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321题 大于10μm的粒子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气雾剂或吸入剂给药时,药物粒子大小影响药物到达的部位,大于10μm的粒子沉积于气管中,2~10μm的粒子到达支气管与细支气管,2~3μm的粒子可到达肺部,太小的粒子可随呼吸排出,不能停留在肺部。
第1322题 2~10μm的粒子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气雾剂或吸入剂给药时,药物粒子大小影响药物到达的部位,大于10μm的粒子沉积于气管中,2~10μm的粒子到达支气管与细支气管,2~3μm的粒子可到达肺部,太小的粒子可随呼吸排出,不能停留在肺部。
第1323题 2~3μm的粒子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气雾剂或吸入剂给药时,药物粒子大小影响药物到达的部位,大于10μm的粒子沉积于气管中,2~10μm的粒子到达支气管与细支气管,2~3μm的粒子可到达肺部,太小的粒子可随呼吸排出,不能停留在肺部。
第1324题 下列关于直肠给药叙述错误的是
A.距肛门口6cm时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B.直肠药物吸收有两条途径
C.避免胃肠道刺激
D.减少肌肉注射的耐受性
E.吸收比口服慢
参考答案:A
解析:
给药部位距肛门口2cm左右时,药物主要通过前一途径吸收,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而距肛门口6cm处给药时,大部分通过直肠上静脉吸收,具有明显的首过效应。
第1325题 有首过效应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口服给药的药物通过胃肠道生物膜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被代谢,存在肝首过效应。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均通过给药部位吸收入血,三者均不通过肝门静脉,因此无肝首过效应。静脉注射药物直接注入血管内,因此无吸收过程,其他三者均需经给药部分吸收入血。经皮制剂可控制药物释放,使血药浓度平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具有长效作用。肺部给药起效迅速,可相当于静脉注射。
第1326题 没有吸收过程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口服给药的药物通过胃肠道生物膜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被代谢,存在肝首过效应。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均通过给药部位吸收入血,三者均不通过肝门静脉,因此无肝首过效应。静脉注射药物直接注入血管内,因此无吸收过程,其他三者均需经给药部分吸收入血。经皮制剂可控制药物释放,使血药浓度平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具有长效作用。肺部给药起效迅速,可相当于静脉注射。
第1327题 控制释药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口服给药的药物通过胃肠道生物膜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被代谢,存在肝首过效应。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均通过给药部位吸收入血,三者均不通过肝门静脉,因此无肝首过效应。静脉注射药物直接注入血管内,因此无吸收过程,其他三者均需经给药部分吸收入血。经皮制剂可控制药物释放,使血药浓度平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具有长效作用。肺部给药起效迅速,可相当于静脉注射。
第1328题 起效速度同静脉注射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口服给药的药物通过胃肠道生物膜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被代谢,存在肝首过效应。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均通过给药部位吸收入血,三者均不通过肝门静脉,因此无肝首过效应。静脉注射药物直接注入血管内,因此无吸收过程,其他三者均需经给药部分吸收入血。经皮制剂可控制药物释放,使血药浓度平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具有长效作用。肺部给药起效迅速,可相当于静脉注射。
第1329题 以下关于透过皮肤吸收给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越大吸收速度越快
B.药物的脂溶性越强越利于吸收
C.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更易透过表皮
D.皮肤的水合作用一般可促进药物吸收
E.药物的分子量与吸收成反比
参考答案:B
解析:
对于药物的脂溶性来说,一般脂溶性和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更易透过表皮细胞膜,但由于表皮中含大量的极性组织液,故同时具有脂溶性和水溶性的药物穿透性更佳,而并不是药物脂溶性越强越好。
第1330题 基质促进皮肤水合作用的能力为
A.油脂性基质>W/O型基质>O/W型基质>水溶性基质
B.水溶性基质>W/O型基质>O/W型基质>油脂性基质
C.水溶性基质>W/O型基质>O/W型基质>油脂性基质
D.水溶性基质>油脂性基质>W/O型基质>O/W型基质
E.油脂性基质>O/W型基质>W/O型基质>水溶性基质
参考答案:A
解析:
基质促进皮肤水合作用的能力:油脂性基质>W/O型基质>O/W型基质>水溶性基质,皮肤为类脂质结构。
第1331题 口腔黏膜药物渗透性能顺序为
A.颊黏膜>舌下黏膜>牙龈、硬腭黏膜
B.颊黏膜>牙龈、硬腭黏膜>舌下黏膜
C.牙龈、硬腭黏膜>颊黏膜>舌下黏膜
D.舌下黏膜>颊黏膜>牙龈、硬腭黏膜
E.舌下黏膜>牙龈、硬腭黏膜>颊黏膜
参考答案:D
解析:
口腔黏膜种药物渗透性能顺序;舌下黏膜>颊黏膜>牙龈、硬腭黏膜,舌下黏膜为特性黏膜,颊黏膜为内衬黏膜,牙龈、硬腭黏膜为咀嚼黏膜,基本角质化。
第1332题 以下注射给药存在首过效应的是
A.肌肉注射
B.静脉注射
C.腹腔注射
D.动脉注射
E.鞘内注射
参考答案:C
解析:
腹腔内注射:药物通过门静脉吸收进入肝脏,因此存在首过效应。由于腹腔注射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故仅用于动物试验。
第1333题 血药浓度最高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物分布容积体现的是体内药物的分配情况,相对小的,分布得就集中,血药浓度大。反而言之,相对大的,分布得就分散,血药浓度小。
第1334题 在体内分布体积最广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药物分布容积体现的是体内药物的分配情况,相对小的,分布得就集中,血药浓度大。反而言之,相对大的,分布得就分散,血药浓度小。
第1335题 血药浓度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药物分布容积体现的是体内药物的分配情况,相对小的,分布得就集中,血药浓度大。反而言之,相对大的,分布得就分散,血药浓度小。
第1336题 在体内分布体积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物分布容积体现的是体内药物的分配情况,相对小的,分布得就集中,血药浓度大。反而言之,相对大的,分布得就分散,血药浓度小。
第1337题 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向组织转移过程中相关的因素是
A.给药途径
B.溶解度
C.分子量
D.制剂类型
E.血浆蛋白结合
参考答案:E
解析:
蛋白结合与体内分布药物与蛋白质之类高分子物质结合后,不能透过血管壁向组织转运,不能由肾小球滤过,不能经肝代谢。只有药物的游离型分子才能从血液向组织转运,并在作用部位发挥药理作用,并进行代谢和排泄。故药物转运至组织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也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
第1338题 安替比林在体内的分布特征是
A.组织中药物浓度与血液中药物浓度无关
B.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血液中药物浓度低
C.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液中药物浓度
D.组织中药物浓度与血液中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没有规律
E.组织中药物浓度与血液中药物浓度相等
参考答案:E
解析:
大多数药物由于本身理化性质及其与机体组织的亲和力差别,在体内的分布大致分三种情况:
(1)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几乎相等的药物,即具有在各组织内均匀分布特征的药物。安替比林是这一类药物的代表,也就是说该类药物的分布容积近似于总体液量。
(2)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低,则V将比该药实际分布容积小。水溶性药物或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例如水杨酸、青霉素、磺胺等有机酸类药物,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故它们的V值通常较小,为0.15~0.30L/kg。
(3)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则V将比该药实际分布容积大。脂溶性药物易被细胞或脂肪组织摄取,血浆浓度较低,V值常超过体液总量,如地高辛的表观分布容积为600L。当一种药物具有较大的表观分布容积时,此药物排出就慢,比那些不能分布到深部组织中去的药物药效要强且持久,毒性要大。
第1339题 下列不可以与药物发生非特异性结合的是
A.DNA
B.水分
C.酶
D.脂肪
E.血红蛋白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体内与药物结合的物质,除血浆蛋白外,其他组织细胞内存在的蛋白、脂肪、DNA、酶以及黏多糖类等高分子物质,亦能与药物发生非特异性结合。这种结合与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原理相同。一般组织结合是可逆的。
第1340题 β2受体主要分布在
A.瞳孔的括约肌上
B.骨骼肌的运动终板上
C.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上
D.瞳孔的开大肌上
E.心肌细胞上
参考答案:C
解析:
β2受体主要分布于平滑肌、骨骼肌、肝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