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701题 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出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下列关于预警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指标预警是指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报警
B.当某些因素无法采用定量指标进行报警时,可以采用综合预警
C.综合预警是仅将指标预警和因素预警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得出的一种综合报警模式
D.漏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
参考答案:A
解析:B选项错误。当某些因素无法采用定量指标进行报警时,可以采用因素预警。C选项错误。综合预警是将指标预警和因素预警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并把诸多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得出的一种综合报警模式。D选项错误。漏警是预警系统未曾发出警报而事故最终发生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小概率事件被排除在考虑之外,而这些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二是预警准则设计过松。
第702题 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主要有三种,下列有关预警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预警方法包括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和综合预警
B.指标预警是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化而发出不同程度的预警
C.如果出现工人误操作,就发出警报,这种预警方法属于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属于定性预警方法
E.因素预警属于定量预警方法
参考答案:ABC
解析: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三种形式。①指标预警。指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报警。②因素预警。当某些因素无法采用定量指标进行报警时,可以采用因素预警,该预警方法相对于指标预警是一种定性预警,如在安全管理中,当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缺陷时,就会发出报警。
第703题 预警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不包括( )。
A.灵敏性
B.安全性
C.科学性
D.高效性
E.引导性
参考答案:BD
解析: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灵敏性。即指标能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险源的真实状态。
(2)科学性。即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确保指标既能满足全面性和相关性要求,又能避免之间的相互重叠。
(3)动态性。事故发生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要求评价指标应具有动态性,综合反映事故发展的趋势。
(4)可操作性。尽量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企业、行业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5)引导性。评价指标要体现所在行业总体战略目标,以规范和引导企业未来发展的行为和方向。
(6)预见性。预警指标应选定能反映现状和预示未来的指标。
第704题 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完成( )功能。
A.监测
B.识别
C.诊断
D.评价
E.纠错和治错
参考答案:ABCD
解析:完善的预警系统为实现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对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第705题 下列关于预警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织准备和事故管理是预控对策的主体
B.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组织构成,二是对策准备
C.事故的危机管理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
D.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二是事故危机模拟
E.日常监控和组织准备都要以危机管理工作为前提
参考答案:BCD
解析: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其中组织准备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它与日常监控都是预控策的主体,事故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的拓展,选项A错误
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二是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选项B正确。
预控对策活动中的组织准备与日常监控活动,是执行预控对策任务的主体;危机管理活动,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工作都要以“组织准备”活动为前提,而组织准备活动,不仅是连接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活动的环节,它也为整个事故预警管理系统提供组织运行规范,选项C正确,选项E错误。
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即对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纠正活动,防止该现象的扩展蔓延,逐渐使其恢复到正确状态;二是事故危机模拟,即在日常对策活动中发现难以有效控制的事故征兆(现象)后,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状态进行假设与模拟活动,并提出对策方案,为进入“事故危机管理”阶段做好准备,选项D正确。
第706题 在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 )。
A.处理好点与面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社会敏感与实际危害之间的关系
C.处理好高风险与高危险之间的关系
D.处理好组织效率问题
E.防止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
参考答案:ABCE
解析:在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要处理好点与面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防止顾此失彼;二是要处理好社会敏感与实际危害之间的关系,虽然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社会敏感的突发公共事件未必就是危害性重大的,反之亦然;三是处理好高风险与髙危险之间的关系,有些事故发生概率很高,但危险性却未必髙;而有些事故危险性很大,未必风险大,两者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四是处理好预警机制的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任何有效的预警机制都必然是由设备、设施等构成的硬件与由技术、制度、政策、管理等构成的软件组成,实际建立中需要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五是防止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707题 预控对策一般包括( )三个活动阶段。
A.组织准备
B.日常监控
C.事故管理
D.危险识别
E.事故监测
参考答案:ABC
解析: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其中组织准备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它与日常监控都是预控策的主体,事故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的拓展。
第708题 预警控制中的组织准备,主要包含的特定任务有( )。
A.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
B.确定预警系统的职能分配和运行方式
C.确定预警系统中人的行为
D.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
E.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对策准备
参考答案:ABDE
解析: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二是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
A.准确性
B.公开性
C.完备性
D.针对性
E.连贯性
参考答案:ABCE
解析:预警的特点包括:快速性、准确性、公开性、完备性、连贯性。
第710题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液氨泄漏致人中毒事故后,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抢救中毒人员和人员疏散,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 )。
A.堵塞液氨泄漏点
B.冲洗液氨泄漏点
C.调査液氨泄漏事故原因
D.检测周围空气中氨的浓度
参考答案:A
解析: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第711题 关于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确定性
B.突发性
C.复杂
D.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
参考答案:A
解析:事故应急救援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和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等特点。
第712题 甲省乙市的某化工企业发生储罐闪爆事故,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有毒气体扩散至一河之隔的甲省丙市丁县境内。负责该事故应急处置指挥的是( )。
A.甲省人民政府
B.乙市人民政府
C.丙市人民政府
D.丁县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A
解析:《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相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第713题 事故应急管理不能局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而应做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完整的应急管理包括( )阶段。
A.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B.策划、准备、响应和评审
C.策划、响应、恢复和预案管理
D.预防、响应、恢复和评审
参考答案:A
解析: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第714题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其中一层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下列措施当中,不属于预防阶段措施的是( )。
A.应急演练
B.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C.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
D.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
参考答案:A
解析: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应急演练属于准备阶段的内容。
第715题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典型的响应级别分为3级。其中三级响应级别是指( )。
A.需要跨行政区域协作解决的
B.能被一个部门资源解决的
C.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解决的
D.必须利用一个城市所有部门的力量解决的
参考答案:B
解析:三级紧急情况是指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第716题 事故应急救援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的是( )。
A.立即营救受害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C.进行应急能力评估
D.进行事故危害程度评估
参考答案:C
解析: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第717题 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以降低重大事故的后果及影响,减少损失。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迅速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
B.所谓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
C.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
D.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
参考答案:D
解析:为尽可能降低重大事故的后果及影响’减少重大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要求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所谓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调集所需的大规模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地建立起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所谓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所谓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包括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
第718题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部分不包括( )。
A.组织体系
B.运行机制
C.法律法规体系
D.技术操作规范
参考答案:D
解析: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支持保障系统以及法律法规体系等部分构成。
第719题 生产经营单位的( )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A.主要负责人
B.总工程师
C.专职安全员
D.安全管理机构
参考答案:A
解析:《安全生产法》(2021年版)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第720题 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的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应急预案自身的完善程度,还依赖于应急准备工作的充分性。下列工作范畴中,属于应急准备的是( )。
A.接警通知
B.应急演练
C.伤员救治
D.事故调查
参考答案:B
解析: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专设了“预防与应急准备”一章,其中包含了应急预案体系、风险评估与防范、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通信保障、培训、演练、捐赠、保险、科技等内容。接警通知和伤员救治属于应急响应,事故调查属于应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