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2025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章节精编习题(925题)


第401题 下列基坑围护结构中,止水性好的有()。


A.拉森钢板桩

B.SMW工法桩

C.灌注桩

D.地下连续墙

E.水泥土搅拌桩挡墙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第402题 下列基坑围护结构中,可回收部分或全部材料的有()。


A.钢板桩

B.板式钢管桩

C.灌注桩

D.地下连续墙

E.SMW工法桩


参考答案:ABE


解析:


第403题 关于基坑内支撑结构选型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宜采用受力明确、连接可靠、施工方便的结构形式

B.采用非对性强的结构形式

C.应与主体结构形式协调

D.应利于基坑土方开挖和运输

E.需要时,应考虑内支撑结构作为施工平台


参考答案:ACD


解析:

内支撑体系的布置原则:

  1. 宜采用受力明确、连接可靠、施工方便的结构形式。
  2. 宜采用对称平衡性、整体性强的结构形式。
  3. 应与主体结构的结构形式、施工顺序协调,以便于主体结构施工。
  4. 应利于基坑土方开挖和运输。


第404题 关于控制基坑变形的说法,正确的有()。


A.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B.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C.加固基坑内被动土压区土体可采用抽条加固

D.增加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的土体尺寸

E.缩短开挖后未及时支撑的暴露时间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②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a.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b.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c.加固基坑内被动土压区土体。加固方法有墩式加固、满堂加固、格栅加固、抽条加固、裙边加固及抽条加固与裙边加固相结合。
d.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后未及时支撑的暴露时间,这一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
e.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或隔水帷幕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增加隔水帷幕深度甚至隔断透水层、提升管井滤头底高度、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内,这些手段均可减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第405题 工程中立即停止挖土的异常情况有()等。


A.边坡出现失稳征兆

B.开挖暴露出的基底受到扰动

C.围护结构或止水帷幕出现渗漏

D.支撑轴力突然增大

E.周边建筑物变形过大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发生下列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之后方可继续施工:

①支护结构的内力超过其设计值或突然增大。

②围护结构或止水帷幕出现渗漏,或基坑出现流土、管涌现象。

③开挖暴露出的基底出现明显异常(包括黏性土时强度明显偏低或砂性土层水位过高造成开挖施工困难)。

④围护结构发生异常声响。

⑤边坡或支护结构出现失稳征兆。

⑥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等变形过大或已经开裂。


第406题 放坡基坑施工不当也会造成边坡失稳,主要表现为()。


A.坡顶堆放材料、土方、机械及运输车辆

B.降(排)水措施不力

C.开挖后边坡暴露时间不够

D.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

E.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基坑边坡稳定控制措施:

  1. 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边坡高度确定基坑边坡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
  2.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不得挖反坡。在基坑周围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应对地面采取防水、排水、截水等防护措施,
  3. 防止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土体,保持基底和边坡的干燥。
  4. 严格禁止在基坑边坡坡顶较近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放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械。
  5. 对于土质边坡或易于软化的岩质边坡,在开挖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坡脚、坡面防护措施。
  6. 在整个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应严密监测坡顶位移,随时分析监测数据。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


第407题 放坡基坑施工中,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取()或其他有效措施。


A.削坡

B.坡顶卸荷

C.坡脚压载

D.水泥抹面

E.严密监测坡顶位移


参考答案:ABC


解析:

在整个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应严密监测坡顶位移,随时分析监测数据。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


第408题 放坡基坑施工中,常用的护坡措施有()。


A.挂网喷浆或混凝土

B.坡脚垒砖

C.锚杆喷射混凝土

D.水泥砂浆抹面

E.草袋覆盖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放坡开挖时应及时作好坡脚、坡面的防护措施。常用的防护措施有:

①叠放砂包或土袋:用草袋、纤维袋或土工织物袋装砂(或土),沿坡脚叠放一层或数层,沿坡面叠放一层。

②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抹面:在人工修平坡面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抹面,厚度宜为30~50mm,并用水泥砂浆砌筑砖石护坡脚,同时,将坡面水引入基坑排水沟。抹面应预留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不宜大于3~4m。

③挂网喷浆或混凝土:在人工修平坡面后,沿坡面挂钢筋网或钢丝网,然后喷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厚度宜为50~60mm,坡脚同样需要处理。

④其他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第409题 以下关于土钉墙支护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土钉墙是一种经济、简便、施工快速、不需大型施工设备的基坑支护形式,适应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的非软土基坑

B.当基坑潜在滑动面内有建筑物、重要地下管线时,宜采用土钉墙

C.采用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时,宜采用钢绞线锚杆

D.喷射混凝土终凝2h 后应及时喷水养护

E.应在土钉、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养护时间大于7d 后 ,方可下挖基坑


参考答案:ACD


解析:

土钉墙是一种经济、简便、施工快速、不需大型施工设备的基坑支护形式,适应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的非软土基坑。

选项B错误,当基坑潜在滑动面内有建筑物、重要地下管线时,不宜采用土钉墙。

选项E错误,应在土钉、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养护时间大于2d 后 ,方可下挖基坑。


第410题 关于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防水砂浆应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防水砂浆

B.基层面施工前应用水充分湿润,但不应有明水

C.分层施工留槎时应采用阶梯坡形,层与层间搭接应紧密;接搓处与特殊部位加强层距离不应大于300mm

D.特殊部位应先嵌填密实,后大面铺抹,铺抹应压实、抹平,最外层表面应提浆压光

E.防水层终凝后应立即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d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水泥砂浆防水层:

①防水砂浆应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防水砂浆,宜采用多层抹压法施工。

②基层面除应符合卷材防水层的规定外,还应坚实、无起砂现象。施工前应用水充分湿润,但不应有明水。

③分层施工时,每层宜连续施工;留槎时应采用阶梯坡形,层与层间搭接应紧密;接槎处与特殊部位加强层距离不应大于200mm。

④特殊部位应先嵌填密实,后大面铺抹。铺抹应压实、抹平,最外层表面应提浆压光。

⑤防水层终凝后应立即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


第411题 关于卷材防水层施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其粘结材料的材性相斥

B.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 5℃,热熔法、焊接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 -10℃

C.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4~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D.卷材搭接处和接头部位应粘贴牢固,接缝口应封严或采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缝

E.防水卷材施工前,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参考答案:BDE


解析:

(2)卷材防水层:

①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坚实、平整、清洁,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并应符合所用卷材的施工要求。

②铺贴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热熔法、焊接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施工过程中下雨或下雪,应做好已铺卷材的防护措施。

③不同品种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④防水卷材施工前,基面应干净、干燥,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基层处理剂的配制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其粘结材料的材性相容。
b.基层处理剂喷涂或刷涂应均匀一致、不应露底,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

⑤铺贴各类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铺设卷材加强层。
b.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施工,其粘结位置、点粘面积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
c.卷材与基面、卷材与卷材间的粘结应紧密、牢固;铺贴完成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产生扭曲和皱折。
d.卷材搭接处和接头部位应粘贴牢固,接缝口应封严或采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缝。
e.铺贴立面卷材防水层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f.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第412题 全断面法对地质条件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


A.强度

B.自稳能力

C.抵抗变形能力

D.不透水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全断面开挖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工序简便;

缺点是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第413题 关于台阶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结构断面从上到下依次分成两个工作面,分步开挖

B.灵活多变,适用性强,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较快的施工速度

C.当地层无水、洞跨小于12m时,均可采用该方法

D.适用于软弱围岩、第四纪沉积地层


参考答案:C


解析:

台阶开挖法

(1)台阶开挖法适用于土质较好的隧道施工,以及软弱围岩、第四纪沉积地层隧道。

(2)台阶开挖法将结构断面分成上下两个工作面分步开挖。

(3)台阶开挖法优点是具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较快的施工速度,灵活多变,适用性强。


第414题 关于隧道全断面暗挖法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

B.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C.自上而下一次开挖成型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D.适用于地表沉降难于控制的隧道施工


参考答案:D


解析:

全断面开挖法

(1)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土质稳定、断面较小的隧道施工,适宜人工开挖或小型机械作业。

(2)全断面开挖法采取自上而下一次开挖成型,沿着轮廓开挖,按施工方案一次进尺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3)全断面开挖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工序简便;缺点是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第415题 沿隧道轮廓采取自上而下一次开挖成型,按施工方案一次进尺及时进行初期支护的方法,称为()。


A.正台阶法

B.中洞法

C.全断面法

D.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全断面开挖法采取自上而下一次开挖成型,沿着轮廓开挖,按施工方案一次进尺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第416题 竖井应设置安全护栏,其护栏高度不应小于()m。


A.1.1

B.1.2

C.1.3

D.1.5


参考答案:B


解析:

竖井井口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竖井应设置防雨棚、挡水墙;竖井应设置安全护栏,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2m; 竖井周边应架设安全警示装置。


第417题 马头门的开挖应分段破除竖井井壁,宜按照()的顺序破除。


A.先拱部、再侧墙、最后底板

B.先侧墙、再拱部、最后底板

C.先拱部、再底板、最后侧墙

D.先侧墙、再底板、最后拱部


参考答案:A


解析:

马头门的开挖应分段破除竖井井壁,宜按照先拱部、再侧墙、最后底板的顺序破除。


第418题 马头门标高不一致时,宜遵循()的原则。


A.先高后低

B.先低后高

C.先前后后

D.先左后右


参考答案:B


解析:

 马头门开启应按顺序进行,同一竖井内的马头门不得同时施工。一侧隧道掘进15m后 ,方可开启另一侧马头门。马头门标高不一致时,宜 遵 循 “先低后高”的原则。


第419题 全断面开挖法的优点有()。


A.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少,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

B.工序简单

C.对地质要求严格

D.工序复杂

E.能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


参考答案:AB


解析:

全断面开挖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工序简便;缺点是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第420题 关于锁口圈梁施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竖井应按设计施作锁口圈梁,圈梁埋深较大时,上部应设置挡土墙、土钉墙或“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等临时围护结构

B.锁口圈梁处土方可超挖,应做好边坡支护

C.圈梁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及以上时,方可向下开挖竖井

D.圈梁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60%及以上时,方可向下开挖竖井

E.锁口圈梁与格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井壁不得出现脱落


参考答案:ACE


解析:

锁口圈梁

(1)竖井应按设计施作锁口圈梁,圈梁埋深较大时,上部应设置挡土墙、土钉墙或“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等临时围护结构。

(2)锁口圈梁处土方不得超挖,并应做好边坡支护。

(3)圈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及以上时,方可向下开挖竖井。

(4)锁口圈梁与格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井壁不得出现脱落。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