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用液氮代替液氨
B.安装布袋式除尘设施
C.配备防酸、碱服
D.氨储罐间内设置洗眼器
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人身防护应急系统的设置》(HGT 20570.14),在剧毒、强腐蚀及温度高于70℃的化学品以及酸性、碱性物料的生产和使用区内,包括装卸、储存、分析取样点附近,需要设置安全喷淋洗眼器,其位置设置在离事故发生处(危险处)3~6m,但不得小于3m,并应避开化学品喷射方向布置,以免事故发生时影响它的使用。为避免影响使用,洗眼器应在氨储罐间外设置。
第682题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中,前期预防管理包括( )。
A.职业危害申报
B.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
C.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
D.职业健康监护
E.作业环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参考答案:ABC
解析:职业卫生前期预防管理包括:
(1)职业危害申报。
(2)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
(3)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
第683题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 )。
A.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B.警示标识
C.高毒物品的物理、化学特性
D.高毒物品的名称
E.应急处理措施
参考答案:BCDE
解析: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
第684题 劳动过程中的管理中,属于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主要管理工作内容的有( )。
A.有个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记录
B.检测、评价的结果存人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
C.按标准配备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D.在醒目位置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
E.有个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计划,并组织实施
参考答案:ACE
解析: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主要管理工作内容包括: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台账齐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配备齐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有效;有个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计划,并组织实施;按标准配备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有个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记录;及时维护、定期检测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检测、评价的结果存入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属于作业环境管理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工作内容。
在醒目位置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属于履行告知义务管理工作内容。
第685题 在职业病报告中,需要根据引发职业病的有害物质类别不同,编制不同的职业病报告卡,并按照规定分类上报。目前使用的报告卡有( )。
A.职业中毒报告卡
B.农药中毒报告卡
C.尘肺病报告卡
D.职业病报告卡
E.矽肺病报告卡
参考答案:BCD
解析:《职业病危害报告办法》中所指的职业病是国家现行职业病的范围内所列病症。目前使用的报告卡有: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农药中毒报告卡以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卡。
第686题 职业危害度评价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 )。
A.毒理学资料
B.职业危害法规资料
C.流行病学资料
D.接触水平资料
E.包装运输资料
参考答案:ACD
解析:职业危害度评价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可归纳为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接触水平资料
第687题 下列疾病,由物理因素引起的属于《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2013 年)中的法定职业病的有( )。
A.中暑
B.减压病
C.风湿性关节炎
D.航空病
E.高原病
参考答案:ABDE
解析: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中暑、减压痛、高原病、航空病、手臂震动病等。
第688题 一个完整的事故预警管理体系应由( )4个系统构成。
A.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检验管理系统、预警信息决策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
B.信息通信系统、内部检验管理系统、预警信息决策系统和事故信息签发管理系统
C.信息通信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决策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
D.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
参考答案:D
解析: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第689题 生产安全预警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失去了( ),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A.快速性
B.准确性
C.安全性
D.有序性
参考答案:A
解析:快速性,即建立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预警就失去了意义。因为预警尚未发出,事故很可能已经发生,根本来不及发布警报,也不可能实施预控。事故征兆预警这个“报警器”就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第690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的是( )。
A.自然环境变化的预警
B.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C.设备管理的预警
D.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的预警
参考答案:C
解析:外部预警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自然环境变化,国家法律、法规变化,企业内部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预警构成。
第691题 预警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下列有关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B.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
C.指标设置不当,警报过严
D.安全区和危险区设计都过宽
参考答案:C
解析:误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另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该事故最终出现,但其发生的级别与预报的程度相差一个等级(如发出高等级警报,而实际上为初等警报)。一般误警指前一种情况,误警原因主要是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
漏警是预警系统未曾发出警报而事故最终发生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小概率事件被排除在考虑之外,而这些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二是预警准则设计过松(即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题本中“预警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属于误警,原因分析应为: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
第692题 ( )往往会导致预警系统的误警和漏警现象的发生。
A.信息灵活性的缺乏
B.伪信息
C.信息不全面
D.信息系统不健全
参考答案:B
解析:伪信息往往会导致预警系统的误警和漏警现象发生,它所产生的风险比信息不全所产生的风险更加严重。
第693题 下列指标中,不属于预警评价指标的是( )。
A.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B.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
C.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D.人一机一环境安全可靠性指标
参考答案:D
解析: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①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②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③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④机(物)的安全可靠性。
第694题 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为橙色代表( )级别。
A.一般
B.较重
C.严重
D.特别严重
参考答案:C
解析:预警级别:蓝色—安全(Ⅳ级),黄色—一般(Ⅲ级),橙色—严重(Ⅱ级),红色—特别严重(I级)。
第695题 根据预警控制的目标和管理思想,当企业生产活动处于危险状态,日常监控活动已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发展时,企业应该采取的特殊性质的管理措施是( )
A.人群疏散
B.事故危机管理
C.停产整顿
D.人员安置
参考答案:B
解析:事故的危机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的发展,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境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
第696题 预警分析主要是( )
A.对事故不良趋势纠错
B.进行有效的安全整顿
C.消除安全隐患
D.对系统隐患的辨识
参考答案:D
解析: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两者相辅相成。
第697题 根据预警指标的内在特点和指标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的预警方法是( )。
A.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B.指数预警、单项预警、综合预警
C.简单预警、复杂预警、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复杂预警
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出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
第698题 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 )。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
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理等方面因素
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
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参考答案:A
解析:预警信息系统能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
A.准确性
B.公开性
C.完善性
D.快速性
参考答案:D
解析:建立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预警就失去了意义。
A.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4种级别
B.Ⅳ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C.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D.Ⅰ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参考答案:C
解析:对评价对象经过监测、识别、诊断、预测等活动过程后,预警系统需要对整个生产活动的安全状况作出评估,即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的给出。它是预警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4种级别(Ⅳ、Ⅲ、Ⅱ、Ⅰ级)。四级预警如下:
Ⅰ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Ⅱ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Ⅳ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