,使皮肤受到比体内严重得多的灼伤。电流愈大、通 电时间愈长、电流途径上的电阻愈大,则电流灼伤愈严重。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 备上。 (2)电弧烧伤。指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严重的电伤。电弧发生在带电体与人体之间, 有电流通过人体的烧伤称为直接电弧烧伤;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形成的烧伤以及被熔 化金属溅落的烫伤称为间接电弧烧伤。弧光放电时电流很大,能量也很大,电弧温度高达数 千度,可造成大面积的深度烧伤。严重时能将机体组织烘干、烧焦。电弧烧伤既可以发生在 高压系统,也可以发生在低压系统。在低压系统,带负荷(尤其是感性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 开关时,产生的电弧会烧伤操作者的手部和面部;当线路发生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 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出来会造成灼伤;因误操作引起短路也会导致电弧烧伤等。在高压系统, 由于误操作,会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严重的烧伤;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其间距小于放电 距离时,直接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电弧烧伤,严重时会因电弧烧伤而死亡。故 C 选项错 误。


第434题 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起火事故,容易造成危险。下列电缆火灾的常见起因不 包括()。


A.电缆绝缘损坏

B.电缆沟与变、配电室的连通处采取严密封堵措施

C.电缆接头存在隐患

D.堆积在电缆上的粉尘起火


参考答案:B


解析:(1)电缆绝缘损坏。运输过程或敷设过程中造成了电缆绝缘的机械损伤、运行中的 过载、接触不良、短路故障等都会使绝缘损坏,导致绝缘击穿而发生电弧。 (2)电缆头故障使绝缘物自燃。施工不规范、质量差、电缆头不清洁等降低了线间绝缘。 (3)电缆接头存在隐患。电缆接头的中间接头因压接不紧、焊接不良和接头材料选择不当, 导致运行中接头氧化、发热、流胶;结缘剂质量不合格,灌注时盒内存有空气,电缆盒密封 不好,进入了水或潮气等,都会引起绝缘击穿,形成短路设置发生爆炸。 (4)堆积在电缆上的粉尘起火。积粉不清扫,可燃性粉尘在外界高温或电缆过负荷时,在电 缆表面的高温作用下,发生自燃起火。 (5)可燃气体从电缆沟窜人变、配电室。电缆沟与变、配电室的连通处未采取严密封堵措施, 可燃气体通过电缆沟窜入变、配电室,引起火灾爆炸事故。(6)电缆起火形成蔓延。电缆受外界引火源作用一旦起火,火焰沿电缆延燃,使危害扩大。电缆在着火的同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在场人员造成威胁。 故本题应选择 B 选项。


第435题 某脚手架工人在施工现场旁观电焊工焊接构件后,两眼突发烧灼感和剧痛、流泪。他 遭受的电伤害为()。


A.电流灼伤

B.电弧烧伤

C.电烙印

D.电光性眼炎


参考答案:D


解析: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伤害。 (1)电烧伤。是最为常见的电伤。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电烧伤可分为电流灼 伤和电弧烧伤。1)电流灼伤。指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时,因电能转换成的热能引起的伤害。由 于人体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一般都不大,且皮肤电阻又比较高,因而产生在皮肤与带电体接 触部位的热量就较多。因此,使皮肤受到比体内严重得多的灼伤。电流愈大、通电时间愈长、 电流途径上的电阻愈大,则电流灼伤愈严重。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数百毫 安的电流即可造成灼伤,数安的电流则会形成严重的灼伤。2)电弧烧伤。指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严重的电伤。电弧发生在带电体与人体之间, 有电流通过人体的烧伤称为直接电弧烧伤;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形成的烧伤以及被熔 化金属溅落的烫伤称为间接电弧烧伤。弧光放电时电流很大,能量也很大,电弧温度高达数 千度,可造成大面积的深度烧伤。严重时能将机体组织烘干、烧焦。电弧烧伤既可以发生在 高压系统,也可以发生在低压系统。在低压系统,带负荷(尤其是感性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 开关时,产生的电弧会烧伤操作者的手部和面部;当线路发生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 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出来会造成灼伤;因误操作引起短路也会导致电弧烧伤等。在高压系统, 由于误操作,会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严重的烧伤;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其间距小于放电距离时,直接产生强烈的电弧,造成电弧烧伤,严重时会因电弧烧伤而死亡。在全部电烧伤的事故当中,大部分的事故发生在电气维修人员身上。 (2)电烙印。指电流通过人体后,在皮肤表面接触部位留下与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斑痕, 如同烙印。斑痕处皮肤呈现硬变,表层坏死,失去知觉。 (3)皮肤金属化。是由高温电弧使周围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渗透到皮肤表层内部所造成的。 受伤部位呈现粗糙、张紧,可致局部坏死。 (4)机械损伤。多数是由于电流作用于人体,使肌肉产生非自主的剧烈收缩所造成的。其损 伤包括肌腱、皮肤、血管、神经组织断裂以及关节脱位乃至骨折等。 (5)电光性眼炎。其表现为角膜和结膜发炎。弧光放电时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都会损 伤眼睛。在短暂照射的情况下,引起电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紫外线。故本题应选择 D 选项。


第436题 故障安全,就是即使个别零部件发生故障或失效,系统性能不变,仍能可靠工作。从 系统控制的功能方面来看,故障安全结构不包括()。


A.消极被动式

B.积极主动式

C.运行操作式

D.控制操作式


参考答案:D


解析:从系统控制的功能方面来看,故障安全结构有以下几种:(1)消极被动式。组成单 元发生故障时,机器变为停止状态。(2)积极主动式。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时,机器一面报警, 一面还能短时运转。(3)运行操作式。即使组成单元发生故障,机器也能运行到下次的定期 检查。通常在产业系统中,大多为消极被动式结构。故本题应选择 D 选项。


第437题 在车间内对机器进行合理的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时要考虑的因素不 包括()。


A.通风条件

B.空间

C.照明

D.管、线布置


参考答案:A


解析:机器的安全布置:在车间内对机器进行合理的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 局时要考虑如下因素:(1)空间 便于操作、管理、维护、调试和清洁。 (2)照明包括工作场所的通用照明(自然光及人工照明,但要防止炫目)和为操作机器而需的照明。 (3)管、线布置 不要妨碍人员在机器附近的安全出入,避免磕绊,有足够的上部空间。保证维修时人员的出 入安全。故本题应选择 A 选项。


第438题

铸造作为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将熔融金属浇注、压射或吸人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方法。下列关于铸造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不正 确的有()。


A.火灾及爆炸

B.机械伤害

C.电光性眼炎

D.尘毒危害


参考答案:C


解析:

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及爆炸 红热的铸件、飞溅铁水等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2)灼烫浇注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熔融金属烫伤;经过熔炼炉时,可能被飞溅的铁水烫伤;经过高 温铸件时,也可能被烫伤。(3)机械伤害 铸造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导致 机械伤害。如造型机压伤,设备修理时误启动导致砸伤、碰伤。(4)高处坠落 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照明不良,加上车间设备立体交叉,维护、检修和使用时,易从高处坠 落。(5)尘毒危害 在型砂、芯砂运输、加工过程中,打箱、落砂及铸件清理中,都会使作业地区产生大量的粉 尘,因接触粉尘、有害物质等因素易引起职业病。冲天炉、电炉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对人 体有害的一氧化碳,在烘烤砂型或砂芯时也有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利用焦炭熔化金属,以及 铸型、浇包、砂芯干燥和浇铸过程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如处理不当,将引起呼吸道疾 病。(6)噪声振动在铸造车间使用的震实造型机、铸件打箱时使用的振动器,以及在铸件清理工序中,利用风 动工具清铲毛刺,利用滚筒清理铸件等都会产生大量噪声和强烈的振动。(7)高温和热辐射 铸造生产在熔化、浇铸、落砂工序中都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在夏季车间温度会达到 40℃ 或更高, 铸件和熔炼炉对工作人员健康或工作极为不利。 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眼炎是因眼睛的角膜上皮细胞和结膜吸收大量而强烈的紫外线所引起的 急性炎症。产生原因是由于使用高温热源操作,如电焊、气焊、用氧气焰切割金属和使用电 弧炼钢;从事各种焊接辅助工作或旁观电焊工作;从事使用高压电电流,有强烈电火花发生 的工作造成。


第439题 某加工玉米淀粉的生产企业,在对振动筛进行清理过程中,发生了淀粉粉尘爆炸事故, 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从使用工具方面分析,最有可能引起淀粉爆炸的原因是使用了()。


A.铁质工具

B.铜制工具

C.木质工具

D.铝质工具


参考答案:A


解析:玉米粉碎过程中产生的玉米淀粉是有机可燃粉尘,该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具有爆炸性,因此在清理振动筛时应当采用木、铜、铝制品或不产生火花的材质制品,严禁 使用铁质、塑料等产生火花和静电的工具。故本题应选择 A 选项。


第440题 某化工企业配电室着火,经确认是一台 6000V 开关箱发生火灾。着火时问已较长,此 时如利用灭火器灭火,应选用的灭火器是()。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1211 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参考答案:B


解析:干粉灭火器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 该类灭火器主要通过抑制作用灭火,按使用范围可分为普通干粉和多用干粉两大类。普通干 粉是指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氨基干粉等,主要用于扑灭可燃液体、可燃气体以及带电 设备火灾;多用干粉是指磷酸铵盐干粉、聚磷酸铵干粉等,它不仅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 燃气体和带电设备的火灾,还适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但都不能扑救轻金属火灾。故 本题应选择 B 选项。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