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生物化学题库(260题)


第61题 酶的竞争性抑制特点是


A.Km增加Vmax不变

B.Km增加Vmax增加

C.Km不变Vmax增加

D.Km不变Vmax降低

E.Km降低Vmax降低


参考答案:A


解析:

1.竞争性抑制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一个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这种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变。
2.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使得Vmax变小,但Km不变。


第62题 关于关键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催化活性在酶体系中最低

B.常为酶体系中间反应的酶

C.多催化可逆反应

D.该酶活性调节不改变整个反应体系的反应速度

E.反应体系起始物常可调节关键酶


参考答案:A


解析:

代谢途径中决定反应的速度和方向的酶称为关键酶。
它有三个特点:
①它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所以又称限速酶。其活性决定代谢的总速度。
②它常常催化单向反应,其活性能决定代谢的方向。
③它常常受多种效应剂的调节。
它常常催化一系列反应中的最独特的第一个反应。


第63题 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的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6

D.维生素B12

E.生物素


参考答案:D


解析:

一碳单位概念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的是维生素B12


第64题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


A.5-磷酸核糖和NADH

B.6-磷酸果糖和NADH+H+

C.3-磷酸甘油醛和NADH+H+

D.5-磷酸核糖和NADPH+H+

E.6-磷酸葡萄糖酸和NADH+H+


参考答案:D


解析:

磷酸戊糖途径也称为磷酸戊糖旁路(对应于双磷酸已糖降解途径,即Embden-Meyerhof途径)。是一种葡萄糖代谢途径。这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可以因应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多种产物,显示了该途径的灵活性。
葡萄糖会先生成强氧化性的5磷酸核糖,后者经转换后可以参与糖酵解后者是核酸的生物合成。部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酶会参与这一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溶质。所有的中间产物均为磷酸酯。过程的调控是通过底物和产物浓度的变化实现的。
磷酸戊糖途径的任务
①产生NADPH
②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代谢做物质准备
③分解戊糖


第65题 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


A.乳酸脱氢酶

B.果糖双磷酸酶

C.磷酸果糖激酶-1

D.磷酸果糖激酶-2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参考答案:C


解析:

葡萄糖经己糖激酶催化为6-磷酸葡萄糖参加各种代谢反应。并非催化生成6-磷酸果糖。己糖激酶不能称为葡萄糖激酶,后者仅是己糖激酶的一种(即己糖激酶Ⅳ)。不能以个别概全部。己糖激酶的催化反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所以它是酵解的一个关键酶.但并非唯一的,磷酸果糖激酶-l和丙酮酸激酶是另外的两个酵解关键酶。


第66题 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是


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B.己糖激酶

C.6-磷酸果糖激酶

D.丙酮酸激酶

E.柠檬酸合酶


参考答案:A


解析:

BCD均为糖酵解的关键酶;糖酵解途径中大多数反应是可逆的,但有3个反应基本上不可逆,分别由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是糖酵解途径流量的3个调节点,所以被称为关键酶;而柠檬酸合酶是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


第67题 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能生成多少ATP


A.22

B.26

C.30

D.34

E.38


参考答案:C


解析: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CO2+H2O。此过程在只能有线粒体的细胞中进行,并且必须要有氧气供应。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ATP的主要途径,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合成30或32分子ATP(过去的理论值为36或38分子ATP)。


第68题 糖酵解糖异生共同需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催化的酶是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这个是糖酵解,是可逆反应。在糖异生的时候是1,3-二磷酸甘油酸到3-磷酸甘油醛。


第69题 仅糖异生需要的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果糖双磷酸酶-1其功能是将果糖-1,6-二磷酸转变成果糖-6-磷酸,在糖的异生代谢和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的合成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第70题 仅糖酵解需要的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丙酮酸激酶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变为ATP和丙酮酸,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


第71题 仅磷酸戊糖途径需要的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5-磷酸核糖的生成6-磷酸葡萄糖是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催化下完成的。


第72题 葡萄糖分子中一个葡萄糖单位经糖酵解途径分解成乳酸时能净产生多少ATP


A.1

B.2

C.3

D.4

E.5


参考答案:B


解析:

糖酵解分为二个阶段。一分子的PGAL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一分子的丙酮酸。在此过程中,发生一次氧化反应生成一个分子的NADH,发生两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生成2分子的ATP。这样,一个葡萄糖分子在糖酵解的第二阶段共生成4个ATP和2个NADH+H+,产物为2个丙酮酸。在糖酵解的第一阶段,一个葡萄糖分子活化中要消耗2个ATP,因此在糖酵解过程中一个葡萄糖生成2分子的丙酮酸的同时,净得2分子ATP,2分子NADH,和2分子水。


第73题

下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B.补充肝糖原

C.调节酸碱平衡

D.防止乳酸酸中毒

E.蛋白质合成加强


参考答案:E


解析: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①保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所A正确
血糖的正常浓度为3.89mmol/L,即使禁食数周,血糖浓度仍可保持在3.40mmol/L左右,这对保证某些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停食一夜(8-10小时)处于安静状态的正常人每日体内葡萄糖利用,脑约125g,肌肉(休息状态)约50g,血细胞等约50g,仅这几种组织消耗糖量达225g,体内贮存可供利用的糖约150g,贮糖量最多的肌糖原仅供本身氧化供能,若只用肝糖原的贮存量来维持血糖浓度最多不超过12小时,由此可见糖异生的重要性。

②糖异生作用与乳酸的作用密切关系CD正确
在激烈运动时,肌肉糖酵解生成大量乳酸,后者经血液运到肝脏可再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因而使不能直接产生葡萄糖的肌糖原间接变成血糖,并且有利于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肌糖原,防止乳酸酸中毒的发生。

③协助氨基酸代谢
实验证实进食蛋白质后,肝中糖原含量增加(所以B正确);禁食晚期、糖尿病或皮质醇过多时,由于组织蛋白质分解(所以E错误,应该是合成减少),血浆氨基酸增多,糖的异生作用增强,因而氨基酸成糖可能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

④调节酸碱平衡
长期饥饿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血液pH降低,促进肾小管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从而使糖异生作用加强;另外,当肾中α-酮戊二酸因糖异生而减少时,可促进谷氨酰胺脱氢生成谷氨酸以


第74题 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及分解各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A.6-磷酸葡萄糖

B.1-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

D.6-磷酸果糖

E.3-磷酸甘油醛


参考答案:A


解析:

6-磷酸葡萄糖处于代谢的分支点,它可进入以下的代谢途径:
(1)糖酵解:糖酵解的第一步是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2)糖异生:6-磷酸葡萄糖可以在葡萄糖-6-磷酸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3)糖原合成:6-磷酸葡萄糖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作用下转化为1-磷酸葡萄糖,进而合成糖原。
(4)磷酸戊糖途径:6-磷酸葡萄糖可以进入磷酸戊糖途径,产生NADPH,并转化为磷酸戊糖。


第75题 下述有关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丙酮酸羧化酶

B.丙酮酸激酶

C.PEP羧激酶

D.果糖双磷酸酶-1

E.葡萄糖-6-磷酸酶


参考答案:B


解析:

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中的关键酶;在糖酵解系统里,它是催化形成第二个ATP反应的酶。


第76题 空腹13小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


A.肌糖原分解

B.肝糖原分解

C.酮体转变成糖

D.糖异生作用

E.组织中葡萄糖的利用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空腹或者饥饿时候,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只能维持8-12小时,此后机体完全依靠糖异生途径维持血糖。


第77题 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mmol/L)


A.0~2

B.2~4

C.4~6

D.6~8

E.8~10


参考答案:C


解析:

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为3.9~6.1mmol/l(八版诊断学数值) 和本题目C接近,考题有时候往往就这样给出的范围和正常值范围不同,我们在做题时只需要选择5个选项中,最接近的一个即可。


第78题 正常血糖水平时,葡萄糖虽然易透过肝细胞膜,但是葡萄糖主要在肝外各组织中被利用,其原因是


A.各组织中均含有已糖激酶

B.因血糖为正常水平

C.肝中葡萄糖激酶Km比已糖激酶高

D.已糖激酶受产物的反馈抑制

E.肝中存在抑制葡萄糖转变或利用的因子


参考答案:C


解析: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发生磷酸化反应,生成6-磷酸葡糖。磷酸化后的葡萄糖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逸出细胞。催化此反应的是己糖激酶,需要Mg2+。哺乳动物体内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Ⅰ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糖激酶。它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Km值为10mmol/L左右,而其他己糖激酶Km值在0.1mmol/L左右。此酶的另一个特点是受激素调控。这些特性使葡糖激酶在维持血糖水平和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己糖激酶专一性不强,受葡萄糖-6-磷酸和ADP的抑制,葡萄糖激酶只作用于葡萄糖,对葡萄糖的Km大,不受葡萄糖-6-磷酸抑制。己糖激酶KM小,亲和性强,只有葡萄糖浓度很高时后者才起作用。


第79题 糖蛋白的多肽链骨架上共价连接了一些寡糖链,其中常见的单糖有7种,下列单糖中不常见的单糖是


A.葡萄糖

B.半乳糖

C.果糖

D.甘露糖

E.岩藻糖


参考答案:C


解析:

C不常见,组成糖蛋白糖链的单糖有7种: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N-乙酰氨基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岩藻糖和N-乙酰神经氨酸。


第80题 红细胞血型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寡糖

C.脂肪酸

D.核酸

E.小肽


参考答案:B


解析:

血型物质:在人红细胞表面上存在很多血型抗原决定簇,其中多数是寡糖链。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