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题库(2004题)


第581题

张某利用未成年人在街头乞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张某的行为(  )。


A.应当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B.应当由司法机关依法

C.应当由未成年人主张自我权利

D.应当由社区组织予以制裁


参考答案:A


解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一条 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或者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582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相关规定,学校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


A.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B.指定专门机构组织,积极采购防护用品、灭火器材、消毒和预防药品

C.学校配备有灭火器材,学生无须学习使用

D.学校食堂卫生工作有专门机构负责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583题

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  )。


A.合理

B.合法

C.不合法

D.可以理解


参考答案:C


解析:

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第584题

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小刚经常无故旷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学校应当(  )。


A.及时与监护人联系

B.尊重小刚的选择

C.及时通报警方

D.予以开除处理


参考答案:A


解析: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 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第585题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的未成年人。


A.15周岁

B.16周岁

C.17周岁

D.18周岁


参考答案:B


解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故选B。


第586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负责责令改正的部门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B.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

C.当地人民政府

D.国务院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587题

12岁的王某参与打架斗殴,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对于王某的行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依法可以免于处罚

B.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C.可由公安机关予以收容教养

D.可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4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2岁的王某参与打架斗殴,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相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教育、感化,依法可以免于处罚,无须被收容教养、行政拘留。需要注意的是,依据《民法通则》,若王某的行为造成他人身体受伤或财产受损,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B项的表述不准确。


第588题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是(  )中规定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589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  )四个方面提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


A.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B.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医疗保护、司法保护。

C.家庭保护、教育保护、社会保护、医疗保护。

D.家庭保护、身心保护、社会保护、财产保护。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该法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


第590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造成其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  )。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提出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591题

8岁的亮亮是一名孤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对其履行收留抚养责任的主体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B.学校教育机构

C.儿童福利机构

D.社区居民委员会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3条规定: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落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第592题

小军今年13岁,在北方一城市里流浪乞讨,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民政部门应当负责将小军交送给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B.民政部门应当负责将小军交送给当地少管所收容。

C.暂时无法查明小军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由当地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容抚养。

D.民政部门应该帮助小军寻找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由救助场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顾,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第593题

12岁的小亮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好,放学后到饭店打工,饭店老板了解情况后聘用了他,并为他安排了较为清闲的工作。该饭店老板的做法(  )。


A.合法。有利于改善小亮家庭的经济状况

B.合法。有利于锻炼小亮的自立能力

C.不合法。任何人不得非法招用童工

D.不合法。没有取得小亮监护人的同意


参考答案:C


解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594题

小学生梁某欺凌同学,扰乱课堂纪律,学校经过研究决定将其开除。该校做法(  )


A.不合法,学校只能劝退学生

B.不合法,学校不得开除学生

C.合法,学校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D.合法,学校有处分学生的权利


参考答案:B


解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595题

下图中,老师的做法(  )。


A.正确,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正确,教师有权利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

C.不正确,教师应详细了解情况后再罚站。

D.不正确,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因为学生没写完作业就罚站,是一种体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小学、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596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引导、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  )。


A.处罚

B.从重处罚

C.加重处罚

D.拘捕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引诱、教唆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卖淫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597题

对离家出走且无法查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由(  )收容教育。


A.居委会

B.工读学校

C.儿童福利机构

D.社会救助团体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落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第598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引诱、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  )。


A.处罚

B.从重处罚

C.加重处罚

D.拘捕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引诱、教唆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卖淫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599题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  )报告。


A.未成年人父母

B.未成年人所在学校

C.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公安机关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人身安全。


第600题

小学生孙某旷课,班主任未立即联系家长,决定第二天再去家访,该班主任的做法(  )。


A.正确,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B.正确,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

C.不正确,教师应及时与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

D.不正确,教师应首先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


参考答案:C


解析: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第十六条 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