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81题 属于女性体内雄激素的项目,错误的是
A.促进阴毛及腋毛的生长
B.脱氢表雄酮是卵巢合成雌激素的中间产物
C.雄烯二酮在外周组织中能被转化为雌酮
D.雄激素主要来自卵巢
E.促使阴蒂、阴唇及阴阜的发育
参考答案:D
解析:女性雄激素大部分来自肾上腺。
第84题 能使基础体温升高0.3~0.5℃的激素为
A.雌酮
B.孕酮
C.糖皮质激素
D.睾酮
E.雌二醇
参考答案:B
解析:孕激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亦即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基础体温升高。
第85题 关于肾上腺不正确的叙述是
A.若雄激素分泌过多可致多囊卵巢综合征
B.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女性假两性畸形或女性男性化
C.少量雄激素为正常妇女的阴毛、腋毛、肌肉和全身发育所必需
D.雄激素分泌过多可致多毛、肥胖、痤疮等男性化表现
E.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激素为女性体内雄激素的次要来源
参考答案:E
解析:
肾上腺是除卵巢外合成并分泌类固醇激素最重要的器官。它具有分泌多种激素的功能,主要包括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性激素有少量雄激素及极微量雌、孕激素,其分泌的雄激素为女性体内雄激素的主要来源。少量雄激素为正常妇女的阴毛、腋毛、肌肉和全身发育所必需。若雄激素分泌过多,可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并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使卵巢功能受到抑制而出现闭经,甚至多毛、肥胖、痤疮等男性化表现。临床上常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即是肾上腺源性的雄激素过多。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由于存在21-羟化酶缺陷,导致皮质激素合成不足,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代偿性增加,促使肾上腺皮质网状带雄激素分泌过多,临床上导致女性假两性畸形或女性男性化表现。
第86题 关于甲状腺激素错误的描述是
A.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在青春期之后,则表现为月经过少、稀发,甚至闭经
B.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多合并不孕
C.甲状腺功能轻度亢进时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过频,甚至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当甲状腺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时, 月经过多,易导致贫血
E.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在青春期之前,可表现卵泡发育停滞、性器官萎缩、月经初潮延迟
参考答案:D
解析: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两种激素。甲状腺激素有增进发育及促进物质代谢的功能,还对生殖生理等过程有直接的影响。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在青春期之前,可表现卵泡发育停滞、性器官萎缩、月经初潮延迟等;如发生在青春期之后,则表现为月经过少、稀发,甚至闭经,生殖功能受到抑制。病人多合并不孕,自然流产和畸胎发生率增加。甲状腺功能轻度亢进时甲状腺素分泌与释放增加,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过频,甚至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当甲状腺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时,甲状腺素的分泌、释放及代谢等过程均受到抑制,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A.PG可促进卵泡发育、卵巢激素分泌
B.PGE可使非妊娠子宫肌松弛
C.PG通过影响输卵管的活动能力来调节卵子运输
D.子宫内膜不能合成PG
E.PG作用于下丘脑或更高级中枢,具有诱导释放GnRH、LH的功能
参考答案:D
解析:前列腺素(PG)是一组具有相似化学结构而不同生理活性的不饱和羟基脂肪酸衍生物,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组织和体液中,含量极微,但效应很强。PG在卵巢、子宫内膜、输卵管粘膜均有分布,对女性生殖功能有一定影响。
1.对下丘脑垂体功能的影响:PG作用于下丘脑或更高级中枢,具有诱导释放GnRH、LH的功能。
2.对卵巢功能的影响:PG可促进卵泡发育、卵巢激素分泌、诱发排卵、黄体维持及溶解过程。
3.对子宫肌的影响:PG对子宫肌的作用可因PG的类型和子宫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PGE可使非妊娠子宫肌松弛,妊娠子宫肌收缩;而PGF则可使非妊娠及妊娠子宫肌均引起收缩。
4.对输卵管的影响:输卵管粘膜内含高浓度的PGF促进输卵管收缩,而PGE则抑制其收缩。PG通过影响输卵管的活动能力来调节卵子运输。
5.对月经的影响:子宫内膜能合成PG,其量随月经周期而有所变化。PGF2α能促使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收缩,加速内膜缺血、坏死、血管断裂,因此,月经来潮可能与PGF2α。密切相关。原发性痛经妇女经血中PGF2α含量异常增多,提示子宫内前列腺素失调可能为痛经的原因之一。
第88题 属于受精卵发育与着床项目,正确的是
A.精子在输卵管与卵子相遇,顶体外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称精子获能
B.获能精子穿过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为受精开始
C.受精卵着床后蜕膜产生“早孕因子”抑制母体淋巴细胞活性
D.妊娠期子宫内膜称蜕膜
E.囊胚与子宫肌层间的子宫内膜为包蜕膜
参考答案:D
解析:
A:精液射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子宫腔进入输卵管腔,在此过程中精子顶体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此过程称为精子获能。
B.精子进入卵子内为受精的开始。
C.“早孕因子”抑制母体淋巴细胞活性是由受精卵产生的,不是蜕膜。
D.妊娠期子宫内膜称蜕膜。
E.覆盖在胚泡上的蜕膜为包蜕膜,底蜕膜:囊胚着床部位的子宫内膜,与叶状绒毛膜相贴,以后发育为胎盘的母体部分。
第89题 属于受精过程的项目,正确的是
A.精子获能部位主要在阴道
B.卵子停留在输卵管壶腹部等待受精
C.精子与卵子相遇时发生顶体反应
D.精子与卵子相遇,标志受精过程已开始
E.精原核与卵原核融合,标志受精过程即将完成
参考答案:C
解析:
精液射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子宫腔进入输卵管腔,在此过程中精子顶体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此过程称为精子获能。
卵子停留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等待受精。
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顶体外膜与精细胞膜顶端破裂形成小孔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称为顶体反应。
已获能的精子穿过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为受精过程的开始。
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为受精过程的完成。
第90题 自卵巢排出的卵子,受精部位通常是在
A.输卵管伞部与壶腹部联接处
B.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
C.输卵管峡部与间质部联接处
D.输卵管壶腹部
E.宫腔
参考答案:B
解析:卵子从卵巢排出,经输卵管伞部进入输卵管内,停留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等待受精。
第91题 羊水的功能不包括
A.缓冲外界对胎儿的机械性损伤
B.临产时分散宫缩时压力,避免胎儿受压导致胎儿窘迫
C.减少胎动对母体的不适感
D.破膜后羊水冲洗阴道可增加感染
E.防止胎儿自身跟羊膜粘连而发生畸形
参考答案:D
解析:
羊水的功能有:保护胎儿:胎儿可在羊水中自由的活动;防止胎儿自身跟羊膜粘连而发生畸形;羊水的温度适宜,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可以缓冲外界对胎儿的机械性损伤;临产时分散宫缩的压力,避免胎儿受压导致胎儿窘迫。保护母体:减少胎动所致的不适感;临产后,前羊水囊可扩张子宫颈口及阴道;破膜后羊水冲洗阴道可减少感染。
第92题 属于蜕膜的项目,正确的是
A.致密层蜕膜样细胞增大变成蜕膜细胞
B.底蜕膜为胎膜的组成部分
C.包蜕膜最终发育成胎盘的母体部分
D.真蜕膜高度伸展,缺乏营养而退化
E.受精卵着床后,宫颈黏膜发生蜕膜变
参考答案:A
解析:蜕膜(decidua)胚泡植入后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在分娩时脱落的子宫内膜。胚泡植入以后,子宫内膜结缔组织细胞开始增多和增大,胞质中含有大量糖原和类脂质,转变为多边形、圆形或梭形的蜕膜细胞。
第93题 关于胎儿发育分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后9周是其主要器官结构完成分化时期
B.受精后8周的人胚称胚胎
C.妊娠时间通常以孕妇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
D.受精后8周内是其主要器官结构完成分化时期
E.受精后9周起称胎儿
参考答案:A
解析:受精后8周的人胚称胚胎,是其主要器官结构完成分化时期。受精后9周起称胎儿,是其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渐趋成熟时期。
第94题 胎盘合成的激素中,哪一种含有特异性β亚基
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B.雌激素
C.孕激素
D.绒毛膜促甲状腺素
E.胎盘激素
参考答案:A
解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
第95题 属于胎盘产生人胎盘生乳素的项目,正确的是
A.合体滋养细胞分泌
B.随妊娠进展,其分泌量渐少
C.有抗胰岛素生成作用
D.胎盘功能低下时浓度增大
E.为糖蛋白激素
参考答案:A
解析:人胎盘生乳素:合体滋养细胞合成,由191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2 279的蛋白类激素。
第96题 下述哪项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A.蜕膜
B.合体滋养细胞
C.羊膜
D.细胞滋养细胞
E.叶状绒毛膜
参考答案:B
解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是一种糖蛋白激素。
第97题 妊娠32周以后的早产儿及妊娠足月儿的红细胞数均增多,约为
A.4.0×1012/L
B.5.0×1012/L
C.6.0×1012/L
D.7.0×1012/L
E.8.0×1012/L
参考答案:C
解析:妊娠32周红细胞生成素大量产生,故妊娠32周以后的早产儿及妊娠足月儿的红细胞数均增多,约为6.0×1012/L
第100题 胎儿血循环特点不正确的叙述是
A.进入右心房的下腔静脉是混合血
B.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血液,绝大部分进经卵圆孔入左心房
C.肺动脉的血液大部分经肺静脉入左心房
D.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
E.各部位血氧含量在程度上有差异
参考答案:C
解析:血液循环特点为来自胎盘的血液沿胎儿腹前壁进入体内分三支:一支直接入肝,一支与静脉汇合入肝,此两支的血液经肝静脉入下腔静脉;另一支为静脉导管直接入下腔静脉。可见进入右心房的下腔静脉是混合血,有来自脐静脉含氧量较高的血液,也来自胎儿身体下部含氧量较低的血液。卵圆孔开口处正对着下腔静脉入口,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血液,绝大部分进经卵圆孔入左心房。而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血液,很少甚或不通过卵圆孔流向右心室,随后进入肺动脉。由于肺循环阻力较大,肺动脉的血液大部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仅约1/3血液经肺静脉入左心房。左心房小部分血液进入降主动脉至全身,经腹下动脉再经脐动脉进入胎盘,与母血进行气体交换。可见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各部位血氧含量只有程度上的差异。进入肝、心、头部及上肢的血液,含氧量较高且营养较丰富,以适应需要,注入肺及身体下部的血液,含氧量及营养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