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001题
某企业预计下年度销售净额为1800万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0天(一年按360天计算),变动成本率为60%,资本成本为10%,则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 )。
A.27
B.45
C.108
D.180
参考答案:A
解析: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1800/360×90×60%×10%=27(万元)。
第2002题
企业如果延长信用期限,可能导致的结果有( )。
A.扩大当期销售
B.延长平均收账期
C.增加坏账损失
D.增加收账费用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毛利。但是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一是使平均收账期延长,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相应增加,引起机会成本增加;而是引起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的增加。所以以上选项均正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①变动成本总额=3000-600=2400(万元)
②变动成本率=2400/4000×100%=60%
(2)甲、乙两方案收益之差=5400×(1-60%)-5000×(1-60%)=160(万元)
(3)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5000×45)/360×60%×8%=30(万元)
②坏账成本=5000×2%=100(万元)
③收账费用为20万元
④采用乙方案的应收账款相关成本费用=30+100+20=150(万元)
(4)①平均收账天数=10×30%+20×20%+90×50%=52(天)
②应收账款应计利息=(5400×52)/360×60%×8%=37.44(万元)
③坏账成本=5400×50%×4%=108(万元)
④现金折扣成本=5400×30%×2%+5400×20%×1%=43.2(万元)
⑤收账费用为50万元
⑥采用甲方案的应收账款相关成本费用=37.44+108+50+43.2=238.64(万元)
(5)甲、乙两方案税前收益之差=160-(238.64-150)=71.36(万元)大于0,所以企业应选用甲方案。
第2004题
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严格,可能会限制公司的销售机会。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宽松,可能会增加随后还款的风险并增加坏账费用。( )
参考答案:对
解析:信用标准代表公司愿意承担的最大的付款风险的金额。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严格,可能会降低对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客户的赊销额,因此会限制公司的销售机会。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宽松,可能会对不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的客户提供赊销,因此会增加随后还款的风险并增加坏账费用。
第2005题
根据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应收账款成本内容的是( )。
A.机会成本
B.管理成本
C.短缺成本
D.坏账成本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应收账款的成本应收账款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盈利增加=增加的边际贡献-增加的固定成本
=(500 000-400 000)×(1-60%)-(50 000-40 000)
=30 000(元)
(2)①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增加:
30天信用期应计利息=400 000/360×30×60%×10%=2 000(元)
提供现金折扣的平均收现期=30×50%+60×50%=45(天)
提供现金折扣的应计利息=500 000/360×45×60%×10%=3 750(元)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3 750-2 000=1 750(元)
②收账费用增加=3 000-2 000=1 000(元)
③坏账损失增加=8 000-4 000=4 000(元)
(3)存货增加而多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15 000-5 000)×3×10%=3 000(元)
(4)现金折扣成本增加=500 000×50%×0.5%-0=1 250(元)
(5)增加的税前损益=30 000-1 750-1 000-4 000-3 000-1 250=19 000(元)
因为放宽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所以应该采用60天的信用期。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收益增加=(79200-72000)×(5-4)=7200(元)
(2)原信用政策下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360000/360×30×4/5×10%=2400(元)
(3)新信用政策下:
平均收现期=10×20%+20×30%+30×50%=23(天)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396000/360×23×4/5×10%=2024(元)
(4)改变信用政策后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2024-2400=-376(元)
(5)改变信用政策后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11000-10000)×4×10%=400(元)
(6)改变信用政策后收账费用增加=2850-3000=-150(元)
(7)改变信用政策后坏账损失增加=5400-6000=-600(元)
(8)改变信用政策后现金折扣成本增加=396000×20%×2%+396000×30%×1%=2772(元)
(9)改变信用政策后税前损益的增加=7200-(-376)-400-(-150)-(-600)-2772=5154(元)
(10)由于改变信用政策后增加了企业的税前损益,因此,企业应该采用新信用政策。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原销售政策下的平均收现期=300÷6=50(天)(1分)
(2)原销售政策下应收账款机会成本=7200÷300×50×70%×10%=84(万元)
新政策下平均收现期=20×60%+50×40%=32(天)
新销售政策下应收账款机会成本=(7200+1800)÷300×32×70%×10%=67.2(万元)
新政策下增加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67.2-84=-16.8(万元)(1分)
(3)新政策下增加的现金折扣成本=9000×2%×60%=108(万元)(1分)
(4)改变信用条件引起的税前利润增加额
=1800×(1-70%)-400-(-16.8)-108-15=33.8(万元)(1分)
(5)新政策导致税前利润增加33.8万元,应该采用新的信用政策。(1分)
A.78000
B.39000
C.3900
D.7800
参考答案:C
解析:
该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10×20%+30×80%=26(天),所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1080000/360×26×50%×10%=3900(元)。
第2010题
某企业按照""2/10,n/60"的信用条件购进一批商品。若企业放弃现金折扣,在信用期内付款,则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为( )。
A.20.41%
B.12.24%
C.14.70%
D.20%
参考答案:C
解析:
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2%/ (1-2%)]×[360/(60-10)]=14.70%。
第2012题
计算该企业上年的下列指标:①变动成本总额;②以销售收入为基础计算的变动成本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变动成本总额=3000-600=2400(万元)
②变动成本率=2400/4000×100%=60%
第2014题
计算乙方案的应收账款相关成本费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5000×45)/360×60%×8%=30(万元)
②坏账成本=5000×2%=100(万元)
③收账费用为20万元
④采用乙方案的应收账款相关成本费用=30+100+20=150(万元)
第2015题
计算甲方案的应收账款相关成本费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平均收账天数=10×30%+20×20%+90×50%=52(天)
②应收账款应计利息=(5400×52)/360×60%×8%=37.44(万元)
③坏账成本=5400×50%×4%=108(万元)
④现金折扣成本=5400×30%×2%+5400×20%×1%=43.2(万元)
⑤收账费用为50万元
⑥采用甲方案的应收账款相关成本费用=37.44+108+50+43.2=238.64(万元)
第2016题
计算甲、乙两方案税前收益之差,在甲、乙两个方案之间做出选择。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甲、乙两方案税前收益之差=160—(238.64—150)=71.36(万元)大于0,所以企业应选用甲方案。
第2017题
计算该企业2018年的下列指标: ①变动成本总额;②以销售收入为基础计算的变动成本率。③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盈亏平衡销售额。④营业利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018年有关指标计算如下:
①变动成本总额=3000-600=2400(万元)
②变动成本率=2400/4000×100%=60%
③边际贡献=4000-2400=1600(万元)边际贡献率=1-60%=40%,盈亏平衡销售额=600/40%=1500(万元)
④营业利润=1600-600=1000(万元)
第2018题
计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标: 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②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③维持应收账款占用资金;④应收账款机会成本;⑤坏账成本;⑥采用乙方案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收账费用与坏账成本之和。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计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标:
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30%×10+20%×20+50%×90=52(天)
②应收账款平均收账余额=5400/360×52=780(万元)
③应收账款占用资金=780×60%=468(万元)
④应收账款机会成本=468×8%=37.44(万元)
⑤坏账成本=5400×50%×4%=108(万元)
⑥采用乙方案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收账费用与坏账成本之和=37.44+108+50=195.44(万元)
第2019题
计算以下指标:
①甲方案的现金折扣成本;②乙方案的现金折扣成本;③甲、乙两方案税前利润之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甲方案的现金折扣=0
②乙方案的现金折扣=5400×(2%×30%+1%×20%)=43.2(万元)
③甲方案税前利润=5000×(1-60%)-600-140=1260(万元)
乙方案税前利润=5400×(1-60%)-600-195.44-43.2=1321.36(万元)
甲、乙方案税前利润之差=1260-1321.36=-61.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