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题库(2419题)


第2281题

如果希望查找与“玻璃复合薄膜的研究”这个课题相关的文献,较好的检索词应该是(  )。 


A.玻璃复合薄膜研究

B.玻璃复合薄膜

C.复合薄膜研究

D.玻璃薄膜研究


参考答案:D


解析:

如何提炼检索词是能否准确、快速搜索到所需查找内容的关键。“玻璃复合薄膜的研究”的中心词是研究,主要的形容词是玻璃、薄膜,一般介词、助词都不应算入检索词。故选择D


第2282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投入正在逐年增加,全民的教育程度也在日益提高。然而遗憾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教育成本往往与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下列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教育成本与质量没有关系

B.作者感到教育质量不能提高很遗憾

C.作者反对教育成本增高

D.作者认为教育投入多并不保证一定取得好的成果


参考答案:D


解析:

解题关键是抓住关键词“然而”,通过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然而”引出了作者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教育成本往往与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由此可以判定作者的观点是“作者认为教育投入多并不保证一定取得好的成果”。选择D


第2283题

                                                                                                                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盔堕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塗,是不是?

日历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成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问题:

(1)“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第一题:(1)结合上文“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不难发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他的生活质量。结合题干中的话,不难得出答案要点。

第二题:(2)阅读文章,不难看出作者在文章的前两段,着重强调了“人可以决定明天”,“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第三段承上启下,“日历是一本日记,记载每一天……的所作所为”,且记忆排斥平庸,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以丰富、充实自己的人生。在作者眼里,丰富的人生正是由不平凡的记忆组成,而记忆的载体就是日历。文章看似写日历,实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看法。

(1)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2)一是作者认为“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着我们的每一天;二是作者认为记忆排斥平庸,使人变得独特,使人从黯淡无光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三是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记忆载体就是日历,但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以丰富人生。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着重谈记忆。


第2284题

当小机器人“金字塔漫游者”吃力地沿着长约64米的“南通道”独自向上攀爬时,这段90分钟的孤独之旅显得格外漫长,一如这昏暗的南通道本身的寿命,“人畏惧时间,而时间畏惧金字塔”这句阿拉伯谚语的真意,在此刻凸显无疑。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小机器人的攀爬过程非常缓慢

B.金字塔“南通道”路况很糟糕

C.阿拉伯人充分了解金字塔的特点

D.小机器人攀爬的金字塔历史悠久


参考答案:D


解析:

主旨理解题,“人畏惧时间,而时间畏惧金字塔”,用这句话表达人畏惧时间,因为时间漫长,而时间畏惧金字塔,意思是金字塔更加久远。A、B属于无中生有。C项,阿拉伯人的这句话是说明他们了解金字塔历史久远的特点,但这并不是文字强调的部分。


第2285题

文章最后一段中“活诸葛”的涵义是什么?请简述概括(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文章中的“活诸葛”指的是模仿者,虽然演员演诸葛亮演的很逼真,但只能模仿诸葛亮的外形,并没有抓住其内在。


第2286题

本文对孙犁的作品有怎样的评价?(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读孙犁的文章如同“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疾病的自在。”

(2)孙犁作品的写作题材广泛,“他是什么都能写得,写出来的又是文学。”

(3)孙犁作品体现出的特色是孙犁自身深厚文化修养的体现。

(4)孙犁的作品直通心灵。“到了晚年,他的文章越发老辣得没有几人能够匹敌。”

 


第2287题

孔子为什么会具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教义都是来自人们实际生活的直接记录,而不是形而上学的预设或超自然的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一种实用的本能行为哲学。儒学的本质,是通过对日常行为的教化,在当下可能的条件下提升个人价值。

对以上文段最准确的概括是(  )。


A.儒学本质中所包含的务实精神是其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B.根植于实际生活的本能行为哲学是孔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C.孔子作为儒学思想的代表在历史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D.儒学的本质是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提升个人价值


参考答案:A


解析:

主旨概括题,文段第一句提出设问,接着解释了孔子的教义正是因为能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后两句指出儒学对于实践的重视正是其本质的重要体现。所以整个文段的主要意思是,儒学本质中包含的务实精神是促使其经久不衰的原因。


第2288题

同样的一些话,出自不同人的口,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大学课堂上,同一句,有的教师讲出会赢得一片掌声,有的教师讲出则会招致一片嘘声。原因主要在于,前者已经用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赢得了讲话的资格,而后者却没有。可见,重要的往往不是有人讲了什么话,而是这些话是由什么人讲的。

这段话的主旨在于(  )。


A.否定过度的名人效应

B.批评群众的盲从心理

C.抨击言行不一的虚伪作风

D.抨击为名利而钻营的现象


参考答案:C


解析:

文段先引入一种现象,然后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原因“前者已经用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赢得了讲话的资格,而后者却没有”,意在说明说话人的言论应与行为保持一致。故选择C



第2290题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第2291题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第2292题

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颜色的特点:黑瓦白墙,白石板、黑柱子。搭配着绿水,非常肃静。空间的特点:空间庞大,任由足够用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体的特点:厚实可靠,石板下有流水,质朴中带着温情。

②看到鲁迅故乡的真实色彩,更了解鲁迅的艺术造诣、笔力经济;看到质朴中带有温情的鲁迅故乡,更了解鲁迅作品中的抒情,温情的气氛;从石板下有流水,质朴中有温情的生活中,更了解鲁迅严格又最温情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也是鲁迅作品中的艺术感染力的来源。


第2293题

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清爽。西湖的水把环湖大道上红尘闹市都洗涤了。

②千变万化。西湖在阳光下是明媚的,更多的时候是清幽的,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面容。

③淡雅天然。西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山色也是淡淡的。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④性格厚重。环湖的群山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使西湖有性格、有骨气。


第2294题

所有市场经济搞得好的国家都是因为法律秩序比较好。其实建立市场并不难,一旦放开,人们受利益的驱使,市场很快就能形成,但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市场一旦形成,再来整治就非常困难了。通过上述表述,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市场自发地处于稳定、均衡的状态

B.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C.市场经济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能使人们受利益驱使,因而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D.市场只有依靠法制才能形成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中重点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法律秩序”,B项中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B项结论的成立。


第2295题

                                                                                                             人生感悟

人类为什么称自己为人,而不称自己为动物,是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把自己定义为区别于低等生物的高等智慧生物。我们能够大半生直立行走,能够说成千上万种语言,能够操纵各种各样精密的机器设备,改造自然成为我们眼里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我们俨然成了这个世界上无与争锋的主宰。我们不单有需求,有欲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理想,有追求,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然而,在人类颇为自得地认为自己伟大时,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比那些在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还要可悲可叹。

虽然蚂蚁总沿着一条路线爬来爬去,看来实为笨拙,但至少它们还有着把食物搬回洞穴的明确目标,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整天毫无方向地漂泊游荡,空洞的双眼望着脚下,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每天的生活追求都停留在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上,忘乎所以,等到醒来时,却发现别人已经站在胜利的终点,并开始向下一个目标奔跑……也许,人生本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为成长,所以成熟;因为成熟,所以醒悟。

思考人生,特别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去思考怎样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一生,对我们来说,很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每当产房响起婴儿美妙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便开始根植于这个绚烂的世界;当我们感觉到累了,生命又会回归到最初的形式,化作泥土,开始孕育下一次的轮回。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都只是一瞬间,但是生命的过程却是漫长的。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不是一味地索取,而是不断付出的过程,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就算即将与这个世界告别,脸上也能带着满足的笑,能够毫不夸张地用“不枉此生”作为我们人生的真实写照。

问题:

(1)结合文段,分析作者说:“在人类颇为自得地认为自己伟大时,却不知自己可能比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还要可悲可叹”是什么意思?

(2)请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第一题,文段开篇点出入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人类不单有需求,有欲望,还有理想,有追求,能够实现远大的抱负,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但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却毫无目标地漂泊着,不清醒,因此说比那些在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生物还要可悲。

第二题,作者通过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思考,引出人要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成熟、思考,有意识有计划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不枉此生”有意义的人生,而“思考人生”很有可能成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1)人类眼中微不足道的生物有着满足生存需要的明确目标,而我们人类的大多数却没有人生目标,如同行尸走肉。

(2)此篇“人生感悟”是作者对“思考人生,特别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去思考怎样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一生”的高度肯定,只有不断地“思考人生”,不断地付出,才有可能拥有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第2296题

文中第六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②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

③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第2297题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的坚韧的较量;

②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

③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


第2298题

文章阐述的中心句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方法。


第2299题

结合文章,对画线的句子中的“精妙阐释”与“透辟理解”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精妙阐释”指贝蒂带领孩子们撒播下花生种子,一年后交给福特600美元,以此来证明他们有能力也值得福特对他们进行捐赠和帮助。这种行动上的做法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贝蒂对施与的至高尊重,并得到福特的肯定。这是一种对“金钱价值”进行“事实胜于雄辩”的智慧阐释。

“透辟理解”指福特对“金钱的价值”的理解与众不同,“金钱的价值并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透彻而精辟。当他看到贝蒂给他送来孩子们播种花生得到的600美元时,他已经明白并肯定了贝蒂的能力,贝蒂懂得每一分金钱背后的“苦与智”,贝蒂不会“不善于运用金钱”,因此,福特立即拿出600万美元捐款。福特之所以出现这一举动,完全基于他对“金钱价值”的透彻而精辟的理解。

 

 


第2300题

人类拥有一切力量和弱点,拥有一切只有人类才拥有的感情。我希望每一项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都会遇到来自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医学家和法律专家以及一切能够监督、评估新技术对人的影响的其他各种专业人士的怀疑主义的质难。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A.人类既拥有力量又拥有感情和弱点

B.人类不断取得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

C.人类必须重视技术突破带来的负面影响

D.新的技术突破必然伴随被广泛地质疑


参考答案:C


解析:

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主要意思在第二句,“我希望每一项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都会遇到……其他各种专业人士的怀疑主义的质难。”总结这句话的意思在于作者希望新的技术突破被广泛地质疑。故选择C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