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87题 某药的半衰期为8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
A.8天
B.6天
C.2天
D.4天
E.1天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物在体内完全消除须经过至少5个半衰期,因此约至少40小时,即2天。
A.10%
B.30%
C.50%
D.80%
E.90%
参考答案:A
解析:
对弱酸性药物,公式为10pH-pKa=[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度为:107.4-8.4=10-1=0.1。
第89题 某药物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这意味着
A.口服和静脉注射后,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相同
B.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
C.属一室分布模型
D.口服吸收迅速
E.口服吸收完全
参考答案:E
解析: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药物在机体内一个重要参数,该面积代表一次服药后某时间内的药物吸收总量,从而可用来计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某药物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这意味着口服吸收完全。
第90题 某药按零级动力学消除,其消除半衰期等于
A.k/0.5C0
B.0.5C0/k
C.k/0.5
D.0.5/k
E.0.693/k
参考答案:B
解析:
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药物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A.药物恒速静脉滴注
B.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加倍
C.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用1倍的剂量
D.每四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E.每四个半衰期增加给药一次
参考答案:B
第92题 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坪值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该采取如下给药方案
A.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1/2
B.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1/2
C.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1/2
D.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1/2
E.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2t1/2
参考答案:D
解析:
当口服给药需很快产生药效时,可在首次服用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坪浓度,以后改用维持量(D/t1/2)。
第96题 关于t1/2,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单次给药后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
B.计算连续给药血中药物达到Css的时间
C.反映机体肝、肾的代谢、排泄状况
D.体内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根据t1/2可制订临床给药间隔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重在考核t1/2的定义和临床意义。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根据t1/2可以制订药物给药间隔时间;计算按t1/2连续给药血中药物达到稳态浓度所需要的时间及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根据药物半衰期的长短对药物进行分类;根据半衰期的变化判断机体的肝肾功能有无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及间隔时间。
A.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加倍
B.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用1倍的剂量
C.每四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D.每四个半衰期增加给药一次
E.药物恒速静脉滴注
参考答案:A
第99题 药物的pKa是指
A.药物50%解离时的pH
B.药物30%解离时的pH
C.药物80%解离时的pH
D.药物全部不解离时的pH
E.药物完全解离时的pH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物的pKa是指药物50%解离时的pH。
第100题 关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无关
B.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
C.半衰期的计算公式是0.5C0/K
D.绝大多数药物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E.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