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章节习题(970题)


第661题 某燃煤发电厂聘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该机构根据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有关检测规范的要求,集中对该企业输煤单元、机炉电单元、除灰渣单元、脱硫单元、化学水处理单元及其相关辅助生产场所进行检测评估。根据检测结果,该机构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提出的建议,错误的是(  )。


A.输煤单元采用除尘工程技术措施

B.化学水处理车间设置洗眼器

C.酸储罐周围采用酸雾吸收系统

D.脱硫单元使用罗茨风机替代离心风机降噪


参考答案:D


解析:脱硫单元的二氧化硫属于有毒气体,而有毒气体一般不用罗茨风机运输,即使用特殊材料密封,危险性也比较大。此外,脱硫单元的烟气温度较高,而当入口温度超过40℃时,罗茨风机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不能使用罗茨风机替代离心风机降噪。


第662题 下列关于生产性毒物的危害性说法正确的有(  )


A.毒性大的物质其危害性一定大

B.吸烟嗜好者往往能抵御烟尘的危害

C.两种毒物的拮抗作用结果为毒性作用减弱或消失

D.毒物进入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

E.毒性大小依次为脂肪烃>醇>酮>环烃>芳烃


参考答案:CD


解析: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画等号,选项A错误。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毒性作用,选项B错误。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可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拮抗作用,毒物合并使用后,使作用减弱或消失,药理学内涵就是说,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降解加速、排泄加快、吸收减少或产生低毒性代谢物等,使混合物毒性降低。选项C正确。

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选项E错误。


第663题 煤矿井下掘进巷道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掘进爆破时产生的煤岩粉尘,局部通风机运行产生的噪声,巷道淋水造成的井下空气潮湿及深井工作面的高温等。为了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下列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中,正确的有(  )。


A.加大炸药量,降低一氧化碳产生量

B.局部通风机采取吸声设计,降低噪声危害

C.适当增加工作面通风量,降低工作面温度

D.掘进工作面装载机附近进行喷雾降尘

E.巷道采取疏水措施,减小巷道淋水


参考答案:BCDE


解析:加大炸药量,只会提高一氧化碳的产生量。


第664题 生产性粉尘能引起的病理性质有(  )


A.局部中毒性

B.变态反应性

C.致癌性

D.尘肺

E.全身麻醉性


参考答案:BCD


解析: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病理性质可概况如下几种:

(1)全身中毒性,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2)局部刺激性,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

(3)变态反应性,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

(4)光感应性,如沥青粉尘。

(5)感染性,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

(6)致癌性,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7)尘肺,如煤尘、硅尘、硅酸盐尘。


第665题 从病因上分析,可将尘肺分为(  )。


A.硅酸盐肺

B.无机尘肺

C.炭尘肺

D.金属尘肺

E.有机尘肺


参考答案:ACDE


解析:从病因上分析,可将尘肺分为六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


第666题 依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下列法定的职业病中,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有(  )。


A.航空病

B.棉尘病

C.高原病

D.森林脑炎

E.手臂振动病


参考答案:ACE


解析: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

(7)冻伤。


第667题 某电厂设有两台排污泵(一用一备),安装在低于地面2m的泵房内,排污泵的工作介质温度约为90℃。该泵房内作业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


A.高温高湿

B.有毒气体

C.触电

D.电离辐射

E.机械噪声


参考答案:ABE


解析:题干背景中不存在电离辐射,主要注意的是有触电危险,但是触电不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触电的危害后果是生产安全事故。


第668题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和生物性有害因素等。下列属于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是(  )。


A.噪声

B.振动

C.一氧化碳

D.异常气象条件

E.电磁辐射


参考答案:ABDE


解析: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


第669题 某企业对工作场所开展的下列监测项目中,属于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项目有(  )。


A.作业环境气温

B.一氧化碳浓度

C.作业环境湿度

D.作业环境气压

E.粉尘浓度


参考答案:ACD


解析:气象条件主要是指作业环境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和气压。


第670题 手工电弧焊作业场所中,电弧焊操作工人可能接触的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


A.电焊烟尘

B.焊条药皮中主要金属的氧化物

C.紫外线

D.噪声

E.苯


参考答案:AB


解析:手工电弧焊作业场所中,电弧焊操作工人可能接触的化学性职业危害有电焊烟尘、 焊条药皮中主要金属的氧化物


第671题 湿度是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作业环境的湿度不仅能够影响环境的舒适程度,而且与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息息相关。下列作业中,属于高湿作业的是(  )。


A.潜水员水下工作

B.纺织业煮茧

C.家禽屠宰分割

D.腌制业腌咸菜

E.饲料制粒和蒸煮


参考答案:BCD


解析:湿度是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作业环境的湿度不仅能够影响环境的舒适程度,而且与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息息相关。长时间在环境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容易患职业性浸渍、糜烂、湿痹症等疾病;在环境湿度过小的地方工作时,又有可能由于水分蒸发加快,造成皮肤干燥、鼻腔黏膜刺激等不良症状,从而诱发呼吸系统病症。如纺织业煮茧、腌制业腌咸菜、家禽屠宰分割、稻田的拔秧插秧等作业均属于高湿作业。


第672题 我国对劳动者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周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  )年检查1次。


A.1

B.2

C.3

D.5


参考答案:B


解析: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检查1次;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1年检查1次。


第673题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至少每(  )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参考答案:B


解析:《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第二十条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第674题 企业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有权采取临时控制措施。下列控制措施中,属于临时控制措施的是(  )。


A.查封造成职业病危害的材料和设备

B.没收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

C.控制企业负责人

D.提高罚款的额度


参考答案:A


解析: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

(二)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

(三)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第675题 某市一家三甲医院新建GS-130-M型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机建设项目,并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该医院需要将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提交至(  )审核。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C


解析:《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676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  )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A.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B.传染病史和传染病接触史

C.职业病诊疗

D.心脑血管病症


参考答案:C


解析: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措施,它主要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第677题 对接触有害作业的新工人,上岗前应开展的检查是(  )。


A.职业病检查

B.劳动能力鉴定

C.定期健康检查

D.就业前健康检查


参考答案:D


解析:就业前健康检查属于上岗前检查


第678题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 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时,无权采取的措施是(  )。


A.进入被检查单位及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

B.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文件、资料

C.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职业危害防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D.向被检查单位推荐购置指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参考答案:D


解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①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危害检测,了解情况,调查取证;②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 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③责令违反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停 止违法违规行为;④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危害状态可能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时,可以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责令暂停导致或者可能导致职业危害事 故的作业;封存造成职业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组织控制职业危害事故现场。


第679题 根据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  )进行控制效果评价。


A.一个月内

B.三个月内

C.六个月内

D.一年内


参考答案:D


解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尽可能由原编制职业病危害顸评价报告的技术机构承担。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12个月内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第680题 在工作场所中接触职业危害的工人,其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及周期应根据(  )决定。


A.工人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

B.工人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接触时间

C.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国家规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

D.工人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及国家规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


参考答案:D


解析:在工作场所中接触职业危害的工人,其 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及周期应根据工人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国家规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决定。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