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该交易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B.因换出电影版权处于使用期间内且无市场交易价值可供借鉴,在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可参考同类作品的对外版权许可收入并作适当调整
C.无法可靠确定换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应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并考虑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D.因换入、换出资产内容、制作方法和演员团队、适应用户人群等并不相同,其带来的预期现金流量存在差异,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参考答案:ABCD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资料一,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10.17[30×0.3×(1+13%)]
生产成本 57.63[170×0.3×(1+13%)]
贷:应付职工薪酬 67.8
借:应付职工薪酬 67.8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3×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8
(0.3×200×13%)
借:主营业务成本 36(0.18×200)
贷:库存商品 36
资料二,甲公司应当在2×16年12月31日预计由于员工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权利而导致预期将支付的职工薪酬,根据甲公司预计2×17年职工的年休假情况,有15O名销售部门人员和50名总部管理人员将平均享受8.5天休假,平均每名员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400元,则2×16年因累积带薪缺勤应确认销售费用=(8.5-7)×150×400÷10 000=9(万元),因累积带薪缺勤应确认管理费用=(8.5-7)×50×400÷10 000=3(万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3
销售费用 9
贷:应付职工薪酬 12
资料三,甲公司为进行研发项目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应当按照内部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有关条件判断其中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部分,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20
——资本化支出 8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
借:无形资产 8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80
借:管理费用 12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20
借:应付职工薪酬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资料四,甲公司应将因为分公司关闭计划产生的支付给员工的辞退福利,一次性计入确认当期费用。对于预计以后期间陆续支付的补偿金额,按照其现值确认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职工薪酬金额。
借:管理费用 3 600(2 400+1 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 600
借:应付职工薪酬 2 400
贷:银行存款 2 400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资料一,甲公司取得丙公司30%股权,向丙公司董事会派出一名成员,参与丙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决策,对丙公司构成重大影响,应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丙公司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当年度市价下跌300万元,使其他综合收益减少300万元,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续采用权益法计量,影响2×16年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金额为-90万元(-300×3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 600
贷:银行存款 3 6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600(14 000×30%-3 600)
贷:营业外收入 6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00(2 000×30%)
贷:投资收益 600
借:其他综合收益 90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90(300×30%)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215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15
[(14 000+2 000-300+4 000)×25%-(14 000+2 000-300)×30%]
资料二,甲公司将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公允价值1 680万元,账面价值为1 800万元(3 000-1 200),形成借方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影响甲公司2×16年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 680
累计折旧 1 2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20
贷:固定资产 3 000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
资料三,甲公司以一项土地使用权为对价,自母公司购入其持有的一项对乙公司6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形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日,付出对价账面价值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甲公司2×16年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800(8 000×60%)
累计摊销 1 2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9 000
贷:无形资产 12 000
银行存款 3 000
(2)甲公司2×16年利润表中其他综合收益总额=-300×30%=-90(万元)。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
①甲公司取得乙公司4%股份应当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理由:甲公司取得乙公司4%股份,未参与乙公司日常管理,也未拥有向乙公司派出董事会及管理人员的权利,则甲公司对乙公司不能形成控制或共同控制,也无重大影响,不能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也未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所以应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13 600(6.8×2 000)
投资收益 40
贷:银行存款 13 64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2 400(8×2 000-13 6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400
②甲公司取得丙公司20%股权应当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
理由: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权后,能够派出董事参与丙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对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800
贷:银行存款 4 8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28 000×20%-4 800)
贷:营业外收入 800
(2)
①甲公司对乙公司企业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理由: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进一步购买乙公司40%股权后,对乙公司董事会进行改选,改选后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甲公司派出4名成员。乙公司章程规定,除公司合并、分立等事项应由董事会2/3成员通过外,其他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由董事会1/2以上(含1/2)成员通过后实施,甲公司能够控制乙公司生产经营决策,且合并前双方没有关联方关系,所以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②购买日为2×16年6月30日。
理由:2×16年6月30日有关股份变更登记手续办理完成,甲公司对乙公司董事会进行改选,改选后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所以2×16年6月30日为购买日。
③合并成本=20 000×8.5+2 000×8.5=18 7000(万元)。
④商誉=187 000-400 000×44%=11 000(万元)。
(3)
①甲公司2×16年度合并利润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乙公司投资,二是对丙公司投资。
对乙公司投资,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转换为长期股权投资时,甲公司个别报表中确认投资收益=2 000×8.5-2 000×8=1 000(万元),甲公司合并报表中也应按相同金额确认投资收益。
对丙公司投资
甲公司2×16年度合并利润表中应当确认的投资收益= =[4 000-(2 400-1 200)/10-(900-600)]×20%+(900-600)×20%=776(万元)
因此,甲公司2×16年度合并利润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1 000 +776=1 776(万元)。
②甲公司2×16年度个别报表中应当确认的投资收益=[4 000-(2 400-1 200)/10-(900-600)]×20%=71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716
贷:投资收益 716
借:其他综合收益 80(400×2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
(4)
①甲公司与丙公司内部交易的调整分录:
借:营业收入 180(900×20%)
贷:营业成本 120(600×20%)
投资收益 60
②甲公司与乙公司内部交易的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1 100
贷:营业成本 1 100
借:营业成本 210
贷:存货 210[(1 100-800)×(1-30%)]
借:少数股东权益 117.6
贷:少数股东损益 117.6(210×56%)
借:应付账款 1 100
贷:应收账款 1 100
借:应收账款 55
贷:信用减值损失 55
借:少数股东损益 30.8
贷:少数股东权益 30.8(55×56%)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交易事项(1):
甲公司对于收取的会员费在收取时点应当作为合同负债处理,在两年内逐期摊销计入收入。
理由:该款项虽然不退,但其赋予了消费者在未来两年内消费打七折的权利,甲公司负有在未来两年内履行该承诺的义务,且由于甲公司无法有效估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金额,可以按照时间分期摊销计入损益。
借:银行存款 15 000(30×500)
贷:合同负债 15 000
2×16年年末:
借:合同负债 7 5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7 500
该交易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相同,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
交易事项(2):
①甲公司应将购买的外汇理财产品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核算,入账价值=3 000×6.50=19 500(万元人民币)。期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及汇率变动=3 100×6.7 -3 000×6.5=1 270(万元人民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理由:该理财产品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不是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因此不能通过合同现金流量测试,应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②2×16年12月31日,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3 100×6.7=20 770(万元人民币);
计税基础=3 000×6.50=19 500(万元人民币);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 270万元人民币,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17.5万元人民币(1 270×25%)。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19 500
贷:银行存款 19 5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1 27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270
借:所得税费用 317.5(1 27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17.5
交易事项(3):
①甲公司应将自消费者收取的2 000万元以及自国家财政取得的400万元补助款确认营业收入。
理由:甲公司与政府发生交易属于销售商品等日常活动,且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商品对价的组成部分,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进行处理。
②该事项不属于政府补助,与税法处理不存在差异,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2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4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600
贷:库存商品 1 600
交易事项(4):
甲公司应当将外购研发项目发生的支出资本化,在该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生的研发支
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资本化金额。
理由:外购研发项目发生的支出,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资产,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判断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并分别处理。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900
贷:银行存款 900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该交易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所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650万元[(900+400)×150%-(900+400)],因该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