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主管护师 社区护理学(中级)题库(1043题)


第661题 易形成慢性痢疾,为我国目前流行的优势菌株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我国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是福氏痢疾杆菌,其耐药菌株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拓展内容) 


第662题 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的菌群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志贺痢疾杆菌既能产生内毒素,又能产生外毒素。 


第663题 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E.1个月


参考答案:A


解析:

 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即为慢性菌痢。慢性菌痢的发生可能与急性期延误治疗、耐药菌株感染、病人原有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 


第664题

下列药物哪种不适宜治疗菌痢


A.环丙沙星

B.左旋氧氟沙星

C.氟罗沙星

D.头孢

E.诺氟沙星


参考答案:D


解析:

 急性菌痢病原治疗: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痢疾杆菌耐药不断增加,且呈多重耐药,目前最为敏感的药物是喹诺酮类。常用的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疗程5~7d。 


第665题 典型细菌性痢疾大便的性质是


A.陶土样大便

B.米泔水样大便

C.黄色稀水便

D.果酱样大便

E.黏液脓血便


参考答案:E


解析:

 普通型(典型)菌痢患者大便初为稀便,而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10余次,量少。 


第666题 患儿,3岁,以突然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怀疑为中毒型痢疾。为早日检出痢疾杆菌,护士留取大便正确的做法是


A.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

B.患儿无大便时,口服泻剂留取大便

C.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

D.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

E.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毒型痢疾留取大便的正确方法是: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 


第667题 患者李某,突然高热40℃,伴全身不适,腹痛腹泻,大便初为稀便,而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入院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咨询护士隔离原则,护士回答正确的是


A.不需要隔离

B.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阴性即可

C.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即可

D.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即可

E.症状好转即可


参考答案:C


解析:

 细菌性痢疾实行消化道隔离: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粪便消毒处理至症状消失后1周。 


第668题 对菌痢病人的粪便处理错误的是


A.将漂白粉倒入粪便中

B.漂白粉与粪便的比例是1:4

C.直接放置2h后再倒掉

D.便盆用0.1%~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2小时后洗净

E.大便要排在便盆内


参考答案:C


解析:

 传染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均应消毒处理后再倒掉。方法是将漂白粉倒入粪便,比例为1:4,即1份漂白粉,4份排泄物或呕吐物,搅拌后消毒2小时再倒掉,或用0.1%~0.5%过氧乙酸浸泡2~4小时倒掉。病人用过的脸盆、便盆、痰杯均可用0.1%~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2小时后洗净待用。 


第669题 该患者应诊断为


A.休克型细菌性痢疾

B.轻型细菌性痢疾

C.混合型细菌性痢疾

D.典型的细菌性菌痢

E.以上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A


解析: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血压下降或测不出,脉搏细速甚至测不到,少尿或无尿,此型较常见。 


第670题 对该患者最主要的处置是


A.升压

B.利尿

C.抗生素

D.判断是否中毒,给予相应解毒剂

E.补液


参考答案:E


解析:

 该患者为急性中毒型菌痢休克型,所以应尽快补液。 


第671题 女性,20岁,因食用不洁食物后出现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同时伴有头晕,四肢湿冷,血压80/60,脉搏110次/分。该患者应诊断为


A.休克型细菌性痢疾

B.轻型细菌性痢疾

C.混合型细菌性痢疾

D.以上都不正确

E.典型的细菌性菌痢


参考答案:A


解析: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血压下降或测不出,脉搏细速甚至测不到,少尿或无尿,此型较常见。 


第672题 某男生吃水果后出现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体温39℃。患者告知刚开始大便比较稀薄,现在伴有黏液和血。查体: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该男生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病毒性肠炎

B.肠伤寒

C.霍乱

D.食物中毒

E.细菌性痢疾


参考答案:E


解析:

 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高热伴发冷寒战,全身不适,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初为稀便,而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10余次,量少。腹痛多于便前加重,便后暂时缓解。体检常有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急性菌痢的自然病程为1~2周,经早期治疗可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病程迁延转为慢性菌痢。 


第673题 细菌性痢疾中毒型按期表现可以分为3型其中最常见的是


A.脑型

B.混合型

C.衰竭型

D.中毒型

E.休克型


参考答案:E


解析: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菌痢: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血压下降或测不出,脉搏细速甚至测不到,少尿或无尿,此型较常见。 


第674题 上述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第675题 上述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第676题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A.发病后免疫力短暂

B.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C.不发生重复感染

D.体液接触传播

E.儿童及老年人多见


参考答案:A


解析:

细菌性痢疾好发人群不定,发病后免疫力短暂,是夏秋季节的常见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第677题 菌痢的重要传染源是


A.轻症病人

B.重症病人

C.急性恢复期病人

D.病人及带菌者

E.急性期病人


参考答案:D


解析: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志贺菌属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第678题 普通型急性菌痢的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A.全身症状轻不发热或低热

B.有黏液但无脓血

C.早期治疗可逐渐恢复而痊愈

D.左下腹压痛,肠鸣音减弱

E.腹痛便后加重


参考答案:C


解析:

 普通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热伴发冷寒战,全身不适,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初为稀便,而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10余次,量少。腹痛多于便前加重,便后暂时缓解。体检常有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急性菌痢的自然病程为1~2周,经早期治疗可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病程迁延转为慢性菌痢。 


第679题 细菌性痢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年来较少见

B.治疗菌痢目前没有敏感药物

C.粪便中有大量单核细胞

D.病程超过1个月称为慢性菌痢

E.潜伏期1~2天


参考答案:E


解析: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多数为1~2天。根据病情轻重和缓急,可分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 


第680题 下列哪项不是细菌性痢疾切断传播途径“三管一灭”涉及的


A.食物

B.苍蝇

C.粪便

D.蚊虫

E.饮水


参考答案:D


解析:

 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三管一灭”(饮水、食物、粪便的卫生管理及灭蝇),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