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2题 关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方药是使用不安全的药物
B.处方药可通过药店直接购买
C.非处方药英文是Ethical Drug
D.非处方药也需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
E.处方药主要用于可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
参考答案:D
解析:
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经专家遴选,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公布。在非处方药的包装上,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非处方药在国外又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目前,OTC已成为全球通用的非处方药的简称。
第23题 关于《中国药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典的增补本不具法律的约束力
B.由政府颁布执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C.执行药典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D.不必不断修订出版
E.由国家卫生部门编纂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典的概念与发展历程: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其制剂,并明确规定了这些品种的质量标准,在制剂通则中还规定各种剂型的有关标准、检查方法等。一个国家的药典反映这个国家的药品生产、医疗和科学技术的水平。由于医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药物和新的制剂不断被开发出来,对药物及制剂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所以药品的检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各国的药典经常需要修订。例如,中国的药典每五年修订出版一次。
第24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
A.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B.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手册
C.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制定的药品标准
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的法典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25题 关于非处方药叙述正确的是
A.仅针对医师等专业人员作适当的宣传介绍
B.目前OTC已成为全球通用的非处方药的简称
C.是患者可以自行购买,但医师不得开具的药品
D.非处方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因此对其安全性可以忽视
E.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使用的药品
参考答案:B
解析:
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经专家遴选,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公布。在非处方药的包装上,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非处方药在国外又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目前,OTC已成为全球通用的非处方药的简称。
A.正文中收录了制剂通则
B.由一部、二部、三部和四部组成
C.一部收载西药,二部收载中药
D.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凡例、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E.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索引、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国药典》现行版为2015年版,分为四部,由一部、二部、三部和四部构成,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以及放射性药品等,三部收载生物制品,本版药典首次将通则、药用辅料单独作为《中国药典》四部。
第28题 对药物制剂设计的主要内容,错误的叙述是
A.在处方前,全面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学与药物动力学特性
B.选择合适的辅料或添加剂,采用适当的测试手段,考察制剂的各项质量指标
C.进行临床试验,进一步优化制剂的处方和工艺
D.对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改进、优化或完善
E.确定最佳的给药途径,并选择适当的剂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物制剂的设计目的是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选择合适的辅料、制备工艺,筛选制剂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确定包装,最终形成适合于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制剂产品。
第29题 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稳定性
B.有效性
C.安全性
D.顺应性
E.临床应用的广泛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药物制剂的设计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起点,是决定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稳定性和顺应性的重要环节。
第30题 不属于注射给药的剂型设计要求的是
A.药物应有较好的稳定性
B.药物应有足够的溶解性
C.对注射部位的刺激性要小
D.应有较好的安全性,应无菌、无热原,不会引起溶血等
E.药物应有良好的味觉
参考答案:E
解析:
设计注射剂型时,根据药物的性质与临床要求可选用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等,并要求无菌、无热原,刺激性小等。需长期注射给药时,可采用缓释注射剂。对于在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可考虑制成冻干制剂或无菌粉末,用时溶解。
第31题 可提高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是
A.制成固体分散物
B.降低温度
C.降低搅拌速度
D.通过制粒增大粒径
E.增加扩散层的厚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影响溶出速度的因素可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分析:(1)固体的表面积;(2)温度;(3)溶出介质的体积;(4)扩散系数;(5)扩散层的厚度。
正确的说法是:升高温度;加快搅拌速度;减小粒径;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第32题
酚、鞣质等难溶于
A.乙醇
B.甘油
C.液状石蜡
D.二甲基亚砜
E.水
参考答案:C
解析:
甘油、二甲基亚砜、水都是极性溶剂,乙醇是半极性溶剂,只有液状石蜡是非极性溶剂,酚、鞣质为极性的,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两种物质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第33题 下列可作为液体制剂溶剂的是
A.PEG2000
B.PEG4000
C.PEG6000
D.PEG5000
E.PEG300~600
参考答案:E
解析:
(1)极性溶剂:常用的有水(water)、甘油(glycerin)、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等。
(2)半极性溶剂:乙醇(alcohol)、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液体制剂中常用聚乙二醇300~600,为无色澄明液体。
(3)非极性溶剂:常用的有脂肪油(fatty oils)、液状石蜡(liquid paraffin)、醋酸乙酯等。
第34题 提高药物溶液的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
A.添加助溶剂
B.加入潜溶剂
C.加入增溶剂
D.升高温度
E.有机弱酸弱碱药物制成可溶性盐
参考答案:D
解析:
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是吸热△HS>0,还是放热△HS<0。当△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果△HS<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第35题 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想制备5%碘的水溶液,通常可采用
A.加增溶剂
B.加助溶剂
C.制成盐类
D.制成酯类
E.采用复合溶剂
参考答案:B
解析:
碘在水中溶解度为1:2950,如加适量的碘化钾,可明显增加碘在水中溶解度,能配成含碘5%的水溶液。碘化钾为助溶剂,增加碘溶解度的机理是KI与碘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
第36题 碘酊中碘化钾的作用是
A.助溶
B.脱碘
C.乳化
D.补钾
E.抗氧化
参考答案:A
解析: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使用助溶剂:助溶是指由于第三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某种溶剂(一般为水)中溶解度而不降低活性的现象。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一般认为,助溶剂能与难溶性的药物形成络合物、有机分子复合物和通过复分解而形成可溶性盐类等方式而增加药物溶解度。例如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950,而在10%碘化钾水溶液中可制成含碘达5%的水溶液,这是因为碘化钾与碘形成可溶性络合物而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第37题 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则90%的乙醇溶液是
A.极性溶剂
B.助溶剂
C.消毒剂
D.增溶剂
E.潜溶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注意潜溶剂、助溶剂、增溶剂的区别。对不溶或难溶于水的药物,在水中加入一种或几种与水互溶的其他溶剂而组成混合溶剂时,其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可使药物溶解度明显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将这种混合溶剂称潜溶剂。常与水组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等。乙醇是半极性溶剂,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常用的助溶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另一类为酰胺类化合物;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
第40题 对于二甲基亚砜的认识和使用哪一条是错误的
A.主要用于外用制剂以促进药物吸收
B.本品因有恶臭,不应用于内服制剂
C.也可添加于注射剂,以加强吸收
D.本品性质稳定
E.本品也称万能溶媒
参考答案:C
解析:
二甲亚砜(DMSO)溶于水、乙醇、丙酮、乙醚和氯仿,是极性强的惰性溶剂,人们称其为“万能溶剂”。可用作透皮促进剂、溶剂和防冻剂。高浓度可使皮肤有烧灼不适感,或瘙痒或出现红斑,偶可发生疤和皮炎。有时可致恶心、呕吐,高浓度大面积使用可引起溶血,因此目前仅供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