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主管护师 社区护理学(中级)题库(1043题)


第681题 中毒型痢疾最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是


A.呼吸衰竭型

B.典型

C.非典型

D.混合型

E.周围循环衰竭型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毒型痢疾依其临床表现分为三种: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和混合型(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其中混合型是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 


第682题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A.获得免疫,疾病已恢复

B.病毒变异,仅查出抗-HBs

C.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D.血清中可同时检出HBsAg

E.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


参考答案:A


解析:

 抗-HBs为机体针对HBsAg产生的中和抗体,一般于HbsAg转阴后出现,可持续多年,其滴度与保护作用相平行。阳性见于既往曾感染HBV,现已有一定的免疫力。接种乙肝疫苗后,一般只出现抗-HBs单项阳性。 


第683题 预防菌痢的重要措施是


A.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B.切断传播途径

C.服用减毒活疫苗

D.预防性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E.隔离及治疗出现症状的患者


参考答案:B


第684题 确诊该患者为慢性菌痢是根据


A.病程超过2个月

B.病程超过3个月

C.病程超过4个月

D.病程超过6个月

E.病程超过1个月


参考答案:A


解析:

 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作慢性菌痢。 


第685题 下列社区护理要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B.饮食以高蛋白、多纤维的饮食为宜

C.患者的食具、便盆应单独使用

D.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

E.患者的粪便应消毒后才可倒掉


参考答案:B


解析:

 菌痢患者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开始一两天最好只喝水、淡糖水、米汤、蛋花汤等。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稀饭、面条等,切忌过早给予刺激性、多渣、多纤维的食物。故不正确的一项是B。 


第686题 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血行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蚊虫叮咬

D.水源传播

E.粪-口传播


参考答案:A


解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体液传播,还可经母婴垂直传播。 


第687题 某社区护士在给一HBeAg阳性的患者采血时,不小心刺破手指,下列最为重要的处理措施是


A.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IgM

B.接种乙肝疫苗

C.肌注高效价乙肝疫苗球蛋白

D.肌注高效价乙肝疫苗球蛋白,2周后接种乙肝疫苗

E.立即用酒精消毒


参考答案:D


解析:

该护士属于暴露于HAV的易感者,一方面可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获得被动免疫,另一方面可通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获得主动免疫,故正确答案是D。 


第688题 应考虑该患者为


A.霍乱

B.钩端螺旋体病

C.阿米巴痢疾

D.伤寒

E.细菌性痢疾


参考答案:E


解析:

该患儿表现符合中毒型急性菌痢的临床表现,中毒型以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全身毒血症症状,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而肠道症状轻,但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 


第689题 不符合该疾病致病微生物特点的是


A.在外界生存能力较差

B.主要流行菌群为A群

C.可产生内毒素

D.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

E.为革兰阴性的无鞭毛杆菌


参考答案:A


解析:

该疾病致病微生物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G-杆菌,主要流行菌群为A群,可产生内毒素,该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 


第690题 预防该病的综合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发现并处理带菌者

B.加强社区卫生监督管理

C.接种疫苗

D.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E.隔离患者


参考答案:B


解析:

 预防该病的综合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社区卫生监督管理,包括健康教育、社区卫生管理、检查和治疗带菌者、做好疫情报告和疫源地处理等。 


第691题 甲型病毒性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


A.血清

B.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C.性生活

D.粪-口途径

E.血液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型病毒性肝炎:又称短潜伏期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带病毒者,经粪-口传播。 


第692题 对集体单位乙肝患者的隔离要求错误的是


A.乙型肝炎病人隔离至HAsEg转阴

B.急性肝炎病人经住院治疗于出院后仍需休息1~3个月

C.慢性肝炎病人待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个月以上,可恢复其原来工作

D.对与病人接触的同事进行4周医学观察

E.急性甲型肝炎隔离期为起病后3周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肝炎症状明显期,嘱病人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宜采用动静结合的疗养措施。急性甲型肝炎隔离期为起病后3周,乙型肝炎病人隔离至HAsEg转阴。急性肝炎病人经住院治疗于出院后仍需休息1~3个月,恢复工作后定期复查1~3年。慢性肝炎病人待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个月以上,可恢复其原来工作,但需随访1~2年。对与病人接触者进行6周医学观察。 


第693题

甲肝病人的隔离期限为起病后


A.4周

B.3周

C.2周

D.1周

E.5周


参考答案:B


解析:

隔离:急性甲型肝炎隔离期为起病后3周,乙型肝炎病人隔离至HAsAg阴转。 


第694题 肝炎患者在家时的排泄物应用漂白粉消毒的浓度是


A.5%

B.10%

C.15%

D.20%

E.3%


参考答案:A


解析:

 居家病人的粪便、呕吐物、尿及鼻咽分泌物应放在有消毒剂(5%漂白粉)的有盖容器中浸泡约1小时后,再倾倒入污水处理系统中。 


第695题 某地区防疫站近日收到大量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疫情报告,为查明本次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患者应行的血清学检查为


A.抗-HAV-IgM

B.抗-HAV-IgG

C.抗-HBc- IgM

D.抗-HBc- IgG

E.HbsAg


参考答案:A


解析:

 为了解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应进行血清学检查为抗-HAV-IgM。 


第696题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精液传播

B.母婴传播

C.空气传播

D.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E.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


参考答案:C


解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也称血清性肝炎或长潜伏期肝炎。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病人和无症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清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HBV存在于病人血液及粪便中,通过各种体液排出体外,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月经、汗液、尿液等;或因输入病人或带病毒者的血液、血浆,采用不洁注射器、针头、采血仪器,或注射污染病毒的生物制品而传播。 


第697题 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首次剂量为


A.10mg

B.5mg

C.10ug

D.15ug

E.5ug


参考答案:C


解析:

目前所用乙肝疫苗,婴儿/儿童剂量为5ug支,成年人10ug/支。 


第698题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是


A.大剂量联合用药

B.用药宜繁不宜简

C.使用特效药物

D.适当休息、辅以药物治疗

E.药物治疗为主


参考答案:D


解析:

 治疗病毒性肝炎缺乏特效药物,治疗原则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药物疗法为辅。避免饮酒及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用药宜简不宜繁。 


第699题

不符合甲型病毒性肝炎表现的是


A.尿色加深

B.腹胀、肝质地充实、脾大

C.皮肤黄染、轻度瘙痒

D.腹软、肝大质地软、无叩击痛

E.其并为发热、乏力、厌食、巩膜黄染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大多在38~39℃之间,平均发热3C,少数有寒战及高热。突出的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乏力等。部分病人皮肤瘙痒,亦可有荨麻疹、脉搏迟缓等表现,大便可呈粘土色。肝脏肿大,达肋下2~3cm或更大,质地充实,表面光滑,有不同程度的叩压痛。部分病人的脾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有淋巴结肿大。 


第700题 发现艾滋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时限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发现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24小时内以网络直报或传染病报告卡方式报告。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