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2025二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历史真题【5年】(170题)


第161题 关于斜井基岩段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大断面斜井必须选用凿岩台车进行钻眼

B.斜井施工排矸可采用箕斗运输

C.工作面锚杆支护应采用锚杆钻机施工

D.斜井施工应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

E.斜井施工应配置备用排水设备


参考答案:BCE


第162题 下列巷道施工措施,符合煤矿巷道施工安全规定的有( )。


A.在地质破碎带、松软煤岩段巷道掘进时采用前探支护

B.开拓新水平第一次接近煤层时,必须打探煤钻孔,钻孔超前距离不小于2.5m

C.上山掘进坡度大于25°时,可在巷道一侧铺设溜煤(矸)溜槽下溜矸石

D.下山掘进时必须在上口设置防止跑车装置

E.棚式支护巷道修复应由里向外逐架维修


参考答案:ACD


第163题 制作喷射混凝土试件可采用的方法有( )。


A.钻取法

B.喷大板法

C.凿方切割法

D.现浇模具法

E.现浇养护后切割法


参考答案:ABC


第164题 矿业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


A.组织矿、土、安三类工程中收尾工程的施工

B.组织采区巷道与采区设备安装交叉作业的施工

C.矿井联合试运转

D.做好组织验收的准备工作

E.做好技术文件及竣工图纸交接


参考答案:ACDE


第165题 下列巷道锚喷支护质量控制措施,正确的有( )。


A.锚杆孔深、孔径与锚杆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

B.金属锚杆安装应用力矩扳手拧紧,各锚杆螺帽扭矩差不宜超过15%

C.锚索支护自由段不带套管时,灌浆应一次完成

D.喷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

E.喷射混凝土应在终凝2h后养护,且不小于7d


参考答案:ADE


第166题 在矿业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由建设单位管理的资料包括( )。


A.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B.工程技术管理资料

C.安全质量管理资料

D.文明施工管理资料

E.环境保护资料


参考答案:BCDE


第167题 某施工单位承揽的一新建矿井主、副井井筒、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工程,井底车场布置如图1-1所示。井底车场消防器材库硐室设计断面如图1-2所示,永久支护为锚杆锚索挂网喷浆联合支护。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求:主、副井井筒同时到底,尽快进行短路贯通,贯通后主井井筒进行临时改绞,改绞完毕副井井筒进行永久装备,期间要尽快完成副井系统主要硐室的施工,以确保副井正常移交使用,提高矿井建设期间的抗灾能力。依据设计,井底车场硐室需要在壁后注浆完成后方可组织竣工验收。

施工期间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井底车场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检查发现井底车场安排了4个施工队,已完成的工程及进度如图1-1填充部分所示,短路贯通工程工期滞后。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原主、副井短路贯通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加快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的施工速度,尽快形成副井永久装备系统及相关生产系统。

事件二:井底车场巷道施工完毕进入外水仓施工时,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编制探水注浆方案,并制定水灾事故避灾路线。

图1-1 某矿井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平面示意图

图1-2 A-A消防器材库断面图

问题

1.给出图1-2中1~3的名称和消防器材库所含分部工程的数量。

2.根据事件一,给出主、副井井筒短路贯通路线上相关巷道及硐室的名称。

3.根据事件一,给出临时改绞后副井永久装备完成前,需尽快施工完成的副井永久装备系统主要硐室的名称。

4.针对事件二,给出外水仓施工期间发生水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参考答案:↓


解析:

1. 

1—水沟、2—轨道(或道床)、3—混凝土地坪(或底板、地面),包含4个分部[即主体、水沟、附属工程(混凝土地坪)、防治水(壁后注浆)]工程。

2. 

主、副井井筒短路贯通路线:副井井筒—东侧马头门(部分)—等候室东侧通道人车线东巷道—1号交岔点—主井绕车线—主井筒。

3. 

主井临时改绞后副井永久装备期间,需尽快施工完成的副井永久系统主要硐室的名称: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管子道内水仓、(吸水小井、配水巷)。

4. 

外水仓施工期间透水避灾路线:外水仓工作面→水仓入口→3号交岔点人车线绕道→2号交岔点→主井底清撒硐室主井井筒→地面。


第168题 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井田中央布置有主井和副井,风井位于井田边界。主井井筒净直径5.5m、深度450m,副井井筒净直径6.5m、深度463m,井底车场为卧式环形车场。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担该矿井主、副井井筒、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工程的施工,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安排:主井井筒先于副井井筒3个月开工,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副井井筒利用永久井架凿井,主、副井井筒同时到底后进行短路贯通,主井井筒进行临时改绞,改绞完成后副井井筒进行永久装备,副井井筒装备完成后,主井井筒进行永久装备。

(2)施工场地平面布置:矿井工业场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井底车场主、副井出车方向为南北方向。主、副井井筒施工准备期间,地面需要布置临时设施、施工单位临时办公和生活建筑等。矿井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部分)如图2所示。

该施工组织设计报送审批时,审批意见认为施工安排合理,但施工布置存在问题,并且未布置临时压风机房,要求进行完善。

图2 矿井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图(部分)

(注:图中实线图形表示永久建筑及设施,虚线图形表示临时建筑及设施)

问题

1.施工单位采用主井井筒先于副井井筒3个月开工的安排有哪些优点?

2.用文字表述施工场地布置存在的问题或给出正确的布置。

3.临时压风机房的布置要点有哪些?

4.主井井筒临时改绞,井内需要布置的主要设备和设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解析:

1. 

施工单位采用主井井筒先于副井井筒3个月开工的优点是:

(1)可以保证主、副井井筒同时到底并进行短路贯通

(2)有利于安排主井井筒与箕斗装载硐室同时施工,安全性好,施工速度快;

(3)有利于尽快进行主井临时改绞工作,缩短主副井交替永久装备工期。

2. 

(1)主井绞车房布置无法满足临时改绞要求,应布置在主井井筒的南(北)侧

(2)临时锅炉房布置会污染工业场地,应布置在工业广场的下风方向

(3)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占用永久建筑位置,应布置在井筒附近的闲置场地; 

(4)临时炸药库应布置在工业广场外,远离居民居住点,并有公路通达。

3. 

(1)靠近井筒布置,方便管路敷设;

(2)距离提升机房(绞车房)不能太近,以免噪声影响提升机司机和井口信号工操作。

4. 

主井井筒改绞,井内需要布置的主要设备和设施有:临时罐笼(箕斗或提升容器)、管路(压风管、供水管、排水管)、各类电缆安全梯等。


第169题 某煤矿斜井井筒设计长度1000m,净断面面积为16.8m2,倾角18°。地质资料显示,在斜长380m处将揭露一含水断层,预测断层正常涌水量为45m3/h。施工单位编制的过断层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运输方式:无轨胶轮车运矸;机械方式运送人员。

(2)探放水工作:揭露含水断层前,安装钻机进行探水,由测量人员与探放水负责人共同确定钻孔参数,各种电缆敷设至工作面附近并安设监测监控系统,在工作面施工设备后方设置临时水仓和临时泵房。

(3)井筒支护:在原设计基础上增设工作面超前注浆+U29钢棚支架,加强含水断层段支护,钢棚支架垂直斜井井筒顶板架设。

施工方案报送技术负责人审核时,认为该施工方案存在问题,施工单位按审查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井筒施工接近含水断层时,建设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发现井筒工作面附近存放部分钢棚支架、单体支柱、枕木及木板,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保证工作面各项工作安全实施。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该斜井井筒施工可选用哪些机械方式运送人员?

2.施工单位安装钻机探水前,还应做好哪些安全工作?

3.指出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该斜井临时水仓最小容积应为多少?



参考答案:↓


解析:

1. 

可选用的机械方式有:架空乘人装置(猴车)单轨吊

2. 

安装钻机探水前,还应当做好以下安全工作:

(1)加强巷道支护加固工作面

(2)在钻探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3)制定安全措施应急预案,使作业区域的每个人员了解和掌握,并保持撤人通道畅通。

3. 

施工单位编制原方案的错误之处:无轨胶轮车运矸U29钢棚支架垂直斜井井筒顶板架设

正确做法:采用轨道运输,运矸方式采用矿车(或箕斗)运矸;架设钢棚应有合适的迎山角

4. 

该斜井临时水仓最小容积V≥45m3/h×4h =180m3


第170题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煤矿主井井筒工程,井筒设计深度490m,净直径5.5m。地质资料显示:井筒穿越冲积层厚度115m,含有流砂层;基岩风化带厚度35m,富含水;基岩风化带以下为60m的稳定不透水基岩层;井深210m以下为厚度125m的含水层,以砂岩和砂页岩为主,预计涌水量40m3/h;含水层以下为稳定不透水基岩层。

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如下:

(1)根据施工进度要求,采用伞钻打眼,中心回转抓岩机抓岩,3m3吊桶排矸(吊桶桶体外径1650mm,桶口内径1450mm),整体金属模板砌壁。

(2)配备2台对旋式风机压入式通风,一用一备,备用风机通风能力不小于工作风机能力的80%,且必须能在15min内启动。风机距离井口不得小于15m,根据现场空间具体情况,备用风机安装在翻矸平台上,便于翻矸人员应急启动。

(3)基岩含水层段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法施工,井筒施工到井深210m时施工混凝土止浆垫,进行工作面预注浆;注浆采用一次注全深,深度为125m;注浆孔布置在井筒靠中间位置;注浆孔注浆结束时,注浆压力应达到静水压力,注入量应小于30~40L/min,复钻检查时涌水量应小于1.0m3/h。

(4)劳动组织与管理:掘进队采用固定工种,滚班作业,每班9~10人,要求人员到齐后乘坐同一趟吊桶下井以节省提升费用;运输队采用“三八”制作业。

(5)项目部配备了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生产经理(兼管安全)、机电经理、经营经理以及副书记;部室设置有生产技术部、经营管理部、设备物资部、劳动人事部以及综合办公室。

问题

1.纠正施工组织设计(2)中通风设备选型及布置的不妥之处。

2.施工组织设计(4)中劳动组织与管理存在哪些事故隐患?给出判断依据,并指出事故隐患等级。

3.纠正工作面预注浆中的不合理做法。

4.纠正项目管理机构设置中的不妥之处。



参考答案:↓


解析:

1.

(1)应安装两台同等能力(或型号)的风机;

(2)备用风机必须能在10min中内启动

(3)风机距离井口不得小于20m

(4)风机不得安装在井架翻矸平台

2.

存在吊桶提升人员超员事故隐患。

判断依据:根据施工标准,吊桶内人均占有的有效面积不得小于0.2m2,3m3吊桶有效直径1450mm,每吊桶最多乘坐8人。

事故隐患等级属于重大事故隐患

3.

井筒施工到距离井深210m一定距离时,进行探水,以确定含水层的准确位置、厚度及水压、水量等参数;采用分段(次、层)注浆总深度为135m(125+10);注浆钻孔应沿井筒周边布置;注浆孔注浆结束时,注浆压力应达到设计终压

4.

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设置单独的安全经理(负责人)(3分)以及施工安全部(3分)。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