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历史真题(130题)


第61题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青绿热: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B.传统与现代:审美表达的异与同

C.人在画中游:穿越千年的艺术盛宴

D.画与舞:跨界融合激发艺术新活力


参考答案:D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传统绘画与传统舞蹈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多种艺术形式融于一体,形成新的审美表达。接着后文通过“比如”举例,论述《水墨入诗画》、《只此青绿》两部作品均是将传统绘画与舞蹈进行巧妙融合,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尾句呼应文段开头,再次强调通过传统绘画与舞蹈的融合,产生了叠加效应,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谐适,故整个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重在强调通过传统绘画与舞蹈的跨界融合,形成了新的审美艺术表达,对应 D 项。


A 项,“青绿热”对应文段举例部分的内容,非重点,且“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表述不够明确,文段重在强调“传统绘画与舞蹈”的融合,排除;

B 项,“传统与现代”表述不明确,文段重在论述由“传统绘画与舞蹈”融合,产生了新的审美艺术表达,而非对比“审美表达的异与同”,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C 项,“人在画中游”对应文段举例部分的内容,非重点且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文段出处】人民日报《跨界融合激发美术新活力(艺坛走笔)》


第62题


A.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

B.有助于促进区域间劳动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C.为高技能劳动力流动提供充足机会

D.是有效缓解重点群体就业压力的“缓冲器”


参考答案:A


解析:

横线位于文段结尾,需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且横线为尾句中的分句,还要与横线前的分句构成衔接。

文段开篇提出“新业态”的话题,指出新业态顺应各方面需求,实现产业与新技术深度融合,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接着继续介绍新业态能够扩大对高水平劳动力的需求,实现对传统职业和岗位的再造,并释放新的就业需求,尾句前半部分指出我国有超 2 亿灵活就业人员,根据前文可知,整个文段重在强调新就业形态有助于拓展就业空间、创造就业机会,因此横线处应体现出新就业形态对于吸纳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A 项“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能够体现出新就业形态在吸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当选。

B 项,“区域间劳动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 项,“高技能劳动力流动”仅能对应文段中“既提供新的高技能岗位”的部分,表述片面,排除;

D 项,“有效缓解重点群体就业压力”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文段出处】经济日报-《胡晨光:发挥新业态促就业重要作用》


第63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应着力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的体制机制

B.颠覆性技术创新需重视并发挥企业的作用

C.要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及转移转化

D.创新要素的大量积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


参考答案:B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企业在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接着通过“因此”得出结论,并通过“需要”提出对策,强调在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和转移转化过程中,需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随后分别从课题立项、创新过程以及创新要素三方面进行具体解释。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重在强调应强化企业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对应 B 项。

A 项,“国家科技创新决策的体制机制”对应后文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且缺少文段主题词“企业”,排除;

C 项,“推进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及转移转化”缺少文段主题词“企业”,排除;

D 项,“创新要素的大量积聚”对应文段解释说明的一个方面,非重点且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文段出处】《大力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


第64题


这段文字解释了下列哪一问题?


A.液态盐作为反应堆核燃料承载体有何缺陷

B.钍元素通过何种方式溶解在氟盐冷却剂中

C.第四代核能系统为何仅有一种液态燃料堆

D.钍基熔盐反应堆为何可以在干旱地区建造


参考答案:D


解析:

A 项,文段未提及液态盐作为反应堆核燃料承载体的缺陷,无中生有,排除;

B 项,文段提及了“在使用时要将钍元素溶解在氟盐冷却剂里生成氟化盐”,但未详细说明钍元素具体通过何种方式溶解在氟盐冷却剂中,无中生有,排除;

C 项,文段开篇提及了“熔盐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中唯一的液态燃料堆”,但第四代核能系统仅有一种液态燃料堆的原因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 项,根据“由于钍基熔盐反应堆是用氟化盐作冷却剂,依赖的水资源较少,在缺水的干旱地区甚至沙漠地区也能建造和运行”可知,文段解释了钍基熔盐反应堆为何可以在干旱地区建造,表述正确,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D。

【文段出处】岩土科普博览《第四代核能技术全球领跑》


第65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银行的盈利空间与企业盈利能力相辅相成

B.经济的稳定与繁荣是金融持续发展的根基

C.银行要稳健发展须保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

D.降低净息差有助于促进企业和银行的共赢


参考答案:D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经济与金融是共生共荣的关系,紧接着说明银行利润建立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随后指出目前银行通过“降低净息差”这一举措,能够减轻企业经营发展负担,把更多资金投入科研创新等领域,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而企业高质量发展就能为银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故文段重点强调“降低净息差”既能够促使企业发展,也能够推动银行发展,对应 D 项。

A、B 两项,均对应文段开篇引出话题部分,非重点,且缺少文段核心话题“降低净息差”,排除;

C 项,缺少文段核心话题“企业”,且“合理的净息差水平”与文段“降低净息差”表述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文段出处】人民日报《尺素金声丨净息差 20 年来最低,背后是银行让利实体经济》


第66题


A.10/13

B.13/10

C.20/13

D.13/5


参考答案:C


解析:

设张某出发时的速度为 v,8:00 从 A 地出发,8:30 到达 C 点,则 AC 间的路程共用时 30 分钟。根据公

式:路程=速度×时间,则 AC 距离为 30v。8:30 到达 C 点后,加速 30%继续行驶,并于 9:00 第二次到

达 C 点。则可知张某在 BC 间往返共用时 30 分钟,即单程用时 15 分钟,速度变为 1.3v,则 BC 距离为

1.3v×15。故 AC 距离是 BC 距离的 30v/(1.3v×15)=20/13 倍。

故正确答案为 C。


第67题


A.41

B.46

C.51

D.56


参考答案:C


解析:

方法一:调动后,甲、丙、丁三个部门的员工数分别为名、63 名、210-63-63=84 名。则调动前,甲、丙、丁三个部门的员工数分别为 63 名、63-20=43 名、63-10=53 名,原乙部门有 210-63-43-53=51 名员工。

方法二:调动后,甲、丁两个部门的员工数分别为名 、名。则调动前,甲、丁两个部门的员工数分别为 63 名、63-10=53 名,可知乙部门并入丁部门的员工数为 84-53=31 名,原乙部门有 20+31=51 名员工。

故正确答案为 C。


第68题


A.

B.

C.

D.


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销量分为三段:前60千克、之后60千克和剩余的200-(60+60)=80千克,相对应的收入也分为三段:打2折、打5折和原价,排除B、C两项。出售60千克该种试剂打2折的收入一定低于打5折的收入,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A。


第69题 某单位65名职工中,拥有甲、乙、丙三项认证中至少一项的职工正好占80%,没有甲认证的职工与有乙认证的职工人数一样多,仅有丙认证的职工有3人,三项认证都有的职工有6人,问有多少人仅拥有甲、乙两项认证?


A.10

B.13

C.16

D.19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该单位没有甲、乙、丙三项认证中任何一项的职工人数为65×(1-80%)=13人。如图所示,设仅有甲、乙两项认证的人数为x人,仅有乙、丙两项认证的人数为y人,仅有乙认证的人数为z人。则没有甲认证的职工人数为(z+y+3+13)人,有乙认证的职工人数为(z+y+x+6)人,根据题意可得:z+y+3+13=z+y+x+6,解得x=10,即仅有甲、乙两项认证的人数为10人。



故正确答案为A。


第70题 某竞赛由5道次序固定的判断题组成,参赛者起始为0分,每答对1题加1分,每答错1题扣1分。小王作答了所有试题,答完每道题时当前的得分都不低于1分。问他的答题情况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


A.7

B.6

C.4

D.3


参考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答完每道题时当前的得分都不低于1分”可知,第一题和第二题均答对,第三题分情况讨论:
①第三题答对,此时有3分,第四题和第五题不论是答对还是答错,均能保证答完每道题时当前的得分都不低于1分,故第四题和第五题答题情况均为2种,分步用乘法,有2×2=4种情况;
②第三题答错,此时还剩1分,所以第四题必须答对,第四题答对后有2分,则第五题不论答对还是答错均满足题干条件,有2种情况。
分类用加法,即共有4+2=6种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B。


第71题 某种机械由3个A模块和2个B模块组成。甲车间每天可生产6个A模块或3个B模块,乙车间每天可生产1个A模块或2个B模块。现两车间合作生产40台该机械所需模块,问至少需要多少天?


A.24

B.26

C.28

D.30


参考答案:C


解析:要使所需时间最少,则让两个车间分别生产相对效率更高的模块。甲车间相对于乙车间生产A模块的效率为6/1=6,生产B模块的相对效率为3/2=1.5,比较发现,甲车间生产A模块的相对效率更高,故先由甲车间生产A模块,乙车间生产B模块。甲车间生产A模块需要(40×3)/6=20天,此时乙车间已生产B模块2×20=40个,还剩40×2-40=40个B模块由两车间共同生产,需要40/(3+2)=8天,故至少需要20+8=28天。
故正确答案为C。


第72题 张、王、李、赵4人的平均年龄为28岁,张、王的年龄之和比李大25岁,李、赵的年龄之和比张大27岁。已知张比王大2岁,问他们4人中年龄最大的比最小的大几岁?


A.5

B.6

C.3

D.4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



解得:王=27,张=29,李=31,赵=25。


因此4人中年龄最大的李(31岁)比最小的赵(25岁)大31-25=6岁。
故正确答案为B。


第73题 甲船在A港正东n海里,乙船在A港正南海里,两船相距120海里,同时出发向A港匀速行驶。已知乙船的速度是甲船的2√3倍,比甲船早3小时到A港。问甲船的速度是多少海里/小时?


A.10

B.15

C.10√3

D.15√3


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解得n=60,则甲船距离A港60海里,乙船距离A港海里。已知乙船的速度是甲船的倍,则,根据乙船比甲船早3小时到A港,可列式:,即,解得
故正确答案为A。


第74题 小王计划在7天假期自学甲、乙两门在线课程,每门课程需要连学2整天。如在所有可能的安排中随机选择1种,不用学习的3天均不相邻的概率为:


A.

B.

C.

D.


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公式:概率,分析如下:
甲、乙两门课程均需要占用相邻的2天,可用捆绑法,先将每门课程所占用的2天分别捆绑,再将这2个捆绑体和其它3天进行排序。因每“天”均相同,不用排序,而两门课程不同,需要排序,则总情况数种情况;
根据题意,不用学习的3天均不相邻,可用插空法,优先安排学习两门课程的时间,因两门课程不同,对两门课程进行排序有种情况,再将剩余3天插入两门课程安排好之后形成的3个空隙,因每“天”均相同不用再排序,有种情况,故满足要求的情况数=2×1=2种情况。
综上,所求概率
故正确答案为D。



第76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76. 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解析: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封闭面较多,优先考虑数面,但整体数面无规律。继续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明显存在最大面,且最大面均为轴对称图形,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第77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解析:

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如下图所示,在正方形外框上标记8个位置,观察发现,圆形每次顺时针移动3步,方块每次逆时针移动3步,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第78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解析:观察题干图形,整体无规律,通过相邻比较发现,图1和图2只有第一行黑块位置不同(第一行黑白块颜色互换),其他四行黑块位置相同;图2和图3只有第二行黑块位置不同(第二行黑白块颜色互换),其他四行黑块位置相同;图3和图4只有第三行黑块位置不同(第三行黑白块颜色互换),其他四行黑块位置相同;图4和图5只有第四行黑块位置不同(第四行黑白块颜色互换),其他四行黑块位置相同,以此类推,?处应该选择一个和图5只有第五行黑块位置不同(第五行黑白块颜色互换),其他四行黑块位置相同的图形,只有C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第79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79. 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第一组图形均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两个图形相交在一起,且相交线段的位置均在图形的一端;第二组图形中的前两幅图形均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两个图形相交在一起,且相交线段的位置均在图形的中间线段处,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第80题

左边为给定的多面体,现用经P、Q、R三点的平面对其进行切割,问哪个选项是其切面?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截面图。根据平面公理“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可以得出,经过P、Q、R三点可以确定的唯一切面(即截面),即为A项,如下图所示:



故正确答案为A。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