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题库(1021题)


第821题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  )业务。


A.负债

B.资产

C.中间

D.表外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即通常所说的钞票或现金,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中央银行的最大负债项目,故A项正确。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主要有:(1)贷款。(2)再贴现。(3)证券买卖。(4)管理国际储备。(5)其他资产业务。故B项错误。

中央银行的主要中间业务是资产清算业务,可以划分为:(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2)结清交换差额。(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故C项错误。

中央银行不具备表外业务,故D项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做本题要思路清晰,知识点记忆牢固。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1.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基础。2.构成:(1)货币发行。(2)经理或代理国库。(3)集中存款准备金。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1.贷款。贷款对象:商业银行、政府。2.再贴现。3.证券买卖。4.管理国际储备。5.其他资产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资产清算业务

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2.结清交换差额。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第822题

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包括(  )。


A.代理国库

B.集中办理票据交换

C.结算交换差额

D.证券买卖

E.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参考答案:BCE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清算业务包括:(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2)结清交换差额。(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故BCE项正确。

代理国库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故A项错误。

证券买卖是资产业务,故D项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E。

【思路点拨】资产清算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中间业务,这类业务主要有以下内容:

(1)集中办理票据交换。票据交换工作一般在票据交换所进行,参与票据交换所交换票据的银行均是“清算银行”或“交换银行”,它们都必须依据票据交换所有关章程的规定承担一定的义务(缴纳一定交换保证金、在中央银行开立往来存款账户用以结清交换差额、分摊票据交换所有关费用)才能拥有入场交换票据的权利。

(2)结清交换差额。在中央银行开立有往来存款账户(独立于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的各清算银行,其票据交换的最后差额即由该账户上资金的增减来结清。

(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中央银行的资金清算工作既通过其分支机构组织同城票据交换与资金清算,也办理全国范围内的异地资金转移。


第823题

下列关于中央银行业务的描述中,不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是(  )。


A.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贷款渠道发行人民币

B.中国人民银行吸收存款准备金

C.中国人民银行接受政府委托管理国库

D.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全国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清算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有:货币发行、经理或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故ABC项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全国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清算,属于央行的中间业务,故D项不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不符题意。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824题

下列属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的引导的是(  )。


A.资本和杠杆情况

B.风险监测情况

C.资产负债情况

D.流动性情况

E.资产质量情况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双支柱”调控框架。

MPA从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的引导:①资本和杠杆情况。②资产负债情况。③流动性情况。④定价行为。⑤资产质量情况。⑥跨境融资风险情况。⑦信贷政策执行情况。选项B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E。

【思路点拨】MPA从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的引导。

①资本和杠杆情况,主要通过资本约束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行为,加强风险防范。重点关注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其中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指标主要取决于广义信贷增速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 product,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 index,CPI)增幅,体现巴塞尔协议Ⅲ资本框架中逆周期资本缓冲、系统重要性机构附加资本等宏观审慎要素,杠杆率指标不得低于4%。

②资产负债情况,适应金融发展和资产多元化的趋势,从以往盯住狭义贷款转为考察广义信贷(包括贷款、证券及投资、回购等),既关注表内外资产的变化,也纳入对金融机构负债结构的稳健性要求。

③流动性情况,鼓励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管理,使用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资产业务,提高准备金管理水平,提出流动性覆盖率的要求。

④定价行为,评估机构利率定价行为是否符合市场竞争秩序等要求,特别是对非理性利率定价行为作出甄别,体现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初期对利率市场竞争秩序和商业银行定价行为的高度重视。

⑤资产质量情况,鼓励金融机构提升资产质量,加强风险防范。其中包括对同地区、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的考察。

⑥跨境融资风险情况,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跨境融资的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等方面综合评估,以适应资金跨境流动频繁和跨境借贷增长的趋势,未雨绸缪加强风险监测和防范。

⑦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坚持有扶有控的原则,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第825题

货币政策是调节(  )的政策。


A.社会总供给

B.社会总需求

C.产业结构

D.社会福利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特征。

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思路点拨】货币政策特征中,注意调节的是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包括:

(一)央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措施。

(二)特征:

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涉及宏观经济总量问题(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而不是微观经济个量问题(银行、厂商)。

2.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3.货币政策是间接调控政策。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整“经济人”的经济行为,进而调控经济。

4.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第826题

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供给量,使利率提高,从而抑制投资,压缩社会总需求,限制经济增长的政策是(  )。


A.扩张型货币政策

B.紧缩型货币政策

C.稳健型货币政策

D.紧缩型财政政策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特征。

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供给量,使利率提高,从而抑制投资,压缩社会总需求,限制经济增长的政策是紧缩型货币政策,故B项正确。

扩张型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增加货币供给,从而增加投资,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故A项错误。

稳健的货币政策所注重和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如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故C项错误。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收节支、减少赤字)

①减少政府支出。两个方面:一是削减购买性支出(政府投资、行政事业费);二是削减转移性支出(福利支出、财政补贴)。

②增加税收。一是降低投资/消费支出;二是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

③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从而起到抑制个人收入增加的作用。故D项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827题

扩张型货币政策措施包括(   )。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E.扩张贷款规模


参考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特征。

扩张型货币政策包括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证券,中央银行也可用“道义劝告”方式来影响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增加放款,故ACE项正确。

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故BD项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E。


第828题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  )。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公开市场卖出业务

D.增加税收

E.直接提高利率


参考答案:BCE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特征。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故A项错误。

提高再贴现率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故B项正确。

公开市场卖出业务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故C项正确。

增加税收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措施,故D项错误。

直接提高利率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故E项正确。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E。

【思路点拨】货币政策的类型:

(1)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增加货币供给,从而增加投资,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采用的措施包括:“三大法宝”——买低低

①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应量。

②降低再贴现率,以促使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增加再贴现,增强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能力,增加货币供应量。

③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多购进证券,增加货币供应量。

除以上措施外,中央银行也可用“道义劝告”的方式来影响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增加放款,以增加货币供应量。

(2)紧缩的货币政策

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减少货币供给,从而抑制投资,压缩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采用的措施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所采用措施的反向操作。

(3)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年初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


第829题

扩张型货币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降低再贴现利率

D.提高再贴现利率

E.公开市场业务,购进证券


参考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特征。

扩张型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下降,从而增加投资,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主要措施:①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降低再贴现利率;③公开市场业务。故ACE项正确。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利率是紧缩货币政策的措施,故BD项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E。

【思路点拨】货币政策的类型:

(1)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增加货币供给,从而增加投资,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采用的措施包括:“三大法宝”——买低低

①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应量。

②降低再贴现率,以促使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增加再贴现,增强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能力,增加货币供应量。

③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多购进证券,增加货币供应量。

除以上措施外,中央银行也可用“道义劝告”的方式来影响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增加放款,以增加货币供应量。

(2)紧缩的货币政策

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减少货币供给,从而抑制投资,压缩总需求,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采用的措施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所采用措施的反向操作。

(3)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年初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付诸实施的。


第830题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  )。


A.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

B.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C.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D.货币政策是直接调控政策

E.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特征。

货币政策的特征包括:

  1.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A正确。

  2. 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B正确。

  3. 货币政策主要间接调控政策。E正确。D错误。

  4. 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C正确。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E。

【思路点拨】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涉及的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问题,而不是银行或厂商等微观经济个量问题。

(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需求。货币政策正是通过货币的供给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并间接地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变动,从而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3)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不采用或少采用直接的行政手段来调控经济,而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整“经济人”的经济行为,进而调控经济。

(4)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为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些都是长期性的政策目标。而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和调节措施又具有短期性、实效性的特点。因此,货币政策的各种具体措施是短期的,需要连续操作才能逼近或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831题

金融调控的一阶主控变量是(  )。


A.存款准备金率

B.货币供给量

C.基础货币

D.市场利率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中央银行能够有效控制的基础货币称为一阶主控变量,故C项正确。

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工具,故A项错误。

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间接控制二阶变量,故B项错误。

市场利率是反馈信号,故D项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832题

金融宏观调控的构成要素中反馈信号是(  )。


A.市场利率和市场价格

B.市场利率和再贴现率

C.存款准备金率

D.公开市场业务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反馈信号是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故A项正确。

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属于货币政策工具,故BCD项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833题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  )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般而言,在失业率较高的国家中央银行有可能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扩大信用投放等途径,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

但这样做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诱发或加剧通货膨胀,采取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就可能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为了降低物价上涨率或稳定物价,就往往要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故B项正确。

ACD项与本题无关,为干扰项。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834题

菲利普斯曲线可解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这种关系是(  )。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充分就业与物价平衡

C.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新西兰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研究1861—1957年近100年英国的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得出了结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一关系可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835题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  )。


A.物价稳定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家安定

E.国际收支平衡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决策。就总体而言,一国在宏观经济方面大致存在以下四种类型的问题:①物价稳定;②经济增长;③充分就业;④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安定不属于货币政策应该解决的问题,属于干扰选项。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E。

【思路点拨】一般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以下四个方面:

(1)物价稳定——首要目标

物价稳定是指在经济运行中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波动,进而维持国内币值的稳定。没有稳定的物价最终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和扩大就业。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既会造成收入的不公平分配,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从各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来看,基本是以通货膨胀率来衡量物价稳定状态,一般都认为物价上涨率在4%以下是比较合理的。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一般是以劳动力的失业率来衡量。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西方国家的多数学者认为失业率在5%以下即为充分就业。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并不等于社会劳动力100%就业,通常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排除在外。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要停滞,更不能出现负增长。这个目标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关系密切。因为越接近充分就业,就意味着生产资源越能被充分利用。各国通常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由于世界各国发展阶段及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在经济增长的选择上就存在着差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只能以其所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创造和维持一个适宜经济增长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①静态平衡是指以一个年度周期内的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平衡,只要年度末的国际收支数额基本持平,就称为平衡。

②动态平衡是指以一定时期(如3年、5年等)的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平衡。


第836题

西方国家的多数学者认为(  )以下失业率即为充分就业。


A.4%

B.5%

C.6%

D.8%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般将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以下四个方面: 

(1)物价稳定——首要目标。是指在经济运行中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波动,进而维持国内币值的稳定。没有稳定的物价最终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和扩大就业。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既会造成收入的不公平分配,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从各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来看,基本是以通货膨胀率来衡量物价稳定状态,一般认为物价上涨率在4%以下比较合理。

(2)充分就业。是指有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一般是以劳动力的失业率来衡量。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西方国家的多数学者认为失业率在5%以下的失业率即为充分就业。经济学中充分就业并不等于社会劳动力100%就业,通常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排除在外。故B项正确。

(3)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要停滞,更不能出现负增长。这个目标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关系密切。因为越接近充分就业,就意味着生产资源越能被充分利用。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以一个年度周期内的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平衡,只要年度末的国际收支数额基本持平,就称之为平衡。

ACD项与本题无关,为干扰项。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837题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缺点在于(  )。


A.缺乏主动权

B.缺乏弹性

C.从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

D.无法进行逆向操作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包括:

(1)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故C项正确。
(2)干扰其实施效果的因素比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多,往往带来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缺乏主动权是再贴现的缺点,故A项错误。

缺乏弹性是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缺点,故B项错误。

公开市场业务很容易逆向修正货币政策,故D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思路点拨】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公开市场操作对买卖证券的时间、地点、种类、数量及对象可以自主、灵活地选择,具有以下优点:

①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被动;

②富有弹性,可对货币进行微调,也可大调,但不会像存款准备金政策那样作用猛烈;

③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可同时交叉进行,故很容易逆向修正货币政策,可以连续进行,能补充存款准备金、再贴现这两个非连续性政策工具实施前后的效果不足;

④根据证券市场供求波动,主动买卖证券,可以起到稳定证券市场的作用。

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缺点:

①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

②干扰其实施效果的因素比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多,往往带来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第838题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时,相应(  )基础货币。


A.收回

B.卖出

C.投放

D.买断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时,相应收回基础货币,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BCD项与本题无关,为干扰项。

C选项,当金融市场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进有价证券,从而投放基础货币,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

D选项,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现券卖断为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839题

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品种除了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外,还有(  )。


A.外汇交易

B.现券交易

C.回购交易

D.黄金交易


参考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


第840题

2007年对商业银行定向发行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的目的是(  )。


A.鼓励信贷增长过快的商业银行

B.警示信贷增长较快的商业银行

C.加大放松银行体系流动性

D.深度收紧银行体系流动性


参考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起到紧缩信用的作用。

从题干中央行“年内共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0次;年内6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见,央行遏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决心。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D。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