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181题 下列会计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但不需要调整当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是( )。
A.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B.长期股权投资因处置部分股权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C.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D.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不需要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A.85.42
B.112.50
C.135
D.101.25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公司应调整资产负债表期初未分配利润的金额=800/8×1.5×(1-25%)×(1-10%)=101.25(万元)。
第2183题 下列各项中,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是( )。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B.无形资产由使用寿命不确定变更为使用寿命可合理确定
C.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D.因业务模式变更而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参考答案:C
解析:
选项A,属于正常的事项。选项B,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选项D,属于正常的事项。
A.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由以风险报酬转移变更为以控制权转移
B.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由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改为按权益法核算
C.债券投资由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D.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以成本计量的无形资产
参考答案:A
解析:
选项B,C和D,属于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选项B、C和D均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第2185题 下列会计处理中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的有( )。
A.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B.存货的成本核算方法由实际成本法变更为计划成本法
C.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
D.本期发现前期不重要的前期差错予以更正
参考答案:BCD
解析: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且采用追溯调整法。
第2186题 下列各项情形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当重述比较期间每股收益的有()。
A.报告年度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B.报告年度因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发行普通股
C.报告年度因发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发行普通股
D.报告年度因前期差错对比较期间损益进行追溯重述
参考答案:ABD
解析:
企业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或并股等,会增加或减少其发行在外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的数量,为了保持会计指标的前后期可比性,企业应当在相关报批手续全部完成后,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选项A正确;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应当计入各列报期间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因此需要重述比较期间每股收益,选项B正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追溯调整或追溯重述的,应当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选项D正确。
A.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应追溯调整
B.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2.5万元
C.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22.5万元
D.2009年改按年数总和法计提的折旧额为225万元
参考答案:C
解析:
变更时,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900-900/12×3=675(万元),资产的计税基础=900-900/20×3=765(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0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2.5(90×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25(22.5×90%) 盈余公积 2.25(22.5×10%)2009年按年数总和法应计提的折旧额=675×5/15=225(万元)。
A.350万元
B.175万元
C.120万元
D.125万元
参考答案:B
解析:
①2020年年末,固定资产账面净值=500-500/5=4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35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400-350=50(万元),因此2020年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350万元;②2021年年末,应计提的折旧=350×2/4=175(万元),因此2021年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50-175=175(万元)。
A.作为2×21年事项将需支付的担保款计入2×21年财务报表
B.作为新发生事项,将需支付的担保款分别计入2×21年和2×22年财务报表
C.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将需支付的担保款追溯调整2×20年财务报表
D.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将需支付的担保款追溯重述2×20年财务报表
参考答案:A
解析:
甲公司在2×20年按其当时状况未确认预计负债是合理的,不属于差错,该担保支出为2×21年的正常事项,不应该作为前期差错更正追溯重述以前年度财务报表,应该在该担保支出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
第2190题 下列有关前期差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舞弊产生的影响等
B.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C.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D.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不得采用未来适用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选项D,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A.按重要差错处理,调整2×1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上年年末余额”和2×18年度利润表相关项目的“上期金额”
B.按重要差错处理,调整2×1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上年年末余额”和2×19年度利润表相关项目的“上期金额”
C.按重要差错处理,调整2×1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期末余额”和2×19年度利润表相关项目的“本期金额”
D.按非重要差错处理,调整2×1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期末余额”和2×19年度利润表相关项目的“本期金额”
参考答案:B
解析:
该事项不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应作为前期重大差错更正处理。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本期发现的以前期间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即资产负债表中留存收益类项目的“上年年末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即资产负债表中相关项目的“上年年末余额”)也应一并调整。因此,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第2192题 关于前期差错更正在附注中的披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应披露前期差错的性质
B.应披露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
C.无法进行追溯重述时,应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D.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前期差错更正信息应在后续期间持续进行披露
参考答案:D
解析:
选项D,不需要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
A.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B.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C.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并相应调整可比期间信息
D.作为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会计处理,并相应调整可比期间信息
参考答案:D
解析:甲公司持有的在乙市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具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条件,不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因此甲公司从20×9年1月1日起将上述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公允价值模式改为成本模式属于前期差错更正,应进行追溯重述。
第2194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需要采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
A.发现以前期间滥用会计政策变更,但相关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
B.发现以前会计期间滥用会计估计,将该滥用会计估计形成的秘密准备予以冲销
C.因某固定资产用途发生变化导致使用寿命下降,将其折旧年限由10年改为5年
D.出售某公司部分股份后对其不再具有控制但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核算
参考答案:AC
解析:
选项A,滥用会计政策变更(不符合政策变更的条件而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应当作为重大前期差错处理,本期发现的前期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大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选项B,应作为重要会计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调整;选项C,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不需要追溯调整;选项D,成本法减资变为权益法,准则规定应进行追溯调整。
A.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变更对变更当期损益产生的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
B.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变更对未来期间损益产生的影响数应当在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C.对变更日以前期间并购取得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按调整后的折旧年限予以调整
D.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参考答案:CD
解析:
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选项A和B正确;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变更日以前期间并购取得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不予调整,选项C错误;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变更应当采用末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选项D错误。
第2196题 下列有关会计政策变更以及会计差错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时,涉及的损益类科目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一般不涉及应交所得税的调整,但可能涉及递延所得税的调整
B.对于某项会计政策变更来说,如果应用追溯调整法时需要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作出假定,则表明对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应用追溯调整法是不切实可行的
C.对前期重大差错进行追溯重述时,涉及的损益类科目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然后再转入留存收益
D.对于某项会计政策变更来说,如果在当期期初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均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参考答案:BCD
解析:
选项A,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时,涉及的损益类科目直接调整留存收益,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第2197题 下列关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B.会计估计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不会削弱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
C.企业应当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情况的会计政策,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D.按照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划分原则难以对某项变更进行区分的,应将该变更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按照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划分原则难以对某项变更进行区分的,应将该变更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第2198题 下列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前期差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政策包括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
B.企业某项负债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C.前期差错包括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D.如果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是错误的,则属于前期差错,按前期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参考答案:ACD
解析:
选项B,企业某项负债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第2199题 在相关资料均能有效获得的情况下,对上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后发生的下列事项,企业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
A.公布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B.因业务模式变更,将其他债权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C.发现上年度金额重大的应费用化的借款费用计入了在建工程成本
D.发现上年度对使用寿命不确定且金额重大的无形资产按10年摊销
参考答案:CD
解析:
选项A,公布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作为当期事项在当期处理;选项B,其他债权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未来适用法;选项C和D属于本年发现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错,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事项(1):甲公司该项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对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投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不能将面值与购入价款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取得当期的损益。
更正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63.05
贷: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63.05
该债券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165×(P/A,6%,5)+3 000×(P/F,6%,5)=165×4.2124+3 000×0.7473=2 936.95(万元),因此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6%。本期应分摊的利息调整金额=2 936.95×6%-165=11.22(万元)。
借: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11.22
贷:投资收益 11.22
事项(2):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弥补以后期间将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应该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期间分摊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资产成本,假设本题采用总额法核算政府补助。
更正分录如下:
借:其他收益 1 860
贷:递延收益 1 860
借:递延收益 465(1 860/2×6/12)
贷:其他收益 465
事项(3):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不能计提损失准备,但应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更正分录如下:
借:其他综合收益 2 000
贷:信用减值损失 2 000
事项(4):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甲公司用于生产线建设资金为股东投资,属于自有资金,不属于专门借款或一般借款,其没有利息费用,同时,也不能将其投资收益用于冲减所建资产的成本。
更正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38.40
贷:财务费用(或投资收益)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