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历史真题(330题)


第161题

31.开学初中( 2 )班来一位叫瑞瑞的插班生,班主任刘老师通过一个月发现,他不愿与小朋友交往, 经常咬人、打人,还发现语言交流和表达方面低于同龄水平。刘老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到,长期和奶奶生活一直 ,爸妈不在身边。

接下来一段时间 ,刘老师对瑞瑞仔细观察并多次家访, 还去医院专业人士咨询回来后与父母沟通,并建议去专业机构评测,同时各活动中引导交朋友,做游戏。通过评测,发现存在发展迟缓问题,专业人士拟定矫治方案。在老师家长配合下,方案得以实施。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刘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①刘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帅做到志仔高逃,!态取业,日八M,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材料中,刘老师跟家长沟通,并对瑞瑞的行为

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记录,了解瑞瑞的具体情况,体现了爱岗敬业。

②刘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良好品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材料中,刘老师在班里各种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瑞瑞交朋友,并且还关注瑞瑞发育迟缓的问题,制定矫治方案。体现了教书育人。

③刘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加强语言修养,规范自身行为。尊重家长,廉洁从教。树立高尚的教师形象。材料中,刘老师与外省的瑞瑞妈妈沟通,给家长科学的育儿指导,体现了为人师表。


第162题

32.                            木星上的知识之光

之前我们曾提到,小孩子的感知机制和物理学家抽象的思维飞跃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就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1610年,伽利略把他刚刚制作出来的第一-架望远镜对准 了满天繁星。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行星和恒星的区别还远不像现在这么清晰。有些星星尽管看上去是以别的星星为背景来运动的, 但这种运动的原因尚未明了。伽利略选择以木星为观察对象并不代表他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就是因为木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之一, 所以最吸引人。

伽利略的第一个惊人发现就是木星并不仅仅是一 个点,而是-个小圆圈。这意味着这个“光点"很可能是一一个有固定大小的实体。 伽利略-定见过一 个人提着灯笼慢慢走近他的场景。在远处,这个灯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没有大小的点, 但是慢慢地,这个点慢慢变大,就成了具有某一直径的圆。 正是通过与他所熟悉的现象的类比,伽利略才能够把木星当时的这个光点想象成一个物体, 这个物体和他身边的东西并没有本质区别。他的第二个惊人发现就是在木星这个白色圆圈的背景里,有几个微小的黑点。那么第三个发现来了,这些小黑点都沿着直线穿过这个圆圈,有些需要几小时,有些则需要好几天。更有意思的是,每当这些小黑点到达白色圆圈的边缘时,它们就会变成白色,与圆圈外的黑色背景形成对比。之后,小黑点会继续沿着直线运动,但是会慢下来,然后停下来,再沿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当它回到白色圆圈的边缘时,就会完全消失,-段时间后才在白色圆圈的另-端出现。

这里,我们并不打算讨论伽利略划时代科学发现中的细节, 而是想看看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如何解释他通过望远镜所看到的现象的。伽利略认为木星是-个球形的物体,并且有不少较小的物体绕着木星做严格的周期运动。周期从2天到15天不等,这取决于他正在研究哪一个小黑点。伽利略还知道地球也是圆的,并且月球围绕地球做规则的周期运动,周期约为30天。所有这些信息放在一起,让伽利略灵光-现:他"看"到了天空中的第二个地球,并且由好几个月亮环绕着。我们给”看”加上引号,是为了提醒读者:伽利略“感知"这个天文现象的关键时刻,是他对该现象产生了自己的理解, 而不是他的视觉发生了改变,因为达到他的视网膜的光线没有发生丝毫变化。在地球的卫星月亮和木星的小白点(或者说是小黑点,这取决于这个点到底在木星的哪个位置)之间建立起类比关系是伽利略的天才之见一位智者的”远见”。 就算其他人也有一台望远镜,就算他们花几个星期盯着星星看, 同样只关注木星,也并不意味着他们都能看到伽利略看到的类比。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在那个年代,"月亮”这个词仅仅被用来特指一个物体。没有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敢想象两个或者更多的"月亮”。如果有人胆敢这么想,那简直就是自取灭亡:只要想想1600年的布鲁诺,仅仅是因为提出宇宙中还有许多和我们所在的世界相同的世界,就在罗马被活活烧死。更重要的是,伽利略通过类比大胆地想象出好几个月亮来,虽然这个类比对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讲都显得十分可笑,毕竟,这个类比是把我们的世界(对当时的大部分人来说,”世界” 和"地球”是同义词)和-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光点连结起来了。这个类比虽然看上去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但还是让人们接受了宇宙中存在多个“地球"的可能性,因为木星就可以被比作另一个地球。接下来人们又接受了宇宙中可能有许多个月球, 并称其为星。"卫星” 这个概念就这样产生了。从此,任何一个天体,甚至卫星,都可以有多个围绕它转动的卫星。

伽利略将自己所熟悉的地球上的场景,也就是一个或几个物体围绕-个中心物体旋转的现象通过类比复制到太空。他设想在天空中有许多小的物体绕着一个大的物体转,这是前人都没有想到过的。他的天才之处在于将整个希望寄于哥白尼十分大胆的日心说, 并且认为我们头顶的天空绝不是一幅为了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漂亮的二维壁画,而是一一个 真实存在的空间。这个空间完全不受人类左右,它虽然和地球上的空间十分相似,但比地球空间要广袤得多,因此能够承载那些大小未知的天体,成为它们运动的场所。其实,伽利略对木星及其卫星的大小一无所知。当然了,他可以猜测木星大概和地球差不多大,但这只能是一种猜测,因为他能看到的仅仅就是小光点罢了。对他来说木星可能只有他观星的小镇帕多瓦那么大,也可能比地球还要大100倍。伽利略所作出或者感知到的类比是建立在巨大而又实在的地球和月球与小到微不足道的木星及其卫星之间的尽管木星及其卫星也可能被想象成巨大而又实在的物体。伽利略的深刻洞见和小孩子将非常小的玩具卡车看作卡车这一范畴是否有本质上的不同呢?因为卡车这个范畴中的其他成员也像地球-样大到让小孩子难以观察。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在这两种情况下, 都有一个很小的物体被想象成一个很大的物体,同时,观察者都是通过熟悉的事物去了解不熟悉的事物。

那么我们在伽利略的发现和小孩子所作的归类之间作类比能否算作从一个类比到另一个类比的认知飞跃呢?小孩子将地板上不能发声、没有气味的塑料玩具卡车与在高速公路上跑着的、声振屋瓦排放尾气的大卡车联系起来时所做的小型认知飞跃,是否与伽利略将脚下的地球、头顶的明月与遥远的木星及其卫星联系起来时所做的复杂认知飞跃大同小异呢?小孩子正确叫出一一个物体的标准名字, 与大科学家创造出新的概念并改变人类的命运,二者是否同出一辙?在此我们暂不深究以上问题,但我们已经播下了这些问题的种子。接下来需要更细致地研究那些最常见的范畴的细微之处,才能深入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

1.划线句子中"看”的意思是什么?

2.伽利略的发现玩具与卡车的归类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 “看”在文章中不是单纯的眼睛看,而是伽利略在用望远镜观察的基础上加以思考,通过类比、想象获得认知飞跃。“看”是伽利略所看到的类比。更重要的是,伽利略通过类比大胆地想象,获得认知飞跃。

(2)伽利略的发现与小孩子对玩具车和卡车之间所做的归类有一定的异同。不同在于,小孩子玩具车和卡车所做的属于小型认知飞跃;伽利略发现所做的属于复杂认知飞跃。相似之处是,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这两种情况下,都有一个很小的物体被想象成一个很大的物体,同时,观察者都是通过熟悉的事物去了解不熟悉的事物。



第164题

活动区活动该结束了,可是晨晨“游乐园”还没有搭完。他跑到老师面前:“老师我还差一点就完成了,再给我5分钟行吗?”老师说:“行,我等你。”一边说一边指导其他幼儿收拾、整理。该教师做法体现的幼儿主体性表现特征是(  )。


A.创造性

B.独立性

C.自主性

D.随机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中游戏时间到了教师并没有着急结束,而是灵活调整活动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想要充分游戏的积极性和需求,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因此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主体性表现特征中的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第165题

中班的小林喜欢表现自己,组织能力比较强,王老师每次在开展表演游戏时总让小林扮演主角。王老师的做法违背的素质教育要求是(  )。


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B.面向全体学生

C.进学生个性发展

D.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中的王老师每次表演游戏只让小林扮演主角,只注重部分学生、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剥夺了其他幼儿受教育和发展的权利。与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相违背。


第166题

午点后,幼儿正在看动画片,突然,欣欣哭了起来。原来是玲玲咬了她。张老师刚想问明原因,玲玲不满地说:“她故意挡住我看电视。”从教师指导者作用的角度来看,张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B.公平对待每个幼儿

C.倾听幼儿内心想法

D.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观。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题干中的两位小朋友有了矛盾,老师可以借此机会帮助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平对待每个幼儿,题干中玲玲咬了欣欣,没有遇到公平与否的相关问题;倾听幼儿内心想法,题干中玲玲咬了欣欣,不能就此批评玲玲,也应倾听欣欣的想法,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玲玲已经做了解释,倾听想法最后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不符题意;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题干中没有涉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


第167题

在中班绘画活动中,李老师将自己画好的“小汽车”贴在墙上,要求孩子们照着画,李老师看了小明的画后,严厉地说:“小汽车怎么可能有翅膀?去前面看我画的,照着画!”关于李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忽视了幼儿的天性

B.忽视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

C.忽视了对幼儿正确引导

D.忽视了对幼儿特长的培养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育人为本”儿童观的内涵。题干中李老师的做法并没有认识到幼儿独特的认识方式、成长特点,忽视了幼儿的天性;儿童是权利的主体,题干中李老师的做法没有认识到幼儿作为权利的主体,忽视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题干中李老师的做法没有认识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对幼儿正确引导;题干并没有体现忽视对幼儿特长的培养。


第168题

某公办幼儿园园长在招生工作中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园长(   )。


A.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B.应依法给子行政处罚

C.应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D.可免于追究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人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题干中的园长尚未构成犯罪,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169题

幼儿园放学时,萌萌的父亲临时有事,便委托其同事王某到园接萌萌。张老师在与萌萌的父亲通话确认无误后,同意王某将萌萌接走。张老师的做法(  )。


A.正确。家长的同事可以代替接送

B.正确。教师应该核对接送人的身份

C.不正确。应该征得萌萌的同意

D.不正确。幼儿只能由其监护人接送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三条规定:入园幼儿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题干中王某是萌萌父亲委托的成年人,张老师通过电话核对了接送人的身份的做法是正确的。


第170题

某幼儿园对新入园的幼儿进行健康检查、简单的知识测试与智力测验,并依据测试结果录取幼儿。该幼儿园的做法(  )。


A.正确。幼儿园拥有自主招生的权利

B.正确。有利于保证幼儿园生源质量

C.不正确。幼儿园不得对幼儿进行任何形式的测试或检查

D.不正确。幼儿园除健康检查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规程中第十条中提出:“幼儿入园前,应当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卫生保健制度进行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幼儿入园除进行健康检查外,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


第171题

公办幼儿园教师黄某曾有轻微体罚幼儿的行为,园长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没过多久,黄某又再次同样体罚幼儿。对于黄某,可由所在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  )。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撤销教师资格

D.刑事处罚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法中第三十七条中指出: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题干中的黄某被园长批评了两次未曾改过的,则需给予行政处分。


第172题

五岁的平平发烧了,赵老师从自己的手提包里找出一粒退烧药,喂平平服了半粒。平平果然好多了。赵老师的做法( )。


A.不正确。幼儿只能吃儿童专用退烧药

B.不正确。应当征得幼儿监护人的同意

C.正确。老师拥有幼儿医护与保健知识

D.正确。老师应当关心幼儿的身体健康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第二十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患病幼儿用药的委托交接制度,未经监护人委托或者同意,幼儿园不得给幼儿用药。材料中,赵老发现平平发烧,就擅自给平平服用退烧药,不符合用药制度,应先征得监护人的同意。


第173题

幼儿园放学后,大班幼儿晨晨在父亲的陪同下留在园内玩耍,不慎摔伤。在此过程中,幼儿园的行为并无不当,对此,承担事故责任的主体应是()。


A.晨晨

B.幼儿园

C.幼儿园及晨晨监护人

D.晨晨的监护人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同时因为晨晨是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在玩耍时由父亲陪伴,故该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


第174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家长们提供的幼小衔接要求,幼儿园大班教师张某再最后一个学期,以拼音、2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张某的做法()。


A.正确。张老师有决定教学内容的权利

B.正确。张老师有效回应了家长的要求

C.不正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的内容

D.不正确。幼小衔接应在入园时开始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三条规定: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第175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


A.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B.国家的法律监察机关

C.国家的法律检察机关

D.国家的法律检查机关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宪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国家的法律检查机关,无此说法,为混淆选项。


第176题

孙老师正在给小朋友讲“爱妈妈”的故事。乐乐坐不住,偷偷地扯了一下身边丽丽的头发,丽丽大叫。孙老师立即大声呵斥乐乐,并把乐乐一人安排到角落,孙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违背了( )。


A.幼儿的自主性

B.教师的权威性

C.师幼的合作性

D.教育的平等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的自主性是指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是亲自动手,掌握亲身的经验和体会。

教师的权威性是指教师权威性在师生互动的关系而言,是一种基于责任感而使他的学生相信他所传授东西的正确性和他所要求学生所做事情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能力。

师幼的合作性是指教师和幼儿在平等地位上,进行双向合作。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题干中老师大声呵斥乐乐,并把乐乐一人安排到角落,没有做到公平平等的对待学生。


第177题

离园的时间已经过了半个小时,明明的家长还没有来,也不接电话。于是蒋老师把明明送回了家,发现明明的妈妈正在打麻将。事后,蒋老师与明明妈妈进行了沟通。明明妈妈以后再也没出现过类似情况,这体现的是()。


A.家长是教师的帮手

B.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

C.教师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D.幼儿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体现在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家长同孩子间的思想沟通、活动配合。题干中表述的是蒋老师对于明明妈妈家庭教育的指导。


第178题

果果的妈妈给王老师送去一袋家乡特产, 请王老师多关照果果。王老师婉言谢绝。并表明照顾好每一个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下列说法与对王老师做法的评价不符的是( )。


A.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B.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C.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日不眩于五色之感。

D.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做到廉洁从教,以身作则。本题中王老师拒绝果果妈妈赠送的礼物正是做到了这一点。A选项可译为:大厦的建成,不能只靠一棵树的木;大海的润泽,也不仅凭一条河流汇聚而成。强调积累、集体的重要性。

B、D选项均选自张伯行的《却赠檄文》,分别可译为:虽然交际是人之常情,但是收受馈赠却实实在在的伤害了廉耻,如果这不是不义之财,又是从哪里来的;一丝一粒虽然小,却牵涉我的名节。此文是张伯行任巡抚时为谢绝馈赠所作,体现了廉洁奉公,与王老师的做法相符。

C选项意思为讲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要学习儒家的“正心"观念和佛教的“定心"观念,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是指不要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不要被欲望牵着走,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廉洁的体现,因此与王老师的做法相符。


第179题

甜甜拿着一辆玩具汽车, 丁丁也想玩,可是甜甜不给,丁丁就去抢,两人推打起来。邓老师看见后,就走过去一把夺过玩具说:“居然还打起来了!谁都不准玩了!”邓老师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保护幼儿人身安全

B.恰当,有利于教育丁丁尊重他人

C.不恰当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

D.不恰当,不利于保护丁丁的求知欲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题干中邓老师看到幼儿争抢玩具,走过去夺走玩具,对于幼儿争抢行为并未起到任何的改正作用,因此教师的做法是不恰当,不利于培养幼儿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行。


第180题

关于硅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并因此得名

B.以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大学为依托,以高新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

C.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也是传统制造业聚集的地区

D.如今已成为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自己的“硅谷”


参考答案:C


解析:

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科技创新区的别称,以研究、生产硅基半导体芯片而得名。美国硅谷科技企业集群硅谷附近具有一些雄厚科研力量的一流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知名大学,硅谷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且拥有英特尔、惠普、苹果等世界一流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现在,硅谷已将科学、技术和生产合为—体,拥有众多大大小小的电子工业公司,包括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等世界知名的大企业,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优秀科技人员,被认为是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和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硅谷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