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161题 处于地方性疾病区域的施工项目,应制定防疫措施,避免( )等疾病传播。
A.自然疫源性疾病
B.虫媒传染病
C.介风传染病
D.介水传染病
E.人禽互感传染病
参考答案:ABD
解析:
处于地方性疾病区域的施工项目,应制定防疫措施,避免自然疫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等疾病传播
参考答案:↓
解析:
1.温控措施的实施阶段有:
(1)原材料温度控制(关键问题,需要了解具体措施)。
(2)混凝土生产过程温度控制(关键问题,需要了解具体措施)。
(3)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温度控制(关键问题,需要了解具体措施)。
(4)浇筑后温度控制(关键问题,需要了解具体措施)。
(5)养护(关键问题,需要了解具体措施)。
2.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包括浇筑前的准备作业,浇筑时入仓铺料、平仓振捣和浇筑后的养护。
3.坝段的分缝分块形式有纵缝分块、斜缝分块、通仓浇筑和错缝分块四种。
4.大坝水工混凝土浇筑的水平运输包括有轨和无轨运输两种类型;垂直运输设备主要有门机、塔机、缆机和履带式起重机。
5.大坝水工混凝土浇筑的运输方案有门、塔机运输方案,缆机运输方案以及辅助运输浇筑方案。本工程采用门、塔机运输方案。
6.混凝土拌和设备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设备容量、台数与生产率等因素。
7.混凝土的正常养护时间约28d。
参考答案:↓
解析:
1.通过网络计算(图13-10),得出项目的总工期为41d。
2.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关键工作)为:C→D→R→H→Q→J→M→N,如图13-10所示(关键问题,计算总工期所涉及的工作是关键工作)。
3.实际工作分析:
D工作滞后3d,预计完成时间为第15天。因属于关键工作,导致总工期推迟3d。E工作滞后3d,预计完成时间为第15天。因有总时差19d,对总工期不产生影响。G工作滞后1d,预计完成时间为第13天。因有总时差11d,对总工期不产生影响。
参考答案:↓
解析:
1.该项工程计算的施工工期为18个月。在施工中应重点控制A、C、F、G关键工作,因为它们决定了工期的长短,且无时间上的机动性(时差等于零)。
2.承包方提出了顺延工期2个月的要求不合理(关键问题,实际增加工期1个月)。增加K工作后的网络计划如图13-11所示。因为增加K工作后关键线路转移为
A→B→D→K→F→G,计算工期为19个月,实际影响总工期只有1个月(TC′-TC=19-18=1)。
3.增加结算费用120000元不合理。因为增加了K工作,使土方工程量增加了3500m3,已超过了原估计工程量22000m3的15%,故应进行价格调整,新增土方工程款为:(22000×15%)×16+[3500-(22000×15%)]×16×0.9=3300×16+200×16×0.9=55680元。
混凝土工程量增加了200m3,没有超过原估计工程量1800m3的15%,故仍按原单价计算,新增混凝土工程款为:200×320=64000元。
故合理的费用为:55680+64000=119680元。
参考答案:↓
解析:
1.由于设备约束条件限制,A工作要在B工作结束后开始,其新网络计划如图13-12所示(关键问题,箭线要有箭头,工作名称在箭线上方,消耗时间在箭线下方。节点编号,顺箭头方向从小号到大号。注意虚箭线的使用)。
2.调整后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为41d,关键线路为H→B→A→F→G→J。
3.工作E延长的5d在自由时差内,对后续工作没有影响,工作D的最早开始时间仍为第20天,工作G、K对B、A、D工作不产生影响。A工作结束到D工作开始,设备共闲置1d。
4.承包商不应要求业主给予设备闲置补偿(关键问题,发包人原因对使用同一种机械的B、A、D工作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解析:
1.羊足碾;振动平碾;气胎碾;夯板;振动羊足碾(关键问题,振动平碾与振动羊足碾的选择)。
2.用干密度和施工含水率控制。土料填筑压实参数主要包括碾压机具的型号、振动频率和重量、行走速度、施工含水率、碾压遍数及铺土厚度等。
3.具体措施主要有:
(1)深挖截水沟,覆盖防雨布等(关键问题,改善料场的排水条件,减少雨水进入土料)。
(2)进行翻晒处理。
(3)轮换掌子面。4.分层法列表见表13-7。
根据以上分层调查的统计数据表可知,B班组的施工质量对总体质量水平影响最大。
参考答案:↓
解析:
1.事件1中:
(1)项目法人委托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于大坝填筑按《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规定的检验数量进行质量检查不合理。
理由:项目法人不应委托质量监督机构对大坝填筑进行质量检查,应通过施工合同由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按《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规定的检验数量进行质量检查。
(2)质量监督机构受项目法人委托,承担了该工程质量检测任务不合理。
理由:质量监督机构与项目法人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质量监督机构不应接受项目法人委托承担工程质量检测任务。
2.事件2中:
(1)土坝施工单位将坝体碾压分包给乙公司承担不合理。理由:坝体碾压是主体工程,不能分包。
(2)单元工程划分不合理。理由:铺料和碾压工作是一个单元工程的两个工序。
3.事件3中:
(1)监理单位通过“监理通知”形式下发设计变更指令不对,应通过“变更指示”和“变更通知”形式确认同意。
理由: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通用合同中关于“变更”的规定:“承包人收到监理人按合同约定发出的图纸和文件,经检查认为其存在约定变更的条件之一,可向监理人提出书面变更建议,监理人收到承包人书面建议后,应与发包人共同研究,确认存在变更的,应在收到承包人书面建议后14d内作出变更指示,经研究不同意变更的,应由监理人书面答复承包人。”(这里并未提出设计变更应由设计单位提出,通常的做法不是标准的规定)
(2)监理单位同意将坝下游排水体改为浆砌石不对。理由:浆砌石不利于坝体排水,不能将排水体改为浆砌石。
4.事件4中验收结论存在的问题有(关键问题,验收结论不能不假思考地照搬规程):
(1)坝顶碎石路不能作为主要分部工程(关键问题,主要分部工程是对单位工程安全、功能或效益起决定性作用)。
(2)土坝无金属结构及启闭机。
(3)分部工程应为全部合格,其中,质量优良18个,分部工程优良率低于70%,外观质量得分率低于85%,因此该单位工程质量不得评定为优良。
(4)验收结论中还应包括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是否齐全以及质量事故处理情况等。
(5)优良品率及外观质量得分率数字表达不准确,小数点后应保留一位数字。5.事件5中不妥之处:
(1)工程项目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由监理单位填写不妥,单元质量评定表应该由施工单位填写。
(2)土坝单位工程完工验收由施工单位主持不妥,单位工程完工验收应该由项目法人主持。
(3)工程截流验收及移民安置验收由项目法人主持不妥。工程截流验收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单位主持。移民安置验收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其规定的移民管理机构主持(关键问题,注意水利部2022年颁发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管理办法》,与之前的老办法变动较大)。
参考答案:↓
解析:
1.上述整个事件中存在如下不妥之处:
(1)施工总承包单位自行决定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工程分包给了一家专业分包单位施工是不妥的。工程分包人应按规定报监理单位经业主同意后方可进行(关键问题,施工分包须合同中约定或发包人同意)。
这里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基坑支护专业设计由业主在施工招标文件中明确交总承包方负责,这时由总承包方根据情况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负责基坑支护设计,成果经总承包方上报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执行;第二种情况是基坑支护专业设计单位由业主直接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完成基坑支护设计后,设计文件的交接应经发包人交付给监理单位,经监理单位审核后下发施工总承包单位使用。
(2)专业分包单位编制的基坑工程和降水工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经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签字后即组织施工的做法是不妥的。专业分包单位编制了基坑支护工程和降水工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后,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和石方开挖工程必须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3)专业分包单位由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施工人员兼任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做法是不妥的。应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4)总承包单位对总监理工程师因发现基坑四周地表出现裂缝而发出要求停止施工的书面通知不予以理睬的做法是不妥的。总承包单位应按监理通知的要求停止施工。
(5)事故发生后专业分包单位直接向有关应急管理部门上报事故的做法是不妥的,应经过施工总承包单位。
(6)专业分包单位要求设计单位赔偿事故损失是不妥的。专业分包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不能直接向设计单位索赔,当属于(1)中的第一种情况时,应由总承包方自行解决;当属于(1)中的第二种情况时,总承包方应通过监理单位向业主索赔。
2.施工单位应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以及总监理工程师核签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1)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2)土方和石方开挖工程。
(3)模板工程。
(4)起重吊装工程。
(5)脚手架工程。
(6)拆除、爆破工程。
(7)围堰工程。
(8)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3.本起事故中3人死亡、1人重伤,事故应定为Ⅲ级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4.本起事故的主要责任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担。在总监理工程师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停止施工的情况下,施工总承包单位继续施工,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本起事故的主要责任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担。
参考答案:↓
解析:
1.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和相关作业有:高空坠落,如拆除重建排架等;物体打击,如现浇混凝土排架;火药爆炸,如火药的运输、存储处;炸伤,如爆破拆除作业;触电,如施工用电;起重伤害,如起吊重物;机械伤害,如钢筋绑扎;车辆伤害,如交通运输;坍塌,如拆除重建排架。
2.“禁止烟火”为禁止标志,采用红色;“当心坠落”为警告标志,采用黄色;“必须戴安全帽”为指令标志,采用蓝色;“安全通道”为提示标志,采用绿色;“灭火设备”为消防设施标志,采用红色。
3.第(3)、(4)项温控措施不适用于本工程(关键问题,排架不是大体积混凝土)。
参考答案:↓
解析:
1.不妥之处:
(1)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2)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
(3)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
(4)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
2.按照规定,施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3.事故调查组应由应急管理机构、公安及消防机关、监察机关、工会、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技术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
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
(1)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2)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4)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5)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
(6)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是: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现场物证搜集(包括现场摄像拍照)、探查(绘制事故现场图,查明起火点和火源)。
(3)搜集有关原始资料和记录。
(4)调查询问相关人员,做出司法认可的笔录。
(5)分析事故原因,写出事故技术报告(必要时有的还需要做材料分析试验和技术鉴定)。
(6)分清事故责任,写出事故管理责任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报告。
(7)调查组研究讨论。
(8)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9)调查报告报批。
参考答案:↓
解析:
1.依据《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创建管理办法》,文明工地创建标准包括六个方面:
(1)体制机制健全。
(2)质量管理到位。
(3)安全施工到位。
212第3篇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实务
(4)环境和谐有序。
(5)文明风尚良好。
(6)创建措施有力。
2.记15分。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证书期满后将不予延期(关键问题,重新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
3.不能。未经监理人员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就开始后续工程施工,违反了隐蔽工程质量检验程序(关键问题,违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
2007有关条款)。
4.不能。理由如下:
(1)发生死亡3人的生产安全重大事故(关键问题,安全施工不到位)。
(2)施工单位在隐蔽工程施工中未经监理检验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关键问题,质量管理不到位)。
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当地群众大量聚集事件(关键问题,达不到环境和谐有序)。
5.向项目法人以及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并要求解决(关键问题,项目法人职责之一是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工程建设外部条件的落实。政府应当为项目法人履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答案:↓
解析:
1.工程废水控制、噪声控制、粉尘控制(关键问题,不能照搬书本,要有针对性)。
2.远郊施工合理规划进场运输线路,保持道路平整,设法保证道路通畅。对进出场土路应采取措施防止车辆行进过程中引起大量扬尘对环境的污染。
安排专人调度和管理现场,指挥进场施工车辆卸料及停放,并及时清理施工剩余料或闲置机具,保持现场料具存放整洁。施工作业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保证安全的施工和生活环境。
3.城区施工现场较狭小,现场布置主要考虑合理规定进场车辆的运输线路,设法保证其通畅。
安排专人管理卸料及其堆放,及时清理施工剩余料或闲置机具,保持现场料具存放整洁。施工场地出口应设洗车池清洁车辆,以防止泥土污染城区。
运输土料、草皮等进入城市,还应对运输设备和装载量进行选择确定,防止土料、草皮在运输过程中散落对城市形成环境污染。
施工作业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保证安全的施工和生活环境。
4.插打钢板桩施工时的噪声大,夜间施工影响市民休息,因此,在城区标段应尽量将插打钢板桩从夜间施工调整到白天施工,即便是为抢进度,确需夜间施工时,一般也应在夜晚10时前停止该项施工。噪声不得超过场界噪声限值。
现场材料、机具存放不合理,应设置专人负责场地环境,对施工现场料具、设备等进行集中堆放,并保持整洁。
施工运输车辆出工地没有进行清洗措施,应在施工场地出口设洗车池清洁车辆,以防止泥土污染城区。
运土料车辆超载,应合理选择运输车辆,防止超载和土料运输遗撒。
参考答案:↓
解析:
1.估算合同总价为:5300×180=95.4万元。
2.有关付款结算如下(关键问题,列公式再计算,防止连锁错误,导致考试分数损失):
(1)工程预付款金额为:95.4×20%=19.08万元。
(2)工程预付款应从第3个月起扣留,因为第1、2个月累计工程款为:1800×180=32.4万元>95.4×30%=28.62万元。
(3)每月应扣工程预付款为:19.08÷3=6.36万元。3.有关价款结算如下:
(1)第1个月工程量价款为:800×180=14.40万元。
应签证的工程款为:14.40×0.97=13.97万元<15万元,第1个月不予付款。
(2)第2个月工程量价款为:1000×180=18.00万元。应签证的工程款为:18.00×0.97=17.46万元(关键问题,扣质量保证金)。13.97+17.46=31.43万元(关键问题,1月份没有支付工程款)。应签发的付款凭证金额为:31.43万元。
(3)第3个月工程量价款为:1200×180=21.60万元。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1.60×0.97=20.95万元。应扣工程预付款为:6.36万元。
20.95-6.36=14.59万元<15万元,故第3个月不予签发付款凭证。
第4个月工程量价款为:1200×180=21.60万元。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1.6×0.97=20.95万元。应扣工程预付款为:6.36万元。
应签发的付款凭证金额为:14.59+20.95-6.36=29.18万元(关键问题,3月份没有支付工程款)。
第5个月累计完成工程量为5400m3,比原估算工程量超出100m3,但未超出估算工程量的10%,所以仍按原单价结算。
第5个月工程量价款为:1200×180=21.60万元。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1.6×0.97=20.95万元。应扣工程预付款为:6.36万元。
20.95-6.36=14.59万元<15万元,故第5个月不予签发付款凭证。
第6个月累计完成工程量为5900m3,比原估算工程量超出600m3,已超出估算工程量的10%,对超出的部分应调整单价。
应按调整后的单价结算的工程量为:5900-5300×(1+10%)=70m3。第6个月工程量价款为:70×180×0.9+(500-70)×180=8.87万元。应签证的工程款为:8.87×0.97=8.60万元。应签发的付款凭证金额为:14.59+8.60=23.19万元。
参考答案:↓
解析:
1.Ⅰ区段不延误。Ⅱ区段:
延误天数=40d(关键问题,合同约定完工日期2017年8月31日,实际完工日期2017年10月10日)。
索赔允许延长10天,故实际延误=40-10=30天。赔偿金额=30×2/1000×500=30万元。最高限额=1500×5%=75万元。
因为30万<75万,故工程误期赔偿费为30万元。
2.保留金列表见表13-8。
故保留金退还:
2017-3-10后14d内,退还25万元。
2017-10-15后14d内,退还12.5万元。
2018-10-10后42d内,退还22.5万元。
参考答案:↓
解析:
1.预付款金额为(2300×180+3200×160)×20%=18.52万元。
2.各月工程量价款、监理工程师应签证的工程款以及实际签发的付款凭证计算如下(关键问题,监理工程师签发月度付款最低金额为25万元,少于25万元则本月不签发,留到下月合并签发):
(1)第1个月:
工程量价款为:500×180+700×160=20.2万元。
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0.2×(1.2-0.03)=23.63万元(关键问题,履约期4个月,结算价格按合同价格乘1.2价格调整系数)。
由于合同规定监理工程师签发的最低金额为25万元,故本月监理工程师不予签发付款凭证。
(2)第2个月:
工程量价款为:800×180+900×160=28.8万元。
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8.8×(1.2-0.03)=33.70万元。
本月监理工程师实际签发的付款凭证金额为:23.63+33.70=57.33万元。
(3)第3个月:
工程量价款为:800×180+800×160=27.2万元。
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7.2×(1.2-0.03)=31.82万元。应扣预付款为:18.52×50%=9.26万元,应付款为:31.82-9.26=22.56万元。监理工程师签发月度付款最低金额为25万元,所以本月监理工程师不予签发付款凭证。
(4)第4个月(关键问题,超过估算工程量10%时,要对合同价格进行调整):
甲项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量为2700m3,比原估算工程量2300m3超出400m3,已超过估算工程量的10%,超出部分其单价应进行调整。
超过估算工程量10%的工程量为:2700-2300×(1+10%)=170m3,这部分工程量单价应调整为:180×0.9=162元/m3。
甲项工程工程量价款为:(600-170)×180+170×162=10.494万元。
乙项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量为:3000m3,比原估算工程量3200m3减少200m3,不超过估算工程量的10%,其单价不进行调整。
乙项工程工程量价款为:600×160=9.6万元。本月完成甲、乙两项工程量价款合计为:10.494+9.6=20.094万元。
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0.094×(1.2-0.03)=23.5万元。本月监理工程师实际签发的付款凭证金额为:
22.56+23.5-18.52×50%=36.80万元。
参考答案:↓
解析:
1.针对事件1可以提出工期补偿和费用补偿要求。
理由:因为提供施工场地属于业主应承担的责任,而工作A位于关键线路(关键问题,需要按网络进度计划确定计划工期和关键线路上的工作)。
针对事件2不能提出补偿要求。理由:保证施工设备运转良好属于承包商的责任。针对事件3可以提出费用补偿要求。
理由:因为业主提供的材料不合格应由业主承担责任。但由此增加的作业时间没有超过该项工作的总时差,提出的工期补偿不能接受。
针对事件4可以提出费用和工期补偿要求。理由:因设计变更责任在业主,且工作F位于关键线路。
2.本案例中,承包商提交的工程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为①→②→③→④→⑥→⑦→⑧,计划工期为68d,与合同工期相同(关键问题,按工作时间实际变化情况,计算实际工期;按承包商可提出索赔事件,计算承包商应获得的工期补偿;计算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的差值,即延期时间;承包商应获得的工期补偿时间与延期时间之差,即为承包商的工期奖罚天数)。
该工程实际工期为73d(关键问题,将图中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以实际持续时间代替,关键线路没有发生变化)。
由于业主责任,造成工期延误后的工期仍为73d,关键线路没有变化(关键问题,将业主负责的各项工作持续时间延长天数加到原计划中)。
所以业主原因该工程索赔工期为73-68=5d,施工单位责任没有造成工期延误,故奖罚天数为0d。
3.承包商可得到的合理经济补偿总额为:
(8+10)×20+30×35+3×300+20000+15×35+10000=32835元(关键问题,承包商可得到的经济补偿是由于业主的责任而引起的人工、机械、材料的窝工、损失或增加,本案例中为事件1、事件3、事件4。计算时应注意增加人工工时与窝工的区别)。
参考答案:↓
解析:
1.承包人应获准的工程延期天数是由于业主的原因、业主应承担的风险造成的工期延误。本案例中包括:
(1)移交场地延误。
(2)不可抗力停工。
(3)石料场变化后运输能力降低。本案例中,批准工程延期为37d,其中:
(1)因不可抗力、移交场地延误等原因(属于发包人应承担的停工原因)造成10月4—15日暂停,工期延误12d(关键问题,不可抗力造成工程停工、移交场地属于发包人责任)。
(2)由于石料场变化,运输能力不足,影响填筑工效,延长工期:
(关键问题,比较料场变化后,运输能力的降低,造成工期延长)2.由于变更引起的费用增加包括:
(1)土方填筑量增加超过规定百分比引起的费用增加。
(2)由于石料运输距离增加引起的费用增加。
(3)由于石料运输能力不足应给予承包人的补偿。
(4)承包人另寻采石场发生的合理费用。
(5)发包人应负责的停工期间设备停产损失。
(关键问题,首先分析计算应由发包人负责的停工时间,然后乘以停工期间的设备、人工损失费。在10月4—15日的12d停工期间,10月4—8日由于发包人移交场地原因造成,属于应补偿费用的停工(5d);10月9—15日,由于异常自然条件引起停工,属于不予费用补偿的停工;10月6—8日属于“共同性延误”,以先发生因素“发包人移交场地延误”确定延误责任,因此应予以费用补偿)
(6)工期延长后管理费、保险费、保函费等费用损失补偿。本案例中:
(1)土方填筑量增加超过规定百分比引起的费用增加:
[300-(1+20%)×200]×(10+3)=780万元。
(2)由于石料运输距离增加引起的费用增加:
(10-5)×(30-10)×1=100万元。
(3)由于石料运输能力不足应给予承包人的补偿:
[(10-5)/400]×2000=25万元。
(4)承包人另寻采石场发生合理费用0.5万元。
(5)发包人应负责的停工期间设备停产损失:应予补偿费用的停工共计5d,补偿费用:
5×(0.8+1)=9万元。
(6)工期延长后管理费、保险费、保函费等费用损失补偿:
(5+25)×0.5=15万元。
参考答案:↓
解析:
1.成立。理由:因为属于业主责任(或业主未及时提供施工现场)。
2.不正确。理由:因为土方公司为分包单位,与业主无合同关系。
3.不合理。
理由:此项费用应由业主支付,不可以直接要求监理单位支付(关键问题,如监理单位给施工单位造成损失了,应当首先由业主赔偿。业主可以根据监理合同,决定是否要监理单位赔偿业主的损失)。
4.不批准。理由:是总承包商自己的工作,有关费用已经包含在合同单价或有关费用中。
5.得不到。理由:项目经理是否有能力管理工程是施工单位的责任(关键问题,虽然总监理工程师同意更换,不等同于免除总承包商应负的责任)。
6.返修的经济损失由防渗公司承担。保证施工质量是施工单位的责任。监理工程师的不妥之处:
(1)不能凭口头汇报签证认可,应到现场复验。
(2)不能直接要求防渗公司整改,应要求总承包商整改。
(3)不能根据分包单位的要求进行签证,应根据总包单位的申请进行复验、签证。
7.监理工程师应做如下协调处理:
(1)拒绝直接接受分包单位终止合同申请(关键问题,业主与分包商没有合同关系)。
(2)要求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解除合同。
(3)要求总承包商对不合格工程返工处理。
8.业主意见正确。因为合同约定,安装配件材料费调整依据为本地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调整文件。
参考答案:↓
解析:
1.非承包商原因引起停工,业主应给予工期顺延。但因承包商自身原因引起的停工不应顺延工期,如因施工机械故障原因引起E工作延误1d、G工作延误1d。同时,不在关键线路上的工序,虽然非承包商原因引起延误,但若有足够时差,对工期不产生影响,不应计入索赔额,如G、F工作。
故合理的工期索赔时间是:
E工作2d+H工作2d+I工作0.5d=4.5d。
2.业主直接原因或按合同约定应当由业主承担风险的因素而造成的机械窝工,可以索赔,但因承包商自身原因造成的机械窝工,不应索赔。另外,本合同约定机械停工费按台班的40%结算支付应计入索赔计算而非全部。
因此,该项机械台班索赔合理的计算应是:
E工序吊车:2×1200=2400元。
F工序搅拌机:2.5×300=750元。
G工序小机械:1×300=300元。
H工序搅拌机:2×300=600元。
机械窝工补偿额合计:(2400+750+300+600)×40%=1620元。
3.人工费索赔分析计算同上。
该项索赔合理的计算应是:
E工作:2×15×40=1200元。
F工作:2.5×18×40=1800元。
G工作:1×8×40=320元。
H工作:2×18×40=1440元。
I工作:0.5×10×40=200元。
人工费补偿额合计:(1200+1800+320+1440+200)×40%=1984元。
参考答案:↓
解析:
1.(1)事件1不合理。
理由:施工招标应该在初步设计已经批准;建设资金来源已落实,年度投资计划已经安排;具有能满足招标要求的设计文件,已与设计单位签订适应施工进度要求的图纸交付合同或协议;有关建设项目永久征地、临时征地和移民搬迁的实施、安置工作已经落实或已有明确安排后进行(关键问题,监理单位已确定不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2)事件2不合理。
理由:工期超期属于重大偏差。细微偏差可以要求投标人补正。评标委员会不应向施工单位发出要求补正的通知,也不能认可工期修改(关键问题,工期属于实质性内容,投标人的澄清、说明、补正不得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3)事件3不合理。理由:施工单位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但不调整单价,属于变相压低报价(关键问
题,如确需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双方应协商调整相应单价,不能强迫中标人不调整单价而签订合同)。
2.事件4中发包人的义务和责任不妥之处有:
(1)执行监理单位指示。
(2)保证工程施工人员安全。
(3)避免施工对公众利益的损害。承包人的义务和责任不妥之处有:
(1)垫资100万元。
(2)为监理人提供工作和生活条件。
(3)组织工程验收。
3.合同金额为500万元;发包人应支付的工程预付款为50万元;应扣留的质量保证金总额为15万元。
4.最后1个月的工程进度款为320万元;质量保证金扣留9.6万元;工程预付款
扣回25万元;施工单位应收款为285.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