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女性生殖系统题库(801题)


第21题

关于宫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宫颈管呈菱形

B.宫颈外口未产妇呈一字形

C.宫颈外口经产妇呈圆形

D.宫颈管长1cm

E.宫颈管下端为宫颈外口


参考答案:E


解析:

宫颈内腔呈梭形称为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3.0cm,其下端称为宫颈外口,通向阴道。宫颈下部伸入阴道内称为宫颈阴道部。宫颈外口未产妇呈圆形;已产妇受分娩影响形成横裂。 


第22题

子宫峡部是


A.子宫颈阴道部

B.子宫颈阴道上部

C.子宫颈管最狭窄部分

D.子宫颈与子宫体之间最狭窄部分

E.子宫体最狭窄部分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腔相连。 


第23题

关于子宫的解剖,下述哪项正确


A.成年的子宫长7~8㎝,宽4~5㎝,厚2~3㎝

B.成年人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1:2

C.子宫峡部的粘膜无周期性变化

D.子宫颈主要由平滑肌构成

E.成年妇女子宫颈管长4~5㎝


参考答案:A


解析:

成年的子宫长约7~8cm,宽4~5cm,厚2~3cm。子宫颈内腔呈棱形,称为子宫颈管,成年妇女长约2.5~3cm。子宫颈突出于阴道内,内含有腺体,可分泌一种粘液,即宫颈粘液,这种粘液的性状和量的多少,与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功能的影响并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成年人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2:1。


第24题 坐骨棘间径平均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坐骨棘间径:即中骨盆横径,平均值约为10cm。 


第25题 出口后矢状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出口后矢状径: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正常值8~9cm。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表示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第26题 骨盆对角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对角径:即可称为骶耻内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2.5~13cm。 


第27题

关于子宫下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系由子宫峡部形成,非孕时长约1㎝

B.临产后由于子宫收缩极性的缘故,峡部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

C.下段为被动扩张段,随产程进展而越来越长越薄

D.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在产程中上、下段交界处在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

E.子宫下段常被产科医师选择为剖宫术子宫切开处


参考答案:B


解析:

妊娠末期子宫峡部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子宫下段不是临产后才形成。故B的说法不对。
子宫峡部于妊娠12周后逐渐扩展成为宫腔的一部分,至妊娠末期逐渐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拉长子宫下段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①系由子宫峡部形成,非孕时长约1cm。②下段为被动扩张段,随产程进展而越来越长越薄。③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在产程中,上、下段交界处在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④子宫下段常被产科医师选择为剖宫术子宫切开处。)


第28题

输卵管的组织解剖及生理作用是


A.长6~8㎝

B.峡部为输卵管腔最狭窄部

C.伞部有“拾卵”作用

D.内膜为复层柱状上皮

E.输卵管粘膜不受性激素影响


参考答案:C


解析:

输卵管应长8~14cm;间质部为输卵管腔最狭窄部;内膜应为单层柱状上皮;输卵管粘膜是受性激素影响的,故ABDE错,选C。 


第29题

临产后的宫颈变化,正确的是


A.宫颈管消失过程——先形成漏斗状,逐渐短缩直至消失

B.初产妇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步进行居多

C.经产妇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居多

D.前羊水囊形成使宫口不易扩张

E.破膜后胎先露部直接压迫宫颈,影响宫口扩张


参考答案:A


解析:

A.宫颈管消失过程—先形成漏斗状,逐渐短缩直至消失
B.经产妇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步进行居多 :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
C.初产妇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居多:经产妇多是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D.前羊水囊形成使宫口不易扩张:形成的前羊水囊称为胎胞,宫缩时胎胞楔入宫颈管内,有助于扩张宫口。
E.破膜后胎先露部直接压迫宫颈,影响宫口扩张:不影响,而是有助于扩张宫口(和D同理)。 


第30题

女,38岁。于高处取物时不慎摔下,呈骑跨式,伤及外阴部位,疼痛难忍,外阴血肿最易发生的部位是


A.大阴唇

B.小阴唇

C.阴阜部

D.阴蒂部

E.会阴部


参考答案:A


解析:

大阴唇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 


第31题

关于女性外生殖器解剖,正确的是


A.女性外生殖器即外阴

B.女性阴毛分布呈棱形

C.双侧小阴唇前端为腹股沟韧带终止点

D.前庭大腺开口于阴道内

E.阴道前庭为双侧大阴唇之间的菱形区


参考答案:A


解析:

B项应该是女性阴毛分布呈倒三角形,底部在上,尖端向下;C项错在腹股沟韧带连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而不是终止于小阴唇前端;D项错在前庭大腺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不是开口于阴道内;E项错在阴道前庭为双侧小阴唇之间菱形区,而不是双侧大阴唇之间。


第32题

关于前庭大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左右各一

B.位于大阴唇后部

C.可分泌黏液

D.被会阴浅横肌覆盖

E.易形成囊肿


参考答案:D


解析:

前庭大腺又称为巴多林腺,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1~2cm),向内侧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此腺,若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囊肿,感染后形成前庭大腺脓肿。 


第33题

关于阴道前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为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

B.阴道口与阴唇系带间有一浅窝,称为舟状窝。

C.前庭球位于前庭两侧

D.尿道外口位于阴蒂头前下方

E.阴道口位于尿道口后方的前庭后部


参考答案:D


解析:

尿道外口位于阴蒂头后下方,其后壁有一对尿道旁腺,其开口小容易有细菌潜伏。 


第34题

关于会阴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会阴是指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

B.会阴厚3~4cm

C.会阴伸展性小

D.由外向内为皮肤、筋膜、部分肛提肌和会阴中心键。

E.会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参考答案:C


解析:

会阴是指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厚3~4cm,由外向内为皮肤、筋膜、部分肛提肌和会阴中心键。中心腱由部分肛提肌及其筋膜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肌腱共同交织而成。
会阴伸展性大,妊娠后期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娩。分娩时保护会阴,避免发生裂伤。 


第35题

宫颈粘液最丰富,伸展性最大,羊齿状结晶最高出现在正常月经周期中的哪一期


A.增生早期

B.增生中期

C.排卵期

D.分泌早期

E.分泌中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周期第6~7日开始出现,到排卵期最为清晰而典型。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粘稠而混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涂片检查时结晶逐步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第36题 孕激素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孕激素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第37题 雌激素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雌激素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 


第38题

关于月经周期中宫颈粘液的变化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雌激素使宫颈粘液分泌量增多,稀薄而透明

B.孕激素使宫颈粘液分泌减少,但伸展性增强

C.雌激素使宫颈粘液拉丝度在10㎝以上

D.孕激素使宫颈粘液中结晶逐步模糊

E.排卵期雌激素对宫颈分泌物影响达高峰


参考答案:B


解析:

孕激素能抑制宫颈粘液的分泌,使粘液量减少但粘稠度增高,拉丝度减小。故错误答案选B。 


第39题

关于性周期的描述下述何项是错误的


A.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临床表现

B.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受卵巢激素的影响

C.卵巢周期性变化直接受垂体,下丘脑的控制

D.孕激素对下丘脑产生正负反馈的作用

E.雌激素对下丘脑同样产生正负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D


解析:

孕激素只有负反馈作用,没有正反馈作用;雌激素既有负反馈作用(浓度低时),又有正反馈作用(浓度高时),形成排卵前LH、FSH峰。 


第40题

月经周期中能够起正反馈作用下丘脑一垂体的激素为


A.孕激素

B.雄激素

C.雌激素

D.甲状腺素

E.促性腺激素


参考答案:C


解析:

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反馈作用,其中雌激素有正负反馈两个方面的作用,而孕激素只有负反馈作用。小剂量的雌激素有负反馈的作用,大剂量的是正反馈的作用。
当循环中雌激素浓度低于200pg/ml时,起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当循环中雌激素浓度高于200pg/ml时,起正反馈作用,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