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1题 下列氨基酸中不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A.缬氨酸
B.苏氨酸
C.赖氨酸
D.蛋氨酸
E.谷氨酸
参考答案:E
解析:
必需氨基酸: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有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注:没有谷氨酸,故选E。)
第142题 下述有关糖、脂肪、蛋白质互变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蛋白质可转变为糖
B.脂肪可转变为蛋白质
C.糖可转变为脂肪
D.葡萄糖可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的碳架部分
E.脂肪中甘油可转变为糖
参考答案:B
解析:
糖和脂肪都不可以变成蛋白质。但蛋白质可变为糖,供机体消耗。
第143题 SAM生成过程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甲硫氨酸可与ATP作用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SAM可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种物质,使其甲基化,而SAM即变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生成同型半胱氨酸,再接受甲基重新生成甲硫氨酸,形成一个循环过程,称为甲硫氨酸循环。
第144题 氨基酸的吸收通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γ-谷氨酰基循环是指氨基酸从肠粘膜细胞吸收,通过定位于膜上的r-谷氨酰转肽酶催化使吸收的氨基酸与G-SH反应,生成r-谷氨酰基-氨基酸而将氨基酸转入细胞内的过程。由于该过程具有循环往复的性质,故称其为γ-谷氨酰循环。
第145题
NH3由肌肉向肝中运输是通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过联合脱氨基作用再脱氨基,放出的氨用于合成尿素;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故将这一循环过程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第146题 骨骼与心肌细胞中的脱氨基方式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嘌呤核苷酸循环指骨骼肌中存在的一种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方式.转氨基作用中生成的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酸(IMP)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在裂解酶作用下生成延胡索酸和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在腺苷酸脱氨酶作用下脱掉氨基又生成IMP的过程。
第147题
体内NH3的主要来源是
A.肠道吸收
B.肾脏产氨
C.氨基酸脱氨基
D.胺分解
E.碱基分解
参考答案:C
解析:
1.组织中氨基酸分解生成的氨:组织中的氨基酸经过联合脱氨作用脱氨或经其它方式脱氨,这是组织中氨的主要来源。组织中氨基酸经脱羧基反应生成胺,再经单胺氧化酶或二胺氧化酶作用生成游离氨和相应的醛,这是组织中氨的次要来源,组织中氨基酸分解生成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膳食中蛋白质过多时,这一部分氨的生成量也增多。
2.肾脏来源的氨:血液中的谷氨酰胺流经肾脏时,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谷氨酰胺酶分解生成谷氨酸和NH3。
这一部分NH3约占肾脏产氨量的60%.其它各种氨基酸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分解也产生氨,约占肾脏产氨量的40%。
第148题 体内氨的主要去路
A.合成谷氨酰胺
B.合成尿素
C.生成铵盐
D.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E.参与嘌呤、嘧啶合成
参考答案:B
解析:
氨有两条去路:排入原尿中,随尿液排出体外;或者被重吸收入血成为血氨。氨容易透过生物膜,而NH4+不易透过生物膜。所以肾脏产氨的去路决定于血液与原尿的相对pH值。血液的pH值是恒定的,因此实际上决定于原尿的pH值。原尿pH值偏酸时,排入原尿中的NH3与H+结合成为NH4+,随尿排出体外。若原尿的pH值较高,则NH3易被重吸收入血。临床上血氨增高的病人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这一点。
第149题 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生酮氨基酸
A.谷氨酸
B.丙氨酸
C.亮氨酸
D.甘氨酸
E.蛋氨酸
参考答案:C
解析:
分解代谢过程中能转变成乙酰乙酰辅酶A的氨基酸,共有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5种。这些氨基酸能在肝中产生酮体,因为乙酰乙酰辅酶A能转变成乙酰乙酸和β-羟基丁酸。它们生成酮体的能力在未经治疗的糖尿病中特别明显。
第151题 氨在肝中合成尿素的主要中间物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氨与CO2可在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关键酶)的催化下合成氨基甲酰磷酸,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缩合成瓜氨酸,瓜氨酸由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关键酶)催化,与冬氨酸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再裂解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
第152题 肌酸的合成原料是
A.精氨酸和瓜氨酸
B.精氨酸和甘氨酸
C.精氨酸和鸟氨酸
D.鸟氨酸和甘氨酸
E.鸟氨酸和瓜氨酸
参考答案:B
解析:
肌酸由精氨酸、甘氨酸、蛋氨酸为前体在人体肝脏、肾脏和胰脏合成。
第153题 Lesch-Nyhan综合征是因为缺乏
A.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B.APRT
C.HGPRT
D.腺苷激酶
E.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
参考答案:C
解析:
Lesch-Nyhan综合症:也称为自毁容貌症,是X-连锁隐性遗传的先天性嘌呤代谢缺陷病,源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失。缺乏该酶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高尿酸盐血症引起早期肾脏结石,逐渐出现痛风症状。患者智力低下,有特征性的强迫性自身毁伤行为。
第154题 AMP和GMP在细胞内分解时,均首先转化成
A.黄嘌呤
B.内嘌呤
C.次黄嘌呤核苷酸
D.黄嘌呤核苷酸
E.黄嘌呤核苷
参考答案:A
解析:
AMP是腺苷一磷酸,GMP是鸟苷一磷酸。在分解代谢时AMP转变成次黄嘌呤,然后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黄嘌呤,最终转变为尿酸;GMP转变成鸟嘌呤,再转变成黄嘌呤,最后也生成尿酸,随尿排出体外。在代谢过程中AMP和GMP共同先转化成黄嘌呤,然后生成尿酸,排除体外。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
第155题 细胞内含量较多的核苷酸是
A.5′-ATP
B.3′-ATP
C.3′-dATP
D.5′-UTP
E.5′-dUTP
参考答案:A
解析:
核苷中戊糖的羟基与磷酸以磷酸酯键连接而成为核苷酸。生物体内的核苷酸大多数是核糖或脱氧核糖的C5′上羟基被磷酸酯化,形成5′核苷酸。核苷酸在5′进一步磷酸化即生成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
第156题 6-巯基嘌呤、8-氮杂鸟嘌呤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是
A.抑制嘌呤的补救合成
B.抑制RNA聚合酶
C.抑制DNA聚合酶
D.碱基错配
E.抑制蛋白质合成
参考答案:A
解析:
可干扰或阻断核苷酸及核酸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临床上用作抗肿瘤药物。如6-巯基嘌呤、8-氮杂鸟嘌呤等
第157题 AMP在体内分解时首先形成的核苷酸是
A.IMP
B.XMP
C.GMP
D.CMP
E.UMP
参考答案:A
解析:
肌苷酸二钠(IMP)腺嘌呤核苷酸(AMP)鸟嘌呤核苷酸(GMP)黄嘌呤核苷酸(XMP)UMP为嘧啶核苷酸
嘌呤碱氧化成尿酸,AMP转变成次黄嘌呤(IMP),后者在黄嘌呤氧化酶或黄嘌呤脱氢酶作用下氧化成黄嘌呤,最终生成尿酸。
第158题 嘧啶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合成的核苷酸为
A.UDP
B.CDP
C.TMP
D.UMP
E.CMP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嘧啶核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中,机体利用小分子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首先生成UMP,UMP再可以经过一些酶促反应生成UDP、UTP、CDP、CTP等等其它嘧啶分子。也就是说,要想生成其它的嘧啶分子,机体首先要合成UMP,再由UMP经过酶促反应生成其它嘧啶。所以正确答案是D。
第159题 有患者血中尿酸含量>80mg/L,经临床别嘌呤醇治疗后尿酸降为50mg/L,病人尿液中可能出现哪种化合物
A.尿黑酸
B.别嘌呤核苷酸
C.牛磺酸
D.多巴胺
E.精胺、精脒
参考答案:B
解析:
抗痛风药物一方面可以取代黄嘌呤竞争性的与黄嘌呤氧化酶结合,从而抑制该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生成。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补救合成途径生成别嘌呤核苷酸从而减少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这样从几方面减少尿酸的生成而发挥对痛风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