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621题
学校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 )
A.校长
B.教师
C.女教师
D.未成年人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第622题
孤儿陈明常年在外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好心人士发现后把陈铭送到了当地的未成年人救助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救助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将陈明交给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B.将陈明送专门学校接受教育改造
C.将陈明送当地学校完成义务教育
D.将陈明交当地人民政府收容教养
参考答案:A
解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由救助场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顾,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
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A.侵犯学生人身安全权
B.侵权学生财产权
C.不作为侵权
D.侵犯学生健康权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和教师负有保护学生的法定义务。如果教师没有积极履行保护职责或阻止有害学生的行为即构成不作为侵权。由于体育课教师在学生进行危险动作时应在旁进行指导保护,而题干中张老师在学生单杠练习过程中离开,也并未停止学生的练习,所以张老师构成了不作为侵权。
第624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不包括以下哪项( )
A.社会生活指导
B.心理健康辅导
C.青春期教育
D.国际理解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625题
对未成年人( )的矫治与犯罪行为的预防,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执行。
A.严重不良行为
B.不良行为
C.偷盗行为
D.抢劫行为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与犯罪行为的预防,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执行。
第626题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A.全社会
B.学校
C.家庭
D.教师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 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第627题
初二某班的班主任李某将全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张贴在教室里。其做法( )。
A.正确,利于激励成绩好的学生
B.正确,利于鞭策成绩差的学生
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学习权
D.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根据题干所述,班主任李某将全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张贴在教室里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第628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落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 )。
A.临时监护责任
B.委托监护责任
C.教育管理责任
D.收留抚养责任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落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
第629题
小张的父亲经常在家吸烟,小张也常模仿吸几口,父亲未加制止。小张父亲的做法( )。
A.不违法
B.违法
C.家庭内部问题,法律不予过问
D.合理合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其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预防和制止其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等。故题中小张父亲的做法是违法的。
第630题
母亲杨某外出打工,将15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杨某的做法()
A.合法,可以改善小强的物质生活条件
B.合法,可以提高小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C.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6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D.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8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国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不得让不满16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第631题
15岁学生张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留张某一个人独自在家生活和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留张某独自在家可锻炼其生活能力
B.父母在外地也可以履行其监护职责
C.不得让生活能力差的孩子独自生活
D.不得让张某脱离监护进行单独居住生活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第632题
下列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是( )
A.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子女的信件
B.因好奇窃取他人的QQ号码偷看他人的聊天记录
C.某出版社出版了某电视节目主持人写的自传
D.某电视台法制栏目播出对某贪官的庭审记录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因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或已满十周岁但患有精神病、完全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未成年人是无行为能力人,可知A项没有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所以本题答案为B。
第633题
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B.国家机关
C.任何组织或个人
D.特定组织和个人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如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第634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 )
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
C.抚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D.监护责任和监护工作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该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第635题
年满14岁的初中学生张某学习成绩不好,不想上学。父母让其辍学到城里务工,一家汽修厂安排张某当学徒,下面正确的是( )
A.张某父母的做法合法,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成长
B.张某父母的做法不合法,侵犯了张某的受教育权
C.汽修厂的用工合法,张某已年满14岁
D.汽修厂的用工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张某并未成年,父母的做法不合法,侵犯了张某的受教育权。汽修厂的用工行为同样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第636题
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 )。
A.合理
B.合法
C.不合法
D.可以理解
参考答案:C
解析:
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第637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 )未成年人。
A.学习成绩差的
B.有残疾的
C.生活能力差的
D.社会能力差的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身体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第638题
对于( )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A.不满十四周岁
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C.不满十六周岁
D.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第639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周岁的公民。
A.14
B.16
C.18
D.15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640题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是( )中规定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