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检验技士-临床检验基础题库(614题)


第21题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B.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C.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

D.抑制血小板聚集

E.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参考答案:C


解析:

肝素: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第22题

全血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


A.血浆

B.血清

C.浓缩红细胞

D.血清因子

E.全血


参考答案:A


解析: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抗凝的全血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血浆。


第23题

载玻片的清洁是要保持载玻片的


A.干燥

B.中性

C.无油腻

D.清洁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载玻片的清洁是要保持载玻片的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第24题

引起血涂片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有


A.用力不均匀

B.载片不清洁

C.推片边缘不整齐

D.ABC都不是

E.ABC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引起血涂片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有:推片边缘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


第25题

手工推片法,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为


A.20°~25°

B.15°~20°

C.30°~45°

D.35°~40°

E.25°~30°


参考答案:E


解析:

手工推片法,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为25°~30°。


第26题

涂片的制备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片与玻片之间保持30°的平面夹角

B.对红细胞比积高、血黏度高的病人应采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

C.贫血患者应采用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D.疟原虫、微丝蚴检查,采用薄血膜涂片法

E.标本来源是EDTA抗凝血或外周血


参考答案:D


解析:

疟原虫、微丝蚴检查,采用厚血膜涂片法。 


第27题

影响血涂片时血膜厚度的因素有


A.血黏度高低

B.推片角度

C.推片速度

D.血滴大小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很多因素影响血涂片时血膜的厚度,血滴大、血黏度高、推片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


第28题

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瑞氏染料中含碱性染料亚甲蓝和酸性染料伊红

B.瑞氏染料易氧化为天青

C.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

D.瑞氏染色的最适pH为6.4~6.8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瑞氏染料亚甲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即天青)。将适量伊红、亚甲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组成。Ⅱ液磷酸盐缓冲液pH为6.4~6.8。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结合,所有细胞呈灰蓝色,颗粒呈深暗,嗜酸性颗粒呈暗褐,甚至棕黑色,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


第29题

疟原虫检查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吉姆萨染色

B.煌焦油蓝染液

C.抗酸染色

D.墨汁负染色

E.瑞氏染色


参考答案:A


解析:

吉姆萨染液对细胞核、寄生虫(如疟原虫等)着色较好,结构更清晰,但对细胞质的着色能力略差。


第30题

下列有关瑞氏染色法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B.新鲜配制的染料可以马上使用

C.对细胞的染色原理仅有正负电荷的作用

D.是血涂片染色最常用的方法

E.是酸性染料亚甲蓝和碱性染料伊红组成的复合染料


参考答案:D


解析:

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又名美蓝)组成。染色原理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伊红结合,染粉红色;细胞核蛋白、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为酸性,与碱性染料亚甲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或蓝色;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亚甲蓝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胞质、核仁含较多酸性物质,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细胞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质,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完全成熟红细胞,酸性物质彻底消失后,染成粉红色。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染色法。


第31题

瑞氏染色法的染色原理


A.化学亲和

B.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和

C.化学结合

D.物理性结合

E.物理吸附


参考答案:B


解析:

染色原理: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第32题

瑞氏染色中起溶解作用的有机溶剂是


A.甲醇

B.氯仿

C.二甲苯

D.乙二醇

E.无水乙醇


参考答案:A


解析:

甲醇一方面可以解离ME成为M+和E-另一方面,其强大的脱水作用可将细胞瞬间固定,增强染色效果。


第33题

瑞氏染色法中缓冲液的最主要作用是


A.不改变细胞所带电荷,促进染色进行

B.增加细胞对染料的亲和力

C.保证细胞受色时恒定最佳的pH条件

D.稀释染液以防着色太深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C


解析:

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或天青结合偏蓝。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所以在瑞氏染色中缓冲液起到恒定pH作用。


第34题

涂片瑞氏染色时,缓冲液常用的pH为


A.6.0~6.5

B.6.4~6.8

C.7.0~7.5

D.7.5~8.0

E.5.5~6.0


参考答案:B


解析:

涂片瑞氏染色时,缓冲液常用的pH为6.4~6.8。


第35题 血涂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血涂片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前需要固定和染色。固定是将细胞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迅速交联凝固,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染色是使细胞的主要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染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镜下观察识别。血涂片染色方法大多源自罗氏染色法,常用瑞氏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


第36题 结核杆菌检查的染色方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结核杆菌抗酸染色时因菌体含有大量脂类而不易着色,无论是否经碘液处理,着色后均不易被盐酸乙醇脱色,所以使菌体呈红色。


第37题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检查的染色方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是用50g/L碱性亚甲蓝液染色1~2min,用水冲洗后晾干。


第38题 网织红细胞计灵敏的染色方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法原理:经体外活体染色,网织红细胞内RNE的磷酸基带有负电荷,能与新亚甲蓝、煌焦油蓝、中性红等碱性染料带正电荷的有色反应基团结合,使RNE胶体间电荷减少,分子间斥力下降失去分散力,形成核酸与碱性染料复合物的多聚体,呈深染的颗粒状或网状结构。凡含两个以上的深染颗粒或具有线网状结构的无核红细胞,即为网织红细胞。


第39题

新型隐球菌检查的染色方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墨汁负染色适用于隐球菌的检查,可见新型隐球菌具宽厚荚膜。 


第40题

某方法经反复测定得出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该方法


A.准确度高

B.精密度高

C.灵敏度高

D.实用性强

E.重复性好


参考答案:A


解析:

准确性指测定结果与真值一致的程度。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