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81题
人民法院依法对14岁的赵某涉嫌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于这一类型的案件( )。
A.一律不公开审理
B.一般不公开审理
C.经人民政府批准可公开审理
D.经检察机关批准可公开审理
参考答案:A
解析: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一律不公开审理。
第582题
某初级中学开展“法制教育日”活动,要求学生的父母配合,有些父母说:“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负责他的所有教育,我们平时工作忙,哪有时间管呢?”父母的做法( )。
A.正确,学校不能推卸自己的教育责任
B.正确,父母没有承担法制教育的责任
C.不正确,父母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有直接责任
D.不正确,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全责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0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第583题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因( )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A.不满16周岁
B.不满18周岁
C.不满14周岁
D.不满12周岁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 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 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答案为C。
第584题
初中生冯某经常夜不归宿,其父母放任不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应由公安机关对冯某父母( )。
A.予以拘留
B.予以罚款
C.予以训诫
D.予以劝诫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
第585题
父母离异,法院判决小刚随母亲一起生活,小刚学习不太好,母亲多次要求小刚的父亲关心小刚的学习,小刚父亲却认为自己只负担小刚的生活费用,教育问题应由小刚母亲全部负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刚母亲应该全权承担监护职责
B.小刚父亲已尽到法律规定的责任
C.离异父母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
D.小刚的学习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一条: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第586题
教师对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回校复学的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D.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587题
周老师在某地一所高级中学负责招生录取工作,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周老师发现学生张晓的分数比较高,但有过在专门学校就读的经历,于是做了退档处理,周老师的做法()
A.合法,学校有招生录取的自由
B.合法,不妨碍张晓选择第二志愿
C.不合法,侵犯了张晓的学习自由权
D.不合法,侵犯了张晓的平等升学权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三十六条 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工读学校除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学校相同外,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针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矫治工作。
家庭、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在工读学校就读的未成年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虐待和歧视。工读学校毕业的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同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588题
13岁的初中生张某伙同校外青年抢劫本校女教师。学校可以对张某采取的措施是()
A.开除学籍并送公安机关
B.申请将其送到工读学校
C.记大过处分并处以罚款
D.通知家长并强制其退学
参考答案:B
解析:
13岁的初中生有违法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学校不得开除学生,可以申请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正、教育。
第589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可能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学校拟采应应对措施,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聘任优秀的律师担任法制教育的兼职教师
B.聘任当地派出所干警担任校外法律辅导员
C.要求未成年学生的父母配合开展法制教育
D.要求班主任承担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责任
参考答案:D
解析:
D选项中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为其父母,而非班主任,因此说法错误。
第590题
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D.允许其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因此,教师对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允许其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第591题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六条可知,“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第592题
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
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参考答案:A
解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教师应保护学生的权利不受侵犯。面对小莉侵犯小娟隐私的行为,班主任应该及时制止。
第593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A.全社会
B.学校
C.家庭
D.教师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27条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第594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不包括( )
A.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B.禁止拐卖,虐待未成年人
C.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未成年人
D.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教室吸烟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包括对活动场所规定,以及禁止任何人在中小学校教室吸烟,禁止拐卖、虐待未成年人,不包括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未成年人。
第595题
以下关于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依法与成年人共同关押
B.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可忽略未成年子女意见
C.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惩罚为主的原则
D.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可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D
解析:
A选项中,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B选项中,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依法处理。C选项中,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D选项中,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596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 )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A.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B.中央国家机关
C.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第597题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重
D.开除学籍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598题
下列表述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第599题
小强,男,15岁,初中学生,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侦查人员讯问小强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可以通知其父母到场
B.应当通知其父母到场
C.应当通知其老师到场
D.应当通知未成年人保护团体或者妇联的工作人员到场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第600题
有的场所,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以下不属于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是( )。
A.营业性的歌星演唱会
B.正在营业的影剧院
C.营业性的酒吧
D.营业性舞厅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厅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禁人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