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01题 肾功能轻度障碍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肾功能轻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1.5~2倍;肾功能中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2-5倍;肾功能重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10-1/5,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
第1402题 肾功能中度障碍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肾功能轻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1.5~2倍;肾功能中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2-5倍;肾功能重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10-1/5,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
第1403题 肾功能重度障碍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剂量调整的经验方法:肾功能轻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1.5~2倍;肾功能中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5~1/2,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2-5倍;肾功能重度障碍时,维持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1/10-1/5,或给药间隔延长至正常间隔的5-10倍。
第1404题 可以采用首次给药负荷剂量的药物类型是
A.超慢速消除类药物
B.快速消除类药物
C.中速消除类药物
D.慢速消除类药物
E.超快速消除类药物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于中速消除类药物(t1/2=4~8小时),如茶碱为4-7小时,此类药物多采用按t1/2作为给药间隔时间用药。为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可首次给以负荷剂量。该给药方案可以使血药峰谷浓度波动在最小范围内,一方面比较安全,另一方面可减少晚上至次日晨由于服药时间间隔过长而引起血药浓度下降过大。
第1405题 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清除该药99%需要的时间是
A.46h
B.12.5h
C.23h
D.26h
E.6h
参考答案:C
解析:
已知k=0.2/h、C=1%C0,带入公式C=C0*e-kt,得t=23h。
第1407题 在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中,用于反映酶或载体系统的催化或转运能力的参数是
A.Vm
B.Vm/Km
C.Km/Vm
D.Km
E.Km/Vm
参考答案:D
解析:
非线性药动学可采用米氏方程拟合动力学过程,方程为:-dC/dt= Vm*C/(Km +C)。式中,C为血药浓度;Vm为药物体内消除的理论最大速率;Km为米氏常数,它反映酶或载体系统的催化或转运能力。
第1408题 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
A.静脉滴注前同时静注一个k0/k的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
B.k0是零级滴注速度
C.稳态血药浓度Css与k0成正比
D.稳态时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恒定不变
E.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99%,需滴注3.32个半衰期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药代动力学特征。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时体内药量与时间的关系式为C=k0(1-e-kt)/Vk。式中:k0为零级滴注速度,稳态血药浓度:Css=k0/Vk,即Css与k0成正比。
稳态时体内血药浓度恒定,体内药量Xss=k0/k,fss=C/Css。所需半衰期个数n=-3.323lg(1-fss)=6.64。
第1409题 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是
A.Km,V
B.K,V
C.K,Cl
D.Km,Vm
E.K,k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非线性动力学方程。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为:-dC/dt=Vm*C/(Km+C)
式中:-dC/dt是物质在t时间的浓度下降速度,Km为米氏常数,Vm为该过程的理论最大下降速度。其中Km和Vm是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
第1410题 静脉滴注给药,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
A.先静脉注射或快速滴注一个负荷剂量
B.多次静脉注射给药
C.多次口服给药
D.单次静脉注射给药
E.单次口服给药
参考答案:A
解析:
为了在短时间内使血药浓度接近稳态浓度,临床上通常可以采用2种方法。一是常规静脉滴注以前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另外是常规静脉滴注以前先快速滴注一个负荷剂量。
第1411题 制剂中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是
A.生物利用度
B.蛋白结合率
C.生物等效性
D.表观分布容积
E.清除率
参考答案:A
解析:
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
第1412题 下面哪些参数中不是经验常数但属于混杂参数的是
A.α,β
B.A,B
C.γ
D.Km
E.k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和血管外给药时,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式中α和β为混杂参数,k为消除速度常数,Km为米氏常数。
第1413题
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
A.单次静脉注射给药
B.单次口服给药
C.多次静脉注射给药
D.多次口服给药
E.首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
参考答案:E
第1414题
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的体内过程表现有
A.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率与给药剂量不相关
B.给予不同剂量时,AUC与Cmax和给药剂量线性关系
C.给予不同剂量时,药物与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比率不发生变化
D.药物体内按一级动力学过程消除
E.给予不同剂量时,药物的动力学参数(如t1/2;Cl等)发生显著改变
参考答案:E
解析:
符合非线性药动学的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度常数与剂量或浓度相关,给予不同剂量时,AUC与Cmax和给药剂量未能呈现线性关系,药物的动力学参数(如半衰期、清除率等)也发生显著改变,即表现为非线性药动学特征。
第1415题 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多剂量函数与给药剂量有关
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等于稳态的AUC与给药间隔的比值
E.达稳态时的AUC0-T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0-∞
参考答案:D
解析: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既不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也不是其几何平均值,仅代表(Css)max与(Css)min之间的某一血药浓度值。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系指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给药间隔时间τ内,药时曲线下面积除以τ得的商,其公式如下: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X0/K*V*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