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主管药师 药学(中级)-专业知识题库(1432题)


第1301题 药物在载体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是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促进扩散和膜动转运。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转运的。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等都是以主动转运方式通过生物膜。被动扩散不需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主动转运需要载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促进扩散需要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第1302题 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


A.精神因素

B.身体姿势

C.药物的理化性质

D.食物的组成

E.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


参考答案:C


解析:

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包括:①食物的理化性质;②药物的影响;③食物的组成;④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⑤其他因素:右侧卧比左侧卧胃排空快,精神因素等。其中后三类属生理因素范畴,而药物的理化性质虽然可能影响胃空速率,但其不属于生理因素的范畴。


第1303题 内容物在胃肠的运行速度正确的是


A.回肠>十二指肠>空肠

B.十二指肠>回肠>空肠

C.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D.空肠>十二指肠>回肠

E.空肠>回肠>十二指肠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物与吸收部位的接触时间越长,药物的吸收越好,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内容物通过的速度依次减慢。


第1304题 主动转运的特征不包括


A.不需要载体参加

B.消耗能量

C.有饱和现象

D.具有部位特异性

E.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


参考答案:A


解析:

主动转运是指药物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生物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主动转运是人体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之一。

主动转运的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ATP提供;③需要载体参与,载体物质通常对药物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它们竞争载体的结合位点,影响药物的转运和吸收;④主动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当药物浓度较低时,载体的量及活性相对较高,药物转运速度快;当药物浓度较高时,载体趋于饱和,药物转运速度慢,甚至转运饱和;⑤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如2-硝基苯酚、氟化物等物质可抑制细胞代谢而影响主动转运过程;⑥有吸收部位特异性,如维生素B2和胆酸的主动转运仅在小肠的上端进行,而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吸收。


第1305题 有关被动扩散的特征不正确的是


A.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成正比

B.不消耗能量

C.具有部位特异性

D.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E.不需要载体进行转运


参考答案:C


解析:

被动扩散的特点:①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进行顺浓度梯度转运;②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③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④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第1306题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


A.有竞争转运现象的促进扩散过程

B.逆浓度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C.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参考答案:E


解析:

大多数药物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通过生物膜。被动扩散是指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第1307题 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


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

B.该药在肠道中的解离型比例大

C.该药的脂溶性增加

D.肠蠕动快

E.小肠的有效面积大


参考答案:E


解析:

小肠吸收面积很大,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小肠液偏碱性,因此有机酸类药物在肠道中的解离型比例增大,脂溶性降低。而分子型药物更易通过生物膜吸收,故该药物小肠吸收良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小肠的有效吸收面积大。肠蠕动加快一般不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 


第1308题 关于影响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颊黏膜屏障层最厚

B.药物在口腔的吸收一般为被动扩散

C.遵循pH分配假说

D.解离型的药物容易被吸收

E.角质化的部位透过性较低


参考答案:D


解析:

药物在口腔的吸收一般为被动扩散,并遵循pH分配假说,即脂溶性药物,或者在口腔pH条件下不解离的药物更易吸收。


第1309题 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从片剂改成静脉注射剂,其剂量应


A.维持不变

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

C.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

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

E.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


参考答案:C


解析:

罗红霉素的剂型如果从片剂改成静脉注射剂,由于避免了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达100%,故剂量应该减少。


第1310题 药物经皮吸收是指


A.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人体内的过程

B.药物主要通过毛囊和皮脂腺到达体内

C.药物通过表皮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E.药物通过表皮到达真皮层起效


参考答案:D


解析:

经皮吸收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中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一种给药剂型。皮肤的吸收途径有三条:①经完整皮肤吸收,即通过角质层等表皮结构进入真皮组织吸收,此途径为大多数药物的主要吸收途径;②经细胞间隙途径;③经附属器途径吸收,即通过汗腺、毛孔和皮脂腺进入真皮和皮下。A、C和E为错误选项,B表述不全面,因此正确选项为D。


第1311题 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是


A.网状层

B.角质层

C.透明层

D.真皮层

E.皮下脂肪组织


参考答案:B


解析: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构成。表皮从外向内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网状层和胚芽层,其中角质层对于皮肤的吸收极为重要,是药物吸收的主要屏障。


第1312题 下列关于药物注射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的注射给药都没有吸收过程

B.水溶液型注射液药物释放最快

C.注射部位血流状态影响吸收

D.大分子药物主要经淋巴吸收

E.分子小的药物主要通过毛细血管吸收


参考答案:A


解析:

除了血管内给药没有吸收过程外,其他途径如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都有吸收过程。 


第1313题 下列属于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是


A.醋酸乙酯

B.丙二醇

C.石油醚

D.四氯化碳

E.氯仿


参考答案:B


解析:

透皮吸收促进剂:适宜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可有效地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常用的有: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尿素及衍生物、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月桂氮䓬酮、油酸、挥发油、表面活性剂等。


第1314题 静脉注射的缩写是


A.im

B.ia

C.ic

D.sc

E.iv


参考答案:E


解析:

静脉注射(iv)、动脉注射(ia)、皮内注射(ic或id)、皮下注射(sc)、肌内注射(im)。


第1315题 影响鼻黏膜给药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量越大吸收越差

B.未解离型药物吸收好

C.主要为被动扩散过程

D.脂溶性药物易于吸收

E.带负电荷的药物容易透过


参考答案:E


解析:

鼻黏膜为类脂质,药物在鼻黏膜的吸收主要为被动扩散过程,因此脂溶性药物易于吸收,水溶性药物吸收差些。分子量大小与鼻黏膜吸收密切相关,分子量越大吸收越差,大于1000时吸收较少。鼻黏膜带负电荷,故带正电荷的药物易于透过。pH影响药物的解离,未解离型吸收最好,部分解离也有吸收,完全解离则吸收差。


第1316题 各种注射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最慢的是


A.O/W乳剂

B.W/O乳剂

C.水溶液

D.油混悬液

E.水混悬液


参考答案:D


解析:

药物从注射剂中的释放速率是药物吸收的限速因素,各种注射剂中药物的释放速率排序为:水溶液>水混悬液>O/W乳剂>W/O乳剂>油混悬液。


第1317题 关于眼部给药叙述错误的是


A.亲脂性越高,药物越容易透过角膜

B.角膜吸收起局部作用

C.结膜吸收起全身作用

D.小分子药物吸收快

E.表面张力小的药物吸收快


参考答案:A


解析:

角膜组织为脂质-水性-脂质结构,其对大多数亲水性药物构成了扩散屏障,亲脂性药物相对容易透过,但是药物的亲脂性过高则难以透过角膜的基质层,因此具有一定亲油亲水平衡的药物,或离子型与分子型之间能很快平衡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


第1318题 下列给药方式安全性高,可随时停止用药的是


A.口服给药

B.肺部给药

C.肌肉注射

D.皮肤给药

E.静脉注射


参考答案:D


解析:

皮肤给药安全性高,患者可随时停止用药。


第1319题 只适用于诊断和过敏性试验的注射方法是


A.皮内注射

B.肌肉注射

C.动脉注射

D.腹腔注射

E.静脉注射


参考答案:A


解析:

 皮内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


第1320题 关于口腔黏膜给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颊黏膜有利于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吸收,有利于控释制剂释放

B.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作用

C.不受胃肠道pH和酶系统的破坏

D.主要分为颊黏膜吸收和舌下黏膜吸收

E.舌下黏膜的渗透能力比颊黏膜差


参考答案:E


解析:

颊黏膜表面积较大,但药物渗透能力比舌下黏膜差,一般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不如舌下黏膜。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