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41题 有关主动脉关闭不全的并发症描述错误的是
A.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常见
B.室性心律失常常见
C.心脏性猝死多见
D.心力衰竭在急性者出现早
E.慢性者于晚期才开始出现
参考答案:C
解析:
主动脉关闭不全的并发症主要是:1.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常见;2.室性心律失常常见,心脏性猝死少见;3.心力衰竭在急性者出现早,慢性者于晚期始出现。
第342题 关于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描述错误的是
A.有主动脉关闭不全相关症状
B.无症状,但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
C.无症状,但是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0mm
D.无症状,但是左心室收缩末内径>30mm
E.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主动脉或其他瓣膜手术
参考答案:D
解析:
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患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推荐手术治疗
1.有主动脉关闭不全相关症状;
2.无症状,但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或伴严重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0mm,或左心室收缩末内径>50mm,患者体型偏小是用体表面积校正为>25mm/m2);
3.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主动脉或其他瓣膜手术。
A.超声心动图检查
B.心脏核磁共振成像
C.心电图
D.胸部X线
E.多层螺旋CT
参考答案:A
解析: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目前诊断和评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重要的无创辅助检查。
A.感染性心内膜炎
B.心律失常
C.肺水肿
D.肺栓塞
E.心绞痛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目已经告知“心率120次/分,常有房颤发生”,所以选B。
第345题 主动脉关闭不全的内科治疗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去除病因
B.限制体力活动
C.控制感染
D.血管扩张剂
E.人工瓣膜置换术或主动脉瓣修补术
参考答案:E
解析:
人工瓣膜置换术或主动脉瓣修补术为外科治疗的根本措施。
第346题 患者女性,50岁。近几年来逐渐出现心悸、乏力、活动后气急。体检发现:心脏向左下扩大。主动脉听诊区闻及舒张期泼水样杂音。诊断为主动脉关闭不全。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普萘洛尔
B.硝酸甘油
C.双氢克尿噻
D.地高辛
E.卡托普利
参考答案:E
解析:
该患者有典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典型杂音;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是超声心动图;因有心悸、乏力、活动后气急等心力衰竭表现宜予血管扩张药(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第347题 患者女性,26岁。发热半个月,弛张热型,伴恶寒、关节痛。体检:皮肤淤点、Osler结节,心脏有杂音,考虑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免疫学检查
B.超声心动图
C.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
D.血液学检查
E.X线和心电图检查
参考答案:C
解析:
明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包括病理学标准和临床标准,细菌学检查阳性在临床标准中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第348题
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氨苄西林加庆大霉素
B.青霉素加链霉素
C.头孢氨苄
D.万古霉素
E.环丙沙星
参考答案:B
解析:
亚急性者选用针对大多数链球菌的抗生素,按常见的致病菌链球菌的用药方案为青霉素为主或加庆大霉素
第349题 女性,32岁。因不明原因发热2周来院门诊。体检:心脏有杂音。拟诊感染性心内膜炎入院如果患者发生猝死。最常见原因是
A.心力衰竭
B.心肌或心包脓肿
C.感染性动脉瘤
D.室性心律失常
E.脏器栓塞
参考答案:E
解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较风湿性心内膜炎所产生者大而脆,容易碎落成感染栓子,随大循环血流播散到身体各部产生栓塞,尤以脑、脾、肾和肢体动脉为多,引起相应脏器的梗塞或脓肿。
第350题
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A.氨苄西林+庆大霉素
B.青霉素+链霉素
C.头孢氨苄
D.万古霉素
E.环丙沙星
参考答案:B
解析:
草绿色链球菌是革兰阳性菌,其对青霉素耐药少,故选青霉素,链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青霉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氨基糖苷类合并可增加后者进入细胞内起作用,两者有协同作用。
第351题 女性,33岁。因风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收入院,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A.抽取血培养前可以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但是要在停药2-7天后
B.选用杀菌剂
C.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检出后调整抗生素种类
D.疗程至少4~6周
E.感染未控制时,绝对禁忌手术
参考答案:E
解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抽血前可以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停药2~7天后采血。
感染没有控制时,可以手术。
外科手术的主要指征包括:①经抗生素治疗仍发生心瓣膜功能不全并导致中度以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②反复发生内脏器官栓塞;③未能控制的感染,经大剂量多种抗生素合用,血培养仍持续阳性;④真菌性心内膜炎;⑤出现严重合并症,内科治疗不可能改善的,如主动脉瓣受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室间隔脓肿形成或破裂、腱索或乳头肌断裂、主动脉窦破裂等;⑥PVE经治疗仍有瓣周漏、瓣膜移位、裂开、梗阻、瓣周或心肌脓肿等;⑦化脓性心包炎。
第352题 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室间隔缺损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发热、心脏有杂音、栓塞(突发失明)、贫血、血尿、脾大”应首先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此外患者发热病程已达1个月,故属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353题 为确诊,最重要的临床检查是
A.胸部X线片
B.血培养加药敏
C.超声心动图
D.肾活检
E.心电图
参考答案:B
解析:
临床确诊此病的最重要指征是血培养发现病原菌,因此血培养加药敏是最重要的检查。
第354题 Osler结见于
A.急性风湿热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E.结核性胸腺炎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人体的指尖、足趾、大小鱼际肌处的蓝色或者粉红色并且有压痛的小结节称为Osler小结,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355题 在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时,下列哪项概念是错误的
A.可以有不发热的病例
B.脑栓塞罕见
C.可发生于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
D.高度二尖瓣狭窄很少发生本病
E.可以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选B。感染性心内膜炎时,脑栓塞并不少见。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大多数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少数病例发病前有手术、器械检查或感染史。
2.全身感染表现:常有发热,热型不规则,老年人有心衰、尿毒症或用过抗生素者体温可能正常;可有乏力、肌肉关节酸痛,进行性贫血,病程一月以上60%有脾肿大,晚期约1/3病人有非紫绀型杵状指(趾)。
3.心脏杂音发生改变或出现新杂音。
4.皮肤粘膜损害:瘀血多分布于上腔静脉引起流区、下肢、口腔及眼结膜处,中心呈白或黄色,持续数天,常成群反复出现;过去可见的Roth点、Janeways结、Osler结、指甲下条纹状出血,近几年已很少出现。
5.脏器栓塞:包括脑、肾、脾、肺、冠状动脉、肠系膜及肢体动脉栓塞。(注:故选项B是错的)
第356题 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A.Roth点
B.Janeways结
C.Osler结
D.蝶形红斑
E.指甲下出血
参考答案:D
解析: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周围体征ARoth点BJaneways结COsler结D瘀点E指甲下出血F杵状指
Roth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于毒素和(或)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微小血管壁受损,发生漏出性出血。临床表现为皮肤(颈、胸部)、粘膜(如口腔、睑结膜)及眼底出血点(Roth点)。
Osler结呈紫或红色,稍高于皮面,大小约1~2mm,大者可达5~15mm,多发生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的掌面,大小鱼际或足底可有压痛,常持续4~5天才消退。
Janeways结:位于手掌或足底、无压痛。
蝶形红斑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两侧面颊对称性的面部红斑,通过鼻梁相连,颜色可以是淡红色也可以是鲜红色,如一只蝴蝶覆之,故称为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特异性较高的一种皮损。蝶形红斑是一种水肿性红斑,高于皮肤,边缘或清楚或模糊,起初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后可变为暗红色,表面多光滑,严重者可伴有水疱、结痂,继之出现鳞屑、毛囊角质栓和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消失后,一般不留有瘢痕,可有棕色色素沉着。较少出现皮肤萎缩现象,应于妊娠斑、雀斑相鉴别。
第357题 治疗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早期应用大剂量长疗程杀菌剂的理由是
A.消灭潜伏在血液中的致病菌
B.消灭隐藏于赘生物内的致病菌
C.消灭血中流动致病菌
D.保持较高和稳定的血药浓度
E.减少体循环栓塞事件
参考答案:B
解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因此应早期应用大剂量长疗程杀菌剂消灭隐藏于赘生物内高密度的致病菌。
第358题 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除血培养多次阳性外。还应有
A.指甲下裂片状出血
B.新出现的心脏病理性杂音
C.Janeway损害
D.Roth斑
E.转移性脓肿
参考答案:B
解析:
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常出现原有心脏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75%~85%的患者血培养阳性,为诊断本病最直接的证据。还应有心脏短期内出现的高调杂音或原有的杂音迅速改变。
第359题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是
A.X线检查
B.心电图检查
C.免疫学检查
D.血培养
E.常规生化检查
参考答案:D
解析:
阳性血培养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凡提示细菌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伴有心脏尤其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贫血、血尿、脾大、白细胞增高,伴或不伴栓塞时,血培养阳性即可诊断,故选D。
第360题 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最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是
A.体温38.5°C
B.胸痛并有胸膜摩擦音
C.超声心动图显示有赘生物
D.白细胞增高
E.心电图ST-T改变
参考答案:C
解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在心瓣膜表面附着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感染病原体沉着而组成的赘生物。故超声心动图上发现赘生物是最直接的证据。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